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约述评
    浅谈我国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的管理现状
    何悦
    2020, 36(11): 987-99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1.001
    摘要 ( 256 )   PDF(1056KB) ( 257 )  
    我国专科医师培训起步较晚,尤其是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的培训,目前试点工作在国内几大高校附属医院中已逐步展开,培训和管理体系尚未健全。我国的口腔颌面外科学不同于国外发达国家,疾病诊疗范围更为广泛,兼具头颈外科的诊疗任务,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被誉为“中国式”口腔颌面外科。国外的口腔颌面外科专培制度及国内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制度能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但更多地需要口腔颌面外科医师摸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专培管理体系。健全完善的专培管理模式是保障专培良好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国内及国外专科医师培训的管理经验,对我国口腔颌面外科专培管理的现状作一综合阐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微小RNA-155调控骨代谢的研究进展
    张成晓雪, 赵青
    2020, 36(11): 992-99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1.002
    摘要 ( 246 )   PDF(808KB) ( 189 )  
    正常的骨代谢有赖于骨形成与骨吸收之间的平衡,这一平衡的打破会导致多种骨相关疾病。微小RNA(microRNAs,miRNA) 作为转录后调控因子,参与了骨代谢的调控,其异常表达也会引起骨组织病理性改变。它作为治疗骨相关疾病的潜在靶点,在未来临床治疗中具有相当的应用前景。miR-155作为目前研究较多的miRNAs 之一,其在调控骨代谢方面的作用也逐渐被阐明,本文就miR-155调控骨代谢的具体机制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腮腺炎症疾病的细菌学研究进展
    李昌忆, 郑凌艳
    2020, 36(11): 996-99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1.003
    摘要 ( 339 )   PDF(791KB) ( 395 )  
    急慢性细菌性腮腺炎症是临床常见的腮腺疾病,过去对于腮腺炎的细菌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急性腮腺炎脓液的细菌培养,而对于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各时期的菌群结构缺乏研究。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包括各类厌氧菌在内的越来越多的细菌被发现在腮腺感染性炎症中发挥作用。在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口腔微生物的检测后,对于口腔内菌群与疾病的之间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入,为腮腺炎的致病菌分析、治疗和预防提供线索。本文介绍了腮腺炎症性疾病中细菌学研究的进展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口腔菌群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氧化石墨烯在钛植入物表面改性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赵文迪, 刘晓秋
    2020, 36(11): 1000-100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1.004
    摘要 ( 256 )   PDF(795KB) ( 425 )  
    金属钛以其优良的理化性质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牙科种植和骨科植入领域,但钛植入材料仍可能发生移植整合失败或者发生以植入物为中心的感染。为了优化种植体性能,对钛表面进行物理、化学、生物改性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氧化石墨烯因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骨传导性、骨诱导性、生物相容性、抗菌性、易功能化等特点,目前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复合生物材料的研发。本文将近年来氧化石墨烯在金属钛表面改性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头颈部缺损修复重建中受区静脉的比较分析
    尹寿成, 徐中飞
    2020, 36(11): 1004-100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1.005
    摘要 ( 161 )   PDF(776KB) ( 204 )  
    头颈部肿瘤手术切除和外伤等原因常导致组织缺损及功能障碍,因此在手术治疗的同时,重建头颈部组织缺损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极其重要。显微血管游离皮瓣移植已成为修复头颈部组织缺损的主要方法,选择合适的受区血管是保证游离皮瓣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头颈部可供外科医生选择的受区静脉包括面总静脉、舌静脉、甲状腺上静脉、颈横静脉、颞浅静脉、颈外静脉、颈内静脉等。目前,静脉血栓是游离皮瓣重建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选择合适的受区静脉非常重要。本文对头颈部缺损修复重建中影响受区静脉选择的因素进行综述,为临床上的选择和进一步研究提供证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病学研究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通过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TLR4途径促进牙周炎症
    张询, 袁彩霞, 林园园, 田群丽
    2020, 36(11): 1007-101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1.006
    摘要 ( 255 )   PDF(2469KB) ( 210 )  
    目的:探讨糖尿病的重要病理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C)中Toll样受体4(TLR4)介导的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作用,以阐明AGEs对牙周炎可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不同剂量的AGEs(0、100、300、500 mg/L)处理牙周膜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α-actin,以检测AGEs对细胞骨架的可能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剂量的AGEs对PLDCs表达TLR4及下游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影响,以及AGEs抑制剂E5564对TLR4激活的阻断作用。通过免疫荧光再次验证AGEs通过TLR4对IL-1β和TNF-α的激活作用。结果:AGEs对PDLCs的培养和形态并未有影响,对细胞结构蛋白α-actin的表达未见明显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00和500 mg/L的AGEs处理明显增加了PDLCs的TLR4的表达,且300和500 mg/L剂量之间未发现统计学差异。AGEs引起的TLR4的激活继续导致了下游IL-1β和TNF-α的表达上调,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均证明,加入TLR4特异性抑制剂E5564可以逆转TLR4通路诱导的IL-1β和TNF-α激活。结论:AGEs并未对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和骨架有明显影响,AGEs可能通过TLR4通路促进牙周成纤维细胞的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释放,促进牙周炎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6S rDNA测序分析微酸性电解水对牙周炎患者口腔菌群的影响
    曹程, 李平, 胡贞卿, 李自良
    2020, 36(11): 1012-101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1.007
    摘要 ( 205 )   PDF(936KB) ( 496 )  
    目的:探讨微酸性电解水含漱液对牙周炎患者口腔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进入支持治疗的牙周炎患者,收集其使用微酸性电解水含漱7 d前、后的唾液样本,通过16S rDNA测序法对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口腔菌群的变化。结果:用微酸性电解水含漱7 d后,门水平,拟杆菌门、梭菌门、变形菌门物种相对丰度降低。属水平,奈瑟菌属、梭杆菌属、卟啉单胞菌属、普雷氏菌属物种相对丰度降低。α多样性分析:Simpson指数增加,Shannon指数增加(P<0.05),Chao1指数、ACE指数、PD_whole_tree指数均升高(P<0.01)。β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组间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含漱微酸性电解水可以改变口腔菌群的结构,增加菌群种类及多样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延迟响应诱导口腔菌群多样性形成机制分析
    董琛, 胡大伟
    2020, 36(11): 1016-102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1.008
    摘要 ( 192 )   PDF(2800KB) ( 163 )  
    目的:探究人体口腔中微生物的形成与维持机制是什么。方法:调查了口腔健康和患病各20例的口腔菌群,分析了5个常见菌属——颗粒链菌属、卟啉单胞菌属、棒杆菌属、纤毛菌属和福赛斯坦纳菌属的特征。结果:健康口腔中菌群动态呈现出较显著的异步波动趋势,而患病口腔菌群的波动是平稳的随机过程,健康口腔中微生物生长的2类基本延迟响应包括生殖延迟和反应延迟,由此可以间接导致种间竞争延迟和底物分解延迟,这些延迟响应和异步周期性波动形成与维持了较高的物种多样性。结论:建立了有效的口腔菌群演替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大量的仿真实验确证了所提出的口腔菌群演替机制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位点保存对牙周病患者牙周状况影响的临床研究
    耿双双, 王健, 杨莉, 冯欣欣, 路立花
    2020, 36(11): 1022-102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1.009
    摘要 ( 237 )   PDF(802KB) ( 191 )  
    目的:探讨位点保存对牙周病患者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探诊深度(Proing Depth,PD)、牙周附着丧失 (Attachment Lossl,AL)及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牙周病患者94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2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拔牙后种植修复治疗,观察组行位点保存拔牙后种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种植成功率、修复效果、SBI、PD、AL、PLI、患者主观评价结果。结果:观察组种植成功率为100%(47/47),高于对照组的89.36%(4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优良率为95.75%,高于对照组的82.98%(P<0.05)。治疗前两组SBI、PD、AL及PL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BI、PD、AL及PLI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后SBI、PL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D、A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咀嚼功能、外形美观及整体满意度均明显提升,但观察组治疗后咀嚼功能、外形美观及整体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位点保存拔牙后种植修复治疗较常规拔牙可明显提高牙周病患者种植成功率,提高修复优良率,降低PD及AL,并提高患者咀嚼功能、外形美观及整体满意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阻生上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上颌第二磨牙远端的牙周变化
    李娟, 张栋, 康壮飞, 张宁, 谷建琦
    2020, 36(11): 1027-103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1.010
    摘要 ( 289 )   PDF(777KB) ( 290 )  
    目的:评估年轻人无症状的完全埋伏阻生上颌第三磨牙采用微创拔除后12个月内上颌第二磨牙远端牙周状况的变化。方法:本研究抽取43个高危牙周风险的阻生上颌第三磨牙。在术前和术后3、6和12个月随访,记录邻近第二磨牙远端5个位点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深度(PD)。结果:初始PD为(3.67±1.64) mm,最深的平均PD在远中腭侧线角。12个月时,PD平均值为(2.12±0.70) mm,平均恢复高度为(1.55±1.47)mm(P<0.05),3个月时较高为(1.46±1.45) mm(P<0.05)。并且从术前到术后12个月上颌第二磨牙远端的5个位点PD的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上颌第二磨牙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均改善。结论:无症状的完全阻生上颌第三磨牙可导致邻近第二磨牙牙周缺损,在远中腭侧线角最深,拔除后12个月5个位点均不同程度恢复。前3个月被认为是牙周愈合的重要时期。有高危牙周风险上颌第三磨牙的年轻人可以从早期拔牙中获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外科学研究
    颌下腺及Wharton导管同期切除治疗涎石病
    高莺, 张晓敏, 田淳, 张瑞
    2020, 36(11): 1031-103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1.011
    摘要 ( 181 )   PDF(1563KB) ( 189 )  
    目的:探讨颌下腺及Wharton导管同期切除治疗涎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需要进行颌下腺切除术的60例涎石病患者分别进行传统颌下腺切除术、颌下腺及Wharton导管同期切除术,评价其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传统颌下腺切除组术中切除Wharton导管平均长度为(2.33±0.42) cm,颌下腺及Wharton导管同期切除组为(4.31±0.43) cm,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传统颌下腺切除组术后Wharton导管结石复发患者为2例,颌下腺及Wharton导管同期切除组为0例,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例在舌神经损伤、吞咽困难、舌下腺囊肿、慢性舌下腺炎、舌下神经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残余导管炎等并发症方面未发现差异。结论:颌下腺及Wharton导管同期切除治疗涎石病临床疗效满意,切除尽可能长的Wharton导管有助于最大程度减少结石复发可能性,对于涎石复发高风险患者可能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胸锁乳突肌瓣与口腔修复膜在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应用的比较分析
    陶博强, 刘映坤, 李雨阳, 闵锋鹤, 刘慧敏, 杨之婧, 刘炜炜
    2020, 36(11): 1036-103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1.012
    摘要 ( 189 )   PDF(1905KB) ( 136 )  
    目的:比较胸锁乳突肌瓣与口腔修复膜在腮腺手术术后面部凹陷畸形修复和Frey综合征预防上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80例吉林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二科进行的腮腺良性肿瘤的患者,随机分为皮瓣组、修复膜组和对照组三组。皮瓣组在腮腺手术的基础上用胸锁乳突肌瓣进行修复;修复膜组在腮腺手术的基础上用口腔修复膜进行修复;对照组在腮腺手术后不做任何处置。术后72 h和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并观察术区面部凹陷畸形、Frey综合征和颈肩膀运动障碍发生的差异。结果:皮瓣组比修复膜组和对照组能更好地恢复术区面部凹陷畸形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组和修复膜组与对照组相比均能有效预防Frey综合征的发生,且皮瓣组具有更好的预防效果(P<0.05);本实验中皮瓣组均未发生副神经损伤。结论:胸锁乳突肌瓣比口腔修复膜具有更好的恢复腮腺良性肿瘤术后面部凹陷畸形和预防Frey综合征的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器人系统在腓骨修复下颌骨重建中的动物试验研究
    王兴涛, 刘才华, 吕玉祥, 靳乐, 刘筱菁
    2020, 36(11): 1040-104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1.013
    摘要 ( 181 )   PDF(4598KB) ( 172 )  
    目的:当前腓骨修复下颌骨重建手术中医生徒手操作精度差,治疗效果不理想,本文通过机器人系统辅助下颌骨重建手术动物试验,评价机器人辅助手术效果。方法:以山羊作为试验对象,分别进行机器人系统辅助手术、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以及人工操作手术,计算每组试验术后和术前之间的平均差异值,对比分析3组试验结果,验证机器人辅助手术效果。结果:机器人在手术过程中运行稳定可靠,手术精度优于其他试验,能够满足下颌骨重建手术的要求。结论:该机器人系统可在下颌骨重建手术中辅助医生实现游离骨块的精确定位与稳固把持,提高操作精度和手术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对兔口腔溃疡愈合的影响及相关药理机制研究
    程英杰, 高昕, 汪苑苑, 徐礼鲜, 顾宜, 王新文
    2020, 36(11): 1045-104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1.014
    摘要 ( 204 )   PDF(6734KB) ( 263 )  
    目的:研究复方甘菊利多卡因(Compound Chamomile and Lidocaine,CCL)对口腔溃疡的促愈合作用及发挥临床治疗作用的可能药理机制。方法:化学灼烧法建立新西兰兔口腔溃疡动物模型,每日各组分别涂抹CCL、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3次,记录口腔溃疡面积;3、5、7d取溃疡组织固定,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各组IL-8、TNF-α和SOD的表达差异。抑菌环实验评价CC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能力。结果:CCL对兔口腔溃疡的促愈合作用不明显,7d CCL组溃疡区虽可见增生的移行上皮层,结缔组织内仍见大量炎症细胞;但免疫组化显示,CCL组中IL-8,SOD表达水平接近bFGF组,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抑菌环实验显示,CC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与金霉素相当,与bFGF凝胶相比具有绝对的抑菌优势(P<0.001)。结论:除了具有明确的止痛作用外,降低某些炎症因子的表达及加强局部的抗感染能力可能是CCL发挥临床治疗作用的主要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龋病与牙体修复学研究
    铒激光治疗乳牙龋齿临床疗效的观察研究
    王军辉, 王子瑞, 周志斐, 张百泽, 葛鑫, 陈宇江, 杜样, 王小竞
    2020, 36(11): 1050-105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1.015
    摘要 ( 297 )   PDF(795KB) ( 416 )  
    目的:调查Er:YAG激光在儿童乳牙深龋去腐备洞治疗时患儿感受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6岁于我院儿童口腔科行深龋盖髓治疗的患儿,分别用激光和传统车针去腐备洞后充填,评估患儿感受、家长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研究108名患儿,平均年龄(5.16±0.81)岁,共治疗患牙224颗。疼痛程度及家长满意度上,激光组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去龋时间上,激光组略长于传统组;临床疗效上,治疗6个月内,激光组成功率略高于传统组,随着观察时间延长,两组成功率均有下降,治疗后2年,激光组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治疗后失败原因主要为继发龋(35.05%)及充填体脱落(29.90%)。结论:Er:YAG激光治疗乳牙龋齿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儿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碳二亚胺预处理对两种酸蚀-冲洗粘接剂粘接性能的影响
    郑月梅, 鄢国伟, 周凯璇, 陈月, 谢翠柳
    2020, 36(11): 1055-105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1.016
    摘要 ( 188 )   PDF(2021KB) ( 260 )  
    目的:探究碳二亚胺(carbodiimide,EDC)预处理对两种酸蚀-冲洗粘接剂与牙本质的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人类离体第三磨牙64颗随机分为8组(n=8)。 S、 Sa组: 预处理+乙醇/水基粘接剂(EDC+SB2); S0、 S0a组:无预处理+乙醇/水基粘接剂(去离子水+SB2); P、 Pa组: 预处理+丙酮基粘接剂(EDC+PB);P0、 P0a组:无预处理+丙酮基粘接剂(去离子水+PB)。Sa、 S0a、 Pa、 P0a组进行冷热循环模拟老化实验。各组随机抽取6个试件测定剪切强度后观察断裂模式,剩余2个试件SEM观察粘接界面微观结构。结果:剪切强度S>P, S>S0, Sa>S0a, Pa>P0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化实验后各组剪切强度均下降,但S与Sa, P与P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粘接剂、 EDC、老化单独主效应对剪切强度有显著影响(P<0.05),而二阶和三阶交互效应对粘接强度的影响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组混合断裂为主,老化组界面断裂为主。SEM观察示即刻组混合层较完整,老化组S0a与P0a裂隙最明显。结论:EDC预处理能够提高SB2即刻剪切强度,对SB2和PB都具有一定的粘接耐久性,并呈现较好的微观粘接界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优韧瓷在青少年第一恒磨牙大面积缺损中的应用
    汪平, 谢玲, 张松营, 胡蝶
    2020, 36(11): 1060-106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1.017
    摘要 ( 239 )   PDF(1421KB) ( 478 )  
    目的:分析比较复合树脂充填与LavaTM Ultimate优韧瓷嵌体修复青少年第一恒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62名患儿84颗大面积缺损的第一恒磨牙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LavaTM Ultimate优韧瓷嵌体在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制作(CAD /CAM)下修复,B组采用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定期复查,分别在6个月和12个月后参照改良FDI标准,对两组的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6个月后两组各评价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0.05);12个月后AB两组表面染色、边缘染色、边缘适应性和术后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表面光泽度、折裂与保留以及龋齿再发、腐蚀、脱落方面,A组效果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大面积缺损的第一恒磨牙,LavaTM Ultimate优韧瓷在抗折,表面光泽度和再发龋方面的远期效果优于树脂,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材料,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材料高嵌体修复大面积缺损的上颌第一前磨牙有限元分析
    魏振辉, 孙贺婷, 高志银, 王薇, 张娇, 张鹏, 王金海
    2020, 36(11): 1065-106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1.018
    摘要 ( 271 )   PDF(1948KB) ( 380 )  
    目的:探讨4种材料高嵌体修复大面积缺损上颌第一前磨牙后,材料及牙体结构受应力大小及分布情况。方法:收集1颗完整的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通过锥形束CBCT扫描技术、 Mimics19.0、 Hypermesh、 Ansys19.0等逆向工程软件,建立大面积缺损的上颌第一前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用金合金、氧化锆、复合树脂、 玻璃陶瓷四种不同材料做高嵌体修复,来观察在垂直向与侧向加载时,修复体及剩余牙体组织的所受最大主应力大小变化和分布情况。结果:对于剩余牙体组织来说,垂直加载时的最大主应力从大到小为:复合树脂>璃陶瓷瓷>氧化锆=金合金;侧向加载时为:复合树脂>氧化锆>金合金>玻璃陶瓷;对于修复材料来说,垂直加载时最大主应力从大到小为:金合金>氧化锆>玻璃陶瓷>复合树脂;侧向加载时为:氧化锆>玻璃陶瓷>复合树脂>金合金。结论:综合受力分析,大面积缺损的上颌第一前磨牙,首选玻璃陶瓷高嵌体修复,但建议减低牙尖斜度,给予适当调牙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正畸学研究
    SIRT1对正畸静压力刺激下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左志刚, 李洪发, 王悦, 郑朝, 杨子靓, 刘珊, 刘大勇
    2020, 36(11): 1069-107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1.019
    摘要 ( 218 )   PDF(1439KB) ( 206 )  
    目的: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正畸静压力刺激下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原代培养PDLSCs,取第3代PDLSCs并分为对照组、正畸静压力组、正畸静压力+白藜芦醇组、正畸静压力+烟酰胺组,检测SIRT1、骨钙素(OC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乙酰化NF-κB、FOXO1、乙酰化FOXO1的表达量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成骨诱导后检测茜素红染色中矿化结节数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正畸静压力组的矿化结节数量、SIRT1、OCN、RUNX2、FOXO1的表达量增加,乙酰化NF-κB、乙酰化FOXO1的表达量及TNF-α、IL-6、MCP-1的含量减少;与正畸静压力组比较,正畸静压力+白藜芦醇组的矿化结节数量、SIRT1、OCN、RUNX2、FOXO1的表达量增加,乙酰化NF-κB、乙酰化FOXO1的表达量及TNF-α、IL-6、MCP-1的含量减少,正畸静压力+烟酰胺组的矿化结节数量、SIRT1、OCN、RUNX2、FOXO1的表达量减少,乙酰化NF-κB、乙酰化FOXO1的表达量及TNF-α、IL-6、MCP-1的含量增加。结论:SIRT1在正畸静压力刺激下PDLSCs成骨分化中起促进作用,调控NF-κB及FOXO1的乙酰化是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人骨性Ⅲ类患者正畸掩饰性治疗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刘玲霞, 关雨欣, 武秀萍
    2020, 36(11): 1074-107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1.020
    摘要 ( 292 )  
    目的:探讨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非拔牙掩饰性正畸治疗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进行非拔牙掩饰性正畸治疗的20例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对其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上的18项硬组织及15项软组织相关指标进行测量,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治疗后硬组织测量指标:SNA,U1-SN,U1-VRL,U1-HRL增大,L1-VRL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组织测量指标,面凸角减小,Sn-VRL,A'-VRL,UL-VRL增大,LL-VRL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硬组织相对应的距离测量项目在矢状向的变化具有不同程度相关性(P<0.05)。结论:成人骨性Ⅲ类患者非拔牙掩饰性治疗主要通过上切牙唇倾及下切牙回收改善骨面畸形,治疗后患者软组织侧貌有一定改善,上唇向前移动,下唇内收,且软硬组织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