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约述评
    “盾构术”在前牙美学区种植中的应用
    马国武, 薛藏辉
    2018, 34(6): 581-58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6.001
    摘要 ( 715 )   PDF(940KB) ( 316 )  
    上前牙美学区常因各种因素需拔除患牙,而牙齿拔除后唇侧牙槽骨迅速发生塌陷吸收,这对前牙美学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也给后续种植治疗带来极大挑战。因此学者们纷纷提出各种方案来保存唇侧牙槽骨,其中“盾构术”可实现牙槽嵴轮廓的长期保持,这成为美学区种植的一个新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转谷氨酰胺酶2在口腔疾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黄海燕, 宋爱梅, 孙钦峰
    2018, 34(6): 585-58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6.002
    摘要 ( 288 )   PDF(773KB) ( 316 )  
    转谷氨酰胺酶2(transglutaminase 2,TG2)又称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是广泛分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蛋白交联酶,近年来研究发现TG2表达异常与体内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并成为这些疾病药物治疗的潜在新靶点,但TG2在口腔疾病中的作用还鲜见报道。本文就TG2在慢性牙周炎、药物性牙龈增生及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口腔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致病菌与阿尔茨海默症的关系
    宗雅文, 王霏斐, 李彪, 刘斌
    2018, 34(6): 588-59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6.003
    摘要 ( 310 )   PDF(779KB) ( 324 )  
    近年来,细菌感染被认为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之一[1],同时龋病、牙周病等细菌感染性口腔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均涉及多种炎症介质参与的炎症反应,这提示我们口腔致病菌可能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症的病理过程。本文就口腔致病菌与阿尔茨海默症的关系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汪汉池, 赵静辉, 刘春影, 王楠, 王鹞, 周延民
    2018, 34(6): 591-59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6.004
    摘要 ( 299 )   PDF(772KB) ( 224 )  
    上颌后牙区因其特殊的上颌窦解剖结构,易导致患者缺乏骨量而无法保持种植体稳定。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术,在窦底黏膜与骨板间充填骨移植材料,可以有效增加可用骨高度,便于维持种植体长期稳定。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作为代替自体骨移植材料的血小板浓缩制品,具有源于自体、成骨作用好、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本文就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发挥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头颈癌化疗耐药相关微小RNA研究进展
    尹西腾, 韩伟
    2018, 34(6): 594-59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6.005
    摘要 ( 220 )   PDF(781KB) ( 219 )  
    头颈癌(head and neck cancer, HN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以顺铂为核心的化疗和辅助放疗仍是晚期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患者的治疗效果往往受限于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最终导致治疗失败直至患者死亡。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RNA,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s在肿瘤进展、转移、侵袭和耐药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结果表明,miRNAs的表达变化可通过多种途径导致头颈癌细胞耐药,其相关机制包括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转运蛋白、抗凋亡、DNA损伤修复、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药物靶点的改变和代谢等。本文将就此进行综述,并探讨利用miRNAs辅助临床化疗的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微生物学研究
    变异链球菌丙氨酸消旋酶基因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
    郭笑, 邱伟, 周学东, 程磊, 李明云
    2018, 34(6): 597-60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6.006
    摘要 ( 276 )   PDF(1030KB) ( 190 )  
    变异链球菌是口腔主要的龋病病原菌。丙氨酸消旋酶通过合成右旋丙氨酸(D-alanine,D-ala)参与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生物合成过程,与细菌性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成为抗菌药物的又一理想靶位。D-环丝氨酸(D-cycloserine,DCS)是丙氨酸消旋酶不可逆性抑制剂。本研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克隆变异链球菌UA159的smu.1834c基因,经过酶切、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smu.1834c,诱导表达重组,纯化蛋白。测定DCS对丙氨酸消旋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成功诱导表达纯化smu.1834c基因编码蛋白,具有体外催化L-丙氨酸生成D-丙氨酸的活性。发现DCS能够抑制该蛋白的活性。本研究证实变异链球菌smu.1834c基因编码丙氨酸消旋酶。DCS能够抑制其活性,并且呈现一定的剂量相关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枯草芽孢杆菌TLO3的全基因组测序及与枯草芽孢杆菌168和XF-1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张小凤, 黄慧敏, 易根云, 吴生荣, 周建业, 李志强, 包广洁
    2018, 34(6): 601-60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6.007
    摘要 ( 263 )   PDF(2818KB) ( 582 )  
    目的:为了解枯草芽孢杆菌 TLO3的全基因组及分子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三代联合二代测序技术对枯草芽孢杆菌TLO3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使用相关软件对其进行基因组组装、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并与B.subtilis168及XF-1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枯草芽孢杆菌TLO3全基因组由1条环状染色体和质粒组成;比较基因组研究发现TLO3在细胞复制、重组和修复等过程的基因数量明显高于XF-1和168,抗菌基因簇与XF-1相似。结论:枯草芽孢杆菌TLO3在具有抗菌性的同时,还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可能更好地适应口腔复杂环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骨生物学研究
    N-Ac-L-Leu-PEI/微小RNA-34a复合物对大鼠颅骨缺损成骨的影响
    胡天琦, 申玉芹, 费鸿博, 李洋洋, 顾中一, 毕雪婷, 王卓然, 李文洁, 林崇韬
    2018, 34(6): 605-60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6.008
    摘要 ( 220 )   PDF(1788KB) ( 238 )  
    目的:将N-Ac-L-Leu-PEI/微小RNA(microRNA,miR)-34a复合物用于大鼠颅骨缺损模型,探讨miR-34a对骨缺损区成骨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2只,制备标准大鼠颅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缺损区覆盖载有磷酸盐缓冲液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 PBS)、N-Ac-L-Leu-PEI、N-Ac-L-Leu-PEI/miR-34a复合物、N-Ac-L-Leu-PEI/miR-34a NC复合物的口腔生物膜,饲养10周后处死大鼠,通过锥形束CT (cone 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微型CT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等方法检测大鼠颅骨缺损区新骨形成情况。结果:N-Ac-L-Leu-PEI/miR-34a复合物组缺损区骨新生最为明显,新生骨量与总组织量之比 (bone volume / total volum, BV/TV)、骨小梁厚度 (trabecular thickness, Tb.Th)值均高于其它组,成骨标志性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 ( 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 Runx2)、Osterix转录因子 (serine protease 7, SP7)及Ⅰ型胶原 (Collagen Ⅰ, ColⅠ)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结论:对实验性大鼠颅骨缺损模型,N-Ac-L-Leu-PEI/miR-34a具有促进缺损区成骨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纯钛表面载环肽c(RGDfk)对类成骨细胞增殖和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全雨坚, 李德超, 李慕勤, 张慧明, 刘洋
    2018, 34(6): 609-61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6.009
    摘要 ( 197 )   PDF(969KB) ( 225 )  
    目的:通过纯钛表面微弧氧化(MAO),以多巴胺为耦联,引入c(RGDfk) 环肽,研究体外类成骨细胞在该涂层上的增殖及细胞活性转导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CCK-8法、ALP法分析MC3T3-E1成骨细胞株在不同涂层上的细胞增殖成骨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法,分析MC3T3-E1在不同涂层培养后的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及MAPK信号通路上的相关蛋白量与活性。结果:细胞的增殖和活性在纯钛表面微弧氧化-多巴胺-环肽c(RGDfk)复合涂层影响明显,优于纯钛微弧氧化-多巴胺涂层,更优于纯钛微弧氧化涂层;细胞在该复合涂层培养后上调了黏着斑激酶及MAPK信号通路上的相关蛋白量与活性。结论:MC3T3-E1成骨细胞在纯钛表面微弧氧化-多巴胺-c(RGDfk)环肽复合涂层培养后,增殖明显,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与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TH-FC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骨向分化的影响
    刘艳云, 徐宁, 刘玉慧, 刘加涛, 朱艺丹, 何苗苗, 余占海
    2018, 34(6): 614-61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6.010
    摘要 ( 234 )   PDF(3239KB) ( 174 )  
    目的:评价甲状旁腺激素融合蛋白PTH-FC(parathyroid hormone -Fc)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骨向分化的作用,筛选出PTH-FC诱导BMSCs最佳的作用时间。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并进行鉴定,以1.0×10-9 mol/L PTH-FC成骨诱导液诱导BMSCs作用6 h(间歇性给药组)和48 h(持续性给药组)通过噻唑蓝(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茜素红染色观察PTH-FC对BMSCs增殖和骨向分化的作用。结果:含1.0×10-9 mol/L PTH-FC的成骨培养液作用6 h间歇性给药组与其他组比较,ALP和茜素红染色结果显著高于其他组;MTT结果显示各实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0×10-9 mol/L PTH-FC作用BMSCs 6h的间歇性给药组具有最佳的骨向诱导能力,这提示PTH-FC作为骨诱导生长因子联合BMSCs对骨组织缺损的修复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型糖尿病小鼠下颌密质骨厚度特点的研究
    苏野, 邵聆
    2018, 34(6): 619-62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6.011
    摘要 ( 183 )   PDF(1847KB) ( 132 )  
    目的:运用Micro-CT对1型糖尿病小鼠颌骨密质骨厚度的改变进行研究。方法:选用6周龄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按50 mg/kg剂量连续5 d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枸橼酸盐缓冲液。饲养12周后处死小鼠,取全血进行血清钙磷检测;通过Micro-CT扫描小鼠下颌骨比较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密质骨厚度的特点。结果:糖尿病组血清钙水平较对照组降低,血清磷水平升高,钙磷乘积下降。Micro-CT观察到糖尿病组小鼠密质骨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变薄,两组密质骨厚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实验通过链脲佐菌素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密质骨结构发生了改变,Micro-CT结果显示糖尿病状态下颌骨密质骨厚度明显变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肿瘤学研究
    EGFR、MTDH、ERCC1在口腔特殊亚型的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陈蔚华, 裴婧, 贾云香
    2018, 34(6): 623-62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6.012
    摘要 ( 208 )   PDF(1664KB) ( 228 )  
    目的:探讨EGFR、MTDH、ERCC1在口腔特殊亚型的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中的表达意义,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口腔特殊亚型鳞状细胞癌的EGFR、MTDH、ERCC1的表达情况。结果:口腔腺鳞癌比基底样鳞癌、乳头状鳞癌和梭形细胞癌中的EGFR表达高,后三者又比疣状癌的表达高(P<0.05);腺鳞癌比基底样鳞癌、乳头状鳞癌和疣状癌中的MTDH、ERCC1表达高,后三者又比梭形细胞癌的表达高(P<0.05);腺鳞癌比基底样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高,基底样鳞癌比乳头状鳞癌、梭形细胞癌和疣状癌的淋巴结转移率高(P<0.05)。结论:EGFR、MTDH和ERCC1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口腔特殊亚型鳞状细胞癌种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为口腔特殊亚型鳞状细胞癌治疗提供基础与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对舌鳞状细胞癌增殖及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代梦莹, 张洋, 张照楠, 宿伟鹏, 张宋安, 刘攀, 赵化荣
    2018, 34(6): 627-63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6.013
    摘要 ( 197 )   PDF(3167KB) ( 268 )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增殖及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敲低HOTAIR的表达,将无意义序列设为对照,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ficational revere transcrio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沉默效果。噻唑蓝(methyl thiazol tetrazolium ,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2株细胞系中HOTAIR成功敲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MTT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24、48、72、96 h时吸光度(A)值均降低(P<0.05);Transwell实验中实验组穿膜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划痕实验中实验组的迁移距离少于对照组(P<0.001)。结论:HOTAIR促进了舌鳞状细胞癌细胞Tca-8113、TSCCA的增殖、迁移与侵袭,参与了舌癌的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L-2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刘冲, 李吉辰, 赛音乌力吉, 朴松林, 曹博, 赵大勇
    2018, 34(6): 632-63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6.014
    摘要 ( 244 )   PDF(1482KB) ( 268 )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4 (IL-2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的方法检测75例口腔鳞癌组织和3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IL-24的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IL-24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5.33%(34/75)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0.00%(21/30)(P=0.022)。IL-24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P=0.002),淋巴结转移(P=0.033),临床分期(P=0.035)有密切相关性,与患者的性别(P=0.917)、年龄(P=0.812)、吸烟史(P=0.720)、饮酒史(P=0.847)及肿瘤生长部位(P=0.959)无相关性。Real-time PCR检测IL-24在不同病理分化时期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水平,其高、中、低分化各组的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0.688、0.302、0.153,均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平均表达水平1.000(P<0.001)。结论:IL-24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呈低表达,该因子的表达情况与临床信息具有一定相关性,可初步认定为口腔鳞癌的候补抑癌基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唇腭裂病研究
    基于锥形束CT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前牙牙槽骨厚度及高度的研究
    杨佳鑫, 王建国, 张锡忠, 魏志强
    2018, 34(6): 636-63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6.015
    摘要 ( 266 )   PDF(1254KB) ( 207 )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 )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上前牙区牙槽骨的厚度及高度进行评估,比较裂隙侧与非裂隙侧的差异。方法:对3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进行CBCT扫描,应用Invivo测量软件,将裂隙侧与非裂隙侧中切牙及尖牙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唇、腭侧牙槽骨在釉牙骨质界根方3 mm、6 mm和根尖点冠方1 mm处的牙槽骨厚度,及唇、腭侧牙槽嵴顶点(AC)与釉牙骨质界点(CEJ)之间的距离,作为牙槽骨高度的衡量标准(AC-CEJ)。将裂隙侧与非裂隙侧的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裂隙侧与非裂隙侧的中切牙唇、腭侧牙槽骨厚度,在釉牙骨质界根方3 mm和6 mm水平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裂隙侧牙槽骨厚度大于裂隙侧。而尖牙唇、腭侧牙槽骨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中切牙、尖牙AC-CEJ距离在唇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裂隙侧距离大于非裂隙侧,而在腭侧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裂隙侧前牙牙槽骨厚度和高度均受到裂隙的影响,正畸治疗前应拍摄CBCT对其牙槽骨进行准确评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年不完全性腭裂未手术患者与正常成人颅面形态的对比分析
    郭凌燕, 陈芬, 李羽, 陈林林
    2018, 34(6): 640-64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6.016
    摘要 ( 217 )   PDF(1578KB) ( 207 )  
    目的:探讨在去除手术因素的前提下,先天性不完全性腭裂畸形本身对颅面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8~2014年)收治的30例成年不完全性腭裂未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本地区成人正常牙合人群30例为对照组。拍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运用Winceph8.0进行头影测量,比较两者各测量指标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成年不完全性腭裂未手术患者的S-N,N-ANS, ZAL-ZAR, Gn-Co值均较对照组小(P<0.05),N-Ba,ANS-Ptm,SNA,Co-Go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1),SN/GoMe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其余测量项目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腭裂畸形本身对颅面部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病学研究
    超重小鼠应对牙周感染的血清炎症因子反应
    余挺, 赵莉, 章锦才, 轩东英
    2018, 34(6): 644-64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6.017
    摘要 ( 225 )   PDF(1465KB) ( 169 )  
    目的:探索超重宿主应对牙周感染的系统性免疫反应。方法:将28只C57 BL/6J小鼠分为高脂(HFD)和低脂饲料(LFD)组,HFD诱导超重模型,LFD作为正常体重对照。诱导8周时,两饲料组均再分为牙周炎(P)和健康(C)组(n=7),P组做牙周结扎,C组做对照。10 d后处死,Micro-CT分析骨丧失线性分数,蛋白芯片筛检血清中20个炎症因子水平,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组间差异。结果:HFD组的体重高于LFD组3.8 g(15.5%)(P<0.01)。P组的骨丧失线性分数显著高于C组(P< 0.01)。除HFDP组的 IL-6水平较LFDC组显著上调外(P<0.05),其他炎症因子反应在HFD与LFD组间无显著差异,在HFD小鼠的P组与C组间亦无差异。结论:未发现系统性炎症介导超重与牙周炎的相互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脂多糖促进牙周膜间充质干细胞组蛋白去甲基化酶HR表达的研究
    张琛, 姚睿, 范志朋
    2018, 34(6): 648-65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6.018
    摘要 ( 199 )   PDF(2305KB) ( 198 )  
    目的:脂多糖是否对牙周膜间充质干细胞(periodontal ligment stem cells, PDLSCs)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相关基因表达存在调控功能。方法:利用不同剂量的脂多糖对牙周膜干细胞进行刺激处理;在mRNA水平利用实时定量RT-PCR (real 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相关基因的表达。qRT-PCR结果显示HR(hairless homolog)基因在脂多糖刺激后24 h和48 h结果显示,能促进HR的表达,其表达升高的水平与脂多糖刺激时间有相关性。1、5和10 mg/L脂多糖在作用48 h后都能促进HR的表达,其表达升高的水平与脂多糖刺激剂量有相关性。10 μg/mL脂多糖抑制牙周膜干细胞体外矿化能力。结论:在牙周膜干细胞中脂多糖对牙周膜干细胞组蛋白去甲基化酶HR的表达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箭根酮对LPS刺激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周茜雯, 曾豪, 张嘉昕, 刘恭奇, 王飒, 汪烈
    2018, 34(6): 653-65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6.019
    摘要 ( 225 )   PDF(1305KB) ( 207 )  
    目的:研究箭根酮对LPS刺激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将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培养在含LPS的培养液中,同时加入或不加不同浓度的箭根酮,同时设不含箭根酮的空白对照组,24、48、72 h 后,以CCK-8 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加药培养24、48、72 h后,不同浓度箭根酮组细胞的相对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和LPS刺激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流式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箭根酮能够显著促进细胞凋亡。结论:箭根酮对LPS刺激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其可能机制为促进细胞凋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正畸学研究
    Spee曲线和拥挤度对口腔正畸模型2D与3D测量法的影响
    龚诚, 闻娟, 李佳岭, 李煌
    2018, 34(6): 657-66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6.020
    摘要 ( 296 )   PDF(1419KB) ( 251 )  
    目的:探讨Spee曲线和拥挤度对口腔正畸模型2D和3D测量法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就诊中34例恒牙列期患者的记存模型,进行2D(模型法和影印法)和3D(数字化模型)的测量,对牙齿大小,牙弓长度和宽度,拥挤度以及Spee曲线深度测量,随后按Spee曲线深度和拥挤程度分组比较,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统计学分析,如有差异再行LSD法的两两比较分析。结果:Spee曲线和拥挤度对牙体大小的测量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结果表明,数字模型和影印模型的差异较大,上颌轻度拥挤组为(1.16±1.34) mm(P=0.000),下颌轻度拥挤组为(1.14±1.40) mm(P=0.000),下颌中度拥挤组为(1.35±2.19) mm(P=0.028)。随着Spee曲线曲线深度的增加,石膏模型和数字模型与影印模型对比,牙齿的大小有明显的变化,且有统计学差异。数字模型与影印模型在Spee曲线中度组的差异为(1.70±1.39) mm(P=0.001),Spee曲线深度组为(1.66±1.46) mm(P=0.002)。结论:轻/中度拥挤组,2D和3D测量差异较大;Spee曲线深度对2D影印模型的测量有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人Ⅱ类骨面型上颌骨后牙区骨皮质厚度和安全性的锥形束CT研究
    薛美荣, 都冰丽, 荆璇, 武秀萍
    2018, 34(6): 662-66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6.021
    摘要 ( 267 )   PDF(1209KB) ( 254 )  
    目的:通过对安氏Ⅱ类骨面型患者锥形束CT(CBCT)分析,测量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区域不同高度不同角度下骨皮质厚度和骨质厚度,为临床上Ⅱ类 骨面型患者植入微种植钉提供参考。方法:对30名成人患者(18~40岁)的上颌骨进行CBCT扫描和三维重建,分别测量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间距牙槽嵴顶4 mm、6 mm、8 mm三个位点以45°、60°、90°角度植入时的有效骨皮质和骨质厚度,测量结果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同一高度与骨面呈45°植入微种植钉时得到的骨内皮质最厚,90°最薄(P<0.05);2) 同一角度植入微种植钉时,植入部位越高得到的骨皮质厚度越厚(P<0.05)。结论:安氏Ⅱ类患者后牙区距离牙槽嵴越远骨皮质厚度越大,且同一植入高度下,以倾斜角度45°植入微种植体较60°,90°可获得更佳的骨皮质厚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种植学研究
    口膜控法上颌窦内提升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贺小吉, 刘党利, 孙贵峰, 程涛
    2018, 34(6): 666-67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6.022
    摘要 ( 216 )   PDF(3420KB) ( 279 )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试验研究膜控法上颌窦底内提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患者采用膜控法上颌窦内提升或外提升并植入骨替代品,同期或择期植入种植体(上颌窦底内提升组同期植入植体,外提升组择期植入植体)。术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语言评价量表(VRS)得分分析内外提升术后反应的差异性。并在修复取模型时测量ISQ值,比较两组结果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膜控法上颌窦提升中有1例穿孔,术中利用可吸收生物膜修补,最终成功修复,经过近2年的随访,患者反应临床效果良好。采用VAS(视觉模拟量表)、语言评价量表VRS的得分分析内外提升患者术后反应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修复取模型时的ISQ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膜控法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植入植体,手术操作相对简便,术中创伤小,术后反应小,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硬腭带蒂结缔组织移植在上颌前牙即刻种植的临床应用
    孙黎波, 黄海霞, 兰玉燕, 黄婷, 李汪阳
    2018, 34(6): 671-67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6.023
    摘要 ( 255 )   PDF(1817KB) ( 282 )  
    目的:评价硬腭带蒂结缔组织移植在上颌前牙区单牙无法保留行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6月~2016年5月,对15名上颌前牙区单牙无法保留牙龈生物型为薄龈型的患者,行不翻瓣即刻种植,在硬腭部制备带蒂结缔组织行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增量,术后观察结缔组织移植的成活情况及术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重建情况。结果:硬腭带蒂结缔组织移植愈合良好,临床成活率100%,修复完成后当天﹑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红色美学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分别为(11.69±0.84) ﹑(11.94±0.70)和(11.97±0.68)分,软组织重建达到了美学效果。结论:对于上颌前牙区单牙无法保留牙龈生物型为薄龈型的患者,采用不翻瓣即刻种植同期行硬腭带蒂结缔组织移植,可以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rausim种植体用于牙列缺损的短期临床疗效观察
    王丽萍, 郭雪琪, 董豫, 陈希立, 陈伟鸿, 葛林虎
    2018, 34(6): 675-67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6.024
    摘要 ( 258 )   PDF(2576KB) ( 254 )  
    目的:分析观察Trausim种植体修复牙列缺损的短期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因牙列缺损行Trausim种植体修复的患者24例(共46枚种植体),回顾患者相关病例资料,随访观察种植体成功率、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及生物机械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种植体均发生骨结合并完成种植修复,在6~18个月的随访观察中,1枚种植体发生种植体周围炎,随访期内存留率为100%,成功率为97.83%。患者种植术后6~18个月种植体颈部周围近中边缘骨吸收为(0.15±0.43) mm,远中边缘骨吸收为(0.30±0.47) mm,平均骨组织丧失量为(0.23±0.33) mm。结论:在严格控制适应证、合理设计及熟练操作的基础上,Trausim种植体应用于牙列缺损修复成功率高,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报告
    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远颊双根管病例报道1例
    滕娜娜, 程越, 郭继华
    2018, 34(6): 679-68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6.025
    摘要 ( 307 )   PDF(1703KB) ( 291 )  
    上颌第一磨牙的根管解剖比较复杂,近颊根、远颊根或腭侧根的根管数目发生变异,都会增加根管治疗难度。本文报道了1例借助显微镜及锥形束CT完成的5个根管(近颊及远颊各2根管、腭侧1根管)的左上第一磨牙根管治疗的病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累及前牙的原发性萌出不足1例
    周炼, 鄢雷, 徐海涛, 李旻泽, 呙誉东
    2018, 34(6): 681-68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8.06.026
    摘要 ( 224 )   PDF(1797KB) ( 192 )  
    本文报告1例原发性萌出不足。患者女,14岁,因左侧牙齿咀嚼困难就诊,诉有家族史。临床检查发现左侧上颌牙列存萌出不足,与对颌牙开牙合;曲面断层片示左上侧切牙、尖牙、双尖牙和磨牙均有累及,未见机械性阻碍。诊断为原发性萌出不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