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6年, 第3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6-01-28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研究论著
    ·临床研究论著·
    病例报告
    ·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研究论著
    MT01对Pg感染的成骨细胞MG63特异性成骨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周岳,申玉芹,高涵,刘引,于海蛟,林崇韬
    2016, 32(1): 1-4.  DOI: 10.11839/kqyxzh.2016.01.001
    摘要 ( 228 )   PDF(1288KB) ( 178 )  
    目的:通过检测MT01对牙周致病菌Pg感染的成骨细胞MG63细胞内特异性成骨相关因子基因表达水平,探讨MT01对感染状态下成骨细胞成骨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生长状态稳定的人成骨样细胞MG63接种于6孔板,分别加入质量浓度1 mg/L的特定序列寡核苷酸MT01和等体积PBS,共孵育3 h后,加入感染复数MOI=100∶1的Pg菌悬液(对照组加等体积PBS)。即实验分为:MT01+Pg、MT01、Pg和空白对照4组,Real-time PCR检测2、4、6、8、12、24 h特异性成骨相关因子Runx2,SP7 mRNA的表达。结果:在有无Pg感染的状态下,MT01均可上调成骨细胞MG63细胞内成骨相关因子Runx2,SP7 mRNA的表达,但在不同时间点,MT01调控Runx2,SP7 mRNA表达上调的能力存在差异。结论:MT01可以促进牙周致病菌感染下的成骨细胞的成骨向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3泛素连接酶RNF126调控舌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分子机理研究
    刘玉,尹伟,赵越翰,史春
    2016, 32(1): 5-7.  DOI: 10.11839/kqyxzh.2016.01.002
    摘要 ( 348 )   PDF(1227KB) ( 305 )  
    目的:在人E3泛素连接酶cDNA文库中筛选得到与舌癌发生相关的候选蛋白环指蛋白126(RNF126),利用体外实验进一步分析RNF126调控舌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子克隆方法构建RNF126克隆和RNAi表达载体,MTT法检测RNF126对人舌癌细胞SCC25增殖的影响,细胞迁移实验分析人舌癌细胞迁移能力受RNF126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NF126明显促进SCC25细胞的增殖;抑制RNF126的表达后SCC25细胞的生长明显减缓。单个SCC25细胞形成克隆的能力在抑制RNF126后也受到明显的抑制。Transwell小孔实验证实SCC25细胞迁移能力随着RNF126表达的抑制而降低(P<0.05)。结论:体外实验结果提示RNF126与舌癌的侵袭有一定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RSF3调控口腔癌细胞中SPAG5外显子3的可变剪切的研究
    刘佩琦,石黎明,贾荣
    2016, 32(1): 8-11.  DOI: 10.11839/kqyxzh.2016.01.00
    摘要 ( 384 )   PDF(1159KB) ( 522 )  
    目的:研究调控前体mRNA(pre-mRNA)可变剪切的原癌基因SRSF3对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功能蛋白SPAG5的外显子3的可变剪切的调控作用。方法:在人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细胞系CAL 27中应用RNAi技术降低SRSF3的表达,通过逆转录PCR(RT-PCR)检测SPAG5外显子3的可变剪切。结果:在CAL 27细胞中抑制SRSF3表达时,抑制了全长的SPAG5的表达,增加了较短的SPAG5的剪切异构体的表达。结论:SRSF3可以调控SPAG5外显子3的可变剪切,并可能影响了SPAG5蛋白的表达水平和有丝分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纤激光蚀刻对氧化锆陶瓷性能影响的研究
    林婷婷,樊江源,郑瑞斌,王思钱,胡方旋,麻健丰
    2016, 32(1): 12-16.  DOI: 10.11839/kqyxzh.2016.01.004
    摘要 ( 223 )   PDF(1616KB) ( 330 )  
    目的:通过比较喷砂和不同功率光纤激光蚀刻处理对氧化锆陶瓷抗弯曲强度和剪切粘结强度的影响,探讨光纤激光蚀刻氧化锆陶瓷的可行性,为光纤激光蚀刻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结晶后的氧化锆试件随机分为5组(n=10),处理如下: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氧化铝颗粒喷砂组,C-E组分别为功率为2、4、6 W光纤激光处理组。测定各组试件的三点抗弯曲强度并观察其处理面的显微形貌。再将各组试件处理面与双固化复合树脂 Multilink N粘固,37 ℃恒温水浴24 h后测试剪切粘结强度。采用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检验进行比较(α=0.05)。结果:各组试件的抗弯强度无统计学差异。A组与E组的粘结强度无明显差异;而与其余3组间的粘结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喷砂组和光纤激光蚀刻组两两比较显示,B、C、D 3组间的粘结强度无明显差异,E组的粘结强度低于B、C、D 3组(P<0.05)。结论:采用合适激光功率的光纤激光蚀刻技术能增强氧化锆陶瓷与复合树脂间的粘结强度,且对氧化锆自身的抗弯曲强度无明显影响,可以作为临床上氧化锆陶瓷表面处理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MX-53明胶复合纳米微粒制备及抗炎作用的体外研究
    李娜,倪世磊,侯玉帛,刘歆婵,唐秋玲,潘佳慧,李格格,于维先
    2016, 32(1): 17-20.  DOI: 10.11839/kqyxzh.2016.01.005
    摘要 ( 229 )   PDF(1151KB) ( 359 )  
    目的:探讨PMX-53明胶复合纳米微粒的制备工艺及其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两步去溶剂法制备PMX-53明胶复合纳米微粒,SEM观察载药微粒的形态、粒径分布、分散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载药微粒包封率、载药量及缓释规律。体外将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与牙龈素共培养模拟炎症环境,观察载药微粒抗炎效果,实验分阴性对照组、牙龈素组、牙龈素+PMX-53(1 mg/L)组及牙龈素+载药微粒(4.17 g/L)组,培养48 h,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症介质IL-1β和IL-6水平。结果:SEM显示PMX-53明胶复合纳米微粒形态圆整,分散度好,直径40~60 nm载药微粒占51.24%,载药量达0.24 mg/g,包封率46.2%,且PMX-53明胶复合纳米微粒药物释放时间达7 d。ELISA检测结果显示,体外细胞培养48 h后,牙龈素组的IL-1β和IL-6分泌量较阴性对照组增加,而牙龈素+PMX-53组和牙龈素+载药微粒组的IL-1β和IL-6分泌量均较牙龈素组减少,其中牙龈素+载药微粒组的IL-6分泌量明显减少。结论:制备的PMX-53明胶复合纳米微粒体外抗炎作用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阿伦膦酸钠和I型胶原蛋白复合膜的制备
    姜燕,姚江武
    2016, 32(1): 21-25.  DOI: 10.11839/kqyxzh.2016.01.006
    摘要 ( 246 )   PDF(1833KB) ( 239 )  
    目的:在纳米羟基磷灰石(nHA)涂层表面制备稳定可重复的阿伦膦酸钠(ALN)和I型胶原蛋白(COL I)复合膜。方法:在纯钛(PT)表面电化学沉积nHA涂层,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为偶联剂,在涂层表面结合ALN和COL I,制备nHA/ALN/COL I和nHA/COL I/ALN复合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nHA涂层,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复合膜。结果:ALN和COL I可通过偶联剂结合于nHA涂层,改变其结合次序,可分别形成nHA/ALN/COL I和nHA/COL I/ALN复合膜。结论:通过化学结合法形成的nHA/ALN/COL I和nHA/COL I/ALN复合膜具有不同的ALN缓释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喷砂酸蚀对超细晶纯钛表面MC3T3-E1细胞粘附与增殖的影响
    安佰利,李至睿,刁晓鸥,辛海涛,郭亚洲,吴玉禄
    2016, 32(1): 26-30.  DOI: 10.11839/kqyxzh.2016.01.007
    摘要 ( 330 )   PDF(2363KB) ( 242 )  
    目的:研究喷砂酸蚀对超细晶纯钛表面MC3T3-E1细胞粘附与增殖的影响。方法:将超细晶纯钛棒和纯钛棒切割为直径6 mm,厚度3 mm钛片试件,试验组为喷砂酸蚀超细晶纯钛组,对照组分别为未处理的超细晶纯钛组和喷砂酸蚀纯钛组。在对其表面形貌特征和亲水性进行检测后,在试件表面接种MC3T3-E1细胞,观察细胞的初期粘附情况,测定细胞密度,存活和生长状态。结果:喷砂酸蚀超细晶纯钛后,其表面形成大量微小的弹坑状凹陷,且表面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接种细胞后,喷砂酸蚀超细晶纯钛初期粘附优于对照组;细胞密度在培养中后期优于对照组;而细胞活性在培养中期优于两对照组,培养后期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喷砂酸蚀超细晶纯钛的表面性能得到改善,能诱导MC3T3-E1细胞在其表面粘附和增殖,可作为纯钛种植体种植体的替代材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钙黏素mRNA在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研究
    谭红,毛亮,王敏,廖鹏程,聂敏海
    2016, 32(1): 31-34.  DOI: 10.11839/kqyxzh.2016.01.008
    摘要 ( 254 )   PDF(1058KB) ( 258 )  
    目的:研究上皮型黏附分子E-钙粘素mRNA在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4NQO饮水法诱导大鼠舌鳞状细胞癌发生,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组织标本中E-钙粘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大鼠舌鳞状细胞癌发生过程中E-钙粘素mRNA表达降低;上皮单纯增生组、轻度上皮异常增生组、中度和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组、鳞状细胞癌组4组标本中E-钙粘素 mRNA的表达量分别是上皮正常组标本中的0.453541倍、0.207062倍、0.190954倍、0.180987倍,且鳞状细胞癌组与上皮正常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E-钙粘素mRNA表达随着病理分级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E-钙粘素mRNA表达变化是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锥形束CT与根尖片对beagle犬显微根尖手术的预后评估
    高静,申静,张海峰,靳淑凤
    2016, 32(1): 35-38.  DOI: 10.11839/kqyxzh.2016.01.009
    摘要 ( 261 )   PDF(855KB) ( 365 )  
    目的:采用根尖片和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对beagle犬实验性根尖周炎显微根尖手术的预后进行评估。方法:将3条beagle犬18颗前磨牙髓腔暴露于口腔环境中8周, 拍摄根尖片及CBCT显示36个牙根均形成实验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后行显微根尖外科手术,术后即刻、6月分别拍摄根尖片和CBCT,根据根尖片和CBCT的根尖透射影像面积,比较二者在识别根尖骨质缺损的差别。结果:显微根尖手术后即刻CBCT矢状面、冠状面根尖透射影像面积均大于根尖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26);CBCT矢状面、冠状面比较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70)。显微根尖手术后6月复查CBCT矢状面、冠状面根尖透射影像面积均大于根尖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2);CBCT矢状面根尖透射影像面积大于冠状面,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BCT在根尖周骨质缺损的识别优于根尖片,CBCT在根尖手术骨缺损预后评估中是一项有效的评价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舌癌移植瘤活体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靳志萌,王通,郝伟亮,杨立,沈军
    2016, 32(1): 39-42.  DOI: 10.11839/kqyxzh.2016.01.010
    摘要 ( 222 )   PDF(1648KB) ( 289 )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舌癌细胞株并应用生物发光成像技术监测活体裸鼠舌癌侵袭发展过程。方法:应用脂质体将携带荧光素酶基因的质粒转染到人舌癌Tca83细胞株中,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单克隆细胞株,扩增后接种于裸鼠,建立裸鼠舌体及皮下移植瘤模型。活体成像监测肿瘤的生长情况,HE染色病理分析移植瘤细胞的组织学特征。结果:获得了稳定的舌癌单克隆细胞株,该单克隆细胞株能够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移植后获得稳定的动物模型,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能准确监测肿瘤细胞在体内的侵袭过程。结论:本研究成功的构建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单克隆细胞株和稳定的舌癌移植瘤动物模型,用于活体成像检测;为舌癌区域淋巴结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论著·
    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根管治疗后牙齿的临床效果评价
    曾畅,樊明文,朱玲新,许庆安
    2016, 32(1): 43-45.  DOI: 10.11839/kqyxzh.2016.01.011
    摘要 ( 301 )   PDF(980KB) ( 337 )  
    目的:评价IPS e. max Press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经根管治疗的后牙牙体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由牙体牙髓专业一年级研究生完成的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病例26例,均为行完善根管治疗后的后牙,18~24个月后回访检查。参考美国公共健康服务(USPHS)标准,对患牙继发龋、牙龈炎、牙折、修复体边缘完整性、边缘染色、修复体折裂/脱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26例病例中,1例修复体折裂,2例边缘完整性轻度受损,1例咬合面轻度缺损,其余未发现明显修复体的缺陷或因修复体引起的牙体、牙周等问题。结论: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根管治疗后的后牙牙体缺损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窦内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术——3年临床回顾性研究
    张兴,刘英,陈松龄,陈建灵
    2016, 32(1): 46-49.  DOI: 10.11839/kqyxzh.2016.01.012
    摘要 ( 326 )   PDF(1343KB) ( 435 )  
    目的:评价上颌窦内提升不植骨同期牙种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38例上颌窦区域牙缺失患者,采用上颌窦内提升不植骨同期牙种植手术方式,共植入58颗种植体。在植入后6个月、1年和3年随访,统计种植体的成功率以及拍摄全景片测量上颌窦成骨的高度。结果:1年时,1颗种植体未形成骨结合脱落。3年时,另1颗种植体出现松动取出。其余56颗种植体正常行使功能,3年成功率96.6%。受植区平均牙槽骨高度为(5.8±0.2) mm,术后上颌窦内提升高度为(5.1±0.3)mm。上颌窦内种植体周围见新骨形成,6个月平均成骨2.4 mm,1年平均成骨2.8 mm,3年与1年成骨无明显变化。结论:上颌窦内提升不植骨同期牙种植手术方式是可行的,上颌窦黏膜具有潜在的成骨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单前牙即刻种植修复和延期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比较
    夏婷,施斌
    2016, 32(1): 50-54.  DOI: 10.11839/kqyxzh.2016.01.013
    摘要 ( 303 )   PDF(1938KB) ( 445 )  
    目的:比较上颌单前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和延期种植延期修复的美学效果。方法:收集42例上颌单前牙种植修复病例,A组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20例),B组行延期种植延期修复(22例)。采集永久修复后6个月复查的口内数码照片,用红白美学指数对其评分。统计分析以比较2组病例得分有无差异。结果:A组的种植体留存率(95.0%)和B组的种植体留存率(100%)相当,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组红色美学指数(PES)得分(12.05±0.97)和白色美学指数(WES)得分(8.00±1.41)均高于B组PES(10.50±1.57),WES(6.95±1.21),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PES≥12的病例所占比例(68.4%)高于B组(22.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组的短期美学效果较延期种植延期修复组更好,且两者的种植体留存率没有显著差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龋无龋儿童乳牙牙菌斑的微生物差异
    冯岩,严恒,薛凯佳,卢友光
    2016, 32(1): 55-58.  DOI: 10.11839/kqyxzh.2016.01.014
    摘要 ( 295 )   PDF(983KB) ( 424 )  
    目的:探讨高龋儿童和无龋儿童的乳牙牙菌斑中微生物种类的差异。方法:选取符合WHO取样标本的3名高龋儿童和3名无龋儿童,每个高龋儿童取唇颊侧、舌侧和病损区菌斑3份,每个无龋儿童取唇颊侧和舌侧2份,提取全基因组DNA,行16SrDNA V1-V2区PCR扩增并构建文库,454焦磷酸测序。所得序列进行一系列处理后利用RDP分类器进行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高龋无龋儿童乳牙牙菌斑的微生物的不同。结果:牙菌斑的15份样本共得到324262条序列,每个样本平均约含有21617条序列,每条序列平均约长268bp;在高龋儿童中,唇颊侧组、舌侧组以及病损区组3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5个菌属是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纤毛菌属(Leptotrichi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高龋组与无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5个菌属是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栖热菌属(Thermus)、产丝菌属(Filifactor)、Solobacterium、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结论:牙菌斑微生物的检出率在高龋和无龋儿童中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维吾尔族成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的形态分析
    郭静,梁学萍
    2016, 32(1): 59-62.  DOI: 10.11839/kqyxzh.2016.01.015
    摘要 ( 221 )   PDF(1268KB) ( 310 )  
    目的:采用锥形束CT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成人双侧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的解剖形态。方法:选100例双侧下颌第一前磨牙的CBCT扫描数据,分析其根管数目及形态、双侧根管对称性、两根管口间的距离和多根管分叉位置,以Vertucci根管分型为标准对根管形态进行分型。结果:下颌第一前磨牙不同根管类型发生率分别为Ⅰ型76.5%,Ⅳ型8.5%,Ⅱ型6%,Ⅴ型4%,Ⅲ型3.5%,C形1.5%;两根管口间距离集中在1~3 mm,根管双侧对称性为85%。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发生率与性别有相关性(P=0.02),而左、右两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发生率无差异。结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解剖结构复杂,多根管发生率超过20%,CBCT可为根管系统提供准确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年人上颌中切牙临床牙冠分类研究
    林子琦,方慧敏,张玮,曹阳,俞青
    2016, 32(1): 63-66.  DOI: 10.11839/kqyxzh.2016.01.016
    摘要 ( 194 )   PDF(1250KB) ( 282 )  
    目的:验证美国塔夫斯大学牙学院分类指标是否适用于南京大学青年人的上颌中切牙的临床牙冠分类,并研究各分类牙冠近中邻接区位置。方法:采用数码照相技术获得114个上颌中切牙临床牙冠样本,根据分类指标分为尖圆形、卵圆形、方圆形,使用Digimizer测量样本的邻接区高度CS,牙冠长度CL,牙冠宽度CW,龈缘角度GA。结果:3组样本的CS/CL值,CW/CL值,GA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该指标适用于本实验样本分类;尖圆形中切牙近中邻接区位置较低,卵圆形和方圆形的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eyond冷光美白疗效的患者满意度调查
    徐英新
    2016, 32(1): 67-70.  DOI: 10.11839/kqyxzh.2016.01.017
    摘要 ( 213 )   PDF(1427KB) ( 283 )  
    目的:通过调查患者对Beyond冷光美白疗效的满意程度,比较不同种类变色牙Beyond冷光美白疗效,检验评价漂白疗效的Vitapan Classical色阶记数法的效能。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4年1月就诊的Beyond美白冷光患者57例,用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评价治疗效果,同时请患者本人对治疗效果评分。结果:四环素牙漂白前后色阶数的变化为(0.85±1.91),患者的评分为(6.69±1.03),均低于氟斑牙(分别为3.69±2.91和7.42±1.42)和黄牙(分别为4.61±2.35和8.00±1.24)。结论:采用Beyond冷光漂白四环素牙的漂白效果局限。使用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评价漂白疗效的传统方法有待改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第三磨牙发育阶段与磨牙后间隙的关系研究
    范雅儒,赵浩然,刘海霞,骆慧
    2016, 32(1): 71-74.  DOI: 10.11839/kqyxzh.2016.01.018
    摘要 ( 267 )   PDF(1587KB) ( 495 )  
    目的:研究下颌第三磨牙发育形成情况与下磨牙后间隙的相关性,预测牙弓后端间隙的生长潜力,为临床错牙合畸形的矫治计划的设计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在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就诊的8~18岁符合纳入标准的初诊患者所拍摄的CBCT 129例(女性67人,男性62人)。对不同性别参照Nolla法的牙龄判断标准对下颌第三磨牙发育情况进行分期,并于CBCT影像上测量下颌第一磨牙后间隙,计算下颌第三磨牙牙龄与磨牙后间隙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组之间第一磨牙后距离存在差异,女性:(16.89±3.25) mm;男性:(15.74±2.97) mm,女性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间年龄、牙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下颌第三磨牙牙龄与第一磨牙后距离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860,P<0.001)。结论:可通过评估下颌第三磨牙牙龄来预测下颌牙弓后段生长间隙潜力,为矫治计划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血管化骨膜-结缔组织瓣在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中的应用
    王群,胡芳芳,甘朝兵,陆钰,康林,吴海珍
    2016, 32(1): 75-78.  DOI: 10.11839/kqyxzh.2016.01.019
    摘要 ( 237 )   PDF(1377KB) ( 262 )  
    目的:通过探索改良血管化骨膜-结缔组织瓣移植技术在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30颗因外伤无法保留的上前牙,即刻种植时采用腭侧血管化骨膜-结缔组织瓣覆盖种植区,唇侧嵌插在半厚瓣下,观察术后临床效果。结果:30颗种植体即刻种植时,软组织创口均可达到无张力关闭。移植瓣成活率达96.67%。最终修复时,粉红美学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 PES)达12.20分。修复后半年近远中龈乳头、软组织外形及PES较修复完成时有所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修复后1年与半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联合改良血管化骨膜-结缔组织瓣能够无张力关闭种植创口,修复后粉红美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畸用微种植钉种植成功的多因素分析
    曹小青,张莉,刘龙坤
    2016, 32(1): 79-82.  DOI: 10.11839/kqyxzh.2016.01.020
    摘要 ( 234 )   PDF(773KB) ( 218 )  
    目的:探讨影响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临床成功的因素。方法:选择固定正畸治疗中的种植微种植钉患者114例,微种植钉253颗。应用Logistic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统计方法对15个与微种植钉种植失败有关的指标(性别、年龄、垂直骨面型、矢状骨面型、植入部位、上下颌骨、软组织类型、口腔卫生状况、种植体长度和直径、植入方式、植入角度、加载时机、加载强度、临床用途)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种植成功224颗,16例共计29颗脱落失败,种植成功率88.54%。年龄、口腔卫生情况、垂直骨面型和上下颌骨是影响微种植钉成功的独立指标(P<0.05)。结论:为了减少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的失败,要对患者加强口腔卫生的宣教和监督,特别是对年轻(尤其是<12岁)的高角患者的下颌植入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变形链球菌侵袭对4种复合树脂粘结界面老化的影响
    王南燕
    2016, 32(1): 83-86.  DOI: 10.11839/kqyxzh.2016.01.021
    摘要 ( 356 )   PDF(1824KB) ( 306 )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侵袭对4种复合树脂粘结界面老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种大块充填复合树脂和2种传统复合树脂,将4种复合树脂材料试件浸入菌液内孵育14 d,之后对试件进行超声清洗,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粘结面裂隙面积占总粘结面积的百分比,以了解粘结表面破坏情况;在每组中选取2个样本,使用离子溅射仪喷金,喷金后的标本用导电胶固定在标本台上,用扫描电镜观察对比4种材料粘结面破坏情况。结果:4种复合树脂在变形链球菌侵袭下具有不同形式的破坏,粘结破坏程度各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SDR对应的级别平均值最大,Z350稍微大于P60和Tetric N-Ceram Bulk Fill;P60与Tetric N-Ceram Bulk Fill,粘结面破坏均位于粘结面与牙本质间,树脂Z350和SDR裂隙产生在粘结面与树脂间。结论:变形链球菌在短期内可破坏复合树脂表面及粘结界面,成分不同破坏方式不同,破坏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53,Ki-67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
    帕拉提·吐尔逊,热孜亚·艾尼,木合塔尔·霍加
    2016, 32(1): 87-90.  DOI: 10.11839/kqyxzh.2016.01.022
    摘要 ( 245 )   PDF(988KB) ( 301 )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53和核蛋白抗原Ki67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寻找预后判断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染色法的方法检测随访资料完整的132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后石蜡切片中P53、Ki67蛋白的表达,研究口腔鳞癌组织中P53、Ki67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口腔鳞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32例口腔鳞癌标本蛋白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P53和Ki-67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细胞分化程度,肿瘤T分期和肿瘤原发灶有关(P<0.05);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术后生存率呈显著的相关性(P<0.05);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术后生存时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口腔鳞癌患者癌组织标本的P53表达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P53有望成为口腔鳞癌预后判断的间接性生物标志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保持下颌骨连续性的改良型边缘性下颌骨切除
    在舌癌联合根治术中的应用评价
    赵泽亮,叶茂昌,李容新,王来平,周瑜,朱伟政,王祎,彭晖
    2016, 32(1): 91-94.  DOI: 10.11839/kqyxzh.2016.01.023
    摘要 ( 211 )   PDF(766KB) ( 258 )  
    目的:探讨保持下颌骨连续性的改良型边缘性下颌骨切除在舌癌联合根治术中的应用,评价其的手术方法、操作要点、适应症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保持下颌骨连续性的改良型边缘性下颌骨切除的舌癌137例。改良型即是增加了往复锯和磨头对下颌下缘内侧和口底黏膜连接处的骨组织进行片切和选磨。选择性/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拉拢缝合/带蒂/游离皮瓣移植行舌、口底重建再造。术后30个月以上的随访观察。结果:术后随访均达到30个月以上,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3 、5 年生存率分别为74.45 %(101/137)和70.80 %(97/137)。术后的咀嚼、吞咽、语言和外形的丧失程度有较大的改善,无一例发生病理性骨折,疗效比较满意。结论:保持下颌骨连续性的改良型边缘性下颌骨切除、舌癌联合根治术对中期舌癌是一种可行的根治性手术,既能完成根治性,又能对患者的外形和功能保留有积极的作用。手术的关键是掌握好适应症,同时要求术者具备相当的经验和手术技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非拔牙矫治上牙列重度拥挤1例
    牟兰,张晓波,徐庚池,葛振林
    2016, 32(1): 95-95.  DOI: 10.11839/kqyxzh.2016.01.02
    摘要 ( 255 )   PDF(1043KB) ( 350 )  
    目的:分析重度拥挤非拔牙矫治病例。方法:用磨牙推进器联合MBT直丝弓技术排齐牙列。结果:矫治结束后患者直面型维持较好,上下牙列排齐。结论: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磨牙推进器可有效矫治牙列重度拥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口腔上皮整合素的研究进展
    张天首,张一迪,孟帅岑,王鹤澄,文超举,周延民
    2016, 32(1): 96-99.  DOI: 10.11839/kqyxzh.2016.01.025
    摘要 ( 233 )   PDF(1239KB) ( 337 )  
    整合素(Integrin)是一种跨膜蛋白,可以介导细胞-细胞或细胞-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粘附。整合素通过与ECM配体结合,从而活化特定的信号转导途径,介导细胞的黏附、迁移和增生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口腔中,上皮细胞对ECM的粘附力更是维持口腔健康和种植体稳定的关键。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口腔内上皮整合素的结构、信号途径和对ECM作用,并对整合素介导口腔内结合上皮粘附的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RNA差异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研究进展
    俞力夫综述,代晓明,李逸松审校
    2016, 32(1): 100-103.  DOI: 10.11839/kqyxzh.2016.01.026
    摘要 ( 248 )   PDF(816KB) ( 338 )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是头颈部肿瘤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RNA)作为合成蛋白质的直接模板,在基因表达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口腔肿瘤中的mRNA有差异性表达,本文就mRNA表达的影响因素及口腔鳞状细胞癌中mRNA差异表达的研究进行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