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约述评
    正畸治疗应如何规避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风险
    胡敏, 贾一凡
    2021, 37(7): 583-58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07.001
    摘要 ( 301 )   PDF(1062KB) ( 759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导致口颌面非牙源性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但其病因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传统的牙合学理念认为咬合是其病因之一,改变患者咬合的正畸治疗也就被认为可能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而由于正畸治疗持续2年左右,一旦患者在治疗中出现颞下颌关节病症状,就可能产生医患纠纷。因此,正畸医生如何在越来越多患者寻求正畸治疗的情况下,尽量规避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风险也就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口腔念珠菌病的微生物学诊断理念和椅旁镜检的价值分析
    杨淼, 周红梅
    2021, 37(7): 588-59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07.002
    摘要 ( 218 )   PDF(1675KB) ( 348 )  
    口腔念珠菌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真菌感染,其临床表现较复杂,目前多数医师仅依据临床印象对其进行诊疗,但有时证据不足难以鉴别,因此有必要结合微生物学检查以明确病因和诊断。椅旁直接镜检具有快捷有效、无创、易重复的优点,适用于繁忙的门诊工作,可为口腔念珠菌病临床诊疗提供必要的病原学证据。本文将引入微生物学诊断理念并结合长期临床实践体会,对椅旁直接镜检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评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他汀类药物在颌骨缺损再生中的骨代谢及免疫调控研究进展
    黄佳倩, 马国武
    2021, 37(7): 592-59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07.003
    摘要 ( 183 )   PDF(796KB) ( 219 )  
    由于他汀类药物具有强大的降胆固醇活性,它已经彻底改变了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调节炎症反应、免疫反应、骨代谢和细菌清除。通过骨支架材料负载此类药物在颌骨缺损再生中体现出巨大的优势。本文综述了他汀类药物调控骨代谢的直接作用机制以及通过骨免疫间接调控骨代谢的多向性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中的分泌因子与牙周组织再生研究进展
    周雪纯, 孙新华
    2021, 37(7): 595-59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07.004
    摘要 ( 181 )   PDF(796KB) ( 181 )  
    牙周炎是导致成年人牙齿缺失的最主要原因,理想的治疗目标是重建缺损的牙周组织,恢复牙齿的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干细胞诱导组织再生的能力来源于其旁分泌特性,其分泌的各种生物活性因子存在于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MSC-CM)中,发挥免疫调节和抗炎活性,调控细胞的迁移、增殖及分化,促进血管新生及牙周组织的修复。本文探讨了MSC-CM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于牙周组织再生方面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的种植修复方式对无牙颌剩余牙槽骨改建的影响
    贾胜男, 林野
    2021, 37(7): 598-60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07.005
    摘要 ( 193 )   PDF(846KB) ( 274 )  
    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无牙颌患者行全牙弓种植修复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不同的种植修复方式对无牙颌剩余牙槽骨改建模式的不同影响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无牙颌剩余牙槽骨改建模式的差异也会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于种植修复方式的选择。本文通过回顾既往文献,就拔牙后剩余牙槽骨的吸收变化,以及不同种植修复方式对无牙颌剩余牙槽骨改建的影响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种植学研究
    3D打印个性化根形钛合金种植体在下颌磨牙区即刻种植的临床研究
    黄硕, 郭芳, 刘宁, 李永锋, 王超, 胡敏, 刘昌奎
    2021, 37(7): 602-60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07.006
    摘要 ( 230 )   PDF(2246KB) ( 324 )  
    目的:初步评价3D打印个性化根形钛合金种植体在下颌磨牙区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下颌磨牙拔除的患者,拍摄锥形束CT,设计表面多孔个性化根形种植体(Root Analogue Implants, RAI)并使用钛合金粉进行3D打印。术中采用微创拔牙,拔牙后,立即将RAI植入牙槽窝。所有患者术后3月、6月、12月复查,观察是否出现种植体松动、疼痛等并发症;术后3月行全瓷冠修复,术后3月、6月、12月评估其临床和影像学效果。结果:1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种植体无松动,无疼痛或敏感、无化脓性渗出,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均表现出良好的边缘密合性,无明显附着丧失,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进行全瓷冠修复,在1年的观察期内种植体成功率为100%,功能性负载后种植体颈部骨水平无变化,种植体根部无透射影。结论:3D打印个性化根形钛合金种植体在下颌磨牙区即刻种植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作为磨牙即刻缺失种植修复的选择之一,但是需要对种植体的成功率和生存率进行长期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缺牙间隙对美学区水平骨增量延期种植的临床效果影响研究
    管其帅, 许贺, 于甜甜, 许胜, 周文娟, 柳忠豪
    2021, 37(7): 607-61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07.007
    摘要 ( 166 )   PDF(3008KB) ( 256 )  
    目的:评价不同缺牙间隙大小对上前牙区连续缺牙伴水平骨量不足、行水平骨增量延期种植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于烟台市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上颌前牙连续缺失,行水平骨增量延期种植的患者,根据缺牙间隙分为两组,A组为2颗牙连续缺失,B组为3~6颗牙连续缺失。通过Mimics软件重建骨增量区3D模型,测量骨增量的体积及宽度;通过Image J软件测量平行投照根尖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丧失高度。使用SPSS 26.0软件,对测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44例患者,年龄18~60(平均38.52±12.56)岁。共计122个位点,植入94枚种植体,其中A组44枚,B组50枚。A、B组每牙位骨增量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每牙位骨增量宽度小于B组每牙位骨增量宽度(P<0.05);种植体周围骨质丧失高度随时间变化而增加(P<0.05);组别对种植体近中及远中骨边缘丧失高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学区水平骨增量延期种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缺牙间隙对对骨增量体积及种植体周围边缘骨质稳定性无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体打磨抛光联合Er:YAG激光对种植体周围炎的长期临床疗效
    杨春山, 徐巍, 刘颖, 樊哲, 孟琪, 杨春江, 郑佳
    2021, 37(7): 612-61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07.008
    摘要 ( 189 )   PDF(1817KB) ( 267 )  
    目的:评价种植体表面打磨抛光技术联合Er:YAG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唐山市协和医院口腔科行牙种植且诊断为种植体周围炎的114例患者(120颗种植体,均为磨牙,采用瑞士ITI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颗种植体),其中A组患者的种植体采用种植体打磨抛光和Er:YAG激光联合治疗,B组患者的种植体采用种植体打磨抛光技术治疗,C组患者的种植体采用Er:YAG激光治疗。评价、记录和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6、12和36个月的种植体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以及患者术中疼痛程度。结果:3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同组间PLI、SBI和PD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36个月后,不同组间PLI、SBI和PD改善情况比较,A组显著优于B组和C组,且B组与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此外,3组患者在不同方法治疗时均发生术中疼痛,且C组治疗时术中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A、B两组,但A、B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种植体表面打磨抛光技术联合Er:YAG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比单独应用种植表面打磨抛光技术或Er:YAG激光对种植体周围炎的长期临床疗效更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导航系统在种植体精准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
    冯大军, 许鹏, 孙云峰
    2021, 37(7): 617-62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07.009
    摘要 ( 209 )   PDF(4645KB) ( 694 )  
    目的:初步评价计算机动态导航在种植体植入的精准引导。方法:选择17例(25颗植体)患者纳入实验组,在动态导航系统引导下行种植体植入术;同时选取18例(25颗植体)已经在本科室行徒手种植体植入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术前规划虚拟种植体的植入点位置和角度及术后实际植入种植体的植入点位置和角度,算出偏差值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25枚种植体唇(颊)、舌(腭)向、近远中向平均偏差值分别为0.210 mm,0.318 mm,角度平均偏差值为3°,而对照组25枚植体唇(颊)、舌(腭)向、近远中向平均偏差值分别为0.339 mm,1.059 mm,角度平均偏差值为6.12°。实验组植入精准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动态导航系统能够显著的提高种植体植入的精准性,为修复创造最佳位置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病学研究
    EGCG和黄芩苷协同mTOR依赖性抑制小鼠牙周炎巨噬细胞M1向极化
    周毅, 陈珍, 刘杨若萱, 胡礼群, 袁敏彦, 闫璐, 黄声富, 李宇红
    2021, 37(7): 622-62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07.010
    摘要 ( 243 )   PDF(5696KB) ( 339 )  
    目的:初步探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和黄芩苷(baicalin)是否有协同治疗小鼠牙周炎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牙周炎组、EGCG组、EGCG+黄芩苷组。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学改变和牙槽骨丧失量(alveolar bone loss,ABL);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总巨噬细胞、各亚型巨噬细胞数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向蛋白(mTOR)的表达。结果:丝线结扎联合局部接种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成功诱导小鼠实验性牙周炎。单独使用EGCG或联合使用黄芩苷减轻牙周组织炎症,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和牙槽骨吸收量,减少牙周组织总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数量及M1/M2比例,抑制牙周组织mTOR的表达。且EGCG和黄芩苷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EGCG效果好。结论:EGCG和黄芩苷可以协同治疗小鼠牙周炎,可能与下调mTOR信号通路抑制巨噬细胞M1向极化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槲皮素脂质体对糖尿病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的作用及血清AGEs的影响
    郭晓雨, 李淑娟, 梁向阳, 齐雅丽, 李雅, 杨冬茹
    2021, 37(7): 628-63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07.011
    摘要 ( 182 )   PDF(2215KB) ( 300 )  
    目的:通过对Ⅱ型糖尿病牙周炎大鼠进行槲皮素干预,观察大鼠牙周组织的组织学变化、牙槽骨吸收量、血糖值变化以及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的变化,探讨槲皮素对糖尿病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N组)、牙周炎对照组(P组)、糖尿病牙周炎非治疗组(DP组)和糖尿病牙周炎槲皮素治疗组(DP+Q组)。N组正常喂养,P组建立牙周炎模型,DP组和DP+Q组建立糖尿病牙周炎模型,每组10只。建模成功后DP+Q组灌喂槲皮素脂质体,DP组灌喂空白脂质体,给药6周后测量各组血糖值,ELISA法测量血清AGEs含量,取上颌骨做牙周组织切片观察牙周组织病理变化,测量牙槽骨吸收量。结果:P组牙槽骨吸收量、牙周组织炎症水平高于N组(P<0.05);DP组血糖值、血清AGEs含量、牙周组织炎症程度、牙槽骨吸收量均高于N组和P组(P<0.05);DP+Q组大鼠血糖值、血清AGEs含量、牙周组织炎症水平、牙槽骨吸收量均低于DP组(P<0.05)。结论:槲皮素对糖尿病牙周炎大鼠的牙周组织有保护效果,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糖值与血清AGEs含量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牙骨质细胞矿化过程中可变剪接事件分析
    黄汉韬, 王晓璇, 江晨曦, 马莉, 姚斯琦, 刘欢, 曹正国
    2021, 37(7): 632-63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07.012
    摘要 ( 194 )   PDF(1505KB) ( 222 )  
    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成牙骨质细胞矿化过程中可变剪接事件以及差异可变剪接基因富集到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方法:小鼠成牙骨质细胞OCCM30矿化诱导0、7和14 d。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骨钙素(bone gamma-carboxyglutamate protein,Bglap)和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的相对表达量来验证矿化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可变剪接事件类型。Gene Ontology (GO)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分别分析差异可变剪接基因可能富集到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结果:Bglap和Osx在成牙骨质细胞矿化过程中表达量升高。与0 d相比,在矿化第7天和第14天时分别有1702个和1682个可变剪接事件发生。差异可变剪接基因主要与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肽基赖氨酸修饰、Wnt信号通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成功矿化诱导成牙骨质细胞。通过生信分析确定可变剪接事件以及差异可变剪接基因可能在成牙骨质细胞矿化过程中发挥作用,有望为今后牙骨质再生和牙周再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MX205对致敏毒素C5a诱导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金挺, 崔磊华, 王惠宁, 侯玉帛
    2021, 37(7): 637-64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07.013
    摘要 ( 189 )   PDF(1893KB) ( 250 )  
    目的:探讨PMX205作用下,致敏毒素C5a对RAW264.7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MX205对RAW264.7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在含核因子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破骨细胞诱导液条件下,实验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C5a组和C5a+PMX205组,按上述条件培养5 d后,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检测各组破骨细胞分化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破骨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MTT结果显示,PMX205对RAW264.7细胞的增殖水平无明显抑制作用。TRAP染色和qRT-PCR结果显示:10 ng/mL RANKL可成功诱导破骨细胞形成;与阴性对照组相比,1 μmol/L C5a组TRAP阳性多核细胞数目及破骨相关基因:c-fos、NFATc1和TRAF6均显著增多(P<0.01);而与C5a组相比,C5a+1 μg/mL PMX205组TRAP阳性多核细胞数目及破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但仍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PMX205可通过C5a-C5aR轴抑制C5a诱导的RAW264.7破骨细胞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肿瘤与口腔影像学研究
    螺旋断层放疗联合TPF诱导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口咽癌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
    姜翠红, 吴湘玮, 肖帅, 贺礼理
    2021, 37(7): 641-64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07.014
    摘要 ( 149 )   PDF(988KB) ( 185 )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疗联合TPF诱导化疗(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治疗局部晚期口咽癌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56例采用螺旋断层放疗联合TPF化疗治疗的局部晚期口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统计观察56例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Cox分析近远期疗效影响因素。结果:螺旋断层放疗联合TPF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口咽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53.57%,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93%、64.29%、39.29%;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局部晚期口咽癌患者的ORR、5年生存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随着年龄、临床分期增加及分化程度降低,局部晚期口咽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逐渐降低(P<0.05);治疗期间白细胞下降≥Ⅲ级发生率为21.43%,血小板下降≥Ⅲ级发生率为1.79%,口腔黏膜炎≥Ⅲ级发生率为7.14%,放射性皮炎≥Ⅲ级发生率为8.93%。结论:螺旋断层放疗联合TPF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口咽癌的疗效良好,毒副反应大多在可耐受范围内,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是其近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增强CT影像的腮腺肿瘤良恶性预测列线图的建立与验证
    闫庆涵, 王佳俐, 车银富, 于涛, 陶峰, 陈李鑫, 何等旗
    2021, 37(7): 646-65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07.015
    摘要 ( 165 )   PDF(956KB) ( 275 )  
    目的:分析多项检查指标,建立腮腺肿瘤良恶性鉴别的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鉴别提供帮助,为腮腺肿瘤患者及时施行正确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9年3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行腮腺肿瘤切除术的200例患者资料(A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腮腺肿瘤良恶性鉴别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数学预测模型,另收集2019年4月~2020年9月经手术切除且明确病理诊断的腮腺肿瘤患者资料42例(B组)进行验证。结果:通过对A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数学预测模型如下:Y=ex/(1+ex),X=-0.18347+(-1.29435×肿瘤形态规则与否)+(-1.44877×肿瘤边界清楚与否)+(4.34121×周围组织受累与否),e是自然对数。利用B组数据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3.4%,准确率为95.2%。结论:联合肿瘤形态规则与否、肿瘤边界清楚与否及周围组织受累与否等3个指标,建立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腮腺恶性淋巴瘤的螺旋CT影像表现及分析
    潘笑, 胡子洋, 梁家豪, 张磊, 林梓桐
    2021, 37(7): 651-65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07.016
    摘要 ( 248 )   PDF(2354KB) ( 286 )  
    目的:总结腮腺区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例腮腺恶性淋巴瘤病例,回顾总结其临床特征,CT表现,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T表现包括病灶的数目、大小、边界、密度和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所有病例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进行病理学分型,并通过Ki-67进行肿瘤细胞增殖分析。结果:本研究中20例恶性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中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l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9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8例,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1例。CT图像上,MALT多表现为边界不清晰(7/9);有6例呈沿腮腺轮廓塑形性生长(6/9),密度不均匀8例(8/9);DLBCL: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结节影(7/8),可为单发(4/8)或多发(4/8),密度均匀(4/8)或不均匀(4/8)。20例中14例伴有淋巴结肿大。20例患者Ki-67(+)分布于20%~90%,4例DLBCL的Ki-67(+)大于50%。结论:腮腺恶性淋巴瘤多表现为MALT或DLBCL,这两类恶性淋巴瘤在螺旋CT上均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体牙髓病学研究
    PRF联合MTA用于兔牙直接盖髓术的影像学研究
    胡玉萍, 杨雪, 颜志豪, 邢慧妍, 刘锦, 黎淑芳
    2021, 37(7): 656-66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07.017
    摘要 ( 223 )   PDF(2019KB) ( 288 )  
    目的:探讨PRF膜联合MTA用于兔下颌门齿直接盖髓术后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情况。方法:将32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每只实验兔的2颗下颌门齿作为实验牙且接受同一种处理方法,根据盖髓材料不同分为:3个实验组(PRF+MTA组、PRF组、MTA组)、空白对照组;建立实验牙露髓模型,根据分组不同应用不同盖髓材料进行直接盖髓术;分别在术后第7天、第28天从每组中随机选择4只实验兔并处死,拍摄CBCT,运用Mimics19.0软件对实验牙进行三维重建,测量术后第7天、第28天穿髓孔处形成的钙化物的体积。结果:术后第7天,3个实验组形成钙化物体积均比空白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个实验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8天,PRF+MTA组形成钙化物体积较PRF组、空白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F+MTA组形成钙化物体积比MTA组大,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影像学角度观察PRF联合MTA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水平与MTA无差异,都处于较高水平,但生成的修复性牙本质的性质如何、牙髓状态如何需要组织学观察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管内吸引器用于3D打印模型牙吸引效果的体外研究
    郝俊燕, 胡洪成, 韩怡, 曹佳, 周海全, 宣岩, 杨影, 侯晓玫
    2021, 37(7): 661-66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07.018
    摘要 ( 155 )   PDF(1786KB) ( 210 )  
    目的:比较不同尖端直径和吸引管路的根管内吸引器在3D打印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中切牙根管内的吸引效果。方法:3D打印方法制备3根管上颌第一磨牙,2根管上颌第一前磨牙,1根管上颌中切牙各48个,随机分为6组(n=8)。组装尖端直径0.5 mm、1.0 mm和1.5 mm的根管内吸引器分别配合弱吸或者强吸管路(n=8)。不同尖端直径吸引器依次置入3组牙模型的各个根管,数码相机拍照,ImageJ 软件测量置入深度。各组牙模型注入显影液,CBCT扫描吸引前图像,随后,各组根管内吸引器在每个根管内吸引5 s后,CBCT扫描吸引后图像,计算吸引后剩余液体体积。统计分析采用one-way ANOVA,双因素方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尖端直径0.5 mm、1.0 mm、1.5 mm的吸引器,置入各个根管深度均依次显著加深(P<0.05)。上颌第一前磨牙髓室形态阻碍尖端直径1.5mm吸引器的置入深度。尖端直径0.5 mm、1.0 mm、1.5 mm的吸引器在各组牙模型吸引后,剩余液体体积依次显著增多(P<0.05)。弱吸或者强吸管路对吸引后剩余液体体积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3D打印牙模型中,尖端直径0.5 mm的根管内吸引器剩余液体量最少。吸引管路对吸引效果无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其他研究
    3D打印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相关专利分析
    张凌波, 任利玲
    2021, 37(7): 666-67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07.019
    摘要 ( 267 )   PDF(1040KB) ( 390 )  
    目的:把握全球3D打印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专利研发态势,为我国相关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提供参考。方法:本文利用专利分析的方法,采用智慧芽专利分析平台,结合人工标引和统计,对全球3D打印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专利进行系统分析。结果:3D打印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应用的专利呈快速增长态势,中、美、韩在该领域专利申请量较多。中国市场受到国外机构重视。口腔假体制造、植牙工具、口腔正畸是3D打印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应用的热点领域。SLA、DLP、SLM技术是3D打印技术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发展较快的技术。3D打印的过程、产品、数据处理方面也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领域;3D打印的材料、由金属粉末制造工件或制品所用的专用设备的专利布局刚刚兴起。结论:3D打印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应用正在兴起,并具有较大潜力,中国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最大,但质量有待提升。业界应加强国外重点机构新技术的监控研究和预警,围绕核心产品,既要注重原创性较高的发明专利的申请,也要有实用新型专利的布局,在3D打印的过程、产品、数据处理、相关材料和制备设备等方面全面布局专利,全方位保障核心产品的安全生产。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专利质量。做好国外专利的布局,以专利走出去保障企业市场走出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上颌磨牙根尖周囊肿致上颌窦底骨板破坏行显微手术1例
    李佳桐, 傅裕杰, 满毅, 黄定明
    2021, 37(7): 671-67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07.020
    摘要 ( 247 )   PDF(2051KB) ( 403 )  
    上颌后牙根尖周病损常导致牙槽骨破坏并累及上颌窦。本文报道1例上颌第一磨牙因根管治疗后根尖周囊肿导致牙源性上颌窦炎及窦底骨质缺损,通过显微根尖手术联合上颌窦提升术实现了疾病的治愈、患牙保存,为临床上大范围根尖周囊肿及牙源性上颌窦炎的诊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