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约述评
    3D干细胞培养在牙髓再生研究中的应用
    牛卫东, 刘润园
    2021, 37(11): 961-96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1.001
    摘要 ( 251 )   PDF(1009KB) ( 430 )  
    3D细胞培养是一种模拟人体内细胞生长环境的体外培养方式,使细胞保持原有的立体形态,有利于细胞内基因的表达和信号转导。3D干细胞培养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主要应用于器官体外培养和组织再生领域。在牙髓再生研究中,干细胞经2D培养后,存在细胞接触抑制、基因表达受限以及部分生物学功能缺失的局限性,而3D培养可增强干细胞自我更新和特异性分化的能力,再生神经血管化的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效果明显优于2D培养。本文将介绍3D细胞培养的研究现状,总结分析3D干细胞培养在牙髓再生研究中的优势、应用及展望,为牙髓再生中干细胞培养条件和再生效果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巨噬细胞影响骨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聂张玲, 包崇云
    2021, 37(11): 966-96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1.002
    摘要 ( 699 )   PDF(827KB) ( 785 )  
    巨噬细胞在骨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其具体的表现由多个复杂的生物学机制共同调控,巨噬细胞分泌的某些信号分子如抑瘤素M(OSM)、前列腺素E2(PGE2)、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在成骨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另外,巨噬细胞的极化亚型也在成骨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巨噬细胞影响骨形成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G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赵婷, 刘晓秋
    2021, 37(11): 970-97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1.003
    摘要 ( 298 )   PDF(789KB) ( 401 )  
    随着5G(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技术的出现、发展和成熟,其在医学上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口腔医学也不例外。5G网络与医疗的结合,促进了远程口腔医疗的发展,提升了治疗的准确性,加快了就诊的速率,改善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其更是提高偏远地区就诊便利性的重要举措,为医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骨髁突颅内脱位的研究进展
    刘磐, 彭利伟
    2021, 37(11): 973-97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1.004
    摘要 ( 162 )   PDF(1119KB) ( 416 )  
    下颌骨髁突前脱位较为常见,而颅内脱位(上脱位)却非常少见。迄今为止,关于髁突颅内脱位,国内文献鲜有报道;而Pubmed所报道的此类患者仅仅数十例。虽然此类疾病较为罕见,其治疗却十分具有挑战性。本研究回顾以往文献,对髁突颅内脱位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做一简要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膜干细胞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张琨, 刘亚丽
    2021, 37(11): 976-98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1.005
    摘要 ( 289 )   PDF(862KB) ( 424 )  
    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 PDLSCs)是牙周膜组织中的间充质干细胞,是牙周组织再生和修复的重要细胞群,牙周微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牙周膜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表观遗传(epigenetics)是指不基于DNA序列的变化,而出现稳定可遗传的基因表达水平及功能的改变。环境因素是影响表观遗传的重要因素之一,暴露环境的不同可以引起表观修饰改变,进而影响基因表达。表观遗传是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内源性调控机制,在干细胞中的变化稳定可遗传,并具有可逆性。近年来牙周膜干细胞的表观遗传调控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表观遗传调控对牙周膜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使牙周膜干细胞更好地应用于牙周再生修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体牙髓病学研究
    Er:YAG激光对弯曲根管内粪肠球菌灭菌效果的体外研究
    何蓉, 刘学军, 周宇琨
    2021, 37(11): 981-98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1.006
    摘要 ( 189 )   PDF(9439KB) ( 107 )  
    目的: 探究 Er:YAG激光PIPS、SWEEPS与传统冲洗方法在多根牙的直根管及弯曲根管内的灭菌效果差异。方法: 分别选取直根管和弯曲根管多根牙建立粪肠球菌感染模型。将离体牙随机分为8组,每组15例,做以下处理:A(PIPS+直根管);B(PIPS+弯曲根管);C(SWEEPS+直根管);D(SWEEPS+弯曲根管);E(PUI+直根管);F(PUI+弯曲根管);G(CI+直根管);H(CI+弯曲根管),选取同批次离体牙做空白对照。处理后提取培养细菌,24 h后菌落计数,并进行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观察。结果: 各组灭菌效果:直根管: PIPS/SWEEPS>PUI>CI;弯曲根管组:SWEEPS>PIPS/PUI>CI;SWEEPS组在根管在根尖部能达到更高的灭菌深度及玷污层去除效果。结论: 与传统根管冲洗方法相比,Er:YAG激光PIPS、SWEEPS对弯曲根管内细菌及玷污层去除效果显著提高,且SWEEPS优于PIPS。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重水拉曼技术评价口腔抑菌剂对粪肠球菌抑菌效能的研究
    刘育含, 马玉莹, 张利娟, 李修珍, 杨加震, 牛玉芬, 孙雁斐, 曾飞, 杨芳
    2021, 37(11): 989-99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1.007
    摘要 ( 152 )   PDF(1217KB) ( 179 )  
    目的: 开发有效且对患者副作用小的口腔抑菌剂配方,系统评价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次氯酸钠 (Sodium hypochlorite, NaClO)对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 ATCC29212)的抑菌效能。方法: 分别采用肉汤稀释法和重水拉曼技术(D2O-labeled single-cell Raman micro-spectroscopy),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抑制代谢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based on metabolic activity, MIC-MA)定量评价了抑菌剂对粪肠球菌的生长和代谢抑制作用。结果: 对于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钠,MIC分别为110 mg/L和0.45 g/L,尽管生长完全停止,但细菌细胞的代谢活性在8 h平均降低了71%、70%,显示出一种“非生长但代谢活跃” (NGMA)的状态,这种状态可能导致潜在的难治性反复感染。而MIC-MA分别为220 mg/L和0.9 g/L时,所有细胞的代谢活动在暴露8 h后完全停止。此外,NaClO+H2O2的组合使用优于单独使用次氯酸钠、过氧化氢。结论: MIC-MA有利于严格评估抗细菌疗效, NaClO+H2O2可作为细菌病原体更有效的抑菌剂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牙根尖周炎对继承恒牙发育影响的影像学研究
    李玲, 杨细虎, 李俊江
    2021, 37(11): 994-99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1.008
    摘要 ( 320 )   PDF(1298KB) ( 565 )  
    目的: 研究乳牙根尖周炎对继承恒牙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患有慢性根尖周炎的下颌第一乳磨牙,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全口牙位曲面体层X线片148例共计纳入175颗患牙(男性95颗,女性80颗)。对继承恒牙发育值进行判读计分并与正常恒牙发育值比较;统计继承恒牙形态及方向异常所占比例,分析男、女间的差异;分析乳牙及牙囊破坏的程度,探索二者的关联性。结果: 各年龄组继承恒牙发育值与正常恒牙相比均有差异,其中男性的4、7、8岁组及女性的6、7、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承恒牙出现了牙囊破坏、方向改变及形态异常的比例分别为男性78.94%、42.1%、8.42%,及女性82.50%、38.75%、15.00%,男、女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乳牙破坏和牙囊破坏不存在程度上的对应关系,二者并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乳牙根尖周炎可导致继承恒牙发育加快或迟缓,可能导致其形态及方向发生改变,并且这种负面影响的大小和乳牙破坏程度没有明显关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病学研究
    新疆不同民族青年上颌前牙牙周生物型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
    陈苗苗, 沈玉凤, 缑小蕊, 余重庆, 李倩, 岳海峰, 姜丹丹, 黄枚钰, 周政
    2021, 37(11): 999-100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1.009
    摘要 ( 185 )   PDF(991KB) ( 170 )  
    目的: 本研究比较了不同牙位、民族的冠龈特征,并分析牙周生物型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调查我国新疆石河子地区4个民族(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335名口腔健康人群的牙周生物型特征。通过临床和模型测量获得上颌前牙牙龈生物型(GB)、牙冠宽度(CW)、牙冠长度(CL)、牙冠宽长比(CW/CL)、附着龈宽度(AGW)和探诊深度(PD)。据调查问卷评价GB与性别、种族、吸烟状况、饮酒、体重指数(BMI)、刷牙习惯及漱口水使用的相关性。结果: 上颌前牙区不同牙位CW、CL、CW/CL、AGW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牙位的GB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的厚龈型分别占60.1%、37.9%和26.1%(P<0.001)。不同民族CL、CW/CL和AGW均存在差异(P<0.05)。男性和少数民族(维族、哈族)厚龈型明显多于女性和汉族;吸烟、高BMI(18.5 kg/m2≤BMI<25 kg/m2,BMI≥25 kg/m2)人群侧切牙具有较多的厚龈型;饮酒、横纵刷牙方式结合的人侧切牙具有较多的薄龈型(P<0.05)。结论: 冠龈形态在不同牙位、种族在上有显著差异。且与GB相关的因素中,性别和民族在本研究中表现出更高相关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膳食习惯影响慢性牙周炎的多因素分析
    鲁皓, 李金凤, 孙奇, 戴江红, 陈晓涛
    2021, 37(11): 1004-100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1.010
    摘要 ( 190 )   PDF(1331KB) ( 206 )  
    目的: 探索对慢性牙周炎结局产生影响的膳食类别及饮食方式。方法: 膳食数据来自中国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China Northwest Cohort, CNC)项目数据库,选取CP人群1000例。根据美国CDC慢性牙周炎诊断标准将研究人群分为4组:健康、轻、中和重度CP组。使用lasso回归从47个膳食变量筛选纳入单因素回归分析,再综合单因素回归和lasso回归二次筛选的结果纳入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 动物内脏每天摄入40~75 g发生CP的风险是摄入量小于40 g的1.70倍(95%CI:1.16~2.48,χ2=7.372,P=0.007)。与不食用葵花籽油相比,食用葵花籽油的OR值是1.58(95%CI:1.12~2.22,χ2=6.809,P=0.009)。以不吃油炸食品为对照,食用频率为1~3次/月的OR值是0.66(95%CI:0.43~1.01,χ2=3.605,P=0.058)。结论: 选择以动物内脏为单一肉类食物、葵花籽油过量摄入以及频率为1周1次以上的油炸类食物的摄入可能与CP的进展存在关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颞下颌关节病学研究
    慢性睡眠剥夺对大鼠髁突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
    刘阳, 白月辉, 崔玉兰, 赵琛
    2021, 37(11): 1009-101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1.011
    摘要 ( 152 )   PDF(12837KB) ( 78 )  
    目的: 探讨慢性睡眠剥夺及睡眠恢复对大鼠颞下颌关节髁突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改良多平台法(MMPM)法对大鼠施加为期1、2、3、4周时间的慢性睡眠剥夺,并利用旷场实验进行检验,通过HE染色观察实验组、对照组和恢复组大鼠髁突软骨组织的结构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髁突MMP-2、MMP-9的表达变化。结果: 旷场实验中各实验组及恢复组在结束慢性睡眠剥夺时水平得分与垂直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大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组经过1周时间睡眠恢复后水平得分与垂直得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HE染色观察发现,慢性睡眠剥夺后实验组大鼠髁突软骨出现了退行性表现。恢复组与实验组相比,软骨组织出现修复性增生改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MP-2、MMP-9在各时间点实验组中的阳性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恢复组阳性表达强度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 慢性睡眠剥夺可引起大鼠髁突软骨退行性改变,软骨细胞分泌的MMP-2、MMP-9参与了其病理改变的进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YAP表达抑制对髁突软骨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秦浩洋, 黄顺, 季平, 张舒淇, 任笑春
    2021, 37(11): 1017-102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1.012
    摘要 ( 211 )   PDF(3201KB) ( 251 )  
    目的: 探究YAP表达抑制对髁突软骨干细胞(FCS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深入理解颞下颌骨关节炎(TMJOA)病理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分离鉴定大鼠FCSC,利用小干扰RNA(siRNA)体外转染FCSC抑制YAP表达,利用CCK-8法、流式细胞分析分别检测YAP表达抑制对FCSC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影响。建立大鼠TMJOA模型,关节腔注射YAP抑制剂维替泊芬或不做处理,利用免疫荧光共染检测TMJOA下YAP表达抑制对FCSC数量的影响。结果: 抑制YAP表达后CCK-8检测结果显示FCSC增殖活性显著抑制(P<0.05);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FCSC在G0/G1期比例增多(P<0.05),S期比例减少(P<0.05);凋亡检测结果显示FCSC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TMJOA下髁突软骨FCSC数量减少,且YAP抑制组比疾病对照组减少更显著,干细胞池损耗进一步加重。结论: YAP表达抑制可导致FCSC增殖活性降低,细胞周期改变,凋亡加剧,由此加重的干细胞池损耗可能是TMJOA病变不断进展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口内扫描配准的下颌运动模拟的精确性检验与初步应用
    陈俊鹏, 王晶, 吕列夫, 王洋, 毛驰, 陈克难, 袁若水, 许向亮, 王佃灿, 郭玉兴, 苏家增, 郭传瑸
    2021, 37(11): 1023-102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1.013
    摘要 ( 221 )   PDF(3479KB) ( 355 )  
    目的: 验证基于口内扫描配准的下颌运动模拟方法的精确性,并在颌骨重建术后患者中进行初步应用。方法: 使用电子面弓记录受试的下颌运动,拍摄CT,并通过口内扫描将运动轨迹和CT配准,进行下颌运动模拟。选用2个不同尺寸的头颅模型,在上下颌分别旋入标记钛钉,模拟大张口、前伸、侧方,记录运动并固定运动末位置,测量上下颌钛钉间的实际距离、CT影像距离、模拟运动后的距离,比较3个距离的差值。纳入12例下颌重建术后患者和5例正常志愿者,应用上述方法模拟下颌边缘运动,并分析比较髁突运动特点。结果: 使用基于口内扫描配准的方法模拟运动后的上下颌钛钉间距离与实测距离的差值为(0.61±0.05) mm,95%置信区间为(0.51,0.71) mm。患者患侧髁突向外侧方动度[(2.70±0.62) mm]大于正常志愿者[(1.23±0.26) mm,P<0.05],健侧髁突向内侧方动度[(2.91±0.63) mm]也大于正常志愿者[(1.59±0.28) mm,P<0.05]。结论: 模型试验证实了基于口内扫描配准的下颌运动模拟的误差较小,该方法可以用于测量和评价下颌骨重建术后髁突运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磁脉冲暴露对大鼠下颌髁突软骨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马原军, 何峰, 王晋, 刘倩, 陈晓华, 何睿, 李天乐, 仝昕, 于世宾
    2021, 37(11): 1029-103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1.014
    摘要 ( 130 )   PDF(7147KB) ( 45 )  
    目的: 研究不同强度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照射对下颌髁突软骨的生物学效应及软骨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在其中的作用,为今后电磁辐射的应用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辐照组(EMP1组和EMP2组),于辐照后3、12、24 h处死取材。苏木精-伊红(HE)、番红O-固绿、Ⅱ型胶原染色评价软骨退变程度;免疫及Western blot检测髁突软骨中Necroptosis关键分子RIPK3、p-MLKL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EMP1组3 h时髁突肥大层大量软骨细胞出现胞核异常深染、增大,12 h、24 h时胞核异常深染现象基本消失;EMP2组细胞形态未见明显改变。与Sham组相比,EMP1组髁突软骨中的Ⅱ型胶原阳性面积百分比显著降低(P< 0.05);但EMP2组Ⅱ型胶原阳性面积百分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EMP1组和EMP2组软骨厚度、蛋白多糖阳性面积百分比与Sham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与Sham相比,EMP1组髁突软骨中的RIPK3、p-MLKL阳性细胞率及蛋白表达在3 h和24 h显著升高(P<0.01),在12 h与Sham组无明显差异;EMP2组中RIPK3阳性细胞率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MLKL阳性细胞率及蛋白表达在辐照后3 h显著升高(P<0.05)、12 h无明显差异、24 h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一定剂量的EMP照射可引起髁突软骨的一过性损伤,Necroptosis参与了EMP照射对髁突软骨的瞬时损伤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肿瘤学研究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癌复发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
    范腾飞, 任振虎, 杨雯君, 张胜, 胡镜宙, 吴汉江, 张陈平
    2021, 37(11): 1036-103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1.015
    摘要 ( 162 )   PDF(1899KB) ( 173 )  
    目的: 探讨口腔癌复发后软组织缺损采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thoracic dors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TDAP)修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口腔癌复发后行TDAP 修复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7例,其中6例穿支血管来自胸背动脉,1例穿支血管来自胸外侧动脉。皮瓣不带或仅携带部分背阔肌,不损伤胸背神经,切取皮瓣面积最小6 cm×12 cm, 最大8 cm×15 cm。TDAP修复舌癌术后复发2例,舌癌再发2例,颊癌再发1例,下颌牙龈癌及口底癌术后复发各1 例,所有患者无肺、肝等远处转移。结果: 7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成活率 100%,无1例出现血管危像。受区与供区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0个月,皮瓣质地好,均不臃肿,不需要二期整形,皮瓣供区及肩膀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TDAP 质地非常柔软,血管蒂长,组织量大,供区疤痕隐蔽,且供区功能损失小等优点适合用于口腔癌复发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腮腺分泌性癌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王松杰, 赵军方, 彭彦惠, 查治安, 王秋香, 孙强
    2021, 37(11): 1039-104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1.016
    摘要 ( 605 )   PDF(1040KB) ( 588 )  
    目的: 探讨腮腺分泌性癌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20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经且病理诊断为腮腺分泌性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研究共纳入10例患者,男5例,女5例;发病年龄2~68岁,其中儿童2例,青少年1例,平均年龄 38.5岁;肿物最大径在2.5~4.8 cm,病变多数累及腮腺浅叶及深叶、质地中等偏硬、边界清晰、活动度差,临床表现为渐进性生长的无痛性肿物。B超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囊实性病变,且囊性为主,未见明显的血流信号(5/7);5例CT显示病变呈浅分叶状,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可见囊性低密度区及结节状影像,边界清晰(5/6);MRI示:圆形或结节状等T1长T2信号,压脂像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囊性成分在T1加权成像和T2加权成像时,显示为高信号,实性成分在T2加权成像时显示低信号(4/4)。结论: 腮腺分泌性癌为比较罕见的低度恶性唾液腺肿瘤,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为腮腺分泌性癌的术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黄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刘阳, 张昊, 余伟, 胡图强, 汤伟伟
    2021, 37(11): 1042-104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1.017
    摘要 ( 166 )   PDF(3656KB) ( 207 )  
    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及SCC-15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大黄素处理CAL-27及SCC-15细胞,使用CCK-8法检测其增殖活性,根据结果计算不同作用时间细胞抑制率为50%时对应的药物浓度(IC50);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大黄素对两种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黄素对细胞中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和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大黄素对细胞中MMP-2和MMP-9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大黄素均可抑制CAL-27和SCC-15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且呈时间-浓度依耐性;与对照组相比,大黄素可明显降低两种细胞划痕的愈合率和侵袭细胞数(P<0.05),具有浓度依耐性;与对照组相比,经大黄素处理的两种细胞中MMP-2和MMP-9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 大黄素在体外可以显著抑制人OS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其作用可能与下调MMP-2、MMP-9的表达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正畸学研究
    三维重建技术评价双颌手术影响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气道的初步研究
    张昆, 邹维娜, 蒲玉梅, 胡小蓓, 王育新
    2021, 37(11): 1048-105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1.018
    摘要 ( 150 )   PDF(1606KB) ( 205 )  
    目的: 采用螺旋CT分析双颌手术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气道的影响。方法: 选取12例(男4例,女8例)行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术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收集患者术前1周(T0)、术后3天(T1)、术后6~12个月(T2)的螺旋CT数据,测量T0、T1、T2上气道各平面矢状径、横径、截面积、上气道各段长度、容积等指标,分析患者T0、T1、T2的上气道三维变化。结果: 鼻咽前界平面垂直径、鼻咽段、舌咽段气道长度及上气道总长度在术后3 d及术后6~12个月显著减小,术后6~12个月较术前分别减小(3.42±3.68) mm、(3.42±3.68) mm、(2.83±3.89) mm、(6.02±8.23) mm。鼻咽前界平面截面积、鼻咽下界平面矢状径及截面积、腭咽下界平面横径、腭咽段气道容积在术后3 d时显著减小,但在术后6~12个月恢复到手术前水平。舌咽上界平面矢状径及截面积、舌咽下界平面矢状径及截面积、舌咽段气道容积在术后3 d无显著变化,在术后6~12个月显著增大,术后6~12个月较术前分别增大(3.90±3.83) mm、(25.16±68.21) mm2、(3.26±3.74) mm、(34.55±89.41) mm2、(1091.63±1382.39) mm3。术后6~12个月舌咽段气道容积的变化量与B点的矢状向移动距离呈正相关。结论: 双颌手术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会造成舌咽段气道增大,增大量与下颌骨矢状向移动距离呈正相关;腭咽段气道在术后出现暂时性缩窄,但在术后6~12个月恢复到手术前水平;鼻咽段气道、喉咽段气道及上气道总容积无显著改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支抗整体远移上牙列的三维分析研究
    陈晓波, 郑雅心, 张俊杰, 何洁
    2021, 37(11): 1054-105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1.019
    摘要 ( 189 )   PDF(1443KB) ( 292 )  
    目的: 通过CBCT测量种植支抗整体远中移动上牙列正畸治疗后牙齿三维方向的变化,评价其移动方式及力学机制。方法: 筛选满足纳入标准的23例种植支抗整体远中移动上牙列正畸成人患者,用Dolphin软件测量治疗前后牙齿三维方向上的变化,运用SPSS 23.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上颌第一磨牙、尖牙、切牙远中移动量分别为2.60 mm、2.66 mm、2.07 mm,远中倾斜角度分别为5.31°、5.42°、-4.68°。上颌第一磨牙颊尖和尖牙分别压低0.96 mm、0.40 mm。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1.51°。第一磨牙颊向倾斜4.57°,远中旋转7.71°。尖牙区和磨牙区宽度分别增加1.18 mm、2.01 mm。结论: 采用种植体支抗整体远移上牙列可以获得有效的远中移动量,远移的磨牙存在一定程度的压低、远中倾斜及远中扭转,上颌牙合平面发生顺时针旋转,尖牙区和磨牙区的宽度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