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综述
    糖尿病与根尖周炎相关关系研究进展
    刘月华, 田宇
    2024, 40(4): 283-28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4.04.001
    摘要 ( 22 )   PDF(784KB) ( 16 )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根尖周炎是一种以牙周组织破坏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是根管系统微生物群、微生物毒性因子和宿主免疫应答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糖尿病和根尖周炎是两种生物学相关的疾病,糖尿病和根尖周炎的双向关系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糖尿病和根尖周炎两种疾病近年来在根管治疗效果、血糖水平、炎症反应等因素之间存在的关联。深入了解糖尿病与根尖周炎之间的关系对阐明其双向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将为临床更好更准确治疗糖尿病伴根尖周炎患者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源性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孙一帆, 洪丽华
    2024, 40(4): 287-29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4.04.002
    摘要 ( 18 )   PDF(1425KB) ( 15 )  
    牙周炎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口腔疾病。实现满意的牙周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再生,以保留更多天然牙是目前治疗牙周炎的目标。外泌体是一种内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纳米级囊泡,经摄取可以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与物质交换。牙源性干细胞独特的组织特异性,使其来源的外泌体在牙周组织再生方面成为热点之一。本文就牙源性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牙周炎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倾斜种植在上颌后牙区的应用现状
    陈娇, 雷爱萍
    2024, 40(4): 293-29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4.04.003
    摘要 ( 16 )   PDF(778KB) ( 7 )  
    上颌后牙区缺牙患者通常由于牙槽骨病理性吸收萎缩、增龄性骨丧失、上颌窦气化等原因导致牙槽骨高度降低,在对这类患者进行种植修复时,因骨量的不足,导致种植修复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难度增大。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有学者提出倾斜种植的治疗方案来满足骨量不足患者的种植修复需求。文章从应用类型、优势、生物力学等方面出发,对倾斜种植进行阐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生物学研究
    3D生物打印构建HGFs和HUVECs共培养体系促进HUVECs成血管
    李俊俊, 王雯, 郭慧颖, 袁长永, 夏廷旭, 王鹏来
    2024, 40(4): 297-30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4.04.004
    摘要 ( 10 )   PDF(5142KB) ( 6 )  
    目的: 构建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共培养体系,促进HUVECs成血管。方法: 取HGFs和HUVECs培养传代至3~5代进行实验。通过慢病毒转染用红色荧光蛋白标记HUVECs。构建HGFs和HUVECs二维共培养体系,将HGFs与HUVECs以不同比例(4∶1、 1∶1、1∶4)共培养,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网络形成情况。配制5%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MA)30胶,构建HGFs和HUVECs三维共培养体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网络的形成情况。对HUVECs形成的血管网络进行定量分析。将HUVECs从三维共培养系统中分离出来,评估单独培养和共培养一定时间后HUVECs的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效果以及相关血管生成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二维共培养时,当HGFs和HUVECs以比例1∶1共培养时血管网络形成的效果最佳。三维共培养时,HGFs可以促进HUVECs血管生成。HGFs和HUVECs共培养组的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效果更好,相关血管生成基因的表达水平远远高于HUVECs单独三维培养组。结论: HGFs和HUVECs共培养能够引导和促进HUVECs出芽及迁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成骨诱导体系对MC3T3-E1成骨分化的影响
    管馨, 陈安琪, 赖颖真, 吴勇敏, 翁鑫泽, 王伟新, 雷奕宣
    2024, 40(4): 304-30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4.04.005
    摘要 ( 13 )   PDF(1410KB) ( 7 )  
    目的: 明确前成骨细胞MC3T3-E1最佳体外成骨诱导体系。方法: 构建不同成骨诱导体系,分别为A组地塞米松0.1 μmol/L、抗坏血酸50 μg/mL及β-甘油磷酸钠10 mmol/L;B组地塞米松0.01 μmol/L、抗坏血酸50 μg/mL及β-甘油磷酸钠10 mmol/L;C组地塞米松1 μmol/L、抗坏血酸50 μg/mL及β-甘油磷酸钠10 mmol/L;D组抗坏血酸50 μg/mL及β-甘油磷酸钠10 mmol/L;E组抗坏血酸100 μg/mL及β-甘油磷酸钠5 mmol/L。对MC3T3-E1进行为期7 d、14 d的体外成骨诱导,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对在不同成骨诱导体系作用下MC3T3-E1成骨分化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RT-qPCR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ALP、Runx2、COL-1、OCN、OPN表达水平,比较不同成骨诱导体系的诱导性能。结果: B、D和E组茜素红定量最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7 d的RT-qPCR结果显示C组ALP、Runx2、COL-1的基因表达量最高(P<0.05)。诱导14 d的RT-qPCR结果显示:OCND组表达最高(P<0.05)。结论: 地塞米松和抗坏血酸的浓度均对MC3T3-E1的成骨分化产生影响,C组1 μmol/L地塞米松、50 μg/mL抗坏血酸与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早期成骨更佳,选择其作为早期成骨验证,D组50 μg/mL抗坏血酸与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晚期成骨更佳,但综合考虑,建议B组0.01 μmol/L地塞米松、50 μg/mL抗坏血酸与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成骨诱导体系用于MC3T3-E1体外晚期成骨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普黄酮促进人牙髓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
    乐曼妮, 王小聪, 黄子璇, 张慧琳, 张晓月, 赵卿, 李明, 王基栋
    2024, 40(4): 310-31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4.04.006
    摘要 ( 9 )   PDF(5956KB) ( 17 )  
    目的: 初步检测依普黄酮(IP)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的增殖和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对hDPSCs进行培养鉴定,用含IP(10-9~10-5 mol/L)的完全培养液培养hDPSCs,CCK-8法检测不同时间点(1、2、3 d)的细胞活性;用含IP(10-8~10-5 mol/L)的矿化诱导液诱导hDPSCs 7 d,通过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及RT-qPCR检测IP对hDP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 CCK-8检测结果表明10-9~10-5 mol/L IP均可促进hDPSCs增殖,其中10-6 mol/L IP组促进增殖效果最佳(P<0.05);10-6 mol/L IP组ALP染色加深,ALP活性增高(P<0.05),矿化结节增多(P<0.05); RT-qPCR检测结果显示10-6 mol/L IP组能够提高成骨分化相关基因骨钙素(osteocalcin,OCN)、碱性磷酸酶和矮小相关转录基因2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10-6 mol/L IP能提高hDPSCs增殖和成骨向分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体静压力通过Ca2+/CaMKⅡ/MAPK信号通路调控髁突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
    梁秋娟, 热依拉·艾克兰木, 肖朋
    2024, 40(4): 315-32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4.04.007
    摘要 ( 9 )   PDF(4368KB) ( 8 )  
    目的: 考察30 kPa流体静压力调控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分为4组:正常压力组、30 kPa压力组、KN93对照组、30 kPa压力+KN93组。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 5-ethynyl-2'-deoxyuridine,EdU)标记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法检测细胞凋亡比例。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Ca2+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Ⅱ,CaMKⅡ)、p-c-Jun、c-Jun、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p-ERK1/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p-p38、p38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压力组相比,30 kPa压力组细胞增殖率均降低;凋亡率均提高;细胞内Ca2+水平升高;CaMKⅡ蛋白表达上调,(p-c-Jun)/(c-Jun)、(p-ERK1/2)/(ERK1/2)、(p-p38)/(p38)的比值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30 kPa压力组相比,30 kPa压力+KN93组细胞增殖率均提高;凋亡率均降低;细胞内Ca2+水平降低;CaMKⅡ蛋白表达下调,(p-c-Jun)/(c-Jun)、(p-ERK1/2)/(ERK1/2)、(p-p38)/(p38)的比值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0 kPa静压力持续作用髁突软骨细胞,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内Ca2+水平,其作用机制为Ca2+通过CaMKⅡ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信号通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外科学研究
    应用颊脂垫联合邻近软组织瓣修复老年大型口腔上颌窦瘘
    徐泽东, 孙国文
    2024, 40(4): 321-32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4.04.008
    摘要 ( 13 )   PDF(2202KB) ( 15 )  
    目的: 评价应用颊脂垫瓣联合邻近软组织瓣,同期修补由骨髓炎或肿瘤切除术中造成的老年大型口腔上颌窦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术中并发大型(最大直径大于4 cm)口腔上颌窦瘘患者8例,患者年龄62~84岁。回顾性分析应用颊脂垫瓣联合颊侧推进瓣或腭黏膜瓣覆盖缺损,术后随访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全部病例修复成功,未见软组织瓣坏死、穿孔、感染及上颌窦炎鼻窦炎,随访3个月颌面部基本对称,经张口训练后,张口度恢复正常。结论: 颊脂垫瓣联合邻近软组织瓣是方便可靠的修复老年大型口腔上颌窦瘘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涎腺内镜联合口内小切口取出颌下腺导管腺门部结石53例分析
    叶克强, 吕继连, 裴飞, 张瑞, 乔翔鹤, 赵媛
    2024, 40(4): 325-32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4.04.009
    摘要 ( 14 )   PDF(1884KB) ( 18 )  
    目的: 观察涎腺内镜联合口内小切口取出颌下腺导管腺门部结石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颌下腺导管腺门部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经过涎腺内镜联合口内小切口手术取石治疗病例纳入观察组(53例),采用传统口内入路切开取石病例纳入对照组(55例)。统计分析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分析观察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中52例患者成功取出结石、保留腺体,手术成功率98.1%,术后均无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例未取出结石者术中同期行颌下腺切除术,术后出现暂时性舌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1.89%。经随访,52例取出结石患者腺体不同程度恢复功能,术后生活质量较术前显著提升(P<0.05)。截至目前无二次手术摘除腺体病例。对照组中成功取出结石35例,成功率63.6%,其中10例患者出现暂时性舌体麻木,1例患者出现舌下腺囊肿,并发症发生率20%。结论: 涎腺内镜联合口内小切口手术治疗颌下腺导管腺门部结石成功率高,创伤小,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正畸学研究
    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对上颌骨三维位置的影响
    刘佳君, 熊晖
    2024, 40(4): 330-33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4.04.010
    摘要 ( 6 )   PDF(5358KB) ( 8 )  
    目的: 研究成年患者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miniscrew-assisted rapid palatal expansion,MARPE)后上颌骨在矢状向和垂直向的变化。方法: 选择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的45例成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女性38例,男性7例,平均年龄(21.7±3.4)岁。通过将患者扩弓前和扩弓后即刻的CBCT导入Dolphin 11.9软件和MIMICS 21.0软件,通过Dolphin校正头位后,在MIMICS中将患者扩弓前和扩弓后的CBCT数据生成的三维重建模型进行配准,然后对扩弓前和扩弓后的前鼻棘、鼻额缝最前下端鼻骨端、鼻骨最前下端、颧颌缝最上端颌骨端、颧额缝最内侧额骨端和颞颧缝最下端颧骨端进行定点,测量并计算扩弓前后上述点在矢状向和垂直向的变化。结果: 扩弓后前鼻棘矢状向和垂直向上左侧向前(0.52±0.58) mm,向下(0.49±0.93) mm;右侧向前(0.70±0.86) mm,向下(0.41±0.97) mm,并且结果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额缝最前下端鼻骨端、鼻骨最前下端、颧颌缝最上端颌骨端、颧额缝最内侧额骨端和颞颧缝最下端颧骨在矢状向和垂直向上基本向后移动0.06~0.30 mm,向上移动0.10~0.55 mm,绝大部分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年患者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时,上颌骨向前向下移位;上颌骨上方相邻结构向上向后移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人女性拔牙正畸治疗后软硬组织变化的三维研究
    陈晓波, 余诚诚, 朱紫茹, 何洁
    2024, 40(4): 337-34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4.04.011
    摘要 ( 10 )   PDF(1815KB) ( 8 )  
    目的: 回顾性研究成年女性拔牙正畸治疗后软硬组织三维方向的改变,并分析其相关性以提供临床决策的循证证据。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40例女性患者,用Dolphin软件对正畸治疗前后的锥形束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上下唇以及鼻唇沟区软组织治疗前后在矢状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鼻唇沟区(nasolabial folds,NLF)软组织从上往下变化量逐渐增大(NFL3>NLF2>NFL1),从内往外逐渐减小(L2>NLF2>L1)。切牙内收量与唇组织变化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r=0.52),上尖牙内收量与鼻唇沟区软组织变化之间也存在中度正相关(r=0.63)。结论: 成年女性拔牙正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凸面型和唇形态,其切牙和尖牙内收量可用于预测唇及鼻唇沟区软组织矢状向的改变。尽管鼻唇沟区软组织发生了负向改变,但鼻唇沟皱褶是否会加深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隐形矫治器中尖牙移动设计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陈精诚, 赵梦丽, 程志恒, 张吉利, 潘研, 刘昕
    2024, 40(4): 343-34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4.04.012
    摘要 ( 21 )   PDF(5244KB) ( 4 )  
    目的: 研究隐形矫治器前牙内收过程中尖牙的最佳力学设计。方法: 本研究选取1名成年患者的CBCT影像学数据构建出上颌牙列以及隐形矫治器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并根据内收角度的差异从0°~90°分别设计出19组载荷,依照隐形矫治器的最大移动步幅将相应的力学分配设计加载到模型上,比较分析其力学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尖牙牙体各部分在不同力学设计下冠根呈现不同的移动现象,并随着矢状向分力减小与垂直向分力的增加呈现不同平面上移动量的衰减或递增。结论: 隐形矫治器前牙内收角度区间设计在40°~50°对于尖牙来说是最佳的力学分配设计,但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添加额外设计来控制轴倾和转矩的表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种植学研究
    T-Scan分析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体咬合对垂直骨吸收的影响
    方利, 陈梓俊, 王宇曦, , 张冠华, 刘向东, 邓邦莲, 宋应亮
    2024, 40(4): 349-35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4.04.013
    摘要 ( 6 )   PDF(2526KB) ( 3 )  
    目的: 利用T-Scan定量分析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体在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时咬合接触情况,并探讨其对种植体周围垂直骨吸收的影响。方法: 选取第一磨牙常规种植修复的40例无咬合高点等不良修复现象和磨牙症等不良习惯的患者。T-Scan记录种植修复体及对侧同名牙咬合接触情况的差异,分别按照咬合延迟时间、牙合力百分率比、咬合力峰值及咬合接触面积比进行分组,用影像学测量技术评估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变化,从而分析咬合因素对种植体周围垂直骨吸收(vertical bone loss,VBL)的影响,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在咬合延迟时间和咬合力峰值分组比较中,平均VBL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得出预测方程:Y=1.060-0.734X1+0.248X2-0.589X3,其中Y为平均VBL、X1为咬合延迟时间、X2为咬合力峰值、X3为咬合接触面积比。结论: 在单颗后牙缺失常规种植修复时除考虑适当的咬合设计外,在调整种植修复体的咬合接触或定期咬合检查时,推荐应用T-Scan进行定量分析以确保ICP时咬合力峰值尽可能降低(即轻咬合接触),和适当延迟种植修复体首次咬合接触时间,对维持种植体周围骨的稳定性极为有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度牙周破坏对下颌第一磨牙拔牙后种植手术方式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朱洁, 秦毅, 彭东, 李聪, 刘存瑞
    2024, 40(4): 356-35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4.04.014
    摘要 ( 8 )   PDF(783KB) ( 7 )  
    目的: 对下颌第一磨牙拔除后行种植修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索重度牙周破坏(advanced periodontal defect, APD)对拔牙后种植手术方式的影响。方法: 纳入下颌第一磨牙拔除后自然愈合3~12个月行种植手术的患者176例,共179个种植位点,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缺牙时间以及拔牙时是否有APD。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拔牙前APD是否是种植时行引导性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风险因素。结果: 对年龄、性别、缺牙时间等因素校正后,结果显示,有APD的下颌第一磨牙,种植时行GBR的风险是无APD位点的4.738倍(95%可信区间:1.650~13.609,P<0.05)。结论: APD的下颌第一磨牙拔除后,种植手术时行GBR的可能性更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数字化导板靶向显微根尖手术治疗左下第一磨牙慢性根尖周炎1例
    何欣霖, 闫欣, 麦穗
    2024, 40(4): 360-36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4.04.015
    摘要 ( 9 )   PDF(6458KB) ( 10 )  
    将数字化导板引入到显微根尖手术可以精确定位病变位置,减少根尖手术的去骨量,避免损伤到邻牙或周围组织。本文报道1例使用数字化导板辅助显微根尖手术治疗左下第一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的病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第一磨牙腭侧C形根管伴釉珠的根管再治疗1例
    刘明, 黄艳玲
    2024, 40(4): 364-36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4.04.016
    摘要 ( 7 )   PDF(5471KB) ( 9 )  
    C形根管在上颌第一磨牙的发生率极低(0.12%),而釉珠在上颌第一磨牙中的发生率仅为2.68%,同时存在这两种解剖结构的上颌第一磨牙更为罕见。本病例报道1例上颌第一磨牙腭侧(Vertucci Ⅷ型,3-3)融合C形根管伴釉珠的根管再治疗病例,提示利用根管显微镜结合CBCT可发现结构异常并避免遗漏根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层技术修复牙龈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1例
    任雪峰, 张明珠
    2024, 40(4): 368-37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4.04.017
    摘要 ( 6 )   PDF(4292KB) ( 5 )  
    较大的牙龈瘤直接切除极易导致牙龈组织缺损面积增大、根面暴露等问题。利用膜龈美学手术有利于恢复牙龈瘤切除后软组织的缺损及外形。本文报道利用双层技术修复牙龈瘤切除后的软组织缺损1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生病例精粹——口腔黏膜病系列(4)
    脱落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动态监测口腔扁平苔藓伴上皮异常增生病情及光动力治疗1例
    董冰洁, 刘泽燏, 李婷, 周刚, 卢锐
    2024, 40(4): 371-37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4.04.018
    摘要 ( 6 )   PDF(5268KB) ( 13 )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炎性口腔黏膜病,具有癌变风险,临床上应积极干预并随访监测。光动力治疗具有微创、有效、选择性好以及可重复性高等优势,在治疗口腔扁平苔藓中已显现出良好疗效,但其疗效评估方法仍然存在局限性。脱落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是一种无创辅助检查手段,可用于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癌变及口腔癌的早筛早诊。本文报道1例采用脱落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动态监测口腔扁平苔藓癌变风险及光动力治疗疗效的诊疗过程,以期为建立口腔扁平苔藓伴上皮异常增生的精准微创诊疗体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