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7年, 第3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7-05-20
    上一期    下一期

    名家论道
    基础研究论著
    临床研究论著
    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名家论道
    自酸蚀粘接剂对流动树脂边缘密封性的影响
    曹佩琳,张磊,潘依莎,刘强,陈瑞甜,陈智
    2017, 33(5): 467-47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01
    摘要 ( 440 )   PDF(1496KB) ( 329 )  
    目的:比较几种不同自酸蚀粘接剂对流动树脂充填牙合面洞的边缘密封性的影响。方法:收集42颗拔除的完整第三磨牙,制备牙合面洞:2 mm×2 mm×2 mm,随机分为7组,分别使用不同粘接剂处理:A(SE Bond)、B(Liner Bond F)、C(SE Protect)、D(SE Bond 2)、E(SE One)、F(S3 Bond)、G(Universal Bond Kit)。流动树脂充填。使用声发射记录光固化开始前后2000 s的声发射事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树脂-牙体界面的密封性。结果:声发射信号在光固化开始后的150 s内声发射事件数迅速增长。E组的平均声发射事件数目最少且增长速率最慢,F组增长速率最快,B组的平均声发射事件数目最多。各组间声发射事件数无显著性差异。对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组产生的界面间隙百分比最小,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声发射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以用来检测修复体与牙体间界面间隙的产生。一步法和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的粘接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论著
    Apidaecin型抗菌肽在毕赤酵母菌中的基因工程表达
    施文,马瑞,周建业,陈莉娅,马媛媛,黄慧敏,张小凤,易根云,李志强
    2017, 33(5): 471-47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02
    摘要 ( 290 )   PDF(1142KB) ( 348 )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在毕赤酵母菌(Pichia patoris,P. pastoris)中成功表达Apidaecin型抗菌肽。方法:利用PCR技术在Apidaecin基因N端插入EcoR I 酶切位点、GST标签(并连接DDDDK肠激酶位点),且在C端插入终止密码子和Not I酶切位点,后将上述片段扩增后与表达载体pPICZα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PICZαA-GST-Apidaecin,并测序鉴定;将pPICZαA-GST-Apidaecin重组质粒电转至P. pastoris X33中并进行发酵表达;表达产物经GST亲和层析纯化后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鉴定,EK肠激酶切除GST标签后进行抑菌实验。结果: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显示GST-Apidaecin融合蛋白表达的产物条带位于分子量约为28KD处,与理论分子量一致; 抑菌实验表明,用EK肠激酶切除GST融合标签后,Apidaecin型抗菌肽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菌活性。结论:Apidaecin型抗菌肽在P. pastoris菌中得到成功表达并具有抑菌活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年牛及胎牛β-磷酸三钙煅烧骨骨块的制备、表征和细胞相容性研究
    周建业,马瑞,施文,余占海,李志强,张小凤
    2017, 33(5): 475-47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03
    摘要 ( 250 )   PDF(1576KB) ( 249 )  
    目的:对比研究焦磷酸钠(Na4P2O7.10H2O,NP)和磷酸二氢铵(NH4H2PO4,MAP)制备的成年牛及胎牛β-TCP煅烧骨骨块的表征及细胞相容性,以期制备出一种理化性能较好且生物安全性可靠的纯相β-TCP煅烧骨骨块。方法:以XRD衍射分析、EDX能谱分析、电镜扫描、Micro-CT扫描及材料力学性能检测研究煅烧骨骨块的表征,以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及细胞与材料的复合实验探究煅烧骨骨块的细胞相容性。结果:NH4H2PO4制备的两种煅烧骨骨块其β-TCP纯度较高,Ca/P比值也均接近于1.47;胎牛煅烧骨骨块的孔隙率、抗压强度及抗弯曲强度均高于成年牛煅烧骨骨块(P<0.05);NH4H2PO4制备的两种煅烧骨骨块细胞毒性均为0级,但胎牛煅烧骨骨块上细胞的粘附与增殖速率高于成年牛煅烧骨骨块。结论:NH4H2PO4制备的胎牛β-TCP煅烧骨骨块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能及细胞相容性,较适用于非承重区骨缺损的修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甲双胍对骨质疏松大鼠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影响的研究
    王密,高莺,闫文婷,周根祥,刘夏青
    2017, 33(5): 479-48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04
    摘要 ( 236 )   PDF(1327KB) ( 233 )  
    目的:探讨通过应用二甲双胍干预双侧卵巢摘除大鼠血清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变化从而调控骨代谢的可行性。方法:使用SD雌鼠通过行双侧卵巢摘除术或假手术建立停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OVX组)及对照组模型(Sham组),3月后给予不同剂量二甲双胍灌胃,分为4组,分别是Sham组,OVX组,OVX+50 mg/kg/d二甲双胍组 ,OVX+100 mg/kg/d二甲双胍组,3月后处死大鼠,应用组织学方法检测不同组别大鼠骨质差异,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比较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在血清中的表达差异。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组大鼠的胫骨骨质明显呈现疏松多孔样,血清中AGEs含量明显升高;灌胃二甲双胍后,胫骨骨质量改善,骨小梁分布较OVX组密集,同时血清中AGEs含量较OVX组显著降低,但尚未达到Sham组水平,而OVX+50 mg/kg/d二甲双胍组与OVX+100 mg/kg/d二甲双胍组大鼠血清中AGEs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血清中的AGEs含量进而改善骨代谢。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L-24可能通过CXCL12/CXCR4信号轴抑制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
    金松,田立华,苏勤,郭艳
    2017, 33(5): 482-48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05
    摘要 ( 254 )   PDF(1443KB) ( 237 )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IL-24基因转染口腔鳞癌细胞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对CXCL12/CXCR4信号轴的影响。方法:培养OSCC细胞株,分为联合处理组、IL-24转染组、抑制剂组和空白对照组。转染后培养48 h,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液中IL-24表达,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IL-24、CXCL12和CXCR4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联合处理组和IL-24转染组细胞上清液中IL-24水平均显著高于抑制剂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联合处理组迁移数和侵袭数均低于IL-24转染组、抑制剂组和空白对照组,且IL-24转染组和抑制剂组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联合处理组和IL-24转染组细胞中IL-24 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高于抑制剂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联合处理组和IL-24转染组细胞中CXCL12和CXCR4 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低于抑制剂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上调IL-24可有效抑制OSCC细胞迁移及侵袭,可能与特异性抑制CXCL12/CXCR4信号通路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MAS修饰的PEGDA载电凝胶对MC3T3-E1细胞粘附和增殖的影响
    曲福祯,谈飞,刘杰
    2017, 33(5): 486-49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06
    摘要 ( 234 )   PDF(2615KB) ( 328 )  
    目的:观察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修饰的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PEGDA)水凝胶对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细胞)粘附及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在PEGDA凝胶前体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SMAS小分子,合成出携带不同电量负电荷的新型载电凝胶。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水凝胶的表面结构。检测各组水凝胶的蛋白吸附量。观察种子细胞在各组水凝胶表面的早期粘附,并检测不同时间点下凝胶表面细胞粘附量。用cck8法检测细胞在凝胶表面的增殖情况。结果:随着SMAS浓度的提高,凝胶的蛋白吸附量不断提高,同时随着SMAS修饰量的提高,细胞在凝胶表面得到更好的伸展,同时凝胶表面的细胞粘附数明显提高(P<0.05)。而在细胞增殖方面,cck8结果表明随着SMAS修饰量的提高,凝胶表面的细胞增殖也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SMAS小分子修饰的PEGDA凝胶能够有效地促进MC3T3-E1细胞在其表面的粘附和增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银杏叶提取物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张晓晓,李婧,王俊妹,李彤,杨沫扬,吴哲
    2017, 33(5): 491-49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07
    摘要 ( 304 )   PDF(1810KB) ( 303 )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GBE作用于MG63,通过茜素红染色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判定其对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RT-PCR检测Runx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一型胶原蛋白(COL1A1)、骨钙素(Osteocalcin,OC) 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蛋白β-catenin及cyclinD1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GBE能提高ALP活性及钙结节数量,在浓度为75 mg/L时最为显著;此外,GBE能显著提高Runx2、COL1A1、OC、cyclinD1的mRNA表达及cyclinD1的蛋白表达,同时促进β-catenin蛋白的核内转移;而上述活性均能被DKK1所抑制。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成骨细胞的分化具有积极意义,其机制可能与经典Wnt通路的激活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论著
    TLR4,NOD2和NLRP3在牙髓炎中的表达
    何琼琼,杨颖,黄声富,樊明文
    2017, 33(5): 496-49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08
    摘要 ( 240 )   PDF(3112KB) ( 190 )  
    目的:分析牙髓炎中TLR4、NOD2和NLRP3的表达特征。方法:收集健康、龋病及牙髓炎的患牙共47颗分为3个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单色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每组牙髓组织中TLR4、NOD2、NLRP3的表达。结果:健康组中TLR4、NOD2和NLRP3仅在成牙本质细胞中少量表达。TLR4、NOD2和NLRP3在牙髓炎组及龋病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大量表达于排列紊乱的成牙本质细胞和多种炎症细胞中,而在炎性病灶周边的牙髓成纤维细胞中三者也有表达。结论:本研究表明TLR4、NOD2和NLRP3在炎性牙髓组织中表达同时增高,提示三者均与牙髓炎的进展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伸咬合对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患者关节振动的作用
    王琛,张静露,奚晓菁,于林凤,张平
    2017, 33(5): 500-50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09
    摘要 ( 270 )   PDF(1343KB) ( 193 )  
    目的:研究前伸咬合对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患者颞下颌关节振动的影响。方法:30例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者分别作正常开闭口运动(正中颌位开始的最大开闭口运动)以及前伸开闭口运动(下颌前伸至切对切开始的最大开闭口运动),运用关节振动分析仪收集2种下颌运动方式下的关节振动信号,结合Joint-3D技术记录并分析开口度、开口型的变化,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伸开闭口组关节振动的振动总能量TI、频率小于300 Hz的振动能量A、频率大于300 Hz的振动能量B、峰振幅PA明显小于正中颌位最大开闭口运动组(P<0.01)。2种运动产生振动的峰频率PF以及频率大于300 Hz的振动能量与频率小于300 Hz的振动能量之比B/A 没有差异。2种运动方式下,开口度无明显变化,而37.4%的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患者前伸开闭口的下颌偏离中线距离比正常开闭口运动小。结论:下颌前伸至切对切可降低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区振动的强度但不改变其频率特性,部分患者可以改善开口型。本研究从定量化的角度为调整下颌前伸的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可复性关节盘移位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提供了佐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脐静脉内皮细胞与牙本质浸提液诱导的牙髓干细胞共培养成血管的研究
    吴一梦,张爽,潘爽,刘会梅,牛玉梅
    2017, 33(5): 504-50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10
    摘要 ( 371 )   PDF(1506KB) ( 250 )  
    目的:探讨共培养牙本质浸提液(dentin extract, DE)诱导的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 hDPSCs)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在成血管方向的潜能。方法:制备人牙本质浸提液,分别诱导培养hDPSCs 7 d和14 d后,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后hDPSCs中牙本质涎蛋白(DSP)、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和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的表达;血管形成实验共分为5组,分别是:HUVECs组、DE诱导后的hDPSCs组以及按5∶1、5∶5、5∶10比例共培养HUVECs和诱导后hDPSCs组,分别在第3、6、9h检测各组小管形成的相对长度和节点数目。结果:DE诱导的hDPSCs 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表达的DSP、DSPP和DMP-1显著提高(P<0.05);体外小管形成实验结果示共培养组较早形成稳定的网状结构,在3 h时,HUVEc与诱导后hDPSCs比例为5∶1组形成的小管相对长度和相对分支点数明显高于HUVECs组(P<0.05),而5∶5组和5∶10组低于HUVECs组(P<0.05)。结论:牙本质浸提液诱导后的hDPSCs与HUVECs按一定比例共培养可促进血管结构的形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牙覆盖覆牙合对下唇软组织形态的影响
    尹硕,高辉,肖丹娜,赵明阳
    2017, 33(5): 509-51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11
    摘要 ( 314 )   PDF(985KB) ( 271 )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的覆盖覆牙合条件下下唇形态的差异,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前牙正常覆盖覆牙合为对照组25例,深覆盖正常覆牙合,正常覆盖深覆牙合,深覆盖深覆牙合3组为实验组,各25例。应用invivo 5.4三维测量软件对5项下唇软组织测量项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组实验组中除深覆盖正常覆牙合组的Stmi-Me'外其测量项目均有统计学差异;3组实验组两两比较,深覆盖正常覆牙合组与正常覆盖深覆牙合组的Li-L1、B'Li-FH 及LiB'Pg'有统计学差异,深覆盖正常覆牙合组与深覆盖深覆牙合组的Li-L1、B'Li-FH 、Stmi-Me'及LiB'Pg'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覆盖覆牙合均对下唇形态有影响,覆牙合对下唇的影响相对更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保留血管蒂Abbe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临床研究
    何慧君,傅豫川,李征,金辉喜,柯金,钦传奇,米热古丽·图尔荪江,徐玉丽,龙星,李健
    2017, 33(5): 513-51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12
    摘要 ( 250 )   PDF(1032KB) ( 298 )  
    目的:探讨应用保留血管蒂Abbe瓣修复双侧唇裂患者术后继发鼻唇畸形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双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患者10例,由同一医师应用保留血管蒂Abbe瓣对其进行修复,测量术前术后患者鼻唇部的6项指标并分析,评估患者术后的效果及鼻唇部对称性。结果: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术后人中长度平均增加3.93 mm,人中宽度平均降低3.93 mm,全鼻宽平均降低1.69 mm,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上唇对称率达到97.29%,患者术后唇鼻外形恢复良好,接近正常。结论:应用保留血管蒂Abbe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效果良好,可以显著改善唇鼻形态和对称性,适合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BCT对不同年龄组间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风险的评估
    文珊辉,黄兰柱,林梓桐,韩超,王铁梅
    2017, 33(5): 516-51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13
    摘要 ( 299 )   PDF(924KB) ( 237 )  
    目的:运用锥形束CT研究年龄因素对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的影响,评价早期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的风险性。方法:筛选2015年6~12月在我院就诊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的锥形束CT图像,共选取150颗下颌第三磨牙,其中16~18岁组47颗牙齿,19~24岁组60颗牙齿,24岁以上43颗牙齿,测得3个年龄组中患者的下颌骨体高(a)、下颌骨体剩余高度(b)与下颌骨体高(a)的比值、牙齿至下颌神经管最短距离数据,并分析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下颌骨体高3个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b/a比值以24岁以上组最大,其次19~24岁组,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牙齿至下颌神经管最短距离方面,19~24岁组和24岁以上组均比16~18岁组大,有统计学意义;而19~24岁组和24岁以上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但是,3个年龄组间牙齿与下颌神经管紧密接触比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3个年龄组中19~24岁组拔除下颌第三磨牙可能相对最合适、风险最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局部注射黄芪多糖对大鼠正畸牙保持阶段BMP-2表达的影响
    林鹏,郭新星,魏竹亮
    2017, 33(5): 520-52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14
    摘要 ( 267 )   PDF(1507KB) ( 210 )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黄芪多糖对大鼠正畸牙保持阶段牙周组织改建和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6只,即空白对照组(1组),阴性对照组(1组),实验组(6组)。利用50 g牵引力近中移动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加力21 d。实验组于拆除装置前1 d开始将10 mg/L黄芪多糖溶液局部注射于右上第一磨牙远中颊侧黏骨膜下,每1次/3 d,每次50 μL;阴性对照组每3 d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1、3、7、14、21、28 d后处死,测量正畸牙复发距离,采用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牙周组织中BMP-2的表达。结果:实验组牙周膜宽度保持较好,除1 d组外,相同时间的实验组复发距离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保持阶段,对照组远中侧BMP-2表达强度逐渐减少,实验组远中侧BMP-2表达强度逐渐增大。除1 d组外,相同时间的实验组BMP-2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正畸牙保持阶段,局部注射黄芪多糖能够增加牙周组织中BMP-2的表达,从而加速牙槽骨的改建,有利于正畸后牙齿的保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MP-1转染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前后蛋白质组学研究
    宋立杰,杨军星,王瑶,卢亚东,杨楠,金鑫,孙梦洁,刘志辉,王博蔚,朱镇
    2017, 33(5): 525-52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15
    摘要 ( 200 )   PDF(1133KB) ( 191 )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LIM矿化蛋白-1(LIM mineralization protein-1,LMP-1)转染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placent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PDMSCs)前后蛋白质组学改变。方法:提取hPDMSCs LMP-1和hPDMSCsvector细胞总蛋白,通过二维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制备两组细胞的二维电泳图谱,并用PDQuest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并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粒子-飞行时间电离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分析技术对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并选取6个与成骨相关的蛋白(PCNA, vimentin, annexin A1, annexin A2, eEF2和peroxiredoxin-1)作为验证对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蛋白在两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采用2-DE技术建立了hPDMSCsLMP-1和hPDMSCsvector两组细胞的二维电泳图谱;PDQuest软件分析图像发现两组细胞有22个差异蛋白质点,采用MALDI-TOF-MS质谱初步鉴定出15个蛋白质点,其中表达上调9个,下调6个。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蛋白质组学一致。结论:LMP-1基因转染hPDMSCs后共筛选获得15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它们是成骨分化潜在的重要参与者,为进一步阐明LMP-1对hPDMSCs细胞功能和成骨分化影响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潮汕人群第一前磨牙牙本质天冬氨酸消旋化比率推断生物学年龄的研究
    陈仕生,姚小武,于晓军,王典
    2017, 33(5): 530-53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16
    摘要 ( 233 )   PDF(1266KB) ( 152 )  
    目的:探讨潮汕人群第一前磨牙牙本质天冬氨酸消旋化比率推断年龄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潮汕人群第一前磨牙标本60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牙本质内天冬氨酸消旋化(D/L)比率,并与实际年龄建立回归方程;再用3例另外收集的牙本质标本检验方程的准确性。结果:潮汕人群第一前磨牙牙本质天冬氨酸消旋化(D/L)比率与年龄高度正相关(P<0.001),相关系数r=0.967,消旋化速率k=6.0×10-4/年,推断年龄误差SE=2.60岁。3例验证标本的误差分别是-0.3岁,+1.6岁,-2.2岁。结论:潮汕人群第一前磨牙牙本质天冬氨酸消旋化(D/L)比率可以准确推断年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内入路治疗髁突低位骨折
    魏斌,孙国文
    2017, 33(5): 534-53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17
    摘要 ( 401 )   PDF(1216KB) ( 217 )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治疗髁突低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14年1月~2016年4月所收治8例髁突低位骨折的患者,选择口内入路对髁突低位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8例患者,10侧髁突低位骨折,其中5例患者合并下颌骨体部骨折。髁突低位骨折患者行内窥镜辅助下穿颊器或侧壁螺丝刀口内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现面瘫及涎瘘等并发症,术后复查全口曲面断层片和三维CT示骨折断端对位良好。3个月后复查,面部无明显疤痕,张口度正常,咬合关系良好。结论:利用穿颊器或侧壁螺丝刀口内入路治疗髁突低位骨折,相对于传统的耳前、颌下及颌后入路,手术创伤小,面部无明显瘢痕,外形良好,配合内窥镜的使用,更加便于直视下完成骨折复位固定,是治疗髁突低位骨折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GF-1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牙髓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研究
    杜小颖,丁威薇,陈悦,迟丹丹
    2017, 33(5): 538-54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18
    摘要 ( 410 )   PDF(1934KB) ( 319 )  
    目的:研究IGF-1对牙髓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原代人牙髓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牙髓组织中IGF-1蛋白表达,不同浓度的IGF-1处理牙髓细胞7d,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用IGF-1(100 μg/L)及LY294002(10 μmol/L)分别单独或同时处理牙髓细胞,培养7 d后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在培养第3、5、7、14天时检测细胞ALP 活性;在培养第7天时用Western blot检测AKT和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IGF-1在牙髓炎组织中低表达, IGF-1在20~100 μg/L浓度范围内从作用第3天开始能够显著促进牙髓细胞增殖(P<0.05或P<0.01),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LY294002能够抑制牙髓细胞的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时间依赖性。IGF-1能促进p-AKT蛋白表达,而 LY294002能减低IGF-1对p-AKT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结论:IGF-1可以促进牙髓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关键词] 牙髓细胞 细胞增殖 碱性磷酸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列数字化导板在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初步应用
    王育新,王志勇,卢明星,韩伟,卢晓林
    2017, 33(5): 542-54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19
    摘要 ( 245 )   PDF(1511KB) ( 416 )  
    目的:将系列数字化导板用于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实现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精确修复。方法:10例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患者,男性7例,女性3例,均行术前规划,并3D打印系列数字化导板,术中应用数字化导板精确重建下颌骨,术后利用图像融合技术评价术后效果。术后所有病例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果:系列导板术中就位顺利,重建钛板及髁状突位置准确,面型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后图像融合显示,剩余下颌骨与患侧髁状突术后位置与术前相比误差<2 mm。结论:系列数字化导板在重建下颌骨形态、保证髁状突的位置、恢复咬合关系、减少手术时间方面具有优越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ip-Edge Plus与Damon托槽对拔牙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张建云,李贵凤,胡小蓓,雷浪
    2017, 33(5): 546-54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20
    摘要 ( 309 )   PDF(783KB) ( 312 )  
    目的:比较Damon自锁托槽与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托槽在拔牙病例中对前牙转矩的控制情况。方法:选取2012~2014年在南京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治疗的拔除4颗前磨牙的患者,分别采用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TP组)和Damon自锁托槽(DM组)矫治技术完成治疗,各20例;拍摄数字化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上颌切牙倾斜度(U1-SN°)两组没有明显差异[TP组(112.45±6.39)°,DM组(111.87±6.33)°];正畸治疗后前牙明显内收,两组上前牙转矩无统计学差异[TP组和DM组分别为(99.32±7.33)°和(99.57±4.74)°];治疗后上下唇突度显著减小,侧貌明显改善,Z角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TP组和DM组分别为(66.74±10.3)°和(68.11±9.54)°]。结论:Damon自锁托槽与Tip-Edge plus托槽在拔牙病例中都能有效的控制前牙转矩,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Twin-block治疗非生长发育期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骨性变化
    胡欣欣,朱耀旻,何柳婷,顾颖,梁志刚,郑苍尚
    2017, 33(5): 550-55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21
    摘要 ( 283 )   PDF(1539KB) ( 263 )  
    目的:探讨改良Twin-block在治疗非生长发育期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同时对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被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并采取改良Twin-block 矫治成功的20~40岁患者26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2个月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治疗前后SNA、SNB、ANB、SN-PP、PP-MP、N-ANS、ANS-Me的变化。使用SPSS19.0软件以配对t检验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矫治后ANS-Me增加,且有统计学差异;SNA、SNB、ANB、SN-PP、PP-MP、N-ANS治疗前后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Twin-block 矫治器在治疗非生长发育期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同时,会少量增加下面高,未见对颌骨生长发育产生其它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种微动力系统应用于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的比较研究
    李向军,张晓燕,张晓,刘宇,张旭东
    2017, 33(5): 554-55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22
    摘要 ( 252 )   PDF(1497KB) ( 369 )  
    目的:比较电动式颌面微动力系统和高速气动外科手机在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3 例下颌低位阻生智齿随机分成2组,分别使用电动式颌面微动力系统和高速气动外科手机进行手术,比较2组间拔牙时间和术后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干槽症、神经损伤、邻牙损伤情况,结果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电动式颌面微动力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高速气动外科手机组,术后肿胀、疼痛、张口受限程度明显小于高速气动外科手机组(P<0.05),干槽症、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高速气动外科手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电动式颌面微动力系统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锥形束CT在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开裂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邓立,史雪峰
    2017, 33(5): 559-56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23
    摘要 ( 375 )   PDF(1286KB) ( 313 )  
    目的:应用锥形束CT研究错牙合畸形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开裂的发生率等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5年9月期间在汉中市口腔医院正畸科进行锥形束CT扫描的患者421例,统计在上下颌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开裂的发生率和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统计的421例患者中,骨开窗及骨开裂的发生率分别为38.95%和20.43%。骨开窗以骨性Ⅰ类错牙合最多39.49%,骨性Ⅱ类次之。骨开裂以骨性Ⅱ类错牙合33.82%最多,骨性Ⅰ类次之。骨开窗牙位以左上侧切牙最高20.43%,骨开裂牙位以左下侧切牙最高6.65%。结论:正畸治疗患者中,骨开窗及骨开裂的发生率分别为38.95%和20.43%,无性别差异,骨性Ⅰ类错牙合切牙区骨开窗的发生率最高,以上侧切牙为主,骨性Ⅱ类错牙合切牙区骨开裂的发生率最高,以下中切牙为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创超薄贴面修复畸形前牙的效果研究
    罗善峰
    2017, 33(5): 563-56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24
    摘要 ( 246 )   PDF(810KB) ( 359 )  
    目的:研究超薄贴面修复变异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要求对先天性牙体形态发育异常(锥形牙及过小牙)的前牙进行美学修复的患者41例共67颗变异前牙,确认患牙牙髓、牙周健康后行不备牙或少备牙(0.3~0.5 mm)超薄贴面修复,根据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评价标准(USPHS),由2位医师分别评价修复后0.5、1、2、3、4年的美学修复效果。结果:在0.5、1、2、3、4年的追踪研究中,分别有0(0)、1(1)、3(6)、7(12)、11(18)例患者(贴面)失访,患者满意度分别为100%、100%、98%、96%、91%。修复体完整性、颜色、边缘美学效果(密合度及是否着色)、贴面形态、半透明度、牙龈指数、牙齿敏感性、继发龋、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经4年的追踪检查,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在严重控制适应症和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及使用方法的情况下,微创超薄贴面修复变异前牙可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彻底刮治术治疗下颌骨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研究
    贾雪萍,唐恩溢
    2017, 33(5): 567-57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25
    摘要 ( 287 )   PDF(1673KB) ( 377 )  
    目的:探讨彻底刮治术治疗下颌骨成釉细胞瘤的可能性。方法:选取临床中碰到的11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患者,采用彻底刮治术治疗,术后密切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复发及骨质是否得到恢复。结果:术后2年内,要求患者每3月进行1次复查并摄曲面体层片或CT检查,11例患者中仅有1人出现复发情况,另外10例患者术前术后CT或者曲面断层片的对比显示,骨质出现了再次生长的现象。结论:彻底刮治术治疗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效果可观,临床可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自噬在骨组织疾病中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顾中一,费鸿博,李洋洋,徐晓薇,孙宏晨,林崇韬
    2017, 33(5): 571-57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26
    摘要 ( 309 )   PDF(781KB) ( 399 )  
    骨是一种动态活性组织,通过持续的骨重塑维持矿化平衡和自身结构稳定。而自噬是细胞依赖溶酶体进行自体溶解的过程,对骨组织细胞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自噬平衡的打破与骨类疾病发生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全面认识自噬对骨组织的调控作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就自噬的形成、自噬与骨组织细胞的作用机制及自噬在骨组织疾病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做一综述,为进一步探讨通过调控自噬治疗骨类疾病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卵泡刺激素在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口腔骨吸收疾病中的研究
    关晓月,钱华,边专
    2017, 33(5): 574-57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5.027
    摘要 ( 304 )   PDF(786KB) ( 267 )  
    卵泡刺激素是(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是由动物脑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合成与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类促性腺激素。近年来,研究发现FSH可独立于雌激素调节骨量,影响绝经后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可影响牙槽骨骨量,在口腔骨吸收疾病中,起到一定作用。本文就FSH的研究背景及其对骨质疏松和口腔骨吸收疾病的影响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