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家特约述评
    种植体表面改性效果的研究
    周延民, 汪汉池, 赵静辉, 刘春影, 王楠
    2018, 34(4): 343-34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4.001
    摘要 ( 401 )   PDF(896KB) ( 399 )  
    通过牙种植体表面改性,来提高骨整合和抗菌效能,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之一。不同表面改性方法处理后的牙种植体可以对细菌及细胞产生不同的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表面改性技术不断提升,在促进细胞粘附、提高骨感知、提升抗菌性能等诸多方面得到了较多的进展。本文从改性效果的角度将近年的表面改性的更新与进展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牙齿酸蚀症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
    郑海燕, 于皓
    2018, 34(4): 347-34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4.002
    摘要 ( 309 )   PDF(809KB) ( 297 )  
    牙齿酸蚀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为深入探讨其发病相关因素、治疗及其预防措施,牙齿酸蚀症实验模型的建立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目前牙齿酸蚀症的实验模型主要有3类:体内实验模型、原位实验模型和离体实验模型。3种实验模型各有优缺点,本文就牙齿酸蚀症实验模型种类以及影响实验模型设计的相关因素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物性牙龈增生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焦晓菊, 周佳, 徐烁, 吉秋霞
    2018, 34(4): 350-35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4.003
    摘要 ( 284 )   PDF(811KB) ( 418 )  
    药物性牙龈增生是指服用药物引起的牙龈增生和体积增大,具有共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而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无定论。本综述主要从胶原合成降解、炎症和基因三方面对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对指导医疗专业人员有效防治药物性牙龈增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牙弓对口腔余留牙的影响
    董沁媛, 周毅
    2018, 34(4): 353-35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4.004
    摘要 ( 286 )   PDF(866KB) ( 308 )  
    在短牙弓概念被正式提出的30余年里,国内外许多研究已经证实短牙弓能够达到功能性牙列的需求,形成并维持稳定的咬合,满足患者咀嚼和美观等口腔功能的需要,为后部牙列缺失提供了一种新的修复选择。然而临床观察中发现,部分短牙弓患者可能出现余留牙松动度和磨耗度的变化、牙齿脱落、牙周破坏等现象。本文就短牙弓对余留牙的影响作一介绍,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维甲酸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孙宾, 孙宏晨
    2018, 34(4): 356-35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4.005
    摘要 ( 321 )   PDF(815KB) ( 716 )  
    在正常组织中维甲酸参与调控多种组织干细胞的分化,在人体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研究已经证实对于多种肿瘤,维甲酸同样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和诱导肿瘤干细胞分化的作用。本文通过结合现有文献,拟阐述维甲酸抗肿瘤活性及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以期为将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口腔医学研究
    全身麻醉下乳磨牙深龋MTA冠髓切断术2年疗效观察
    任慧迪, 章惠娅, 邹静, 张琼
    2018, 34(4): 359-36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4.006
    摘要 ( 301 )   PDF(1005KB) ( 318 )  
    目的:采用回顾性研究,评估在全身麻醉下儿童牙病综合治疗中对深龋去腐净露髓的乳磨牙行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冠髓切断术后2年疗效。方法:收集2013~2015年在全身麻醉下因深龋去腐净后露髓而行MTA冠髓切断术的118颗乳磨牙临床资料,采用Zurn & Seale乳牙牙髓治疗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评分标准,评估其术后疗效。结果:牙髓切断术后6个月临床和影像学成功率均为99.1%;12个月时分别为98.1%和97.8%;18个月时分别为96.7%和94.5%;24个月时分别为94.3%和90.7%。并且,术后24个月时,牙本质桥的形成率为11%,根管闭锁的发生率为12.3%。结论:全身麻醉下对深龋去腐净露髓的乳磨牙行MTA冠髓切断术的远期疗效值得肯定,远期成功率较高,可以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碳酸酐酶Ⅵ与4~5岁儿童龋病相关性的研究
    侯雯, 苏达, 阙国鹰
    2018, 34(4): 363-36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4.007
    摘要 ( 248 )   PDF(918KB) ( 148 )  
    目的:初步探讨4~5岁儿童唾液、菌斑液中碳酸酐酶Ⅵ(CA-Ⅵ)含量与龋病的关系。方法:以无龋组、低龋组、高龋组儿童各33名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唾液、菌斑液中CA-Ⅵ含量,H+-ISFET测定菌斑液pH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唾液CA-Ⅵ含量:无龋组>低龋组>高龋组,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菌斑液CA-Ⅵ含量:无龋组>低龋组>高龋组,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唾液、菌斑液CA-Ⅵ含量和菌斑液pH值呈线性正相关(P<0.001)。结论:随着龋病严重程度的增加,唾液、菌斑液CA-Ⅵ水平呈下降趋势。CA-Ⅵ可上调牙表面菌斑pH值,对保护牙齿、抵抗龋病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磨牙龋坏对前磨牙萌出的影响
    田芝娟, 黄蕊, 何翔, 胡晔
    2018, 34(4): 367-37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4.008
    摘要 ( 252 )   PDF(810KB) ( 334 )  
    目的:调查乳磨牙龋坏对前磨牙萌出年龄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0年时5~6岁的儿童,检查乳磨牙情况至其替牙期结束,分为无龋组、浅龋组和深龋组;建立人群的基线资料,建立个人口腔健康档案,且在2010~2017年至少完成4次以上学校口腔检查。应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结果分析。结果:2010~2017年,共调查了1549名儿童,其中男生762名,女生787名;合计调查上第-乳磨牙1473颗、上第二乳磨牙1616颗、下第一乳磨牙1851颗、下第二乳磨牙1686颗。当上下颌乳磨牙患深部龋时,前磨牙的替换时间均较无龋及浅龋情况下提前,平均提前半年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的龋病预防和干预是关键,尤其是乳磨牙的龋坏需及早治疗,以维持牙列的完整性和乳恒牙的正常替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髓病学研究
    小鼠牙乳头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向分化过程中环状RNA的表达谱研究
    占云燕, 张皓, 杨国斌, 樊明文
    2018, 34(4): 371-37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4.009
    摘要 ( 275 )   PDF(1671KB) ( 182 )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le RNA, circRNA)在小鼠牙乳头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向分化前后的表达差异,研究circRNA在成牙本质细胞发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利用circRNA芯片技术检测矿化诱导组与未矿化组原代小鼠牙乳头细胞的circRNA表达谱,经过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均一化后,找出差异表达的circRNA。根据表达差异倍数较高和样本间一致性较好的原则筛选circRNA。结果:与未矿化组相比,矿化诱导组小鼠牙乳头细胞中2倍以上表达,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circRNA定义为差异表达的circRNA。在经矿化诱导的牙乳头细胞中,差异表达circRNA 共4064条,其中上调表达3255条,下调表达809条。结论:circRNA芯片可用于筛选牙乳头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过程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在小鼠牙乳头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向分化过程中,circRNA表达谱发生了显著变化,说明circRNA在成牙本质细胞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牙髓干细胞成骨分化前后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林文珍, 高丽, 牛晨光, 胡戌琛, 苑克勇, 马瑞, 黄正蔚
    2018, 34(4): 375-37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4.010
    摘要 ( 281 )   PDF(2539KB) ( 217 )  
    目的:分析人牙髓干细胞(hDPSCs)成骨诱导后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使用改良组织块法体外培养hDPSCs并检测其多向分化能力。hDPSCs成骨诱导后对其进行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hDPSCs能够进行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得出hDPSCs在成骨诱导前后有1284个基因上调或下调2倍以上。其中,骨调节蛋白(osteomodulin,OMD)基因转录上调约50倍。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OMD基因在成骨诱导过程中转录呈逐渐增加趋势。结论:hDPSCs成骨分化涉及多个基因调控。OMD基因也参与其中,其表达变化具有时间规律性,与成骨过程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瓜籽正丁醇提取物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及成牙向分化的影响
    车静怡, 李艳萍, 潘爽, 何丽娜, 牛玉梅
    2018, 34(4): 380-38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4.011
    摘要 ( 218 )   PDF(1118KB) ( 165 )  
    目的:探讨黄瓜籽正丁醇提取物(n-butanol extract of cucumis sativus seeds,CSB)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增殖及成牙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扩增培养hDPSCs,采用细胞计数法(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CSB对hDPSCs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活性测定、Western blot检测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和Ⅰ型胶原(collagen Ⅰ,COL Ⅰ)等矿化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观察细胞成牙向分化能力的变化。结果: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0 mg/L CSB可显著促进hDPSCs的增殖(P<0.05),500 mg/L组则明显抑制hDPSCs的增殖(P<0.05);经矿化诱导后,100 mg/L CSB组ALP染色明显加深,活性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00 mg/L CSB组DSPP和COL Ⅰ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宜浓度的CSB可促进hDPSCs的增殖及成牙向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对人牙髓组织的毒性及自噬研究
    朱珅婷, 余静静, 彭彬
    2018, 34(4): 384-38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4.012
    摘要 ( 257 )   PDF(2242KB) ( 252 )  
    目的:探讨HEM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对牙髓的毒性作用及自噬相关机制。方法:构建新鲜健康年轻恒牙的切片器官培养模型,8 mmol/L HEMA刺激牙切片器官。CCK-8检测HEMA处理12、24、48 h牙切片器官内牙髓组织的活力;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48 h后牙髓组织内剩余细胞密度;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间段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组织荧光检测自噬标志分子LC3表达。结果:8 mmol/L HEMA明显抑制牙髓组织活性,并呈现时间依赖性,48 h存活率仅为37.5%。HEMA处理后牙髓组织中细胞亚显微结构改变,并可见明显增加的自噬溶酶体。与对照组相比,HEMA处理组中LC3呈点状聚集,表达明显升高。结论:8 mmol/L HEMA对人牙髓组织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其机制与细胞自噬活化水平的升高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种根管冲洗液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毒性评价
    史彦, 邓志鹏, 陈浩
    2018, 34(4): 388-39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4.013
    摘要 ( 249 )   PDF(3764KB) ( 218 )  
    目的:评价复方冰硼冲洗液、冰硼冲洗液、次氯酸钠溶液、金栀洁龈含漱液和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的细胞毒性。方法:体外培养L929细胞,选用复方冰硼冲洗液(A组),冰硼冲洗液(B组),NaClO(C组),金栀洁龈含漱液(D组),复方氯己定含漱液(E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与L929接触6、12、24、48 h,用MTT法测细胞增殖率。结果:高浓度冲洗液一般比低浓度具有更强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A组和B组对L929无明显细胞毒性, D组有中度细胞毒性,C组和E组均有较强细胞毒性。冲洗液细胞毒性由高到低排序为:E组,C组,D组,A组,B组。结论:中药制剂复方冰硼冲洗液对L929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认为可临床用于根管冲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影像学研究
    锥形束CT与根尖片识别根尖周膜宽度的对比性研究
    崔旋旋, 申静, 高静, 陈瑶
    2018, 34(4): 393-39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4.014
    摘要 ( 287 )   PDF(1426KB) ( 269 )  
    目的:比较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与根尖片识别健康及牙髓坏死牙齿根尖周膜宽度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34颗无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的单根牙齿,利用牙髓活力测试判断牙髓状态,并利用改良的根尖周指数(modified CBCT-periapical index,PAI)评估CBCT及根尖片的影像,结果分别记录为CBCT-PAI和PAI。通过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对CBCT-PAI、PAI及牙髓状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10颗牙齿牙髓活力正常,24颗牙髓无反应;61.9%(130/210)的健康牙齿的CBCT-PAI大于PAI。CBCT与根尖片评估健康牙齿根尖周膜的宽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用CBCT评估健康与牙髓坏死牙齿的根尖周膜宽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牙齿的根尖周膜宽度在CBCT与根尖片上的表现存在差异,利用CBCT进行评估死髓牙齿的根尖周膜宽度大于健康牙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下颌前牙区三维牙槽骨厚度的锥形束CT分析
    李佳珊, 陶玉飞, 萧文彦, 朱东望, 邓嘉胤, 蒋少云
    2018, 34(4): 397-40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4.015
    摘要 ( 272 )   PDF(1293KB) ( 241 )  
    目的:利用锥形束CT测量上下颌前牙区的三维牙槽骨厚度,并分析其与性别的关系。方法:共纳入华北地区174例患者的锥形束CT图像(男71例,女103例)。选定釉牙骨质界根方2 mm(L1)、5 mm(L2)、8 mm(L3)处分别测量上下颌前牙区的唇舌侧及齿间牙槽骨厚度,分析其性别差异。结果:上颌前牙区唇侧L2水平处牙槽骨最厚。上颌前牙区的腭侧、下颌前牙区的唇舌侧随着与釉牙骨质界距离的增加,牙槽骨逐渐增厚。除下颌中切牙、侧切牙L1水平外,相同水平上唇侧牙槽骨均较舌侧薄。上下颌L1水平牙槽骨缺失较普遍。上颌前牙区舌侧男性牙槽骨较女性厚,而其他位置无性别差异。结论:牙槽骨三维厚度在前牙区具有部位特异性,为口腔治疗提供重要解剖学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牙合期的高角型骨性Ⅲ类患者颏部形态的研究
    葛晓磊, 刘晔, 刘春艳, 张伟灵, 刘洋, 张利, 马文盛
    2018, 34(4): 401-40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4.016
    摘要 ( 275 )   PDF(1416KB) ( 229 )  
    目的:通过采用头影测量的方法,分别比较不同牙合期的高角型骨性Ⅲ类患者与高角型骨性Ⅰ类患者的颏部形态,以研究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牙合不同牙合期的颏部形态的具体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选择120例高角患者,分为替牙期(7~10岁)、年轻恒牙期(11~14岁)、成熟恒牙期(18岁及以上),再分别分为Ⅰ类组与Ⅲ类组。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比较不同错牙合类型之间颏部形态的差异。结果: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替牙期出现颏部过度发育,年轻恒牙期时呈加重趋势且下切牙代偿,进入成熟恒牙期后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在整个恒牙期颏部都表现出颏角小、突度大、更平直的特点。结论: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颏部有其独特的发育规律与形态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上气道与下颌骨形态结构研究
    郑赵杨, 张苗苗, 刘志杰
    2018, 34(4): 405-41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4.017
    摘要 ( 262 )   PDF(4022KB) ( 190 )  
    目的:应用cbct分析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上气道与下颌骨形态学上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高角骨性Ⅲ类错牙合及个别正常颌成年志愿者各30例进行CBCT扫描,将获得的CBCT数据导入到mimics17.0医学软件,重建上气道及下颌骨三维结构模型并对其进行测量。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成人高角骨性Ⅲ类错牙合与正常颌间上气道与下颌骨形态结构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上气道与下颌骨测量项目的相关关系。结果:骨性Ⅲ类错牙合组上气道与下颌骨各测量项目中有显著相关性的共16项。骨性Ⅲ类错牙合组和个别正常牙合组测量结果比较有18个测量项目有明显差异(P<0.05),分别为鼻咽段的冠状径、高度、横截面积、体积、腭咽段的矢状径、横截面积、体积、舌咽段横截面积、体积、上气道总体积、下颌角、下颌骨体长度、下颌骨总长度、下颌升支体积、下颌体部体积、下颌颏部体积、下颌骨总体积及颏角。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气道与下颌骨之间具有相关关系,两者的形态变化相互影响。骨性Ⅲ类成人患者与正常颌患者相比在上气道及下颌骨形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外科学研究
    新生SD大鼠三叉神经元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及鉴定
    邓超, 张鹤, 薛进朗, 王丽婵, 郭家奕, 程慧欣, 陈传俊
    2018, 34(4): 411-41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4.018
    摘要 ( 467 )   PDF(1872KB) ( 401 )  
    目的:建立新生SD大鼠三叉神经元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模型,为三叉神经的细胞学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选取新生24 h以内SD大鼠24只,剥离脑组织,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大鼠三叉神经节,无菌剪碎后采用胰蛋白酶与DNA酶混合分次消化和机械吹打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神经细胞悬液,接种于6孔板,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状态;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元特异性抗原NeuN、β-tubulin Ⅲ的表达。结果:分离出来的三叉神经细胞4 h后贴壁生长,并长出突起,随时间增加,突起变长并交错呈网络,培养至3~7 d神经细胞状态最佳,随后逐渐凋亡,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可生长15d,无增殖传代的能力;神经元特异性抗原NeuN、β-tubulin Ⅲ的表达阳性。结论:胰蛋白酶与DNA酶混合分次消化法可分离出大量三叉神经元细胞,为后续的细胞学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EK基因的小干扰RNA转染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冯铁军, 王玉栋, 潘宣, 池宇峰
    2018, 34(4): 414-418. 
    摘要 ( 179 )   PDF(1673KB) ( 201 )  
    目的:RNA干扰DEK基因表达对舌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舌鳞癌组织中DEK基因的表达;体外培养人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和CAL-27,将合成的阴性对照小干扰RNA(siRNA,阴性对照组)及DEK-siRNA(转染组)转染至细胞,不经特殊处理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分别在转染48 h后,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DEK对Tca8113和CAL-27细胞增殖、凋亡及DEK、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影响。结果:舌鳞癌组织中DEK基因明显升高,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EK-siRNA转染Tca8113和CAL-27后DEK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增殖活力降低,凋亡率增加,Bcl-2、PI3K、p-Akt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抑制DEK基因表达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舌鳞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计算机导航技术在邻近颅底肿瘤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刘喆, 孙国文
    2018, 34(4): 419-42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4.019
    摘要 ( 207 )   PDF(4636KB) ( 245 )  
    目的:评价计算机导航技术在邻近颅底肿瘤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收集南京市口腔医院2015~2017年间15例邻近颅底肿瘤病变,其中3例腭部腺样囊性癌,3例腮腺肿瘤,2例上颌牙龈癌,2例上颌窦癌,1例腭癌,1例上颌骨粘液表皮样癌,1例左上颌骨粘液纤维瘤,1例左复发性口咽癌,1例右颞下颌关节窝及颅底骨瘤术后复发,所有病例均应用AccuNavi-A手术导航系统指导手术,明确手术进路、肿瘤切除范围及边界。术后通过病理切缘状况、神经保护、血管损伤以及肿瘤切除的完整性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5例肿瘤中,5例良性肿瘤在导航下完整切除,10例恶性肿瘤病例中,7例病变上界切缘全阴性,3例病变上界边缘呈阳性。结论: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能准确定位近颅底肿瘤部位及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显著提高肿瘤切除的完整性、彻底性,降低了手术相关的各种并发症,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骨重建个性化修复体暴露原因的有限元分析
    李鹏, 邵小云, 李燕玲, 黄达鸿, 曾华江, 汤炜
    2018, 34(4): 424-42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4.020
    摘要 ( 230 )   PDF(1416KB) ( 179 )  
    目的: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个性化修复体重建单侧下颌骨缺损的应力应变分布情况,探讨个性化修复体术后软组织暴露的生物力学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9月~2011年9月行个性化修复体重建单侧下颌骨缺损术后出现软组织外露病例,共计3例。重新获得患者CT数据,利用MIMICS及Geomagic软件建立患者下颌骨及个性化修复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实际螺钉固位情况及患者咬合工况,在ANSYS14.0软件中计算重建后3D模型的应力应变分布。结果: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精确分析修复体和颌骨的应力应变分布情况,修复体的应变最大区域与其临床外露的部位基本一致。结论:个性化修复体术后外露与总应变分布有关,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可发现修复体的高应变区域,为修复体外形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材料学研究
    纳米氢氧化钙制备方法的改良及作为根管治疗糊剂的生物安全性初探
    王籽明, 彭问安, 孙青, 范伟
    2018, 34(4): 428-43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4.021
    摘要 ( 220 )   PDF(1988KB) ( 243 )  
    目的:改良纳米氢氧化钙的制备方法并对其作为根管治疗糊剂的生物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CaCl2和NaOH为沉淀反应物,改良环节包括纳米氢氧化钙的制备系统,改性剂用聚乙二醇,加快反应速度为超声波振动,干燥分散纳米粉体为正丁醇共沸蒸馏干燥法。实验样品制得后分别选用红外线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其组成成分和粒径大小,再将样品与医用碘仿和甘油调制成符合临床根管治疗要求糊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其形貌。后将实验分为阴性、阳性对照组和纳米氢氧化钙糊剂组,观察各组红细胞溶血反应及溶血率。结果:改良后制备装置自动化程度更高,操作更准确、安全, 能防尘、隔菌,显著缩短制备时间,节省人力和能源,降低成本,制备的粉体颗粒更分散、均匀,不发生软硬团聚。样品由聚乙二醇和氢氧化钙组成,粒径大约在100~200 nm之间,呈球形和链球形。作为根管治疗糊剂,其表面致密、光滑,横截面积大、呈六方体结构,颗粒间隙小,排列紧凑、致密;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纳米氢氧化钙糊剂组不引起溶血反应,其血红蛋白相对值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溶血率为4.54%,显著小于医用植入材料要求红细胞溶血率≤5。结论:本实验改良方法科学合理,其表征为纳米级、分散均匀而无团聚的氢氧化钙,作为根管治疗糊剂初步证实具有生物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开发、具有广泛发展前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明胶/染料木素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表征
    宋效庆, 王霞, 刘红, 陈天杰, 刘称称, 秦爽, 路政宽, 黄山
    2018, 34(4): 432-43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4.022
    摘要 ( 272 )   PDF(1132KB) ( 179 )  
    目的:制备结构稳定,易于被包封的明胶/染料木素纳米复合物。方法:两步去溶剂法制备明胶纳米粒(gelatin nanoparticles,GNPs),将染料木素(genistein,GEN)吸附于GNPs表面,形成纳米粒复合物,表征其形态、粒径,明确其吸附条件,并计算包封率;以时间、温度、GNPs的浓度、pH为考量参数,检测上清液在262 nm处的峰值,通过标准曲线方程计算染料木素的浓度,量化各参数对包封率的作用。结果:GNPs微球表面呈锥形或梭形,粒径范围150~200 nm。最高载药量约为34.7%,最优化条件下包封率超过90%。随着纳米复合物的降解,GEN的释放呈现出可逆性,冻干后的纳米复合物,具有良好纳米形态和稳定的药物含量。结论:两步去溶剂法可制备形态均一且具有高包封率的GNPs/GEN纳米复合物,同时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可室温保存0.5年以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制白色念珠菌用载氟康唑明胶纤维支架的制备及表征
    周阳, 李琛, 高旭, 马晓周, 刘畅, 薛晓寒, 魏秀峰
    2018, 34(4): 437-44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4.023
    摘要 ( 247 )   PDF(2817KB) ( 203 )  
    目的:制备载氟康唑明胶纤维支架,作为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的新型制剂,探讨其理化性能及生物性能。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载氟康唑明胶纤维支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形貌表征;通过体外降解实验测试其稳定性;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氟康唑释放量;细胞黏附实验观察其黏附性;MTT检测生物安全性;体外培养白色念珠菌测试其抑制白色念珠菌性能。结果:载氟康唑明胶纤维支架具有纳米级纤维直径,呈交错的三维网络结构,5 d时体外降解量约为10%;细胞存活率高,部分细胞黏附在支架表面,部分伸入其中;氟康唑在6 h内释放较快,此后缓慢释放;支架材料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抑制作用。结论:载氟康唑明胶纤维支架的稳定性、黏附性及生物安全性好,药物释放量大而持久,抑制白色念珠菌性能优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其他研究
    三七总皂苷在兔牙齿移动过程中对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及BMP-2表达的影响
    蒋星宇, 张玉峰, 杨璐, 孙晋虎, 黎婷
    2018, 34(4): 442-44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4.024
    摘要 ( 218 )   PDF(4986KB) ( 196 )  
    目的:通过建立兔子牙移动的模型,研究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PNS)对正牙过程中牙槽骨改建及牙周组织中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2只3~6月龄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PNS组和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组,通过肌肉注射血栓通[40 mg/kg·d-1]和NS。每组各16只,又分为7、14、21、28 d 4个亚组,分别于正畸牙移动1周、2周、3周、4周4个时间点分别处死各组动物取材,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牙周膜及牙槽骨的变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cal,IHC)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的表达变化。结果:PNS组破骨细胞数目在第1周达到高峰,显著高于NS组(P<0.05),然后持续下降,至第3周时下降至NS组水平,无统计学差别。从第1周开始,PNS组BMP-2的表达高于NS组(P<0.05),在第2周达到高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然后持续下降,第3周、第4周时PNS组与NS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三七总皂苷能在给药初始时期使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的数量得到提升,还能提高牙周组织中BMP-2抗体蛋白的表达量,提示PNS在正畸牙齿移动的骨组织改建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雌激素受体对去势大鼠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沈兰花, 张瑞, 孟玲娜
    2018, 34(4): 448-45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4.025
    摘要 ( 211 )   PDF(810KB) ( 195 )  
    目的:营造低雌激素微环境,通过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提取,来探讨雌激素受体对PDL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购入SD雌性大鼠16只,将其随机分为去势组与假手术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外科手术处理,完成大鼠模型建立;运用实时定量PCR法考察大鼠PDLSCs提取过程中雌激素受体以及成骨指标的变化。结果:去势组大鼠体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雌二醇、股骨骨密度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去势组骨诱导培养第3、5、7、9、11天ALP活性检测结果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第1、13天无差异;去势组ERα mRNA第5、9、11、13天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去势组ERβ mRNA第5、7、11、13天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去势组ALP mRNA、BSP mRNA第5、7、9、11、13天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去势大鼠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能力也会出现相应的减弱,在雌激素介导中,雌激素受体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医学近十年高被引论文的出版信息分析
    余挺, 赵莉, 秦文光, 章锦才, 轩东英
    2018, 34(4): 452-45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4.026
    摘要 ( 291 )   PDF(2480KB) ( 283 )  
    目的:分析口腔医学近10年高被引论文的出版信息特点。方法:经Web of Science数据库,获取口腔医学2006~2016年被引频次前100名(TOP 100)论文的出版信息(出版时间和机构、期刊、作者及其国家等),下载全文确认开放获取、研究设计情况,分析出版信息特点。结果:TOP 100论文出版集中在2006~2008年(72%)。93%论文来自口腔医学期刊,>1/3论文来自出版商Elsevier,>2/3论文需付费获取。论文数前10名为欧美国,中国位列11。63%论文由1国完成,2~4国合作最常见。每篇论文平均4个作者,同一作者最多6篇。研究方向主要为牙周病学(37%)包括种植学,研究设计以综述或专家观点为主(53%)。结论:分析高被引论文的出版信息,可为学者提供细致的成果发表和评价、学术交流和走向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