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综述
    颌骨坏死的血管相关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石易鑫, 陈俊宇
    2025, 41(2): 85-8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2.001
    摘要 ( 143 )   PDF(1164KB) ( 97 )  
    颌骨坏死是拔牙、损伤、放化疗后累及颌骨的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包括放射性颌骨坏死和药物性颌骨坏死,主要表现为骨质暴露、疼痛、感染,以及病理性骨折等。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具有多种假说,其中血管的异常改变是重要机制之一。辐射通过损伤内皮细胞并形成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成为放射性颌骨坏死的关键环节。血管生成抑制在药物性颌骨坏死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涉及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前破骨细胞等多种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血管生成能缓解或治疗颌骨坏死,调节血管功能有望成为治疗颌骨坏死的新方案。本文综述了颌骨坏死的血管相关发病机制,并探索其在开发颌骨坏死新治疗策略中的潜在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修复体引导种植体周软组织成形和转移方式的研究进展
    王远帆, 孙晓军
    2025, 41(2): 90-9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2.002
    摘要 ( 104 )   PDF(800KB) ( 75 )  
    种植体周软组织成形是改善种植体周软组织形态的有效方案,根据种植位点软组织具体情况利用修复体引导软组织形成与周围天然牙相似的形态和轮廓,有助于实现理想的种植美学修复效果。本文就种植修复过程中种植体周软组织的改建和附着方式,常见的修复体引导软组织成形方式及成形后的转移方式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响动态导航植入精度的临床因素研究进展
    邵旭鹏, 谢志刚
    2025, 41(2): 96-10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2.003
    摘要 ( 99 )   PDF(771KB) ( 52 )  
    动态导航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已逐步在口腔种植临床中应用,术者可以根据术前设计方案,实现实时引导精准预备和精准植入。本文将从临床系统设备、临床操作过程、种植位点的局部条件3个方面阐述可能影响动态导航植入精准度的因素,旨在寻找可能影响动态导航植入精度的临床因素,进一步提高种植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肿瘤学研究
    317例老年口咽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一项单中心15年回顾性研究
    史婷婷, 李晨曦, 龚忠诚, 崔文丽,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张维娜
    2025, 41(2): 101-10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2.004
    摘要 ( 70 )   PDF(1730KB) ( 28 )  
    目的: 本研究基于回顾性分析老年口咽癌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模式,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预后分析。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口咽癌患者317例。按7∶3随机分成训练队列(n=221)和验证队列(n=96)两组。利用R语言进行Bonferroni校正后的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训练集和验证集两组间变量分布;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评估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后向归纳法结合绩效评价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校准曲线分析模型识别及校准效能。结果: 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老年口咽癌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民族、婚姻状况、肿瘤分化程度、TN分期、手术、放化疗(P值均<0.05)。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输出概率,按照0.5界定高危、低危两组患者并绘制生存曲线,Kaplan-Meier分析表明低危组患者(<0.5)生存率均显著高于高危组(>0.5)患者(P<0.001)。在模型预测能力方面,训练队列受试者工作特征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AUC1年=0.873,AUC2年=0.829,AUC3年=0.795,验证队列AUC1年=0.823,AUC2年=0.806,AUC3年=0.768,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判别能力。校准曲线也显示出模型整体拟合度良好,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观察结果匹配程度较高。结论: 本研究系统分析了影响老年口咽癌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基于这些危险因素开发、验证老年口咽癌患者的临床预后。该预测工具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识别高危患者,并提前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筛选及验证
    刘絮影, 李锦存, 翟堃, 胡晨, 董文, 马坚
    2025, 41(2): 109-11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2.005
    摘要 ( 62 )   PDF(3005KB) ( 24 )  
    目的: 基于口腔癌在线数据库鉴定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预后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mRNA,构建ceRNA网络,分析其在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program,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GEO)中筛选出TCGA-OSCC、GSE23558和GSE30784数据集,进行表达谱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lncRNA和mRNA,并进行生存分析、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确定其与OSCC预后的相关性。利用starBase、miRTarBase数据库预测关键lncRNA及mRNA的共同靶标miRNA,以此构建竞争性内源性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 ceRNA)网络。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RT-PCR)检测这些关键lncRNA在OSCC细胞系和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结果: 表达谱分析鉴定出23个差异表达lncRNA,其中有6个lncRNA与OSCC患者预后相关;mRNA的表达分析鉴定出282个差异表达mRNA,主要富集在三磷酸鸟苷(guanosine triphosphate,GTP)酶激活剂活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域(nucle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NOD)样受体等信号通路,其中10个差异表达的mRNA与OSCC预后相关。ceRNA网络构建了包括6个lncRNA、10个mRNA和靶向预测的26个miRNA分子网络。qRT-PCR结果显示包含LINC01980在内的5个lncRNA在OSCC细胞中高表达,而MIR99AHG低表达。在OSCC组织中,LINC0198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MIR99AHG表达水平降低。 结论: 本研究筛选的LINC01980和MIR99AHG与OSCC进展和预后相关,可作为OSCC的生物学标志物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舌前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
    李馥焰, 王睿, 许慧霞, 孙国文
    2025, 41(2): 118-12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2.006
    摘要 ( 69 )   PDF(6301KB) ( 21 )  
    目的: 回顾性分析9例舌前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深入探讨其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预后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2010年11月~2023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舌恶性肿瘤患者161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的9例为舌前腺恶性肿瘤,并对此类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腺样囊性癌4例,黏液表皮样癌4例,透明细胞癌1例。组织缺损较小者,直接拉拢缝合;组织缺损较大者,进行皮瓣修复:4例前臂皮瓣,1例上臂外侧肌皮瓣,1例颏下岛状皮瓣。所有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 舌前腺肿瘤虽然发病率较低,但一旦发病,其恶性程度往往较高,以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和透明细胞癌为主要病理类型;临床表现为舌尖腹部界限尚清的肿块,质地中等偏硬,活动度较差。手术切除是治疗舌前腺肿瘤的首选方法,术后辅助治疗的决策则根据肿瘤的具体性质和手术的具体情况来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生物学研究
    抑制IRE1α通路影响破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体外研究
    于成博, 张志翔, 玉伊琳, 曹颖光, 宋珂
    2025, 41(2): 122-12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2.007
    摘要 ( 60 )   PDF(2278KB) ( 31 )  
    目的: 探究肌醇需要酶1α(insitol-requiring enzyme 1 α, IRE1α)通路在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使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处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诱导其向破骨细胞分化。使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检测IRE1α通路的表达情况。使用IRE1α的核糖核酸内切酶抑制剂4μ8c处理RAW264.7,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在诱导RAW264.7细胞破骨分化的同时使用4μ8c处理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评估4μ8c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破骨细胞分化相关蛋白和IRE1α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使用4μ8c处理RAW264.7,同时使用细菌脂多糖刺激细胞模拟炎症环境,qRT-PCR检测破骨分化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结果: IRE1α通路的表达在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增加,4μ8c不仅显著抑制了破骨前体细胞的增殖,同时抑制了破骨细胞的形成,并下调了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因子:活化T细胞核因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组织蛋白酶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IRE1α通路被激活。抑制IRE1α通路不仅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和增殖,还能下调破骨细胞标志蛋白和破骨分化相关促炎因子的表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究NLRP3炎症小体对人原代牙龈成纤维细胞炎症刺激的影响
    张黄, 苗瑞婧, 范旭升, 黄婕, 王永武
    2025, 41(2): 128-13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2.008
    摘要 ( 68 )   PDF(3354KB) ( 27 )  
    目的: 本研究在于探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 NLRP3)炎症小体在人原代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 hGFs)炎症刺激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沉默RNA(silencing RNA, siRNA)构建NLRP3沉默或阴性对照并转染至hGFs,与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 Pg)共培养诱导炎症,并给予1 μmol/L NLRP3炎症小体激动剂BMS-986299干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使用Western blot检测了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前体(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 precursors,pro-Caspase-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与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 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spase activating recruitment domain, ASC)等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与白细胞介素-1β前体(interleukin-1β precursors, pro-IL-1β)、磷酸化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 phosphorylation,p-NF-κB)/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 NF-κB)与消皮素D(gasdermin D, GSDMD)等细胞焦亡相关蛋白;免疫荧光检测NLRP3炎症小体的细胞定位。结果: 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NLRP3沉默能有效减少细胞凋亡;ELISA检测结果表明NLRP3沉默能降低Pg诱导的炎症因子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结果表明NLRP3沉默可以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并抑制pro-IL-1β的表达、NF-κB的磷酸化与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而NLRP3沉默的效果均在NLRP3炎症小体激动剂BMS-98629使用后部分逆转。结论: NLRP3可以激活NLRP3炎症小体和炎症相关通路,同时促进hGFs细胞焦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微生物学研究
    负载吲哚菁绿的脂质体纳米颗粒对戈登链球菌的体外抗菌研究
    杨青, 曹士盛, 郭素蓉, 穆星彤, 赵彩玲, 张娟
    2025, 41(2): 134-13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2.009
    摘要 ( 56 )   PDF(5876KB) ( 27 )  
    目的: 探讨脂质体装载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对戈登链球菌的体外光热光动力抗菌性能。方法: 纳米沉淀法将ICG封装在脂质体内得到负载吲哚菁绿的脂质体纳米颗粒(indocyanine green nanoparticles,ICG NPs),并对其粒径及多分散系数进行表征检测,测定ICG NPs的包载率。研究游离ICG、ICG NPs的体外光热性能及活性氧产生情况。通过菌落计数及结晶紫染色评估游离ICG和ICG NPs对戈登链球菌的抗菌效率及其生物膜的影响。利用溶血实验观察ICG NPs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ICG NPs的平均粒径为(146±2) nm,多分散系数为0.263,包封率为93.7%。与对照组相比,当ICG的浓度升高时,其对应的生物膜的生物量和菌落数都会有所降低(P<0.05),ICG NPs则显示出更高的抗菌(99%)、抗生物膜(87%)效率。此外,不同浓度的ICG、ICG NPs经1 W/cm2的近红外光照射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数量逐渐增多。ICG NPs的溶血率仅为3.34%。结论: 应用ICG NPs进行抗菌光动力、光热治疗可以有效破坏牙周戈登链球菌及生物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血链球菌提取物对SKOV3细胞的抑制作用
    孙膀, 马晟利, 葛文玉, 刘勇韬
    2025, 41(2): 140-14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2.010
    摘要 ( 60 )   PDF(1907KB) ( 18 )  
    目的: 血链球菌提取物XLS是从口腔血链球菌中提取的具有一定生物活性作用的细菌素样物质。本研究旨在探讨XLS对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SKOV3细胞系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为后续对XLS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采用CCK-8法检测XLS和紫杉醇分别对SKOV3细胞活性的影响;(2)通过克隆形成、Transwell、细胞划痕实验检测XLS对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3)使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分析XLS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通路及相关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4)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Ca2+水平以探讨XLS诱导的线粒体凋亡。结果: (1)经XLS处理后SKOV3细胞的活力随XLS浓度的增加而下降;(2)XLS表现出浓度依赖性抑制SKOV3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3)本实验中XLS能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调节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4)XLS可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增加氧化应激和Ca2+失衡,进一步破坏细胞结构和功能。结论: XLS能够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诱导凋亡,表现出显著抑制SKOV3细胞的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种植学研究
    渐进性负载对种植体骨结合影响效果评价
    李家鹤, 魏凌飞, 曾妮, 柳忠豪
    2025, 41(2): 147-15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2.011
    摘要 ( 64 )   PDF(5992KB) ( 35 )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渐进性负载对种植体骨结合及边缘骨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6只雄性比格犬,每侧下颌种植3枚种植体并随机分为即刻负载、渐进性负载、不负载3组;不负载组和即刻负载组种植术后分别使用2.5 mm和7.0 mm愈合基台,并在整个实验期间不更换基台高度;渐进性负载组种植术后使用2.5 mm基台并在种植体植入后2周、4周、6周通过改变种植体愈合基台高度(3.5 mm、5.5 mm、7.0 mm)对种植体渐进性加载,术后0周,4周,6周,8周测量种植体周边缘骨水平,术后8周取种植体骨标本拍摄Micro-CT制作硬组织切片,观察种植体周新骨生成情况,并行种植体周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骨表面积分数 (bone surface/bone volume,BS/BV)、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 Th)、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 N)及骨小梁间隔(trabecular separation,Tb. Sp)及种植体骨结合率(BIC)测量。结果: 共植入36枚种植体,仅即刻负载组1枚脱落,总体生存率97.2%。边缘骨水平稳定,Micro-CT骨显微参数无差异。硬组织切片显示活跃新骨生成,渐进性和即刻负载组BIC值高于不负载组,差异统计学显著。结论: 在延期种植下,种植体植入颌骨后行渐进性负载能形成良好骨结合,骨结合效果优于不负载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第一磨牙单冠种植义齿邻接关系改变对种植体周软硬组织健康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罗昕, 刘红红, 张志宏, 陈佳, 朱东澳, 俞梦琴
    2025, 41(2): 155-16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2.012
    摘要 ( 64 )   PDF(1064KB) ( 36 )  
    目的: 观察下颌第一磨牙种植支持的单冠修复体负载1年后邻接关系的变化,分析邻接关系改变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健康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4月~2023年8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并已完成种植修复的48例患者,共计54枚种植体。使用同一款牙线评估种植牙冠近远中邻接关系,根据牙线通过邻接区的松紧程度记录结果,分别记为:紧密邻接、松邻接、无邻接。在负载6个月、12个月后复诊,记录当下邻接关系及种植体周牙周探诊深度、菌斑指数、牙龈指数;12个月后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同时对每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2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3种不同邻接关系样本之间的差异。结果: 负载6个月、12个月后依次有35.2%、44.6%邻接关系发生改变;6个月、12个月后松邻接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明显高于紧密邻接组(P<0.05);12个月后无邻接组与紧密邻接组牙周探诊深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期相比,6个月、12个月后牙龈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同邻接关系对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无显著差异(P>0.05)。邻接关系发生改变的患者与紧密邻接的患者相比更容易出现食物嵌塞,并且因食物嵌塞困扰,从而影响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P<0.05)。结论: 下颌第一磨牙种植义齿邻接关系改变会增加食物嵌塞的风险,影响患者满意度;对种植体周软组织健康会造成一定影响,但对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未见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动态导航结合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治疗下颌前牙钙化根管1例
    陆畅, 范伟
    2025, 41(2): 161-16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2.013
    摘要 ( 73 )   PDF(3481KB) ( 37 )  
    动态导航技术可以准确地对钙化根管进行定位和疏通,避免牙本质的过度去除并降低了并发症的概率。目前动态导航在非手术牙体治疗中最常用的配准方式为U型管配准,然而此法存在二次就位误差、需要额外拍摄配准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T, CBCT)影像等缺点。本病例采用数字化口内扫描辅助配准,动态导航下成功定位并疏通下颌前牙钙化根管,证明了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应用于动态导航配准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TR治疗广泛型Ⅲ期C级牙周炎伴Ⅲ度根分叉病变1例
    贺利娟, 潘涛华, 吴昊, 罗小良
    2025, 41(2): 164-16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2.014
    摘要 ( 70 )   PDF(5182KB) ( 41 )  
    恢复破坏的牙周组织是治疗牙周炎的难点,本文报道1例牙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治疗广泛型Ⅲ期C级牙周炎伴Ⅲ度根分叉病变(furcation involvement,FI),随访两年前牙区水平骨缺损及FI部位获得良好牙周组织再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误诊为颏部皮脂腺囊肿的皮肤黏液癌1例
    李审绥, 田旭东, 王伟丽, 唐正龙
    2025, 41(2): 167-16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2.015
    摘要 ( 75 )   PDF(2768KB) ( 28 )  
    皮肤黏液癌(mucinous carcinoma of skin, MC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汗腺,多隐匿发病,且临床表现多样,如囊肿、丘疹、结节或者溃疡,往往临床容易出现误诊。本文报道1例以颏部结节为首发症状,初诊为皮脂腺囊肿,终诊为MCS的罕见病例,结合文献讨论此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误诊的原因,以期为头颈部MCS的临床诊断和鉴别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生病例精粹——牙周病系列(2)
    重度牙周炎牙周-种植修复联合治疗8年随访1例
    孙瑜鸿, 郭云, 范明哲, 曾宇, 高雅, 孙华岭, 曹正国
    2025, 41(2): 170-17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5.02.016
    摘要 ( 76 )   PDF(6342KB) ( 68 )  
    重度牙周炎患者常因严重附着丧失导致失牙,并伴有局部软硬组织缺陷,需联合多学科针对病情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恢复其牙列完整性,以达到咬合功能及牙周组织的长久稳定。本文报道1例重度牙周炎患者的序列治疗全过程,包括病情分析、牙周手术、种植修复缺失牙、支持治疗以及长达8年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