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综述
    口腔白斑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张琦, 石晶
    2025, 41(3): 179-18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3.001
    摘要 ( 46 )   PDF(776KB) ( 24 )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患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不足50%。为了提高生存率和预后,应在口腔潜在恶性疾患(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 OPMDs)阶段及早进行干预,口腔白斑病(oral leukoplakia, OLK)为最常见OPMDs,建立一个理想的OLK动物模型可以对肿瘤演变的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本文将对常见的OLK动物模型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颌术后面部美学亚单位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李婧怡, 章茜
    2025, 41(3): 184-18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3.002
    摘要 ( 30 )   PDF(1788KB) ( 6 )  
    牙颌面畸形所导致的异常容貌可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影响,正颌手术作为治疗畸形的主要外科方法,其术后效果的评价存在强烈的主观性。临床上存在多种方法可对术后面容改变进行预测,但由于患者个体差异、软件自身因素等影响,不同方法在面部各亚单位的预测结果存在差异。本综述旨在探讨近十年来正颌术后软组织三维预测方法和基于人工智能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评估不同方法在各面容亚单位术后预测的准确性,以期未来为正颌医生选择手术虚拟预测方法或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巨噬细胞介导的骨免疫在种植体植入后骨整合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李丛丛, 赵莉
    2025, 41(3): 189-19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3.003
    摘要 ( 35 )   PDF(2493KB) ( 15 )  
    种植体治疗成功的关键是种植体与牙槽骨之间形成良好的骨整合。而巨噬细胞的可塑性在成骨及愈合的各个阶段起关键作用,参与种植体植入后骨整合。目前,有关巨噬细胞可塑性的机制尚未明确,需进一步探索免疫细胞之间及其与巨噬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寻找极化可逆性靶点。本综述通过归纳巨噬细胞的起源、分类、极化可塑性和功能,总结其对种植体植入后的骨免疫调控作用,并从骨免疫层面阐述种植体植入后骨整合的机制,为设计具有良好骨免疫作用的种植体植入物提供理论依据,从而降低种植体植入失败的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影像学研究
    垂直距离升高和咬合丧失引起的下颌位置异常对成年大鼠髁突影响的影像学研究
    王悦, 耿威
    2025, 41(3): 195-19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3.004
    摘要 ( 31 )   PDF(2214KB) ( 8 )  
    目的: 研究不同下颌位置改变时,成年大鼠髁突前部及髁突后部在不同时间的影像学变化。方法: 本研究构建了对照组、垂直距离升高组及咬合丧失组3组动物模型,分别于实验1周、2周、4周及8周时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大鼠髁突大体变化,并使用显微CT(mirco computed tomography, Mirco CT)分析大鼠髁突前部及后部软骨下骨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垂直距离升高组髁突前部骨形态学参数在早期无明显变化,8周时出现骨吸收,咬合丧失组在第2周时逐渐发生代偿;垂直距离升高组髁突后部软骨下骨在早期出现骨代偿,8周时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咬合丧失组则在各个时间段均出现骨代偿。结论: 当垂直距离升高和咬合丧失时,大鼠髁突软骨下骨均发生骨改建,但两者的骨改建程度及部位不完全相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BCT影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自动定位及多平面重建的初步研究
    觧鑫, 王城涛, 潘笑, 董琦, 陈颖, 张文涛, 林梓桐
    2025, 41(3): 200-20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3.005
    摘要 ( 20 )   PDF(5691KB) ( 4 )  
    目的: 研发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自动定位及多平面重建的算法,并对其稳定性和准确性进行临床验证。方法: 本研究中算法研发包括:(1)通过对CBCT影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density projection,MIP)获取上下颌分界线;(2)通过轴向MIP及分支点删除获得牙弓线控制点;(3)牙弓线两侧的终点为双侧颞下颌关节的中心点,通过平均密度投影(average intensity projection, AIP)获得颞下颌关节的矢状面和冠状面重建影像。选取我院3个不同CBCT品牌共计190例CBCT图像导入该软件进行双侧颞下颌关节的自动定位及三维重建,由2名口腔颌面影像医师根据该软件识别的双侧髁突最大长径层面及矢冠状位自动重建结果进行评分(1~4分),比较不同品牌CBCT图像评分结果的差异性。3个月后,随机选取30个CBCT图像再次进行自动定位及重建,评估该软件的稳定性。结果: 本研究开发的算法可用于CBCT影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自动定位和多平面重建。3个品牌的CBCT图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自动定位及评分的均分分别为3.33、3.26、3.51分,且3个品牌的CBCT图像评分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重复性检验显示该算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Kappa=1)。结论: 基于MIP和AIP的自动重建算法可用于多品牌CBCT影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影像的自动定位及多平面重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繁茂型牙骨质-骨结构不良患者锥形束CT影像学特点分析
    赵培, 郝晓琪, 梅双, 刘伟胜, 于美清
    2025, 41(3): 207-21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3.006
    摘要 ( 26 )   PDF(2777KB) ( 3 )  
    目的: 探讨繁茂型牙骨质-骨结构不良(florid cemento-osseous dysplasias, FLCOD)患者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诊断为FLCO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BCT资料,对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37例FLCOD患者中,3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高,约占94.6%。37例FLCOD,累及125个象限,受累区域包含牙齿394颗,牙缺失25颗。病变好发于下颌后牙区,约占44.2%;病变在颌骨内的密度以高密度与混合密度为主;FLCOD病变周围存在低密度影,上颌后牙区的病变周围低密度影36例(31.9%)部分存在,病变区对应皮质骨可变薄、穿孔以及颌骨膨隆,其中下前牙病变区皮质骨变薄的概率最高,约60例(76.9%)。上颌窦及下颌神经管作为颌骨内的重要解剖结构,在该疾病中也会受累及。受累牙齿可存在牙根吸收、牙骨质增生、牙周膜影像模糊不清等影像学表现。结论: FLCOD是一种罕见的,发生在颌骨内的范围广泛的骨代谢异常疾病,中年女性发病率高,好发于下颌后牙区,CBCT可以更精确地反映病变区域的密度以及微小的结构变化,能够提高口腔医师对FLCOD的认识,降低误诊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锥形束CT的影像学分析上颌前牙根尖区作为自体骨供区的可行性研究
    宁伟民, 王峰
    2025, 41(3): 212-21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3.007
    摘要 ( 33 )   PDF(3357KB) ( 4 )  
    目的: 基于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的影像学分析上颌前牙根尖区作为自体骨供区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4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1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BCT检查,按照牙位将患者分为A组:中切牙组(n=88),B组:侧切牙组(n=70),经1∶1倾向性匹配后,最后两组各包含6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CBCT影像学资料及前牙区的窦管(canalis sinuosus, CS)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BCT影像学资料与CS开口直径、分支的关系,采用阈值效应分析CBCT影像学资料与CS发生的关系。结果: 倾向性匹配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B组患者唇侧骨高度(H1)、鼻底下方骨宽度(W2)、根尖上方唇侧皮质骨厚度(T1)、鼻底下方皮质骨厚度(T2)大于A组,腭侧骨高度(H2)、根尖上方骨宽度(W1)小于A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CS发生率为13.33%,B组患者CS发生率为33.33%,显著高于A组,两组CS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CS管道分支数多于A组,CS开口直径、腭侧CS开口距牙槽嵴顶的距离(CSP)大于A组,鼻底侧CS开口距牙槽嵴顶的距离(CSL)小于A组,两组患者在CS管道分支、CS开口距牙槽嵴顶的距离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在牙位、H1、H2、T1、T2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1、W2、T1、T2是CS管道分支、CSL、CS开口直径的危险因素,是CSP的保护因素。H2、W1是CS管道分支、CSL、CS开口直径的保护因素,是CSP的危险因素。结论: 上颌前牙根尖区可以作为自体骨供区,CS主要发生在侧切牙区,中切牙腭侧开口位置更靠近牙槽嵴顶,在进行取骨时应注意保持安全距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外科学研究
    296例埋伏多生牙的回顾性分析
    张紫玥, 黄国倩, 李敏, 杨世茂
    2025, 41(3): 220-22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3.008
    摘要 ( 31 )   PDF(3486KB) ( 12 )  
    目的: 分析埋伏多生牙的临床特征及其手术治疗方式,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治疗的296例埋伏多生牙患者,对其性别、年龄、多生牙数量、位置、形态、临床表现、并发症及上颌前牙区的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6例患者中共有500颗多生牙,6~12岁发病率最高;男女比例为2.33∶1,且随多生牙数量增多男女比例增大;数量以单颗牙最多(52.03%),双颗牙次之(38.51%),3颗及以上少见(9.46%);位置以上颌前牙区最多见(79.40%),其次为前磨牙区(13.40%)和磨牙区(7.20%);临床并发症以恒牙延迟萌出、恒牙阻生最多见,少数病例可伴发颌骨囊肿;上颌前牙区手术切口选择唇侧入路占23%,其中牙龈切口占83.3%,前庭沟切口占16.7%;采用腭侧入路占77%,其中牙龈切口占93.6%,局部小切口占6.4%;手术时间为15~150 min不等,平均手术时间约为25 min。多生牙在黏膜下或相邻恒牙冠方者手术平均时间为(9.34±2.21) min,骨埋伏深或位于相邻恒牙根方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5.43±4.65) min。结论: 本组埋伏多生牙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且随着多生牙数量增多,男女比例呈增加趋势,多生牙的位置及数量可能影响手术难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角骨折外斜线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任雯, 向国林
    2025, 41(3): 226-22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3.009
    摘要 ( 24 )   PDF(1250KB) ( 7 )  
    目的: 探讨通过在外斜线上进行内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自2013年1月~2023年10月通过在外斜线上进行内固定治疗的39例下颌角骨折,根据患者术后复查的影像学资料判定是否出现内固定失败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2组在年龄、性别、合并内科疾病、合并多发骨折、合并下颌第三磨牙、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感染、术后咬合关系不佳等因素的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6例(15.38%)术后出现内固定失败,其中2例钛钉漂移,2例骨折缝增大,1例内固定折断,1例骨折端错位;其余患者骨折均愈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成功组和失败组在合并多处骨折、术后感染及术后咬合关系恢复不佳存在差异。结论: 通过在外斜线上固定下颌角骨折失败率仍较高,对于合并多处骨折的患者需要术前仔细评估确定方案,术后注意预防伤口感染,坚持颌间牵引调整咬合,降低术后内固定失败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种植学研究
    CXCL12-CXCR4/7信号轴调控钛种植体周围的异物反应
    余思懿, 蔡新杰, 黄翠
    2025, 41(3): 229-23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3.010
    摘要 ( 25 )   PDF(20858KB) ( 3 )  
    目的: 探究趋化因子12(C-X-C motif ligand 12,CXCL12)-趋化因子受体4/7(C-X-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4/7, CXCR4/7)信号轴在钛种植体周围的异物反应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 methyl methacrylate,PMMA)和钛(titanium, Ti)两种材料对巨噬细胞CXCR4、CXCR7表达情况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分型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构建植入体异物反应动物模型。实验动物分为4组:植入Ti种植体组、植入Ti种植体组并注射AMD3100、植入PMMA种植体组和植入PMMA种植体并注射辛伐他汀(simvastatin, Sim)。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免疫荧光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检测种植体周围CXCL12-CXCR4/CXCR7通路的表达情况、巨噬细胞功能状况以及异物反应情况。结果: 体外实验结果显示,Ti促进巨噬细胞CXCR4表达上升、CXCR7表达下降且巨噬细胞向抗炎型转化。体内实验结果显示,Ti植入物附近CXCR4高表达,CXCR7低表达,PMMA组则相反。并且Ti组的抗炎M2型巨噬细胞数量在所有时间点都明显高于PMMA组,HE染色结果表明Ti组异物反应较轻。当分别加入CXCR4拮抗剂或CXCR7拮抗剂后,Ti和PMMA种植体周围情况逆转。结论: CXCL12-CXCR4/7信号轴可以成为调控Ti种植体周围异物反应的新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种植机器人在不同骨倾角下种植精度的体外对比研究
    王一茗, 滕微微, 赵文博, 蔡雯昱, 刘一伯, 周立波
    2025, 41(3): 238-24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3.011
    摘要 ( 29 )   PDF(2570KB) ( 9 )  
    目的: 探讨不同骨倾角对口腔种植机器人种植手术精度的影响。方法: 设计了3种骨倾角模型(分别为45°组、60°组、90°组),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模型进行扫描,并将数据导入机器人系统中进行种植规划。在机器人引导下,分别在3种骨倾角下共植入90枚种植体。术后通过CBCT扫描比较术前规划与实际植入位置的偏差。主要测量指标为种植体植入点、根尖点和角度的总偏差。结果: 在45°组、60°组和90°组中种植体植入点总偏差分别为(0.52±0.15)、(0.36±0.13)和(0.34±0.15) mm,根尖点总偏差分别为(0.64±0.19)、[0.46(0.42,0.55)]和(0.37±0.15) mm,角度总偏差分别为(1.27±0.22)°、(1.09±0.21)°和(0.48±0.22)°,且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种植体植入点横向和深度偏差、根尖点横向和深度偏差也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种植机器人在3种骨倾角下均能实现较高的种植精度,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不同骨倾角之间的种植精度存在一定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生物学研究
    ANXA2调控YAP和p38 MAPK信号通路改善ATDC5软骨细胞炎症损伤
    王心茹, 王心怡, 杨畅, 董伟, 王家伟
    2025, 41(3): 243-24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3.012
    摘要 ( 37 )   PDF(2227KB) ( 12 )  
    目的: 探究膜联蛋白A2 (Annexin A2, ANXA2) 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ATDC5软骨细胞炎症损伤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 用碘乙酸钠(monosodium iodoacetate,MIA)和生理盐水分别注射小鼠颞下颌关节部位2周,取髁突切片进行番红/固绿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ANXA2在关节炎软骨中的表达水平。用不同浓度的IL-1β作用ATDC5细胞,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ANXA2和软骨合成代谢标志物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盒转录因子9(SRY-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9, Sox9)、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ntypeⅡalphalchain, Col2a1),软骨分解代谢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 MMP-13)、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5(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5, Adamts5),炎症反应相关因子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 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thase, iNOS)的表达。用敲低和过表达ANXA2的慢病毒转染ATDC5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生理和炎症条件下ANXA2对ATDC5细胞中软骨合成、分解以及炎症反应相关标志物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 YAP)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以及添加YAP抑制剂维替泊芬(Verteporfin)后SOX9、MMP-13和iNOS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IA诱导的颞下颌关节炎小鼠的髁突软骨明显退化,ANXA2在关节炎软骨中的表达明显升高。随着作用ATDC5细胞的IL-1β浓度增加,软骨合成代谢标志物表达降低,软骨分解代谢和炎症反应标志物表达升高,ANXA2表达也明显升高。ANXA2敲低加重炎症刺激抑制ATDC5细胞的软骨合成,促进软骨分解和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ANXA2过表达则得到相反的结果。ANXA2过表达促进炎症刺激下的YAP磷酸化,抑制p38磷酸化。抑制YAP可以部分逆转ANXA2对ATDC5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 ANXA2部分通过调控YAP和p38 MAPK通路来改善IL-1β诱导的ATDC5软骨细胞炎症损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原发于腮腺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合并干燥综合征2例
    张辰宇, 李娟, 康壮飞, 谷建琦
    2025, 41(3): 250-25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3.013
    摘要 ( 20 )   PDF(2758KB) ( 6 )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是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MALT淋巴瘤常继发于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本文报道2例原发于腮腺的MALT淋巴瘤合并SS的患者,原发于腮腺的MALT淋巴瘤与腮腺炎、腮腺良性肿瘤等常见疾病鉴别困难,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提高警惕,尤其是合并SS会增加MALT淋巴瘤的发病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骨开裂/骨开窗1例
    谢言, 郭星, 高丹妮, 毛舜, 郭锦材, 潘涛华, 谢辉
    2025, 41(3): 253-25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3.014
    摘要 ( 36 )   PDF(6227KB) ( 25 )  
    正畸患者牙齿移动的过程中常伴随牙周组织的改变,由于上下前牙区唇侧牙龈菲薄,牙槽骨骨板厚度较薄,患者在牙齿移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或加重前牙区唇侧骨开裂或骨开窗的情况,甚至引起牙齿的松动和牙龈退缩。本文报道1例对上下前牙唇侧骨开裂/骨开窗的正畸患者进行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手术,得到了良好的骨组织增量以及稳定正畸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鳃耳综合征伴肾结石1例报告
    唐毅, 张陶, 张霓霓, 胡小华, 姚礼, 张立刚, 李意俊
    2025, 41(3): 257-25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3.015
    摘要 ( 26 )   PDF(4527KB) ( 10 )  
    鳃耳肾谱系障碍(Branchio-oto-renal spectrum disorders,BORSD),是一种复杂且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综合性耳聋疾病,在临床上主要是指鳃耳肾综合征(Branchio-oto-renal syndrome, BORS),若无明显肾脏畸形,可称为鳃耳综合征(Branchio-oto syndrome,BOS)。本文报道1例BOS伴有肾结石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以进一步了解该综合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生病例精粹———牙周病系列(3)
    广泛型中度牙周炎(Ⅱ期B级)基础治疗8年随访1例
    吴靖, 纳欣, 彭思敏, 曹正国, 王晓璇
    2025, 41(3): 260-26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3.016
    摘要 ( 29 )   PDF(5060KB) ( 24 )  
    本文依据欧洲牙周病学会S3级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记录1例广泛型Ⅱ期B级牙周炎患者的完整诊疗过程。通过展示牙周基础治疗与牙周支持照护(supportive periodontal care,SPC)的协同疗效,期望提升口腔医师对规范化牙周治疗的认知度。临床实践证明,规范的牙周基础治疗配合长期SPC监测,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维持治疗效果,降低复发风险。这种系统化的治疗模式为减轻牙周疾病负担提供了可靠的临床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