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家特约述评
    内质网应激与自噬在口腔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刘建国, 敬珮
    2018, 34(5): 461-46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01
    摘要 ( 359 )   PDF(891KB) ( 297 )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合成加工的主要场所及钙的存储库,参与了各项生理活动,当细胞受到外界刺激如缺氧、毒性物质等时,内质网则会发生应激反应,导致蛋白加工或钙调节的紊乱,损害细胞,扰乱生理功能,这也是许多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自噬则是一种细胞保护机制,能够清除细胞内损伤的细胞器及未折叠和错误折叠大分子蛋白,缓解内质网应激,提供新的物质及能量,帮助细胞恢复稳态提高细胞存活率。内质网应激和自噬与疾病的发生均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内质网应激与自噬在口腔疾病研究中的作用做一述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光动力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研究进展
    杨海丽, 邹海啸, 宋莉
    2018, 34(5): 467-46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02
    摘要 ( 362 )   PDF(796KB) ( 437 )  
    种植体周围炎是牙种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种植体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它是一种以厌氧微生物感染为主的疾病,其治疗手段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但均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20世纪90年代以来,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为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日益受到广大牙周科医师的青睐。本文对目前PDT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采用PDT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陶瓷髓腔固位冠修复根管治疗后牙的研究进展
    陆俊卿, 张修银
    2018, 34(5): 470-47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03
    摘要 ( 300 )   PDF(809KB) ( 412 )  
    根管治疗(root canal treatment,RCT)后大面积硬组织缺损后牙修复仍然是一个临床难题。随着材料发展和数字化技术普及,髓腔固位冠(endocrown)结合高强度陶瓷材料,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omputer-aided design/manufacturing,CAD/CAM)以及可靠的粘接材料,由于其微创、美观、便捷等优点受到患者和修复医生的青睐。本文就后牙髓腔固位冠与桩核冠比较修复材料、对接设计、适合性研究、纤维加强型树脂应用、预后研究等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凝胶的理化特性对干细胞行为的影响
    杨雪, 高华丽, 张鲁鲁, 姜秋, 金志恩, 王婷婷, 徐高祥
    2018, 34(5): 474-47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04
    摘要 ( 256 )   PDF(794KB) ( 277 )  
    水凝胶是一种含有多种亲水基团,能在水中溶胀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能构建类似体内正常的细胞外微环境,为干细胞的粘附、增殖、分化和迁移提供良好的细胞外基质。然而水凝胶中干细胞的行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学信号对干细胞分化的作用,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水凝胶材料本身的理化特性对干细胞行为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就水凝胶的理化特性对干细胞行为的影响进行阐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龈乳头重建技术的研究进展
    朱娟娟, 冯云霞
    2018, 34(5): 477-47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05
    摘要 ( 374 )   PDF(788KB) ( 419 )  
    牙龈乳头的缺失会导致黑三角的形成,黑三角是一个影响口腔软组织美学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发音与功能,因此成为患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牙龈乳头重建的方法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方法,非手术方法包括正畸、修复以及玻尿酸等类似物质的注射等。本文就牙龈乳头重建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发育生物学研究
    Caveolin-1基因敲除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的表型观察
    史璐, 田菲菲, 白书锋, 冯海玲
    2018, 34(5): 480-48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06
    摘要 ( 198 )   PDF(2966KB) ( 217 )  
    目的:观察Caveolin-1基因敲除小鼠(knockout,KO)下颌第一磨牙牙胚组织学形态及牙齿表型,为深入研究Caveolin-1在牙齿发育中的作用提供组织学基础。方法: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鉴定基因型后,HE染色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KO小鼠及同源野生型(wildtype,WT)小鼠的下颌第一磨牙牙胚组织学形态;显微CT观察其牙体硬组织结构。结果:胚胎14.5 d,WT鼠牙胚发育进入帽状期,但KO鼠牙胚仍处于蕾状期,成釉器未见明显分层及原发性釉结形成。胚胎16.5 d,KO鼠成釉器出现细胞分层,但成釉器体积较小,颈环处上皮芽向下方间充质中深入较浅。胚胎18.5 d, KO鼠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的细胞极化不明显,且成牙本质细胞缺乏典型柱状形态。出生后1个月,下颌第一磨牙显微CT及三维重建结果显示:KO鼠与WT鼠牙体解剖形态未见明显差异。结论:Caveolin-1基因表达缺失可导致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发育蕾状期-帽状期过渡出现暂时性滞后,但对牙齿后期发育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塞米松诱导小鼠腭裂的母体血浆代谢组学分析
    王世林, 余子敬, 何苇
    2018, 34(5): 485-48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07
    摘要 ( 209 )   PDF(1267KB) ( 153 )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技术比较地塞米松干预后孕鼠与对照孕鼠在胚胎腭突发育期间的血浆代谢产物的差异,为发现地塞米松致畸时特征性代谢产物奠定一定基础。方法:将孕鼠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特定孕期分别给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的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并于胚胎17.5 d收集孕鼠血浆样本并统计胎鼠腭裂发生率。应用核磁共振波谱仪获取孕鼠血浆样本的核磁共振氢谱图,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法描绘实验组和对照组孕鼠血浆代谢产物在胚胎腭突发育阶段的代谢差异,获得地塞米松致腭裂的特异性代谢标志物。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孕鼠在胚胎腭突发育期间血浆代谢产物有差异。结论:地塞米松可能通过引起胚胎腭突融合阶段氨基酸信号的改变,启动相关调控机制使胚胎发育延缓而导致腭裂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微生物学研究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gtfB基因失活菌株的构建
    李文月, 高爽, 张志鹰, 张红, 超博, 武玉凤, 李贺, 王春萌, 张志民
    2018, 34(5): 490-49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08
    摘要 ( 214 )   PDF(1285KB) ( 181 )  
    目的:构建变形链球菌(S.mutans)耐氟菌株UA159-FR中gtfB基因失活株,为研究耐氟菌株gtfB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培养UA159-FR并以其为模板扩增gtfB基因上游、下游同源臂片段,以质粒pEGFP-N1为模板扩增kan基因;通过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反应法(overlap extens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OE-PCR)获取上述3个片段的同源重组片段;与pEASY-Blunt Cloning Vector连接形成重组质粒后,进行PCR鉴定和测序鉴定;将重组片段电转化入UA159-FR感受态细胞中得到gtfB基因失活菌株,并进行PCR鉴定。结果:经PCR鉴定和测序鉴定,含有gtfB基因重组片段的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经PCR鉴定,UA159-FR的gtfB基因失活株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gtfB基因重组片段的重组质粒和S.mutans耐氟菌株UA159-FR的gtfB基因失活株,可用于gtfB基因功能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龈卟啉单胞菌对大鼠胎盘及仔鼠出生体重的影响
    梁珊珊, 邢文燕, 季耀庭, 江汉, 杜民权
    2018, 34(5): 495-49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09
    摘要 ( 229 )   PDF(2252KB) ( 201 )  
    目的: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感染对大鼠胎盘组织Fas、Fas配体(Fas ligand,FasL)、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2、TLR4表达水平及对新生仔鼠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P.gingivalis感染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3只。采用尾静脉注射法建立P.gingivalis感染的孕鼠模型。记录各组新生仔鼠的出生体重和窝重并收集各组孕鼠在孕18 d的胎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胎盘Fas、FasL、TLR2和TLR4表达情况。结果:P.gingivalis感染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其新生仔鼠出生体重显著减轻;孕鼠胎盘组织中TLR4、Fas、FasL的表达显著增强,TLR2无明显变化。结论:在P.gingivalis感染的孕鼠模型中,P.gingivalis感染可引起新生仔鼠较低出生体重,还可引起胎盘组织TLR4、Fas、FasL表达增强。提示罹患牙周病的孕妇娩出低体重儿,可能与P.gingivalis引起的胎盘组织TLR4、Fas、FasL的异常调节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Akt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的人胚胎滋养层细胞凋亡的影响
    郭海盈, 任洪芋, 季耀庭, 江汉, 杜民权
    2018, 34(5): 500-50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10
    摘要 ( 178 )   PDF(1672KB) ( 205 )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对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影响及p-Akt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牙龈卟啉单胞菌ATCC33277(Porphyromonas gingivalis)以感染复数(MOI)为200∶1与人胚胎滋养层细胞(HTR-8)共培养,以单纯培养人胚胎滋养层细胞为对照组;采用siRNA失活PI3K;选择倒置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记录人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后人胚胎滋养层细胞凋亡的情况;用Real Time-PCR检测PI3K siRNA敲低的效果。结果: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人胚胎滋养层细胞12 h时,细胞的凋亡率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感染24 h时,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1);感染48 h时,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明显(P<0.001)。siRNA预先处理HTR-8细胞再与牙龈卟啉单胞菌共培养48 h后,siRNA处理组的PI3K mRNA的相对量明显低于干扰组(P<0.01);同时,细胞凋亡率>45%,明显高于单纯感染牙龈卟啉单胞菌组(P<0.01),而干扰组的细胞凋亡率与单纯刺激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能够诱导胚胎滋养层细胞发生凋亡。在此过程中,p-Akt被激活,并对凋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牙周炎促使早产低体重儿的娩出与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胚胎滋养层细胞凋亡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材料学研究
    新型光固化树脂聚合收缩和机械性能的研究
    张娜, 谢超, 何惠明, 龚旭
    2018, 34(5): 505-50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11
    摘要 ( 274 )   PDF(1140KB) ( 298 )  
    目的:评价新型单乙烯基丙烯酸树脂单体改性光固化树脂的聚合收缩和机械性能。方法:将新型单乙烯基丙烯酸树脂(2-(苯基氨基甲醛基)氧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作为稀释剂合成复合树脂作为实验组,双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酯(TEGDMA)作为稀释剂合成复合树脂作为对照组1,另外选取Tentric N-Ceram,Neofil,GC纳米幻彩分别作为对照组2,对照组3,对照组4,用micro-CT测量5组复合树脂聚合收缩前和聚合收缩后的体积,计算其聚合收缩率,用万能实验机和显微硬度仪测机械性能,比较5组树脂的挠曲强度、压缩强度、径向拉伸强度及显微硬度。结果:新型单乙烯基丙烯酸树脂作为稀释剂的实验组树脂的聚合收缩率较对照组1有统计学差异(P<0.05),较对照组2~4组无统计学差异,机械性能5种树脂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型单乙烯基丙烯酸树脂作为稀释剂降低了复合树脂的聚合收缩,而复合树脂的机械性能并没有降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的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纳米颗粒共掺杂对玻璃离子水门汀性能影响
    孙兢, 朱博武, 杨蕾, 林永盛, 曹宝成
    2018, 34(5): 509-51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12
    摘要 ( 195 )   PDF(2127KB) ( 237 )  
    目的:评价纳米二氧化钛和纤维素共掺杂对玻璃离子水门汀机械性能及抗菌效果的影响。方法:实验共分3组,2wt%二氧化钛组(T)、2wt%二氧化钛+0.4wt%纳米纤维素的共掺杂组(C)以及未改性水门汀的对照组(CG)。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测试各组材料的抗压性能、摩擦系数和磨损量,菌落计数法评价材料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效果。结果:与未改性组相比,共掺杂组的抗压强度提高了21.8%(P<0.001);磨损量降低为35.9%(P<0.001);抗菌效果提高到92.3%(P<0.001)。扫描电镜可见C组的裂纹显著减少。结论:纳米纤维素和纳米二氧化钛共掺杂显著提高了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抗压性能、耐磨性以及抗菌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髓腔固位冠及桩核冠修复下颌第一磨牙大面积缺损的生物力学分析
    赵楚翘, 徐一驰, 刘定坤, 杨军星, 魏子清, 唐林俊, 沈杰, 刘宇昆, 刘志辉
    2018, 34(5): 513-51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13
    摘要 ( 213 )   PDF(1144KB) ( 246 )  
    目的:利用有限元法对比分析髓腔固位冠及桩核冠对大面积缺损的下颌第一磨牙剩余牙体组织的应力大小及分布的影响。方法:应用CT扫描下颌第一磨牙后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以完整牙齿作为对照组,模拟根管治疗过程后建立3种缺损的模型作为实验组:近远中壁缺损(A)组、颊壁近中壁缺损(B)组、颊壁及近远中壁缺损(C)组,分别采用髓腔固位冠及桩核冠修复。载荷1以200N的总载荷垂直向加载模拟正中咬合;载荷2以200 N的总载荷与牙长轴成45°斜向加载模拟侧方咬合,应用Abaqus软件分析剩余牙体组织的von Mises应力和最大主应力的大小及分布情况。结果:髓腔固位冠修复后牙体组织所受应力高于桩核冠,甚至可高出1倍;髓腔固位冠修复后应力集中于髓室底,桩核冠修复后应力集中于远中根尖1/3。结论:髓腔固位冠和桩核冠均是下颌第一磨牙大面积缺损可选择的修复方案,桩核冠对牙体组织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种植学研究
    3种CAD/CAM内连接个性化基台的边缘密合性研究
    朱青, 朱陈元, 佘文珺, 焦婷
    2018, 34(5): 518-52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14
    摘要 ( 233 )   PDF(2015KB) ( 216 )  
    目的:比较3种CAD/CAM个性化种植体基台(一段式氧化锆基台、两段式氧化锆基台和一段式钛基台)与种植体替代体界面内部连接的适合性。方法:3SHAPE软件设计CAD/CAM个性化基台,数据导入计算机控制的切削系统,切削加工一段式氧化锆基台、两段式氧化锆基台和一段式钛基台(N=15);将基台与NobelActiveTM种植体替代体连接,应用体视显微镜测量种植体替代体-基台界面边缘微间隙,统计分析数据结果。结果:一段式氧化锆组的边缘间隙最大,两段式氧化锆组的边缘间隙次之,最小的为一段式钛基台组;各组之间唇侧、舌侧、近中侧、远中侧的边缘间隙值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一段式钛基台具有最优的种植体-基台界面密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期永久基台影响种植体周围组织变化的随机对照研究
    张丽丽, 王远勤, 李镭
    2018, 34(5): 522-52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15
    摘要 ( 231 )   PDF(1322KB) ( 183 )  
    目的:比较种植手术时即刻置入永久基台和愈合基台修复程序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40个病人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共60颗种植体,均为平台转换种植体。实验组采用一次性永久基台修复程序,对照组采用传统愈合基台修复程序。种植手术12周后完成最终修复。于修复完成后6个月和12个月时随访,X线片检查种植体周围骨高度变化情况,记录菌斑指数、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和Jemt牙龈指数。结果:在种植手术后到修复后6个月和12个月随访的时间内,实验组(-0.826±0.260) mm,(-0.933±0.243) mm的骨整合的吸收程度小于对照组(-1.101±0.316) mm,(-1.223±0.302) mm,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09,P=0.004)。修复后的12个月的时间里,两组牙龈乳头高度均有明显增加,但两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和龈沟出血指数两组间亦无显著差异。结论:在种植体植入到修复后6个月和12个月的时间里,与使用一次性永久基台相比,使用愈合基台修复程序会显著增加种植窝愈合过程中骨高度的降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固定义齿邻接触丧失状况及其可能影响因素的5年随访研究
    董十月, 吴豪阳, 张艳靖
    2018, 34(5): 527-53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16
    摘要 ( 232 )   PDF(900KB) ( 197 )  
    目的:研究种植固定义齿和邻牙之间出现邻接触丧失的发病率,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从2012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对105例完成种植修复的患者进行随访复查,截止2017年9月共纳入研究164颗种植固定义齿。研究方法是利用不同厚度的邻接触检查铝片,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检测邻接触的紧密程度。如果邻接触超过50 μm,被认为是邻接触丧失,从而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邻接触丧失的发病率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105例患者,共计210个邻接触点,其中有107个接触点被视为邻接触丧失(50.9%)。种植牙与邻牙的接触位置(近中/远中),邻牙的牙槽骨水平,颌骨的位置等因素会影响邻接触丧失。统计学分析显示,此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种植固定义齿邻接触丧失的发病率高。种植体的近中接触区发生邻接触丧失的几率远大于远中;上颌的发病率高于下颌;邻牙的牙根数越少,邻牙的牙槽骨吸收越多,其发生邻接触丧失的几率越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体牙本质颗粒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中的应用
    崔婷婷, 寇霓, 仲维剑, 马国武
    2018, 34(5): 532-53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17
    摘要 ( 232 )   PDF(898KB) ( 185 )  
    目的:观察自体牙作为骨移植材料在上颌窦外提升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男性患者1例,将拔除的智齿制成牙本质颗粒,混合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植入开窗提升后的左侧上颌窦,同期完成种植体植入。随访1年,观察骨再生和临床修复效果。结果:术后反应轻微,X线片显示植骨区有新骨生成,牙本质颗粒逐渐吸收,植体稳固,修复效果满意。结论:自体牙制成的骨移植材料,可以用来重建种植区的骨缺损,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正畸学研究
    基于CBCT对错牙合畸形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的研究
    邓如平, 张漫
    2018, 34(5): 535-53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18
    摘要 ( 227 )   PDF(1105KB) ( 169 )  
    目的:利用CBCT研究成人不同骨性错牙合患者的上下颌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5例CBCT数据,依骨性关系进行安氏分类。对上下切牙区牙槽骨的厚度、高度等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1)高度方面,骨性Ⅲ类在上切牙唇侧高度值最小,有统计学差异(P <0.05)。骨性II类上切牙腭侧高度值及下切牙舌侧高度值最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2)厚度方面,骨性Ⅲ类在与骨性Ⅰ类、骨性Ⅱ类的比较中,有5项测量值最小,骨性I类有3项测量值最大,骨性Ⅱ类有2项测量值最大。以上所有对应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进行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成人骨性分类上下颌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快速扩弓对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颌面三维组织结构的影响
    任留阳, 王喜迎, 苏家筠, 胡瓦特·赛热克, 熊晖
    2018, 34(5): 539-54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19
    摘要 ( 247 )   PDF(1336KB) ( 190 )  
    目的:研究上颌快速扩弓对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颌骨及牙齿的影响。方法:选取16例上牙弓狭窄的安氏Ⅱ类1分类青少年患者,使用Hyrax矫治器快速扩大上颌牙弓。将治疗前后的CBCT数据导入Dolphin 软件测量,对治疗前后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结果:上颌快速扩弓后腭中缝打开量前部较后部多。上颌骨水平向宽度显著增加,从口腔到鼻底各层面宽度增加量依次减小。矢状向上颌骨前移,下颌骨后移。垂直向没有显著变化。上下颌磨牙及上颌前磨牙间宽度增加,且发生颊向倾斜;下颌前磨牙间宽度,倾斜度无显著变化。结论:上颌快速扩弓的横向效应既有牙齿的颊向倾斜,又有腭中缝的打开,其中腭中缝前部较后部打开量大;对上下颌骨主要产生水平向和矢状向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正畸治疗措施对错牙合畸形患者龈沟液MMP-2、TIMP-2水平的影响分析
    熊亚芳, 朱妮蔓, 杨芳
    2018, 34(5): 544-54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20
    摘要 ( 180 )   PDF(799KB) ( 214 )  
    目的:分析不同正畸治疗措施对错牙合畸形患者龈沟液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2(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2,TIMP-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错牙合畸形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各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正畸治疗,4组患者分别给予0、50、150 g和250 g的远中移动初始力。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3、4周龈沟液MMP-2、TIMP-2水平及其比值。结果:治疗1、2、3、4周后,B组、C组沟液MMP-2、TIMP-2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D组,且C组MMP-2、TIMP-2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龈沟液MMP-2/TIMP-2比值治疗1周后明显升高,治疗2、3、4周后呈现小幅度降低趋势;A组和D组治疗前后沟液MMP-2、TIMP-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龈沟液中MMP-2、TIMP-2水平与正畸力的大小以及持续时间有关,而且龈沟液MMP-2、TIMP-2动态水平变化可作为分析正畸牙加力的重要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肿瘤学研究
    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及临床意义
    杨柳, 陈娟, 单忠艳, 雷焯, 全宏志, 唐瞻贵
    2018, 34(5): 548-55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21
    摘要 ( 328 )   PDF(1929KB) ( 185 )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外周血中不同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分布特征,探讨其与癌变相关危险因素及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和15例正常成人的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及其各免疫表型的分布特征,并对其与槟榔咀嚼、吸烟、饮酒等癌变危险因素及肿瘤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OSCC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效应记忆T细胞(CD4+Teff、 CD8+Teff)、CD4+PD1+T、CD8+PD1+T、CD8+PD1+Teff、CD8+Tim3+T、CD8+Tim3+Teff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D4+初始T细胞(Tn)、B细胞则显著降低,且CD4+Tn/CD4+Teff、CD8+Tn/CD8+Teff比值均明显下降(P<0.05);OSCC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CD4+Teff、CD8+Teff细胞的增高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显著相关,且伴淋巴结转移或中晚期患者外周血中CD4+Tn细胞及CD4/CD8、CD4+Tn/Teff的比例均显著降低;OSCC患者外周血中CD4+Teff比例的降低和CD4+Tn细胞比例的升高与槟榔咀嚼显著相关(P<0.05),而饮酒和吸烟与T、B细胞各免疫亚型的改变无显著相关。结论:本研究发现OSCC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各免疫表型发生了改变,且这种改变与槟榔咀嚼及肿瘤进展显著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槲皮素对ACC-M细胞裸鼠移植瘤抑瘤效果的体内实验研究
    侯国玲, 姚瑶, 万光勇
    2018, 34(5): 554-55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22
    摘要 ( 153 )   PDF(1861KB) ( 181 )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ACC-M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常规将ACC-M 细胞接种于裸鼠右侧背部皮下,待肿瘤长至直径约6mm时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槲皮素低、中、高剂量组、紫杉醇组,每组6只。定期测量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给药3周后处死裸鼠,剥取肿瘤,称瘤重,计算抑瘤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给药3周后,各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1.45%、37.67%、42.49%、43.46%。VEGF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420±0.039)、(0.367±0.040)、(0.315±0.033)、(0.270±0.016)、(0.298±0.044),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45±3.05)%、(58.84±3.33)%、(49.83±1.81)%、(44.90±1.85)%、(41.23±1.04)%,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槲皮素可抑制 ACC-M 细胞在裸鼠体内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 VEGF和PCNA的表达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其他研究
    同种异体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髁突缺损修复的实验性研究
    黄硕, 李永锋, 谭新颖, 王宏, 张安东, 胡敏, 刘昌奎
    2018, 34(5): 558-56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23
    摘要 ( 204 )   PDF(2105KB) ( 213 )  
    目的:运用组织工程的方法,以同种异体冻干骨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髁突缺损的重建方案,为临床单侧髁突缺损患者的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2只12月龄比格犬,自髁突颈部切除所有动物左侧髁突,制造单侧髁突缺损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同种异体冻干骨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重建,对照组仅用同种异体冻干骨修复重建。分别于术后4、12、24周观察开口度变化,24周时进行螺旋CT扫描,然后处死动物,取标本行大体观察、Micro-CT扫描和组织学检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动物同种异体冻干骨均能与自体骨愈合,24周时2组动物张口度基本正常,髁突形态无明显改变,实验组动物同种异体骨几乎全部被自体骨替代,对照组中,新骨主要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结合部形成,实验组骨密度及成骨质量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加速成骨,术后24周髁突形态变化不大,功能恢复良好,为进一步研究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BMMSCs对髁突缺损的临床修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半导体激光美白程序对牙髓组织中降钙素相关肽和5-羟色胺的影响及意义
    李春年
    2018, 34(5): 563-56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24
    摘要 ( 177 )   PDF(1560KB) ( 236 )  
    目的:观察在半导体激光美白程序使用连续频率和间断频率照射大鼠磨牙,观察不同时段牙髓组织中的降钙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表达的变化,为半导体美白时的牙髓保护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3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半导体激光美白连续频率组(B组)、半导体激光美白间断频率组(C组);B组选择半导体激光美白中的7 W、20 Hz、15 s连续频率照射大鼠上颌第一、二磨牙,术后即刻(B0组)、1 d(B1组)、3 d(B3组)、7 d(B7组)处死大鼠;C组选择半导体激光美白中的7 W、20 Hz、30 s、1/2间断频率照射大鼠上颌第一、二磨牙,术后即刻(C0组)、1 d(C1组)、3 d(C3组)、7 d(C7组)处死大鼠;取大鼠上颌第一、二磨牙制作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牙髓组织中CGRP、5-HT的变化。结果:牙髓组织中CGRP、5-HT的表达在B、C各组均高于A组;从术后即刻开始升高,3 d达最高,然后开始降低;相同时段比较B组高于C组。结论:连续频率和间断频率半导体激光美白时,有效时间相同连续频率的刺激性显著高于间断频率,间断频率为首选;同时,激光照射即刻到3 d牙髓组织中疼痛递质表达不断升高,应加强牙髓的保护,减少牙髓的刺激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角化软组织缺损兔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王磊, 范亚伟
    2018, 34(5): 567-57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25
    摘要 ( 234 )   PDF(2007KB) ( 281 )  
    目的:构建一个具有科学性、重复性、相似性、可靠性、标准化的口腔角化软组织缺损动物模型,并对其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进行评估。方法:12只3月龄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7、14 d和21 d组(n=3)。在硬腭中1/3中份,距上颌牙10 mm和两侧黏膜边缘2.5 mm处制备10 mm角化黏膜缺损。术中随机挑选三块切取下来的组织块作为对照组。测量各组缺损组织块的平均厚度,排除因其厚度不同所带来的误差。分别于术后3、7、14、21 d进行大体观察和创面愈合率分析,并于术区取材后行HE染色和VG染色,观察其炎症反应、上皮的修复和胶原纤维的合成状况。结果:大体观察:3 d炎症最重,随后炎症逐渐减轻,缺损组织逐渐恢复。组织学观察:3 d炎症细胞最多,术后7 d,细胞不断增殖,肉芽组织大量形成,角化上皮和纤维结缔组织开始逐渐恢复。各组缺损的平均厚度无统计学差异。愈合率:3 d<7 d<14 d<21 d(P<0.01)。炎症等级评分:3 d和7 d分别都高于对照组(P<0.05)。上皮平均厚度:14 d小于对照组和21 d(P<0.05)。胶原纤维的密度评分:3 d和7 d都低于对照组(P<0.05),21 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口腔角化软组织缺损动物模型,为后续研究促进口腔角化软组织修复的方法、材料和机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报告
    侧向转位瓣结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治疗重度Miller Ⅲ°牙龈退缩1例
    张慧慧, 李明丽, 李成章
    2018, 34(5): 572-57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26
    摘要 ( 268 )   PDF(2015KB) ( 221 )  
    牙龈退缩是影响口腔功能和美观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同时伴有角化龈不足、前庭沟过浅的重度牙龈退缩,常规牙周手术往往难以获得较好的根面覆盖。本文采用侧向转位瓣结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治疗1例此类型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根面覆盖(77.8%),并且角化龈增加至2 mm。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颞下窝侵袭性纤维瘤病3例
    邹海啸, 杨海丽, 刘明军, 宋莉
    2018, 34(5): 575-57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5.027
    摘要 ( 198 )   PDF(850KB) ( 194 )  
    目的:报道颞下窝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回顾3例颞下窝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颞下窝的侵袭性纤维瘤病以浸润性生长、局部易复发及无远处转移为特点,临床症状为疼痛、张口困难,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论:颞下窝侵袭性纤维瘤常无法完整切除,术后需补充放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