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约述评
    口腔苔藓样病变的概念、分类及临床病理特征
    卢锐, 周刚
    2021, 37(12): 1063-106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2.001
    摘要 ( 413 )   PDF(3442KB) ( 841 )  
    口腔苔藓样病变(oral lichenoid lesions,OLL)是一类在临床和病理特征上与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相似的疾病总称,各类OLL在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治疗、癌变风险、预后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正确认识与区分不同类型的OLL对于疾病的精准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OLL的概念、分类以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介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标准的研究进展
    张邀光, 房维
    2021, 37(12): 1069-107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2.002
    摘要 ( 448 )   PDF(837KB) ( 547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s)是临床常见病但是病因复杂,相应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标准也在不停演变。本文围绕由RDC/TMD到DC/TMD的改进,DC/TMD的临床应用实施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外科手术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气道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影响
    周颖, 胡敏
    2021, 37(12): 1073-107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2.003
    摘要 ( 215 )   PDF(812KB) ( 223 )  
    上气道的形态和通畅度与呼吸和睡眠质量密切相关。而下颌骨发育不足有可能促使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出现上气道狭窄现象,情况严重者会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目前,临床治疗重度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主要采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术式主要包含下颌骨矢状劈开术、双颌前徙术、颏成形术及牵张成骨术等。为了更好地理解上气道形态与OSAHS之间的关系,探求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更有效的临床治疗途径,本文将回顾不同手术方法对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上气道及OSAHS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咀嚼肌虚拟建模技术及应用进展
    陈俊鹏, 王晶
    2021, 37(12): 1076-107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2.004
    摘要 ( 203 )   PDF(2356KB) ( 282 )  
    随着数字化外科技术日渐成熟,虚拟建模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实现咀嚼肌动力学和下颌功能性运动的仿真,咀嚼肌虚拟建模技术在颌面部整体建模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本文就咀嚼肌虚拟建模技术及应用进展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介绍虚拟建模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咀嚼肌虚拟建模的基本过程,并简要介绍其应用,分析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牙科常用的药物镇静技术
    聂娟, 丁桂聪
    2021, 37(12): 1080-108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2.005
    摘要 ( 205 )   PDF(834KB) ( 388 )  
    儿童牙科患儿与成人相比,有较高比例的患儿对牙科治疗感到焦虑,无法通过常规行为管理完成治疗。镇静技术可以帮助牙科焦虑症的患儿完成牙科治疗。本文系统介绍了目前儿童牙科常用药物镇静技术,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修复学研究
    湖北省口腔医生对数字化技术认知及应用情况调查
    艾合买提·木合塔尔, 杨宏业, 赵亚宁, 黄翠
    2021, 37(12): 1084-108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2.006
    摘要 ( 225 )   PDF(827KB) ( 218 )  
    目的:调查湖北省口腔医生临床诊疗活动中使用数字化技术的相关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湖北省13个地级行政区的口腔医生使用锥体束CT(CBCT)、口内扫描、数字化切削、3D打印等12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621份,受访者中81.2%的医生使用过数字化技术,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CBCT(65.7%),第二、三位分别为口内扫描(38.5%)和模型/印模扫描(30%),而面部扫描和虚拟牙合架的使用率分别只有5%和4.3%。数字化技术在不同年龄、学历和单位的使用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自学/相互学习(58.6%)、继续教育(53.1%)和系统培训(47.7%)是学习数字化技术常见的3种方式。78.4%的受访者认为“设备价格昂贵”是限制口腔数字化技术推广的主要原因。结论:推动和支持医疗设备、材料、医药企业的自主创新,逐步实现数字化医疗软、硬件的国产化,可以进一步降低数字化设备成本,提高数字化技术的普及率。同时,应该加强数字化技术继续教育和系统培训,以解决对数字化技术应用操作不熟悉等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口内扫描仪和种植模板的数字化全口覆盖义齿的临床应用
    李昊, 王圣男
    2021, 37(12): 1089-109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2.007
    摘要 ( 173 )   PDF(2220KB) ( 203 )  
    目的:探讨基于口内扫描仪和种植模板的数字化全口覆盖义齿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口腔修复科进行治疗的牙列缺失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全口义齿修复法,实验组 采用基于口内扫描仪和种植模板的数字化全口覆盖义齿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种植体成功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种植体位置偏移以及义齿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种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种植体肩部偏移、根部偏移、角度偏移、深度偏移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咀嚼功能、固定功能、舒适程度 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口内扫描仪和种植模板的数字化全口覆盖义齿应用于牙列缺失患者,能够提高患者种植成功率,降低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种植体位置偏移,改善患者义齿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种口腔修复材料在锥形束CT与螺旋CT口腔全冠图像中的伪影对比研究
    黄文博, 杜申钊, 曾静, 谷耀东
    2021, 37(12): 1094-109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2.008
    摘要 ( 215 )   PDF(2097KB) ( 160 )  
    目的:探讨不同口腔修复材料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与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口腔全冠图像中的伪影特征,以及两种检查技术的辐射剂量差异,旨在为临床不同修复材料口腔影像检查技术的合理选择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我院采用不同口腔修复材料行牙全冠修复的1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修复材料不同将其分为银钯合金组(38例,75颗)、钴铬合金组(36例,73颗)、镍铬合金组(34 例,77颗)和纯钛组(40例,79颗),均接受CBCT和MSCT检查,分析4种口腔修复材料在两种检查影像中的伪影指数、伪影面积、伪影形态等特征,比较两种检查过程中有效辐射剂量(exposure dose,ED)。结果:4种口腔修复材料在CBCT口腔全冠影像中伪影指数、颊舌向、远近中向伪影直径、条索状、实心伪影面积均小于MSCT影像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口腔修复材料随其密度增加,在CBCT影像与MSCT影像中,其伪影指数、颊舌向、远近中向伪影直径、条索状、实心伪影面积也均随之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口腔修复材料在CBCT口腔检查过程中ED显低于MSCT检查过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口腔修复材料在CBCT牙全冠图像中伪影更小,影像质量明显优于MSCT,且辐射剂量低于MSCT;低密度口腔修复材料在口腔检查时影像中伪影最小,影像质量更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外科学研究
    牙支持3D导板辅助穿刺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陈冬雷, 解东平, 郑政, 周俞强, 陈勇军, 王翔
    2021, 37(12): 1099-110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2.009
    摘要 ( 165 )   PDF(3594KB) ( 190 )  
    目的:探讨牙支持式3D打印导板辅助穿刺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术后的疗效分析。方法:对2019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40人,根据患者需要随机分成2组:A组(对照组),常规按照Hartel前入路法穿刺卵圆孔,进入卵圆孔后,耳-床线定位确定入颅深度后行射频治疗。B组(导板组),采用3D导板,给患者戴上导板固定后,完成穿刺,耳-床线定位确定入颅深度后行射频治疗。分析2组的术前疼痛评分(VAS)术后即刻及术后1月疼痛消失的有效率,手术时间,穿刺次数,并发症,穿刺的偏移程度。结果:与对照组A组比较在术后即刻有效率、术后1月随访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穿刺次数、穿刺偏移率、手术时间、并发症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导板与牙齿紧密贴合率100%。结论:3D打印导板应用于穿刺卵圆孔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减少患者创伤,减少X线辐射,减少穿刺偏移,术后疗效肯定,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例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阿迪力江·赛买提, 吴旭彬, 张思敏,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2021, 37(12): 1104-110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2.010
    摘要 ( 164 )   PDF(816KB) ( 164 )  
    目的:分析199例颌面颈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在我院通过病理检查确诊的19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男性62例,女性137例;45例患者有明显的疼痛不适、144例患者无明显疼痛不适;3例患者有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史;临床检查触及的肿大淋巴结大部分为大小不一的多发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在颈部分布情况Ⅴ区>Ⅱ区>Ⅰ区>腮腺区>Ⅵ区>Ⅲ区>Ⅳ区;CT诊断为考虑为结核47例、恶性肿瘤17例、感染性疾病19例、48例为性质待定;胸部X光片结果肺部或者胸膜有结核表现的为31例;比较前5年及后5年的典型的病理学特征即干酪样坏死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POT检查的患者为45例,结果为阳性者36例。结论: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为最常见的肺以外的结核性疾病,新疆地区作为高发地区有明显的年轻化的趋势,很要必要加强该群体的预防工作;临床上颈部淋巴结结核无特定的临床表现,典型的病理学特征出现率明显下降,对病理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诊断方面CT增强扫描、T-SPOT检查的参考价值明显高于其他检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定位导板在完全骨埋伏牙拔除术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汝悦, 刘国良, 王玲
    2021, 37(12): 1108-111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2.011
    摘要 ( 174 )   PDF(5806KB) ( 411 )  
    目的:探讨基于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设计的数字化定位导板在完全骨埋伏牙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6例2020年1~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应用数字化定位导板拔除完全骨埋伏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5例,女性21例,共36颗完全骨埋伏牙,分别记录定位埋伏牙时间、手术时间、开窗面积、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应用数字化定位导板平均定位埋伏牙时间为(1.85±0.64)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24.15±2.88) min,术中平均开窗面积为(63.81±8.69) mm2,平均出血量为(8.87±1.89) mL。均未出现定位偏差、邻牙损伤等术中并发症及张口受限及神经、血管损伤的情况。其中1例患者拔除术后出现与上颌窦交通(鼓腮漏气)的情况,1例患者术后3 d出现拔牙创口感染的情况。结论:利用数字化定位导板在微创拔除完全骨埋伏牙中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快速精准定位埋伏牙,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且有效减少额外骨组织、邻牙牙根及邻近神经血管的损伤,减轻患者术后反应,且符合"微创、精确"的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腮腺区及颞区缺损
    钱叶梅, 王卫红, 朱瑾, 邹智荣, 俞力夫, 罗磊
    2021, 37(12): 1115-111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2.012
    摘要 ( 170 )   PDF(4628KB) ( 319 )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腮腺区及颞区缺损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在尸体上模拟解剖制备顺行及逆行颏下岛状肌皮瓣,评估修复腮腺区及颞区缺损的可行性。2014年11月~2020年12月,11例腮腺区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使用顺行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2例颞区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使用逆行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结果:无论是尸体解剖或临床手术中,顺行及逆行颏下岛状肌皮瓣的组织血管蒂可以分别满足修复腮腺区及颞区缺损。13例颏下岛状肌皮瓣均成活,功能及美观效果良好,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顺行及逆行颏下岛状肌皮瓣组织血管蒂分别可以修复腮腺区及颞区缺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层粘连蛋白、整合素α6β1、黏着斑激酶在主导管结扎诱导大鼠腮腺萎缩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于成龙, 杨勇, 薛博元, 李建卫, 高红, 宋娇娇, 刘郭琦, 左金华
    2021, 37(12): 1119-112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2.013
    摘要 ( 134 )   PDF(11290KB) ( 92 )  
    目的:研究腮腺主导管结扎后层粘连蛋白、整合素α6β1、黏着斑激酶在腺体萎缩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初步探寻腮腺组织萎缩的信号机制。方法:对54只Wistar雌性大鼠建立左侧腮腺主导管结扎动物模型,分别于结扎后0(对照组)、1、3、5、7、10、14、21、30 d获取大鼠新鲜腮腺组织(n=6)。HE染色观察萎缩腮腺的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层粘连蛋白、整合素α6β1、黏着斑激酶在萎缩腮腺组织中的分布以及表达量变化。结果:主导管结扎后,腮腺逐渐萎缩。层粘连蛋白、整合素α6β1表达量在导管结扎后前3 d内均逐步下调,在结扎第3天表达量达到最低值(P<0.05),且两者在腺泡细胞基底部染色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而后表达量连续升高到第14天到达峰值(P<0.05);随后缓慢降低(P<0.05)。黏着斑激酶表达量在腮腺萎缩过程中持续减低(P<0.05)。结论:层粘连蛋白/整合素α6β1/黏着斑激酶可作为腮腺萎缩过程中信号传导通路而发挥作用,该通路能够对导管结扎产生的机械力刺激作出反应并将机械力信号传递到细胞内,参与调控腮腺组织萎缩进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种植学研究
    脱矿人牙骨基质粒径大小对垂直骨增量效果的影响
    李瑞飘, 王稚英, 冯松
    2021, 37(12): 1125-112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2.014
    摘要 ( 164 )   PDF(5602KB) ( 196 )  
    目的:探究不同粒径大小的脱矿人牙骨基质材料对兔颅骨垂直骨增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只新西兰大白兔,每只兔颅骨制备3个9 mm环形裂隙并在其上方固定钛容器,容器内随机植入以下3组:A组脱矿人牙骨基质(0.25~0.5 mm);B组脱矿人牙骨基质(0.5~1 mm);C组空白对照组。植入后12周进行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摄影(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查和组织学观察分析。结果:CBCT结果显示A,B,C三组有明显新骨生成,新骨自基底骨垂直向上生长,脱矿人牙骨基质与兔颅骨结合稳定,垂直骨高度维持良好。组织学观察显示脱矿人牙骨基质和骨组织界面出现不同程度血管化及新生骨。A,B两组新骨形成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粒径大小对于垂直骨增量的效果没有显著性影响,不同粒径大小的脱矿人牙骨基质在垂直骨增量手术中均显示出良好的骨传导性及骨诱导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香肠技术”在下颌后牙区水平向骨增量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郭倩文, 刘明丽, 韩文利, 曲哲
    2021, 37(12): 1130-113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2.015
    摘要 ( 421 )   PDF(5147KB) ( 723 )  
    目的:评估“香肠技术”(sausage technique)在下颌后牙区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下颌后牙区选择水平骨宽度不足5 mm的患者24例,应用“香肠技术”进行骨增量。种植体植入后6个月时统计种植成功率、生物学并发症、稳定性系数(ISQ值),测量植骨术后6个月时骨增量及骨吸收率。结果:49颗种植体成功率100%,所有病例无并发症发生。种植后6个月ISQ值增加。植骨术后水平向骨量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6个月时骨吸收率(35.90±8.10)%。结论:本回顾性临床研究显示,应用“香肠技术”进行骨增量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浓缩生长因子对游离龈移植术后供区创面愈合的效果评价
    梁源, 罗椸, 沈静涛, 王思, 周乔
    2021, 37(12): 1135-113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2.016
    摘要 ( 162 )   PDF(1366KB) ( 196 )  
    目的:比较血小板衍生物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 CGF)与常规处理对于游离龈移植术后硬腭供区伤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游离龈移植术的患者共计30例(对照组14例;CGF组16例),其中对照组在获取游离龈瓣后仅在供区位置缝合碘仿纱条,而CGF组则在硬腭供区创面覆盖CGF膜,随后缝合碘仿纱条。术后定期复诊,以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程度作为主要结局,患者创口的痛感、肿胀等主观感受以及牙龈的颜色质地等为次要结局,观察并统计相应临床结果。结果:CGF组在愈合面积上除术后3 d相较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外(P=0.138),其余时间点均优于对照组(P<0.05); 就术后供区愈合后的牙龈黏膜质地而言,CGF组在术后即刻、术后3 d和7 d均优于对照组(P<0.05);就术后供区疼痛、肿胀而言,CGF组在术后各个时间点上给患者带来的主观感受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术后对供区的处理相比,CGF的覆盖促进了术后供区的伤口愈合与黏膜状态,且缓解了患者术后的疼痛、肿胀及不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生物学研究
    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温敏水凝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的作用研究
    司超, 邹馨颖, 刘悦, 张佩佩, 徐依山, 郝艺帆, 公柏娟
    2021, 37(12): 1139-114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2.017
    摘要 ( 181 )   PDF(5303KB) ( 258 )  
    目的:实验合成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明胶温敏水凝胶,研究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制备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明胶水凝胶,冻干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表征;检测水凝胶毒性;CCK-8法筛选出载bFGF温敏水凝胶促BMMSCs增殖最适浓度并用于后续研究;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及钙结节半定量分析观察其对BMMSCs成骨向分化能力的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对BMMSCs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成功制备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明胶温敏水凝胶,扫描电镜下冻干后的水凝胶孔径为20~80 μm。(2)活/死细胞染色结果显示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明胶温敏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3)载bFGF温敏水凝胶能显著促进BMMSCs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最适浓度为100 ng/mL(P<0.01)。(4)载bFGF温敏水凝胶组碱性磷酸酶表达增多,钙结节形成增多(P<0.05)。(5)载bFGF温敏水凝胶组成骨相关基因(ALP、BMP-2、Runx2)表达增高。结论:载bFGF温敏水凝胶能促进大鼠BMMSCs成骨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体新鲜脱矿牙齿移植物在不同部位成骨效果的动物实验
    肖健平, 李丽丽, 李厚轩, 谭葆春
    2021, 37(12): 1145-114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2.018
    摘要 ( 135 )   PDF(4263KB) ( 145 )  
    目的:研究自体新鲜脱矿牙齿移植物(autogenous fresh demineralized tooth graft,Auto-FDT)应用于位点保存和牙周再生的可行性。方法:拔除2只beagle犬的上下第三切牙,将8个拔牙窝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个位点),拔牙后自然愈合,不植入骨粉;实验组(4个位点),拔牙后牙槽窝中植入Auto-FDT及膜。在下颌前磨牙根分叉构建骨缺损模型(10个位点),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个位点),只建立骨缺损,不充填骨粉;实验组(6个位点),植入Auto-FDT及膜。12周后安乐处死实验动物,取颌骨标本。通过CBCT检查及病理切片观察成骨效果。结果:CBCT图像显示拔牙位点实验组的平均灰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根分叉病变实验组的平均灰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病理切片可见Auto-FDT能够很好地维持再生空间,并且在颗粒周围观察到活跃的新骨形成。部分的Auto-FDT已经被替代。结论:Auto-FDT有望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骨替代材料用于牙周再生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hir99021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干预干细胞成骨/成牙分化的研究
    谢惠兰, 方芳, 林毅
    2021, 37(12): 1150-115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2.019
    摘要 ( 211 )   PDF(2667KB) ( 263 )  
    目的:探讨Chir99021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干预人牙髓干细胞成骨/成牙分化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离纯化和培养人前磨牙牙髓干细胞(HDPSCs),免疫荧光检测牙本质涎蛋白(dentin sialoprotein,DSP)和波形蛋白(Vimentin),CCK-8检测不同浓度Chir99021对HDPSCs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将HDPSCs分为3组培养,第1组正常培养,为空白对照组;第2组成骨诱导液培养,为实验对照组;第3组成骨诱导液+Chir99021培养,为实验组。15 d后用茜素红染色对各组细胞进行钙沉积物检测;qPCR于5、10、15 d检测各组轴抑制蛋白2(axisinhibition protein2,Axin2)、β连环蛋白(β-catenin)及糖原合成激酶3(GSK-3β)水平;Western blot于5、10、15 d检测各组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和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分离培养后的HDPSCs中DSP和Vimentin呈阳性表达;Chir99021浓度为2000 nmol/L时,细胞增殖情况最明显;茜红素染色显示实验组钙沉积物较其余两组显著增加;实验组中Axin2、β-catenin显著上升,GSK-3β显著下降(P<0.05);Runx2、ALP在实验组及实验对照组中有显著表达(P<0.05),OC在实验组中显著表达(P<0.05);DSPP、Ⅰ型胶原在实验组中显著表达(P<0.05)。结论:Chir99021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HDPSCs的增殖和成骨/成牙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拔牙窝植骨诱导上颌窦底自行成骨1例
    刘宗艺, 于长英
    2021, 37(12): 1156-115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2.020
    摘要 ( 258 )   PDF(2814KB) ( 240 )  
    本文介绍1例上颌窦底自行成骨病例 ,患者拔除左上颌第一前磨牙后拟行种植手术,术前CBCT提示拔牙窝密度较低,与上颌窦底相近,术中见拔牙窝创口愈合不佳,彻底搔刮拔牙窝内肉芽后植入骨填充替代材料和可吸收性胶原膜,牙龈严密缝合。术后6个月重新拍摄CBCT显示,上颌窦底黏膜下方出现新生的骨组织,自行成骨高度约为3.7 mm, 种植区骨量高度由6 mm左右增高至10 mm左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