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约评述
    口腔鳞状细胞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研究进展
    胡勤刚, 赵星星
    2020, 36(4): 309-31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04.001
    摘要 ( 415 )   PDF(1021KB) ( 515 )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与其他恶性肿瘤相似,其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是肿瘤微环境中最重要的间质细胞,在肿瘤的增殖、转移、免疫耐受及治疗抵抗等方面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就OSCC中CAFs研究进展及其对临床治疗的启发,建立CAFs作为干预靶点,打破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微环境,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侵袭,有效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激活机体免疫功能,为OSCC辅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口腔诊疗中恶性高热的研究进展
    周奖, 唐瞻贵
    2020, 36(4): 314-31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04.002
    摘要 ( 250 )   PDF(881KB) ( 227 )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1960年由澳大利亚的丹伯勒和洛维尔首次发现报道。这是一种罕见的潜在致死性骨骼肌高代谢反应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病通常由挥发性麻醉药或者去极化肌松药等麻醉药物引起,也可由其他因素诱发,例如剧烈运动、情绪紧张等。研究发现MH患者存在RYR1、CACNA1S、STAC3等基因突变,其中以RYR1基因突变为主,男性患者多于女性。MH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咬肌痉挛、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体温急剧持续上升等。在口腔科诊疗中,若出现咬肌痉挛等症状时应及早考虑MH。因此,提高口腔医生对MH的诊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由于MH发病率逐年增高,诊断方法有限且特效药丹曲林很难获取。因此,制定一套符合国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诊断治疗措施与标准非常必要。本文就MH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丁酸对牙周炎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臧文丽, 刘俊超, 潘亚萍
    2020, 36(4): 318-32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04.003
    摘要 ( 354 )   PDF(817KB) ( 451 )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微生物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慢性感染性疾病。牙菌斑生物膜是引发牙周炎的始动因子。近年来牙周致病菌通过代谢氨基酸、己糖或戊糖无氧酵解产生的代谢产物——丁酸,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丁酸浓度显著高于健康组,牙周炎患者口腔中高浓度丁酸可能破坏牙周上皮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在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丁酸对牙周炎的影响机制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后牙区水平向骨增量研究进展
    徐鸿玮, 储顺礼
    2020, 36(4): 321-32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04.004
    摘要 ( 304 )   PDF(768KB) ( 363 )  
    牙体、牙周疾病等常导致牙齿的缺损、脱落,种植修复成为一种重要的修复方式。种植过程中会遇到下颌骨牙槽骨吸收导致的水平向骨量不足,对修复过程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将对用于下颌骨后部水平向骨增量的几种常见方法及其优缺点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朱德超, 卢海燕
    2020, 36(4): 324-32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04.005
    摘要 ( 281 )   PDF(787KB) ( 378 )  
    下颌前移矫治器是临床中常用于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一类口腔矫治器,具有便捷、舒适及廉价等优势,其结构特点也多种多样。在临床的使用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疗效评价并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使下颌前移矫治器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近年来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外科学研究
    抗PD-L1治疗在大鼠淋巴管畸形模型中的作用
    姜浩, 钟文群, 邹艳平, 李雪丛, 蔡育
    2020, 36(4): 328-33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04.006
    摘要 ( 266 )   PDF(7729KB) ( 131 )  
    目的: 通过大鼠淋巴管畸形(lymphatic malformations,LM)动物模型,探讨抗PD-L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治疗在淋巴管畸形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只雌性成年Wistar大鼠,体重(250±30) g,在颈部皮下注射弗氏不全佐剂(Freund's incomplete adjuvant,FIA)构建大鼠LM动物模型。然后分成4组:PBS组、抗PD-L1组、LPS组、LPS + 抗PD-L1组。记录大鼠体重及病变变化,收获病变组织及重要内脏器官进行检测。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在人LM组织中检测PD-L1表达情况。结果: PD-L1在大鼠LM模型中有表达,在LPS作用下表达进一步升高;抗PD-L1治疗通过抑制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和成管不仅对非炎症状态LM有治疗效果,对炎症状态下LM也有显著疗效。与正常皮肤对比,PD-L1在人LM病变中也有表达。结论: PD-L1可能与LM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抗PD-L1治疗为LM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CBCT下颞下颌关节造影的关节盘穿孔与髁突骨质改变相关性研究
    张颖, 冯梓峻
    2020, 36(4): 333-33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04.007
    摘要 ( 233 )   PDF(1222KB) ( 303 )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盘穿孔与髁突骨质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24例于我院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行CBCT下颞下颌关节上腔造影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关节盘穿孔伴髁突骨质改变组、关节盘穿孔而髁突骨质未改变组及关节盘未穿孔且髁突骨质未改变组、关节盘未穿孔而髁突骨质有改变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穿孔与髁突骨质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颞下颌关节盘穿孔与髁突骨质改变有显著相关性(OR=21.28,P<0.05)。其中在不同类型的髁突骨质改变中,髁突骨质增生与关节盘穿孔相关性最大(OR=4.22,P<0.05)。结论: 颞下颌关节盘穿孔与髁突骨质改变有显著相关性,且髁突骨质增生最易伴发关节盘穿孔。但关节盘穿孔与髁突骨质改变发生的先后顺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咬合干扰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性研究
    邹道星, 王增全, 卢钰
    2020, 36(4): 337-34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04.008
    摘要 ( 278 )   PDF(1550KB) ( 326 )  
    目的: 通过临床检查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的咬合特点,探讨咬合干扰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安氏Ⅱ类1分类TMD患者60例为实验组,无TMD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视觉模拟尺分级评分测量法(visual analog scale VAS)对口面部不舒适程度进行评价;按照Fricton 指数所包括的内容计算颞下颌功能障碍指数(temporomandibular dysfunction index DI), [DI=(MM+JN+JP)/26(0~1)],该指数包括下颌运动(MM)、关节杂音(JN)及关节压诊(JP)等。结果: 实验组有咬合干扰者45例,对照组有咬合干扰者42例,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中存在咬合干扰的患者与无咬合干扰患者相比较, DI指数以及疼痛相关视觉模拟分数(VAS)均偏高,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女性患者DI指数高于男性。结论: 咬合干扰(occlusal interferences,OI)与TMD虽无直接联系,但OI与TMD共存可加重TMD患者临床症状,OI的存在对口颌系统的健康可能构成威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囊型成釉细胞瘤行开窗减压术联合刮治术的临床研究
    张立刚, 易杰, 姚礼, 黄桂林, 胡小华, 张霓霓, 代敏
    2020, 36(4): 341-34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04.009
    摘要 ( 229 )   PDF(3761KB) ( 587 )  
    目的: 探讨开窗减压术联合刮治术治疗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 20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行开窗减压术,术后佩戴超软热凝树脂塞治器,Ⅱ期行刮治术,术后严密随访,观察瘤腔变化。结果: 锥形束CT显示病变范围明显缩小,病变区解剖结构接近正常。开窗术后3个月瘤腔平均缩小28.66%,术后6个月平均缩小58.51%,术后12个月平均缩小为79.33%,瘤腔面积与术前比较明显缩小(P<0.05)。术后6个月瘤腔骨密度冠状位、矢状位及水平位分别为371.32、361.74、384.71 Hu,术后12个月分别为517.64、523.22、521.05 Hu,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2~24个月行二期刮治,随访3~5年无复发。结论: 单囊型成釉细胞瘤行开窗减压术,术后佩戴超软热凝树脂塞治器能维持开窗口通畅,在瘤腔变化不明显时进行二期刮治术,是治疗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显微修薄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孙黎波, 兰玉燕, 周航宇, 付光新, 王雷, 姚志浩
    2020, 36(4): 346-34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04.010
    摘要 ( 218 )   PDF(2357KB) ( 303 )  
    目的: 探讨显微修薄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5年12月~2018年5月期间56例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术的患者,术前常规行股前区CT血管造影,利用影像工作站(Philips Medical Systems)定位穿支血管出肌点的体表位置,以其为中心设计个性化皮瓣,模拟切取皮瓣,并对其周界脂肪厚度进行测量,对皮下脂肪较厚的15例患者,应用手术显微镜对皮瓣进行修薄后转移至受区进行外科修复。结果: 显微修薄股外侧皮瓣14例完全存活,1例皮瓣远端出现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切取皮瓣面积最大9 cm×5 cm,面积从最小6 cm×4 cm,供区无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并且避免二期去脂手术。结论: CT血管造影能够指导股前外侧皮瓣的制备,对于皮下脂肪较厚的患者,显微修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可以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微生物学研究
    SD大鼠经鼻黏膜免疫牙周炎基因疫苗pVAX1-HA2-FimA-(IL-15)后Tfh细胞的变化
    田源, 陈靖, 曾凤娇, 于航, 刘霞, 刘建国, 白国辉
    2020, 36(4): 350-35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04.011
    摘要 ( 225 )   PDF(2258KB) ( 172 )  
    目的: 观察SD大鼠经鼻黏膜免疫牙周炎基因疫苗后Tfh细胞的变化,探讨Tfh细胞在黏膜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sIgA抗体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鼻滴方式免疫SD大鼠,A组为生理盐水组,B组为空载体(pVAX1)组,C组为牙周炎疫苗pVAX1-HA2-FimA-(IL-15)组,ELISA法检测大鼠唾液中特异性sIgA抗体的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鼻黏膜Tfh细胞及CD4+CXCR5+ICOS+Tfh细胞的表达。结果: 第3~7周C组大鼠唾液中特异性sIgA抗体表达水平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FITC(CD4)和Aleax flour 594(CXCR5)融合后呈黄色荧光,A组和B组的免疫荧光双染结果中未见双阳性荧光信号;C组大鼠鼻黏膜细胞中CD4+CXCR5+Tfh及CD4+CXCR5+ICOS+Tfh细胞的表达均高于A组和B组(P<0.05);且发现大鼠唾液中特异性sIgA与大鼠鼻黏膜CD4+CXCR5+Tfh及CD4+CXCR5+ICOS+Tfh细胞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牙周炎基因疫苗 pVAX1-HA2-FimA-(IL-15)经鼻黏膜免疫大鼠后可激活Tfh细胞在鼻黏膜的表达,表达水平与特异性sIg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说明Tfh细胞可能在促进机体产生特异性sIgA抗体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龋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结果比对不同数据库的研究
    常婷, 周密, 李仪红, 刘高霞
    2020, 36(4): 355-35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04.012
    摘要 ( 182 )   PDF(3244KB) ( 374 )  
    目的: 探讨深龋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结果物种注释时比对不同数据库的差异。方法: 收集青少年第一恒磨牙深龋样本共16份,提取DNA后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测序结果分别比对NCBI nr数据库及HOMD数据库,分析应用不同数据库时深龋微生物组成的差异性。结果: 深龋微生物在纲分类水平上,两种数据库中相对丰度位于前10微生物均为放线菌纲、芽孢杆菌纲、拟杆菌纲、红蝽菌纲、Negativicutes纲、梭杆菌纲、梭菌纲、β-变形菌纲、黄杆菌纲和互养菌纲。在属分类水平上,两种数据库中相对丰度位于前10微生物均为乳杆菌属、放线菌属、欧氏菌属、普氏菌属、丙酸杆菌属、链球菌属、月形单胞菌属、棒杆菌属、纤毛菌属和类斯氏菌属。物种比例水平在两数据库中得到的数值有微小差异,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龋样本宏基因组数据分别于NCBI nr和HOMD数据库注释后,微生物数量及结构无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链球菌细菌素对伴放线聚集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
    吴音璇, 马晟利, 葛文玉, 李慧, 吴丽春, 王馨, 李春梅
    2020, 36(4): 360-36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04.013
    摘要 ( 230 )   PDF(1592KB) ( 240 )  
    目的: 研究血链球菌细菌素分别对单独培养及混合培养的伴放线聚集杆菌(A.a)和白色念珠菌(C.a)生物膜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血链球菌细菌素对A.a及混合培养的A.a和C.a生物膜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低温高速离心,细胞破碎,盐析等方法提取血链球细菌素—血链素。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血链素对单独和混合培养的A.a及C.a的MIC;血链素作用于A.a及混合培养的A.a和C.a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在2 h、6 h、12 h、24 h、48 h、72 h观察生物膜活性的变化。结果: 血链素对单独培养的A.a的MIC为0.25 g/L;血链素对单独培养的C.a的MIC为0.125 g/L;血链素对混合培养的A.a及C.a的MIC为0.5 g/L。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血链素对A.a生物膜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显著的时间在72 h;血链素对混合培养的A.a及C.a生物膜活性同样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显著的时间在48 h。结论: 血链素对A.a及混合培养的A.a及C.a 生物膜活性均有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体牙髓病学研究
    IL-17在乳牙根尖周病损组织中的表达
    周焱, 王颖慧, 赵焕英, 尚佳健
    2020, 36(4): 365-36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04.014
    摘要 ( 220 )   PDF(2481KB) ( 162 )  
    目的: 检测IL-17在乳牙根尖周病损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分析其在不同病理类型及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乳牙慢性根尖周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收集120例乳牙慢性根尖周病损组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理类型并按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IL-17的分布特点;ELISA法检测IL-17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120例乳牙慢性根尖周病损组织中根尖周肉芽肿占65.8%,根尖周囊肿占18.4%,根尖周脓肿占15.8%。IL-17在3种病理类型中均有表达,主要表达于淋巴细胞、浆细胞。ELISA结果显示IL-17在不同病理类型组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在根尖肉芽肿组中的表达与炎症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IL-17在乳牙根尖周病损组织内广泛存在,随炎症程度加重表达逐渐降低,推测IL-17在乳牙慢性根尖周炎的病程进展中可能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尖手术中超声骨刀对根尖切面粗糙度的影响
    马艳群
    2020, 36(4): 369-37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04.015
    摘要 ( 191 )   PDF(1327KB) ( 319 )  
    目的: 比较超声骨刀、裂钻车针和金刚砂车针切除根尖后切面粗糙度的差异。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离体牙60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个),分别使用超声骨刀、裂钻车针和金刚砂车针切除根尖3 mm,检测并记录切面粗糙度值Ra;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切面形态。结果: 超声骨刀、裂钻车针和金刚砂车针3组的根尖切面粗糙度值Ra分别是(0.470±0.071) μm、(0.567±0.100) μm和(2.354±0.313) μm。超声骨刀组根尖切面最光滑,金刚砂车针组根尖切面最粗糙,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超声骨刀与裂钻车针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传统的裂钻和金刚砂车针相比,在根尖手术中使用超声骨刀进行根尖切除,根尖切面粗糙度较小,表面更加光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花青素对不同深度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影响
    刘雯, 刘敏, 邓婷, 王雯, 郑月梅, 郭玲, 谢翠柳
    2020, 36(4): 372-37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04.016
    摘要 ( 207 )   PDF(2732KB) ( 254 )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 PA)对不同深度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 将40颗第三磨牙随机分为8组(n=5):A、A1组:浅层+6.5% PA;B、B1组:浅层+乙醇;C、C1组:深层+6.5% PA;D、D1组:深层+乙醇。A1、B1、C1、D1组样本进行老化处理。各组试件测试抗剪切强度后统计断裂模式,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断裂面。结果: “老化”、“牙本质深度”、“PA”的单独主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二阶、三阶交互效应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混合断裂是主要的断裂模式。A1、C1组见粗大的树脂突严密充填于牙本质小管中,B1、D1组出现牙本质小管及树脂溶解现象。结论: PA可增强浅、深层牙本质即刻抗剪切强度并改善粘接耐久性,牙本质浅层抗剪切强度高于深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病学与黏膜病学研究
    N-乙酰半胱氨酸对脂多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影响
    张贞祯, 熊婷, 郑睿, 黄佳琳, 郭玲
    2020, 36(4): 377-38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04.017
    摘要 ( 228 )   PDF(886KB) ( 204 )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否对脂多糖(LPS)刺激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为NAC用于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牙周炎等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LPS或NAC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增殖的影响,以获得刺激HUVECs的最适药物浓度。添加最佳药物浓度的LPS和(或)NAC处理HUVECs 24 h,实时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粘附分子-1(ICAM-1)的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NF-α和IL-8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ICAM-1和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结果: LPS刺激HUVECs过量表达炎症因子TNF-α、IL-8和ICAM-1。此外,LPS增加NF-κB通路的磷酸化P65(pP65)表达。然而,NAC预处理HUVECs后,显著抑制了LPS引起的TNF-α、IL-8和ICAM-1表达的增加及降低了pP65的分泌水平。结论: 本结果表明NAC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LPS介导的炎症损伤,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其潜在的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ongersen对大鼠牙周炎抗炎效果观察
    丁小函, 岳轶云, 夏博园, 李艳, 刘歆婵, 武洲, 于维先
    2020, 36(4): 382-38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04.018
    摘要 ( 236 )   PDF(2124KB) ( 207 )  
    目的: 在体内观察Mongersen对大鼠牙周炎的抗炎效果。方法: 选取健康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22只,随机选取6只为空白对照(C0组),剩余16只构建大鼠牙周炎模型,之后将其随机分3组,其中1组为牙周炎对照组(C组),另外2组分别注射Mongersen(M组)以及生理盐水(N组),2周后将其全部处死,检测其临床指标及病理学改变,并采用qRT-PCR检测牙龈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 临床指标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M组相比C组及N组炎症缓解;qRT-PCR结果显示M组与N组及C组相比TNF-α、IL-1β等炎症因子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ongersen可明显降低大鼠牙周组织炎症程度及其炎症因子的表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黏膜病和口腔症状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研究
    张丽敏, 周家敏, 张涵, 陆云洋, 魏晓渝, 张馨方, 陈白莉, 杨军英
    2020, 36(4): 387-39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04.019
    摘要 ( 233 )   PDF(927KB) ( 312 )  
    目的: 研究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活动性、病程、用药类型与口腔黏膜病和口腔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389例IBD患者[265例克罗恩病(CD组)和124例溃疡性结肠炎(UC组)]和265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腔黏膜检查。数据分析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结果: CD组沟纹舌的患病率比对照组增加(P=0.021),其患病风险增加7.76倍。相比对照组,CD和UC组口干和口腔异味的发生率均明显增加(P<0.05),口干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1.98倍和1.48倍,口腔异味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0.96倍和0.72倍。活动期CD患者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和沟纹舌的患病率比缓解期者增加(P=0.048,P=0.009)。口腔扁平苔藓的患病率随CD病程的延长而增加(P=0.035)。CD组中应用氨基水杨酸制剂者口腔黏膜异常检出率比免疫抑制剂者增加(P=0.003)。结论: IBD患者口腔黏膜病的患病风险和口腔症状的发生风险增加,并与IBD的活动性、病程、用药类型相关,亟需口腔卫生宣教和多学科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卫生管理学
    吉林省口腔医疗机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公平性分析
    张杰, 张桐菲
    2020, 36(4): 393-39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04.020
    摘要 ( 199 )   PDF(787KB) ( 194 )  
    目的: 对吉林省口腔医疗机构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及配置进行公平性分析,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吉林省口腔医疗机构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配置相对公平,人口分布优于地理分布的公平性,但在基层口腔医疗机构护理人力资源浪费和不足现象同时出现。结论: 有关部门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防止口腔护理人才流失现象加重,提高基层口腔卫生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待遇,在遵循公平性原则的前提下,优化调整吉林省口腔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成人上下颌双侧前磨牙区7颗多生牙1例
    胡永, 赵大勇, 马三成
    2020, 36(4): 396-39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04.021
    摘要 ( 220 )   PDF(2372KB) ( 195 )  
    上下颌前磨牙区发生非综合征性多颗多生牙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成年男性上下颌双侧前磨牙区7颗多生牙病例,并回顾相关文献,讨论前磨牙区多颗多生牙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D打印导板引导下微创直行切口在显微根尖手术中的应用1例
    涂欣冉, 文铖, 闫亮, 杨雪超, 樊明文, 江千舟
    2020, 36(4): 398-40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04.022
    摘要 ( 242 )   PDF(5212KB) ( 251 )  
    本病例对因根尖异物导致根尖周炎的患者,在3D打印根尖手术导板的指引下,采用前庭沟直行切口行根尖切除术,以避免发生翻瓣导致的并发症。观察其根尖手术视野暴露,根尖周愈合效果及黏膜创口恢复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