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约述评
    代谢组学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及精准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胡勤刚, 泥艳红, 王雨晗
    2022, 38(3): 207-21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3.001
    摘要 ( 386 )   PDF(1039KB) ( 362 )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5年生存率仅约60%,缺乏高效、特异及快速的诊断方法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至今尚无相关肿瘤标志物或差异物。研究显示,与其他恶性肿瘤相似,OSCC发生了明显的代谢重编程,而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筛选变化的代谢酶及代谢物则可能有助于OSCC的早期筛查和精准诊疗。本文回顾了近年来OSCC相关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希望为改进OSCC早期诊断、精准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呈现新思路或新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三维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牙源性干细胞成骨中的研究进展
    叶青, 李继遥
    2022, 38(3): 212-21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3.002
    摘要 ( 205 )   PDF(820KB) ( 312 )  
    石墨烯是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增多。三维石墨烯是指具有三维结构的二维石墨烯组装体,三维结构提升了石墨烯的多孔性、比表面积等,更适于细胞粘附、生长,使其具有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的能力。本文以三维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理化性质和生物相容性为基础,对三维石墨烯及其衍生物诱导牙源性干细胞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在口腔医学领域进一步研究石墨烯成骨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龈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汪丹, 孟维艳
    2022, 38(3): 216-21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3.003
    摘要 ( 483 )   PDF(826KB) ( 736 )  
    牙周炎是一种牙齿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能引起结缔组织和牙槽骨的破坏而导致渐进性附着丧失,最终可能导致牙齿脱落。革兰氏阴性厌氧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是慢性牙周炎的重要致病菌,具有包括脂多糖、菌毛、血细胞凝集素和胞外蛋白酶在内的多种毒力因子,其中牙龈蛋白酶提供的蛋白水解活性占该生物体产生的一般蛋白水解活性的大部分(85%),已被认为是必需的毒力因子。本文就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龈蛋白酶的分类、分泌、致病作用及其抑制剂的研究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小RNA调控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
    赵军, 刘丽娜
    2022, 38(3): 220-22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3.004
    摘要 ( 250 )   PDF(801KB) ( 378 )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进行性破坏。牙周膜干细胞具有成骨向分化能力,在牙周组织再生领域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微小RNA(microRNA, miRNA)是长度约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可靶向mRNA 3’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 UTR),进而导致mRNA降解或抑制mRNA翻译。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在研究miRNA的成骨调控作用,且多种miRNAs已经被证实参与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调控,本文就目前miRNA调控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隐裂牙综合征研究进展
    樊牮, 许庆安
    2022, 38(3): 223-22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3.005
    摘要 ( 318 )   PDF(773KB) ( 507 )  
    隐裂牙综合征是常见的牙体硬组织损伤,往往合并牙髓和(或)牙周症状。隐裂牙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疾病预后具有不确定性。本文针对隐裂牙的症状、分类、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做一全面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外科学研究
    血管吻合器用于游离组织瓣修复舌体缺损的回顾性研究
    王玫月, 米洪燕, 刘孟哲, 刘一鸣, 孙晶晶, 李锐
    2022, 38(3): 226-22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3.006
    摘要 ( 151 )   PDF(1526KB) ( 166 )  
    目的: 回顾性分析血管吻合器在游离组织瓣修复舌体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88例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舌体缺损的病例,记录患者的临床信息、血管吻合情况与皮瓣移植并发症,应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对患者术后6个月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进行评估。结果: 88例中皮瓣动脉和静脉均采用吻合器吻合51例(57.95%),仅静脉采用吻合器吻合、动脉采用手工缝合37例(42.05%);吻合器的使用缩短了血管吻合时间;总体皮瓣移植成活率为100%;OHIP-14得分显示恢复较好的项目是社交障碍和残障,较差的是生理性疼痛和心理不适。结论: 利用血管吻合器进行游离组织瓣修复舌体缺损的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评估舌颌颈联合根治患者术中拔牙对口底瘘的影响
    范腾飞, 张胜, 吴汉江, 吴坤
    2022, 38(3): 230-23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3.007
    摘要 ( 173 )   PDF(1421KB) ( 240 )  
    目的: 评估舌颌颈联合根治患者术中拔牙对口底瘘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的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患者,同期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依据术中是否拔除下前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为术中离断下颌骨时拔除下前牙,对照组为术中离断下颌骨时不拔除下前牙。结果: 纳入243例舌癌患者,其中男222例,女21例。患者平均年龄(50.38±10.21)岁(范围26~71岁)。其中实验组口底瘘发生率(5.7%)高于对照组(1.5%),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吻合静脉数目(P=0.0061)、皮瓣危象(P<0.0001)、术中拔牙(P=0.0049)均与口底瘘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在舌颌颈联合根治离断下颌骨保留牙齿,可以预防口底瘘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计算机辅助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前矫治器应用过程中的鼻托调整对矫正鼻孔形态效果的研究
    闫怡轩, 陈宇翔, 黄群
    2022, 38(3): 234-23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3.008
    摘要 ( 172 )   PDF(2310KB) ( 189 )  
    目的: 观察在应用术前采用鼻-牙槽塑形矫治器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婴儿过程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模拟调整鼻托位置对鼻小柱形态改善的作用。方法: 取单侧完全性唇裂、腭裂患儿25例作为术前鼻-牙槽塑形技术的实验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鼻小柱倾斜度、鼻孔的高度、宽度、牙槽突裂裂隙,在1~6周和3个月两个时间段测量鼻小柱倾斜度、鼻孔的高度、宽度和牙槽突裂裂隙,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术前鼻-牙槽塑形治疗的实验组患者,鼻孔高度增加较明显,而且非常明显地减小了鼻小柱倾斜度、鼻孔宽度以及牙槽突裂裂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行唇腭裂术前鼻牙槽塑形治疗的患儿鼻小柱斜度与鼻孔高度无明显变化,但鼻孔宽度和牙槽突裂裂隙却明显增加(P<0.05)。结论: 计算机辅助设计下指导术前正畸矫治器的鼻托调整,对于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的鼻孔形态效果的矫正有良好的效果,利于降低手术难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完全性腭裂术后软腭与腭咽闭合的相关性研究
    冯晓伟, 李向军, 刘晓琳, 窦晨雷, 张晓, 冯莹, 张晓燕, 邸璐
    2022, 38(3): 238-24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3.009
    摘要 ( 156 )   PDF(1742KB) ( 210 )  
    目的: 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不完全性腭裂患者术后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并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探讨腭裂术后软腭与腭咽闭合功能的关联性及头颅侧位X线片在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手术并定期复查的不完全性腭裂术后患者40例(VPC 15例,MVPI 10例,VPI 15例),正常对照组10例,对其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VPC组、MVPI组、VPI组的PU、PW、the need ratio、BC/BD、∠B2PC2总体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在以下截断点PW≥23.50 mm,the need ratio≥0.81,PU≤23.50 mm,矢状位软腭运动闭合程度≤0.858,∠B2PC2≤29°时认为有临床诊断意义。结论: 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与软腭长度、动度均密切相关。术后可利用头颅侧位X线检查评估患者的腭咽闭合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性埋伏阻生智齿引起邻牙牙根外吸收的预后研究
    王衎, 何筝, 张雷
    2022, 38(3): 243-24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3.010
    摘要 ( 244 )   PDF(1226KB) ( 457 )  
    目的: 针对骨性埋伏阻生智齿引起相邻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的现象,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牙根外吸收第二磨牙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52颗因骨性埋伏阻生智齿引起牙根外吸收的无临床症状的第二磨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实验组(拔除阻生智齿)和对照组(保留阻生智齿)并进行随访,分别记录不同治疗方法对相邻第二磨牙的牙根外吸收程度、牙髓活力、远中牙周探诊深度(PD)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第二磨牙在观察期内牙根外吸收均未出现进展。实验组中5颗第二磨牙术后出现了牙髓症状,其中2颗可复性牙髓炎随诊观察至今、2颗因牙髓坏死后行根管治疗、1颗最终拔除。实验组其余27颗及对照组所有第二磨牙均未出现牙髓症状。实验组第二磨牙术后远中探诊PD较术前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访前后远中探诊PD无显著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随访前后PD差值(末次复查PD-初次就诊PD)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骨性埋伏阻生智齿引起的相邻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的病例,立即拔除阻生智齿可能不是唯一的选择。若必须拔除此类阻生智齿,术中亦应注意保护相邻外吸收第二磨牙的牙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修复学研究
    一种数字化全口义齿的临床应用初步探讨
    柳玉晓, 林斐斐, 于书娟, 黄小艳, 朱国雄
    2022, 38(3): 248-25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3.011
    摘要 ( 270 )   PDF(3200KB) ( 371 )  
    目的: 探讨3D扫描和3D打印技术在无牙颌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自2018年3月1日~2020年5月1日来我院就诊无牙颌病例30例(Atwood分级1~4级),随机分为传统义齿组和3D打印义齿组,每组15例,传统义齿组按照传统规范制作全口义齿,3D打印义齿组通过3D扫描、数字设计、3D打印结合复制义齿技术制作全口义齿。研究采用单盲法。分别在义齿戴用即时,1个月,3个月,6个月使用义齿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疗效评估,使用SPSS 22.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义齿语音功能,咀嚼功能和舒适性随戴用时间逐步提高,戴用3个月后,两组义齿美观度,语音功能、咀嚼功能、固位功能、舒适性均能达到患者满意,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传统义齿,3D打印义齿复诊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3D打印数字化全口义齿能够快速实现无牙颌的修复,满足患者美观和功能的需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牙颌两种印模方法的数字化模型偏差分析
    余念, 曹阳, 俞青
    2022, 38(3): 252-25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3.012
    摘要 ( 224 )   PDF(2333KB) ( 291 )  
    目的: 利用数字化扫描技术和逆向工程软件探索上颌无牙颌的黏膜变化,比较不同取模方法下无牙颌模型的差异。方法: 随机抽取20名上颌无牙颌患者,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获取其上颌印模:使用有孔托盘和藻酸盐材料取传统解剖式印模,以及使用无孔托盘和硅橡胶材料取压力式印模。然后使用口外扫描仪对所有印模进行扫描并转化为数字模型。对同一患者的一对模型使用“最佳匹配法”进行配准。所得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佳拟合对齐方法配准后显示无牙颌解剖式模型及压力式模型整体模型、上颌硬区及后堤区黏膜偏差具有统计学差异。偏差最小的区域分布在牙槽嵴区,偏差最大的区域为后堤区。结论: 压力式印模的黏膜变形量明显高于解剖式印模,在模型整体、上颌硬区及后堤区处最为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扫描方法及模型表面特点对全牙列扫描精度的影响
    高毛毛, 郭晓阳, 马晓平, 李绍萍, 陈志宇
    2022, 38(3): 256-26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3.013
    摘要 ( 207 )   PDF(2198KB) ( 281 )  
    目的: 采用数字化模型三维配准方法,观察模型表面特点及扫描方法对口内直接扫描精度的影响。方法: 对石膏和树脂材质的上下颌牙列模型分别以仓式扫描仪和口内扫描仪进行6次重复扫描,验证扫描仪的精确度。然后以仓式扫描仪获得的数字化模型为参考模型,口内扫描仪采用3种不同扫描方法获取的数字化模型为配准模型,通过三维配准技术,对比二者的差异,观察模型表面特点及扫描方法对扫描数据精度的影响。结果: 仓扫石膏模型数据的上下颌精确度分别为(15.03±1.61) μm、(16.13±1.68)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树脂模型的上下颌精确度分别为(75.92±15.52) μm、(48.51±9.27) μm,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石膏模型和树脂模型分别采用3种扫描方法的扫描精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石膏模型采用顺序扫描法的准确度(73.67±21.08) μm、(52.88±8.23) μm显著高于复面扫描法及交叉扫描法(P<0.05),而树脂模型的3种扫描方法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石膏模型的扫描精度普遍高于树脂模型(P<0.05)。结论: 模型表面特点及扫描方法会影响扫描数据精度;口内直接扫描进行全牙列扫描时应采用特定扫描程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飞秒激光诱导氧化锆陶瓷微结构及对其粘结性能的影响
    宋逸婷, 朱莉, 徐一迪, 刘思文, 林婷婷, 黄盛斌, 林继兴, 麻健丰
    2022, 38(3): 261-26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3.014
    摘要 ( 238 )   PDF(3327KB) ( 296 )  
    目的: 研究飞秒激光加工对氧化钇稳定四方氧化锆多晶陶瓷(Y-TZP)表面微结构及其与自粘型树脂水门汀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烧结氧化锆陶瓷试件随机分为6个研究组,分别对其进行如下处理。A组:对照组,不做处理;B组:氧化铝喷砂;C ~ F组:表面飞秒激光线性沟槽加工,加工重复次数分别为2、4、6和10次;激光共焦显微镜(CLSM)观察3D形貌及测量沟槽深度,原子力显微镜(AFM)测量表面粗糙度Ra,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表面晶相组成,扫描电镜(SEM)观察微观组织,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老化(5±1) ℃ 和(55±1) ℃ 的水中交替浸泡5000次,每次30 s)前后氧化锆陶瓷与自粘型树脂水门汀的剪切强度,体式显微镜下观察断裂模式;采用SPSS 19.0对所得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检验。结果: 飞秒激光在氧化锆表面扫描2、4、6和10次后,可以得到 ~30 μm、~50 μm、 ~60 μm、~70 μm深的规则V型沟槽,其表面粗糙度随激光扫描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激光表面处理不会导致表面晶相转变;微观组织显示,激光处理后,氧化锆陶瓷基体无陨石坑、孔洞、嵴状突起等缺陷,但过多的扫描次数(10次)可见熔铸层堆积;陶瓷表面V型沟槽增加了表面积的同时,与树脂形成互锁结构,其剪切强度从A组(对照组)与B组(喷砂组)的3.68 Mpa和4.87 MPa,提高至17.78 MPa(C组),22.5 MPa(D组),27.4 MPa(E组)和27.54 MPa(F组),且老化后的剪切强度仍为对照组5倍以上;其断裂模式由对照组与喷砂组的完全粘结破坏转变为内聚破坏和混合破坏;激光处理后的氧化锆陶瓷抗弯强度为457.73 MPa(E组),满足临床应用要求。结论: 飞秒激光加工是氧化锆陶瓷表面改性的理想方法之一,合理的微结构设计可以显著提高与自粘型树脂水门汀结合强度,同时具备较好的抗老化性,可替代喷砂等传统的表面处理方法,以延长牙列缺损修复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柔性陶瓷材料的体内安全性评价
    孙倩, 冯丽芳, 李敬东, 王武良, 韩子文, 梁锐英
    2022, 38(3): 268-27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3.015
    摘要 ( 158 )   PDF(13174KB) ( 138 )  
    目的: 探索柔性陶瓷材料作为口腔接触类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实验参照G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系列标准,制备材料浸提液或纽扣样试件进行皮肤刺激实验、皮内反应实验、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口腔黏膜刺激实验及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结果: 柔性陶瓷材料无刺激性、不引起皮内反应、无致敏性、无口腔黏膜刺激性、无短期全身毒性。结论: 柔性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体内安全性,符合口腔表面接触材料的应用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生物学研究
    ARHGAP29调控小鼠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能力的研究
    阮文彦, 侯宇转, 迟丹丹, 于丽丽, 段小红, 黄永清
    2022, 38(3): 275-27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3.016
    摘要 ( 227 )   PDF(2699KB) ( 270 )  
    目的: 探讨ARHGAP29对小鼠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ARHGAP29在腭突组织中的表达;体外培养GD13.5小鼠腭突间充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来源;合成3条Arhgap29基因特异性小干扰RNA进行体外沉默实验,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沉默效率;CCK-8法检测Arhgap29基因沉默后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实验结果采用GraphPad Prism 8.0.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ARHGAP29在GD13.5小鼠腭突组织中显著表达;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Vimentin染色的腭突间充质细胞包浆着色,绿色荧光表达强,Cytokeratin染色的细胞未见有阳性表达;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较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ARHGAP2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其中Arhgap29-siRNA3的沉默效果最好(P<0.001);CCK-8结果显示体外沉默Arhgap29基因48 h后腭突间充质细胞的增殖能力开始上升,转染72 h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0.05)。结论: ARHGAP29可能通过促进腭突间充质细胞的增殖,在腭突发育阶段造成腭突与口腔上皮的黏连,从而影响腭部的正常发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ORM-3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促进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
    王莹莹, 杜留熠, 吕慧欣, 王煜慧, 任思聪, 周延民
    2022, 38(3): 280-28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3.017
    摘要 ( 260 )   PDF(4908KB) ( 447 )  
    目的: 研究一氧化碳释放分子-3(carbon monoxide releasing molecule-3,CORM-3)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进一步探究CORM-3介导的巨噬细胞免疫环境对MC3T3-E1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筛选可用的CORM-3浓度。RT-qPCR检测iNOS、TGF-β、IL-10等M1/M2相关基因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24 h后各组M1/M2巨噬细胞的比例。收集24 h后的上清液制备条件培养基,应用CCK-8、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及RT-qPCR等检测MC3T3-E1细胞的增殖和成骨活性。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CORM-3促进了TGF-β和IL-10的表达,降低了iNOS的表达(P<0.05),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CORM-3增加RAW264.7细胞HO-1的蛋白表达,在CORM-3调控巨噬细胞的环境下,RT-qPCR结果显示CORM-3提高了OCN、Runx2及Col-1等基因的表达(P<0.05),MC3T3-E1的增殖和成骨分化增强。结论: CORM-3可通过释放CO提高HO-1的蛋白水平,促进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向M2表型极化,增强MC3T3-E1 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上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毗邻腭降动脉1例
    郑凯耀, 欧阳可雄, 朴正国, 陈浩
    2022, 38(3): 286-28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3.018
    摘要 ( 245 )   PDF(2346KB) ( 277 )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来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及下颌支部。发生于上颌骨且毗邻上颌动脉翼腭部的囊肿较少见,本案报道了1例多次复发,行多次手术,并毗邻腭降动脉的上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程数字化釉锆牙合贴面桥治疗牙列重度磨耗1例
    黎锐锋, 苏志康, 陈定, 郭吕华
    2022, 38(3): 288-29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3.019
    摘要 ( 293 )   PDF(1927KB) ( 453 )  
    釉锆是新一代数字化三维胶体成形一体全瓷氧化锆,其性能较传统氧化锆有进一步提高。全程数字化釉锆牙合贴面可以在高效精准、少量预备牙体的情况下达到比较理想的修复效果。现本文报告了1例采用全程数字化釉锆牙合贴面桥治疗牙列重度磨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的病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生病例精粹———牙槽外科系列(3)
    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单囊型成釉细胞瘤1例
    李婷婷, 王超凡, 赵吉宏
    2022, 38(3): 291-29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3.020
    摘要 ( 219 )   PDF(8409KB) ( 323 )  
    单囊型成釉细胞瘤多见于青年人,年龄10~29岁之间,好发于下颌磨牙区。治疗多采用病变刮治术,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更倾向于保守治疗。本文介绍开窗减压结合刮治术治疗下颌骨单囊型成釉细胞瘤1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