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7年, 第33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7-07-20
    上一期    下一期

    名家论道
    基础研究论著
    临床研究论著
    病例报告
    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名家论道
    TRPAl在大鼠牙本质敏感牙髓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李蓉, 王贻宁, 马霄
    2017, 33(7): 689-69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01
    摘要 ( 249 )   PDF(1378KB) ( 228 )  
    目的:研究机械刺激诱导大鼠牙本质敏感牙齿牙髓组织TRPAl的表达变化。方法:大鼠下切牙牙体预备后,每天用探针机械刺激暴露的牙本质,观察大鼠牙本质敏感行为学变化。7 d后,用SEM观察对牙本质表面形态;用RT-PCR 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牙髓组织TRPAl的表达变化。结果:牙体预备后,大部分牙本质小管暴露开放,且无穿髓处;刺激组大鼠均出现了牙本质敏感反应行为学异常,其反应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强度增加,行为学反应更为剧烈。刺激组大鼠牙髓组织TRP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且随刺激强度增加,表达上调更为显著。结论:TRPA1可能是参与机械刺激相关性牙本质敏感发病的重要因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论著
    钛表面RGD/仿生磷酸钙复合涂层对MC3T3-E1细胞黏附、增殖、分化的影响
    曹亚洲, 程伟, 胡勤刚
    2017, 33(7): 693-69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02
    摘要 ( 267 )   PDF(3208KB) ( 242 )  
    目的:研究钛表面RGD/仿生磷酸钙复合涂层对MC3T3-E1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1)两步法在钛表面制备仿生磷酸钙涂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形态,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检测表征;2)RGD固定至仿生磷酸钙涂层;3)实验分3组:纯钛组,钛/仿生磷酸钙涂层组,钛/RGD/仿生磷酸钙复合涂层组,细胞分别接种至3组材料表面。4)SEM观察细胞接种4 h和24 h的形态;5)结晶紫染色检测细胞接种4 h和8 h的黏附情况。6)MTT法检测细胞1、3、7 d的增殖活性;7)检测细胞3、7、14 d的ALP活性。结果:SEM细胞形态观察及结晶紫染色结果显示,RGD/仿生磷酸钙复合涂层组的细胞黏附效果优于对照组。MTT结果显示RGD/仿生磷酸钙复合涂层组的细胞增殖活性强于对照组。ALP检测结果显示RGD/仿生磷酸钙复合涂层组的成骨分化活性高于对照组。结论:钛表面RGD/仿生磷酸钙复合涂层对MC3T3-E1细胞的黏附、增殖、分化均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PARγ在脂多糖刺激牙周膜细胞中调控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
    杨芳, 陈明月, 胡英英, 汪昌宁
    2017, 33(7): 698-70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03
    摘要 ( 275 )   PDF(4106KB) ( 249 )  
    目的:探讨PPARγ在牙周炎中调控作用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培养健康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 hPDLCs)并鉴定。细胞处理分为以下4组,A组:对照组;B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刺激组;C组:罗格列酮对照组,即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 DMSO)处理组;D组:罗格列酮处理组。免疫印迹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 NF-κB) p65胞核、胞浆及总蛋白含量,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F-κB p65表达部位。实时定量PCR和酶联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RNA和蛋白表达。结果:LPS刺激下,胞核PPARγ表达降低NF-κB p65表达升高,相应的IL-1β和TNF-α RNA及蛋白表达量均升高。同时加入罗格列酮后,胞核PPARγ表达升高NF-κB p65表达降低,且IL-1β和TNF-α RNA及蛋白表达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PARγ通过下调NF-κB信号通路抑制脂多糖刺激下牙周膜细胞炎症因子RNA表达和蛋白分泌,进而调节牙周炎症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纯钛微弧氧化-多巴胺-环型多肽涂层的细胞相容性研究
    周田园, 李德超, 李慕勤, 李善昌, 刘爽, 马菁, 田垒, 于佳莹, 温鑫
    2017, 33(7): 703-70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04
    摘要 ( 229 )   PDF(2061KB) ( 189 )  
    目的:探讨纯钛种植体表面加载环型多肽对成骨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方法:微弧氧化组为M组,微弧氧化加载多巴胺组为P组,微弧氧化加载多巴胺接枝环环肽组为R组。扫描电镜对3组钛片进行表面形貌分析,能谱仪分析3组试件元素成分。CCK-8检测成骨细胞不同时间点在3组的增殖黏附能力,激光共聚焦观察成骨细胞在3组涂层表面的铺展情况。结果:扫描电镜及能谱显示涂层加载成功,CCK-8显示R组的A值在各个时间点上都高于M组和P组,且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观察R组细胞数目最多,伪足较多,细胞联系最为紧密。结论:纯钛表面加载环肽后能有效的促进成骨细胞早期的黏附及增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aa10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口腔鳞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杨洋, 郑军, 徐江, 顾永清, 黄瑾, 王丹妮, 朱茂祥, 曾妍
    2017, 33(7): 707-71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05
    摘要 ( 251 )   PDF(1976KB) ( 156 )  
    目的:构建人N-α-乙酰基转移酶10(N-α-acetyltransferase 10, Naa10)基因有效的慢病毒RNAi载体并转染人口腔鳞癌细胞SCC-15,研究其对口腔鳞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根据人Naa10基因mRNA序列设计合成3个siRNA片段,转染人口腔鳞癌SCC-15细胞株并进行验证,将最有效的干扰序列克隆至pLV-shRNA载体上,测序正确后进行包装,测定病毒颗粒滴度后,将慢病毒感染SCC-15细胞以测定Naa10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生长曲线研究干扰Naa10对SCC-15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3个靶点的siNaa10 均能有效抑制Naa10基因的表达,其中2号靶点最为有效(P<0.005);重组RNAi质粒pLV-shNaa10经测序证实构建成功, pLV-shNaa10可在293T细胞中成功包装;测定病毒颗粒LV-shNaa10、LV-NC滴度分别为1.2×109 TU/mL和1.0×109 TU/mL;SCC-15细胞感染LV-shNaa10后,Naa10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5);干扰Naa10可促进人口腔鳞癌细胞SCC-15的生长。结论:成功构建了Naa10 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人口腔鳞癌细胞SCC-15后,有效抑制了内源性Naa10基因的表达,干扰Naa10可促进SCC-15细胞的生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维打印β-TCP颌骨修复支架的生物学评价
    曹帅帅, 周苗, Pedro, Miranda, 车月娟, 陈晓明, 李树祎, 耿远明, 杨晓彬
    2017, 33(7): 712-71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06
    摘要 ( 242 )   PDF(3141KB) ( 340 )  
    目的:探讨三维打印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 β-TCP)颌骨修复支架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内成骨作用。方法:采用自动注浆技术制作β-TCP支架,将前成骨细胞(MC35T3-E1)接种在支架上,扫描电镜(SEM)观察材料结构与细胞黏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ALP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将2种支架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rhBMP-2)后植入大鼠体内,发泡法制作的β-TCP支架为对照组,6周后取材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三维打印支架具有规则多孔的立体结构,适合细胞黏附,且增殖及分化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显示复合rhBMP-2后三维打印支架新骨生成量高于发泡法制作的β-TCP支架(P<0.05)。结论:三维打印TCP支架生物相容性良好,复合rhBMP-2后可异位成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LRs与NLRs协同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
    林珍, 李宇红
    2017, 33(7): 717-72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07
    摘要 ( 232 )   PDF(5274KB) ( 186 )  
    目的:研究TLRs与NLRs协同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的效应。方法:TLRs的配体与NLRs的配体刺激小鼠DC2.4细胞24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40、CD83、CD86、CD80与MHC-Ⅱ分子的表达。结果:单一TLRs或NLRs的配体可促进DCs表面标记分子表达的升高,并且2种配体的同时刺激可使以上标记分子的表达高于单一配体刺激。结论:TLRs与NLRs可协同促进DCs的成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刺激取出骨结合种植体动物模型的建立
    郭廷, 孟凡文
    2017, 33(7): 721-72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08
    摘要 ( 249 )   PDF(2096KB) ( 216 )  
    目的:研究热刺激取出骨结合牙种植体的条件,建立热刺激微创取出骨结合牙种植体的动物模型。方法:选用4只1~2岁杂种犬为实验动物,拔除双侧下颌第三或第四前磨牙,2个月后常规植入牙种植体,3个月后经临床及放射学检查,确定骨结合形成,随机选取右侧为实验侧,组成实验组,分别以(48±1) ℃持续1 min (简称A因素)、(53±1) ℃持续2.5 min(B)、(59±1) ℃持续3.5 min(C)刺激实验侧种植体,于每次热刺激前及刺激后4周测量种植体稳定性系数(ISQ),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 ,mPLI),探诊深度( probing depth ,PD),观察影像学表现以及能否用扭矩扳手取出种植体,左侧为对照侧,组成对照组,不施加任何热刺激,测量项目同实验组。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因素刺激前和刺激后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ISQ 、mPLI,PD无显著性差异,影像学无明显变化,无法用扭矩扳手取出种植体。C因素刺激后4周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ISQ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根尖X片显示种植体周围出现线形低密度影,低密度影外侧骨密度略有增高,但mPLI,PD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采用50 Ncm的扭矩可以取出种植体,对照组无法取出。种植体取出术后2个月,实验组牙槽骨基本愈合,与取出术前相比,牙槽嵴宽度和高度无显著性变化。 结论:动物实验显示,已完成骨结合的种植体在(59±1) ℃持续3.5 min热刺激条件下可使其周围骨质出现有限破坏,从而破坏其骨结合,达到微创取出种植体的目的,成功建立了热刺激取出骨结合牙种植体动物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载锌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材料成骨性能的研究
    秦博恒, 杨犇, 何东宁
    2017, 33(7): 725-72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09
    摘要 ( 244 )   PDF(2737KB) ( 138 )  
    目的:探究载锌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材料上的锌离子是否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以及该材料上锌离子的适宜浓度。方法:制备载有不同含量锌离子的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材料,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中,0.2%(质量百分数)锌含量的复合材料为低锌组,1%(质量百分数)锌含量的复合材料为中锌组,2.5%(质量百分数)锌含量的复合材料为高锌组,不含锌的复合材料为对照组。将MC3T3-E1细胞接种于4种材料表面进行培养,分别用MTT法、碱性磷酸酶试剂盒、ELISA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MC3T3-E1细胞在复合材料上的增殖量、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水平、细胞形态。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到该材料具有大量孔隙结构;mtt检测中24 h、48 h、72 h时,中锌组细胞增值量高于对照组(P<0.05),低锌组细胞增值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距,高锌组细胞增值量小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中24 h、48 h、72 h时,中锌组高于对照组(P<0.05),低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距,高锌组小于对照组(P<0.05);骨钙素水平检测中48 h时,中锌组骨钙素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低锌组骨钙素浓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距,高锌组骨钙素浓度小于对照组(P<0.05);激光共聚焦观察到,在细胞接种48 h后,中锌组细胞伸展情况最好,低锌组细胞伸展情况较中锌组差,高锌组细胞伸展较差并且有部分细胞皱缩,对照组细胞伸展情况与低锌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中锌组复合材料更有利于MC3T3-E1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纯钛等离子涂层圆柱状骨内种植体与周围骨界面的三维结构分析
    刘星宇, 李昶, 雷婷婷, 郑立舸, 余科
    2017, 33(7): 729-73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10
    摘要 ( 241 )   PDF(2499KB) ( 202 )  
    目的:通过组织形态学的方法评价和分析纯钛等离子涂层圆柱状骨内种植体与周围骨界面的三维结构情况。方法:选择2只成年雄性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第二、第四前磨牙,自行愈合3个月,植入纯钛等离子涂层圆柱状种植体,共8枚。3个月后处死动物,取下包含种植体的下颌骨,固定后用自动磨片机切片、染色、拍照数字化后输入计算机构建三维结构模型并分析。 结果:种植体平均骨接触率(bone contact ratio,BCR)为(64.5±5.3)%,最高在舌侧和上部,最低在近远中和底部。平均骨体积率(bone volume ratio, BVR)为(68.9±4.4)%,最佳在舌侧150~225 μm带和上部,最差在近远中0~75 μm带和底部。 结论:纯钛等离子涂层圆柱状骨内种植体与周围骨界面的三维结构能清晰的构建出来,二者能形成良好的结合,特别是在皮质骨致密的舌侧和上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维甲酸作用下胎鼠腭突发育期间母体的血浆代谢组学分析
    郭阁, 姚淑东, 宋庆高, 王芳, 何苇
    2017, 33(7): 733-73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11
    摘要 ( 203 )   PDF(2764KB) ( 197 )  
    目的:建立维甲酸诱导C57BL/6J小鼠腭裂模型,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胎鼠腭突发育期间孕鼠血浆的特征性代谢变化。方法:将孕鼠随机分为维甲酸实验组和植物油对照组,分别在ED12.0予孕鼠以维甲酸和植物油灌胃,在特定孕期收集孕鼠血浆样本和统计胎鼠腭裂发生率。应用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定一氢核磁共振波谱图和主成分分析法(PCA)描绘胎鼠腭突发育期间维甲酸作用下C57BL/6J孕鼠血浆代谢产物的变化轨迹图。结果:PCA分析结果显示腭发育期间两组孕鼠血浆代谢轨迹不同。结论:维甲酸可以延缓孕鼠胚胎发育期间血浆的代谢轨迹,说明母体环境变化与胚胎发育两者之间存在关联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管径二氧化钛纳米管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许志强, 黄斯佳, 贺于奇, 邹耿森, 邱著文, 陈江
    2017, 33(7): 737-74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12
    摘要 ( 223 )   PDF(4965KB) ( 193 )  
    目的:研究不同管径二氧化钛纳米管(TNT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阳极氧化法分别制备管径30、100和200 nm的TNTs,MTT法检测细胞在材料表面粘附及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活性、胶原分泌量和细胞外基质矿化水平检测来评估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结果:30 nm的TNTs促进BMSCs的早期粘附和增殖,但是其后期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同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200 nm的TNTs明显促进了BMSCs的成骨分化,但是其细胞粘附和增殖明显受到了抑制;100 nm的TNTs上BMSCs的早期粘附和增殖受到了轻微的抑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细胞增殖迎头赶上,而且其成骨分化能力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最适BMSCs生物学活性的应该是100 nm的TNTs。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论著
    外胚叶发育不全一家系的基因型分析
    王丽娜, 史春
    2017, 33(7): 742-74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13
    摘要 ( 236 )   PDF(893KB) ( 192 )  
    目的:分析外胚叶发育不全家系的表型特点和遗传特征,并对家系基因型进行分析。方法:收集1个外胚叶发育不全家系,采用临床检查和家系调查的方法,调查并记录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病史和体格检查资料。对家系成员EDAR基因开放阅读框内外显子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接头区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到的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临床表现典型,家系内表现度差异小。家系成员EDAR基因开放阅读框内未检测到基因突变。结论:本研究收集的外胚叶发育不全家系临床症状明显,致病基因排除EDAR基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健康状况和民族因素对口腔微生物多样性的协同作用
    马瑞, 施文, 易根云, 张小凤, 黄慧敏, 周建业, 余占海, 李志强
    2017, 33(7): 745-74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14
    摘要 ( 230 )   PDF(3437KB) ( 185 )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探寻牙周健康状况和民族对口腔微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方法:采集12名牙周炎患者(5名汉族和7名裕固族)和10名健康者(5名汉族和5名裕固族)的唾液,提取细菌总DNA,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UniFrac距离总变化中,牙周因素在未加权分析中有差异(P=0.02),民族因素在加权分析中有差异(P=0.03),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加权和未加权分析中均有差异(P<0.05)。结论:牙周健康状况及民族因素对口腔微生物多样性均有影响作用,并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但牙周健康状况是引起细菌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0.03%他克莫司软膏主动维持治疗儿童和青少年慢性唇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孟文霞, 张琳, 李慧香, 李菊兄, 唐洁圆
    2017, 33(7): 750-75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15
    摘要 ( 336 )   PDF(790KB) ( 485 )  
    目的:采用主动维持疗法,观察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儿童和青少年慢性唇炎的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本试验共分为2个阶段:治疗阶段(第一阶段)与主动维持阶段(第二阶段)。在试验第一阶段,将40例慢性唇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5例,对照组15例。试验组首先湿敷复方氯己定溶液,再涂用0.03%他克莫司软膏。对照组仅湿敷复方氯己定,每天2次,连续2周。试验组中痊愈和显效的患者进入第二阶段,并随机分配至试验组或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间歇性主动维持疗法,对照组在本阶段不进行间歇维持治疗,如病损复发时采用常规治疗,两组的观察期均为6个月。结果:第一阶段,他克莫司组痊愈21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阶段试验结束后,试验组24例患者进入第二阶段,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例。第二阶段试验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首次出现复发的时间均值为(95.5±9.2) d,对照组均值为(26.6±10.0)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复发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03%他克莫司软膏采用主动维持疗法能显著降低儿童和青少年慢性唇炎的复发,疗效好且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尖牙-侧切牙唇侧易位的分步牵引治疗
    顾郁嘉, 张卫兵, 张玺, 于剑南, 王林, 赵春洋
    2017, 33(7): 754-75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16
    摘要 ( 237 )   PDF(3668KB) ( 217 )  
    目的:探讨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定位、诊断,指导上颌尖牙-侧切牙唇侧易位的分步牵引治疗。方法:选取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矫治的上颌尖牙-侧切牙唇侧易位的青少年患者22例,计26颗尖牙,获取其治疗前的CBCT数据,根据其易位特征分为5类,并依据分类制定矫治方案,模拟矫治步骤与施力的方向,指导临床治疗。结果:19颗Ⅰ、Ⅱ、Ⅲ和部分Ⅳ类易位尖牙牵引复位,3颗Ⅳ、Ⅴ类易位尖牙牵引替代拔除的切牙,2颗Ⅳ类尖牙维持易位,2颗Ⅴ类尖牙被拔除。结论:CBCT辅助上颌唇侧易位尖牙分类,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治疗成功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体周围疾病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李维婷, 朴牧子, 李慧, 张毅, 周卉, 胡洪成, 唐志辉, 李蓬
    2017, 33(7): 758-76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17
    摘要 ( 477 )   PDF(849KB) ( 525 )  
    目的:明确国人种植体周围疾病发病率并探索种植体周围炎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种植修复后的736例患者的1612枚种植体复查情况,平均负重时间(22.64±0.92)个月,记录种植体周围菌斑指数、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探诊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BI),角化龈宽度,粘接剂残留、骨吸收情况,记录口内天然牙PD、BI。分析不同种植系统及不同复查时间段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Logistic回归分析种植体周围炎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在个体和植体水平,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发病率分别为81.90%、83.60%,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分别为4.50%和3.70%。各系统间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无显著差异,在修复后1~5年各时间段组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无显著差异,修复后0.5~1年和5~7年发病率显著低于1~5年各时间段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吸烟、粘接剂、角化龈宽度等变量后,口内缺牙数、种植体周围PD、BI是种植体周围炎的风险因素(P<0.01)。结论: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发病广泛,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并非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对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和出血的控制是预防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维药买朱尼对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牙周指数的影响
    古丽再努·依不拉音, 吐逊阿依·阿迪力, 任家卉, 杨超, 尼加提·吐尔逊
    2017, 33(7): 762-76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18
    摘要 ( 225 )   PDF(788KB) ( 189 )  
    目的:通过买朱尼对IL-1β有抑制作用机制尝试探讨维药买朱尼对种植体周围炎相关因子IL-1β和牙周指数的影响。方法:接受种植义齿修复的100名18~55岁患者分为标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标准对照组术前口服阿莫西林;实验组术前口服阿莫西林,术后7 d拆线2组均测IL-1β、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实验组口服4个疗程维药买朱尼。1个月后复诊测量IL-1β、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应用SPSS 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4周后IL-1β水平与1周后IL-1β水平相比显著下降(P<0.05),4周后出血指数与1周后出血指数相比显著下降(P<0.05),4周后菌斑指数与1周后菌板指数差异不显著;实验组4周后IL-1β水平与1周后IL-1β水平相比显著下降(P<0.05),4周后出血指数与1周后出血指数相比显著下降(P<0.05),4周后菌斑指数与1周后菌斑指数差异不显著。4周后,实验组IL-1β水平和出血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菌斑指数无显著差异。结论:维药买朱尼对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IL-1β有抑制作用,对种植体周围炎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3D打印技术的种植手机引导 导板的临床应用
    周勇, 陈婉璐, 黄文秀, 吴东, 肖妍君, 林东, 郭建斌, 蒋剑晖, 何炳蔚, 陈江
    2017, 33(7): 766-76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19
    摘要 ( 271 )   PDF(1653KB) ( 308 )  
    目的:利用CBCT、3D打印技术等设计制作新型口腔种植导板和种植手机引导装置,应用于临床并对其进行精度评价。方法:利用Mimics、Simplant等软件设计制造种植外科导板,分为套筒引导(A组)和种植手机引导(B组)行种植手术。分析虚拟与实际植体的偏差,比较2组的精确度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5例患者的92枚植体,A组44枚和B组48枚,测量虚拟与实际植体在颈部、顶部、深度、角度偏离值:(0.82±0.47) mm,(0.97±0.52) mm,(0.81±0.42) mm,(7.89±4.24)°。两独立样本t检验,双侧α=0.05,得到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认为两者的偏离值的总体均数不相等。结论:套筒引导和种植手机引导精确度基本无差别,两者的联合应用具有较高的精确性等优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显微根尖手术联合MTA治疗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的研究
    邱小玲, 贾搏, 韩久松, 褚洪星, 孙书昱
    2017, 33(7): 770-77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20
    摘要 ( 268 )   PDF(4492KB) ( 306 )  
    目的:研究在显微根尖手术治疗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时应用MTA的可行性、特点、成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本院牙体牙髓科完成的显微根尖外科手术106例计146颗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患牙的临床资料,其中上颌前牙75例、下颌前牙13例、上颌前磨牙6例、下颌前磨牙4例、上颌磨牙4例、下颌磨牙4例。手术包括根尖切除、根尖倒预备、根尖倒充填主要步骤,术后1年回访,通过临床症状和放射学检查评估疗效,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显微根尖外科手术联合MTA应用的1年成功率达95.9%(140/146),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牙位、根尖病灶范围分别统计手术疗效,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失败5例6颗患牙,主要原因为根折及合并重度牙周炎。结论:在治疗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时采用显微根尖手术联合MTA应用可取得满意效果;显微根尖手术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桩核对Lava锆瓷冠颜色影响的实验研究
    肖丹, 姚远, 黄丰, 刘英路, 何建慧
    2017, 33(7): 774-77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21
    摘要 ( 245 )   PDF(770KB) ( 206 )  
    目的:研究遮色钴铬合金桩核、氧化锆桩核、纤维桩树脂核、钴铬合金金属桩核对二氧化锆全瓷冠(Lava)颜色的影响。方法:选取因牙周炎拔除的完整上颌中切牙,在釉牙骨质界冠方2.0 mm处截冠,完善根管充填治疗和桩道预备,分别制作4种不同桩核预备体各10个,每个桩核再相应制作1个Lava二氧化锆全瓷冠,内冠厚0.5 mm,饰面瓷0.7mm。采用Minolta CM一700d分光测色仪,测试4种桩核背景下Lava锆瓷冠唇面中1/3 区域L*、a*、b*值,分别进行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的LED检验,并根据公式计算和比较色差△E。结果:4种不同桩核背景下Lava锆瓷冠的L*、a*、b*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L=136.206,PL=0.000;Fa= 3.454,Pa=0.026;Fb=6.172,Pb=0.000)。3组牙色桩核的色差则均不能为肉眼所识别(△E< 1.5),钴铬合金桩核组的色差超过临床可接受水平(△E>2)。结论:临床应用锆瓷冠(Lava)进行修复时(特别是前牙区),不建议使用金属桩核。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埋伏尖牙引起切牙牙根吸收的预测
    朱玉, 康启超, 阎秀林
    2017, 33(7): 777-78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22
    摘要 ( 225 )   PDF(3482KB) ( 242 )  
    目的:结合锥形束CT(CBCT),通过分析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片,得出上颌埋伏尖牙引起切牙牙根吸收的预测方程。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病例,根据邻近切牙是否发生吸收分成吸收组和未吸收组.所有患者拍摄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片和CBCT并进行测量。结果:确定与切牙牙根是否发生吸收相关的指标,建立切牙牙根吸收预测方程。结论:通过对曲面断层片和头颅侧位片的测量,可初步预测上颌埋伏尖牙是否已造成邻近切牙牙根吸收。中切牙预测方程准确率高,具有一定临床意义;侧切牙预测准确率较低,尚无法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引导组织再生生物膜应用于拔牙术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临床研究
    罗正文, 刘济远, 李佳, 潘剑
    2017, 33(7): 782-78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23
    摘要 ( 328 )   PDF(1541KB) ( 584 )  
    目的:观察和评价引导组织再生生物膜应用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阳性对照(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临床试验设计。主要评价指标为骨缺损部位的影像学检查,次要评价指标为:手术伤口愈合情况、排异反应、骨代谢变化、骨感染征象。安全性评价指标为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临床试验共入组40例受试者,完成试验39例,脱落1例。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影像学检查有效率:试验组89.47%、对照组95.00%。次要疗效评价2组材料植入后伤口愈合时间均小于12 d,2组均无排异反应、无骨代谢变化、无骨感染征象。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5.00%,对照组:0.00%。结论:引导组织再生生物膜应用于拔牙术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疗效和安全性非劣效于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icon植体联合上颌窦内提升术用于上后牙种植
    钟志华, 唐祎, 施斌
    2017, 33(7): 787-78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24
    摘要 ( 241 )   PDF(1348KB) ( 314 )  
    目的:探讨Bicon植体联合上颌窦内提升术用于上后牙种植区骨量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已完成种植修复的13例20颗上颌后牙Bicon植体修复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临床检查和CBCT评估Bicon种植体在骨量不足情况下,通过上颌窦内提升技术,统计种植修复成功率。结果:20颗Bicon植体,上颌窦内提升高度2~5 mm,临床检查初期稳定性良好,未见上颌窦黏膜穿孔,术后4个月骨整合良好,修复体负载1~2年后检查植体无动度,CBCT显示种植体周围无明显骨吸收,种植体留存率100%。结论:Bicon植体联合上颌窦内提升术可成功用于上后牙区骨量不足的种植修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腮腺皮脂腺癌1例
    王琛, 冯雪峰, 王如
    2017, 33(7): 790-79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25
    摘要 ( 476 )   PDF(1457KB) ( 216 )  
    本文报告1例腮腺皮脂腺癌。患者男67岁,右侧腮腺区无痛性肿物1年。专科检查右腮腺区触及一大小约2 cm×2 cm×1.5 cm肿物。CT检查右侧腮腺浅部类圆形肿块影,边界模糊。病理镜下见透亮细胞、泡沫样细胞呈巢状、腺样或片状排列,免疫组化示:ACTIN(-)、CK(+)、GFAP(-)、P63(+)、S-100(-)、Vinmentin(-)。诊断为腮腺皮脂腺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变异链球菌葡萄糖基转移酶转录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
    仇元新, 方绍伟, 秦宗长
    2017, 33(7): 792-79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26
    摘要 ( 376 )   PDF(786KB) ( 627 )  
    葡萄糖基转移酶是变异链球菌自身合成的一种重要的固有酶,是变异链球菌重要的致龋因子,它以蔗糖作为代谢底物,合成生物膜重要的胞外多糖葡聚糖,葡聚糖一方面介导细菌蔗糖依赖的生物膜形成,另一方面当外源性糖源缺乏时,被降解供细菌继续代谢。因此可以通过控制葡萄糖基转移酶而控制龋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变异链球菌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转录的调控因子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技术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秦浩, 徐倩
    2017, 33(7): 795-79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7.07.027
    摘要 ( 307 )   PDF(811KB) ( 313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易于获得,贴壁生长,具备优良的成膜特性,是现代组织工程学中理想的种子细胞。由于具有良好的分化能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被广泛地应用于组织再生工程。常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包括单层细胞膜片、共培养细胞膜片、多层细胞膜片、三维培养细胞膜片、细胞膜片片段等。本文就近年来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细胞膜片的方法及其应用做如下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