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约述评
    恶性高热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
    唐瞻贵, 陈娟
    2020, 36(10): 893-89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0.001
    摘要 ( 333 )   PDF(974KB) ( 348 )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接触挥发性麻醉剂或去极化肌松剂时出现体温急剧升高,骨骼肌剧烈收缩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变化。患者发病前难以诊断,病情发展十分迅速,若得不到有效救治,则极易出现生命危险。随着各类麻醉药物在口腔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口腔医生遇到MH的机率逐渐增加,且其治疗手段有一定的特殊性,若误诊误治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本文对MH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行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颌骨囊性病变相关手术治疗的发展现状
    段聪聪, 韩冰
    2020, 36(10): 898-90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0.002
    摘要 ( 368 )   PDF(754KB) ( 382 )  
    颌骨囊性病变是常见的颌骨疾病之一,包括囊肿和囊性肿瘤,其治疗的主要术式有刮治术、开窗减压术、“dredging method”及切除术。临床上具体术式的选择需要根据病变的大小、性质,患者的依从性、主观意愿,医生的技术、条件等各方面综合考虑,以尽可能恢复面部形态及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前牙区多生牙临床特征及拔除时机选择
    沙震宇, 王了
    2020, 36(10): 902-90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0.003
    摘要 ( 449 )   PDF(727KB) ( 829 )  
    多生牙是指牙弓上除20颗乳牙以及32颗恒牙以外的牙或者具有牙结构的物质。在临床中,多生牙常常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包括牙列不齐、恒牙阻生、邻牙牙根吸收、囊肿形成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上颌前牙区多生牙发病率最高,在恒牙列发病率为1.5%~3.5%,乳牙列为0.3%~0.8%,拔除多生牙对预防并发症具有积级意义,然而目前临床研究对于多生牙的拔除时机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主要针对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临床特征及国内外治疗时机研究进展进行回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下腺腺体功能保存的研究进展
    黄擎, 阮敏
    2020, 36(10): 905-90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0.004
    摘要 ( 212 )   PDF(736KB) ( 320 )  
    下颌下腺是口腔颌面部三大唾液腺之一,对人体消化、咀嚼、预防龋病等多项生理功能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下颌下腺的相关研究日益深入,保存下颌下腺功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保存下颌下腺腺体及其生理功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本文从颌面部不同类型手术中涉及保存下颌下腺腺体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体表面生物活性元素的添加及其对骨免疫微环境的调控
    傅文麒, 刘慧颖
    2020, 36(10): 908-91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0.005
    摘要 ( 296 )   PDF(769KB) ( 234 )  
    种植体植入引发的宿主免疫反应,是组织修复的第一步,骨免疫微环境对种植体的初期骨结合具有重要意义。免疫细胞具有多极性和可塑性,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极化和细胞因子的表达,使骨免疫微环境的调控成为可能。其中,锌(Zinc,Zn)、锶(Strontium,Sr)、硅(Silicon,Si)等生物活性元素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的成骨向分化,同时上调免疫细胞抗炎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本文综述了当前在种植体表面添加生物活性元素的策略及其调控骨免疫微环境的可能潜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新型种植体表面改性材料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肿瘤学研究
    耳前扩展切口在副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洪小伟, 孙国文, 王志勇, 朱锋, 李威
    2020, 36(10): 912-91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0.006
    摘要 ( 207 )   PDF(2427KB) ( 237 )  
    目的: 初步评价耳前扩展切口在副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例术前诊断为副腮腺肿瘤患者,采用耳前扩展切口行副腮腺肿瘤切除术。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患者对切口外观满意度等临床数据并分析。结果: 8例患者术中暴露良好,肿瘤完整切除,随访18~24月,无涎瘘发生,无耳垂及颞部麻木。除手术需要切除面神经分支外,无其他面神经损伤症状。随访至今无肿瘤复发。患者均对切口外观表示满意。结论: 耳前扩展切口在副腮腺肿瘤切除术中可达到良好的术创暴露及手术效果,是一种可行的手术入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EER数据库的唾液腺粘液表皮样癌预后因素分析
    张曙光, 王玉龙, 徐文光, 尹西腾, 韩伟, 邹会会
    2020, 36(10): 915-92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0.007
    摘要 ( 227 )   PDF(938KB) ( 262 )  
    目的: 本研究利用SRER(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数据库对唾液腺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筛选其预后风险因素。方法: 下载2004~2015年间美国SEER数据库中唾液腺MEC患者临床病理数据和随访资料。首先将SEER数据库纳入的MEC患者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接着将国内数据库中的MEC数据作为独立的外部验证组。用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了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随后采用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获取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并构建列线图(nomogram)并验证模型区分能力与一致性。结果: 共纳入2209例唾液腺MEC患者,其中建模组1657例,验证组552例。从南京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肿瘤数据库中纳入234例唾液腺MEC患者进行外部验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组织学分级、是否手术、是否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临床病理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T分期、N分期、M分期、组织学分级、是否手术、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成功构建了个体化预测唾液腺MEC患者预后的列线图,区分度检验显示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 C-index)为0.794(95%CI 0.744-0.844),表明该模型达到一个良好的区分度。建模组和内外部验证组的一致性检验的结果表明列线图所预测的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年龄、性别、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组织学分级、是否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是影响唾液腺MEC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本文构建的列线图可以较好地预测唾液腺MEC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花丹素通过ROS介导的JNK通路诱导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
    周群, 邱嘉旋
    2020, 36(10): 921-92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0.008
    摘要 ( 224 )   PDF(922KB) ( 242 )  
    目的: 探究白花丹素诱导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CCK-8实验检测白花丹素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活性氧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Bcl-2、Bax和p-JNK蛋白的表达。 结果: CCK-8显示白花丹素有显著的抗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作用(P<0.001)。流式细胞术显示白花丹素可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P<0.001),有效刺激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内产生活性氧(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白花丹素作用后Bax/Bcl-2的比值升高(P<0.01,P<0.001),p-JNK蛋白表达随着作用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0.05,P<0.01,P<0.001)。然而,当我们使用活性氧清除剂NAC后,p-JNK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率都被显著逆转(P<0.001,P<0.001)。 结论: 白花丹素可以有效抑制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此外白花丹素可以通过活性氧介导的JNK途径诱导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软组织多形性玻璃样变血管扩张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孙雅静, 李宝江
    2020, 36(10): 925-92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0.009
    摘要 ( 153 )   PDF(4234KB) ( 238 )  
    目的: 探讨软组织多形性玻璃样变血管扩张性肿瘤(PHA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我院收治软组织多形性玻璃样变血管扩张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该例肿瘤呈结节状生长,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清楚,包膜完整;镜下特征性组织学表现为较多薄壁扩张的血管,管壁见纤维素性物质沉积,并可见腔内血栓;血管间为多形性的核深染的瘤细胞,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化标记示CD34和Vimentin阳性,BCL-2和 CD99部分阳性,EMA、S-100、Desmin、SMA、Bcl-6阴性,Ki-67(约+3%)。AB黏液染色阳性。结论: 软组织多形性玻璃样变血管扩张性肿瘤是少见的软组织肿瘤,预后较好,免疫组化标记可协助诊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YP27B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郭俊峰, 张纲, 谭颖徽
    2020, 36(10): 930-93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0.010
    摘要 ( 226 )   PDF(1829KB) ( 136 )  
    目的: 探讨CYP27B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在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中下载372例OSCC患者数据作为TCGA数据库研究队列,使用edgR算法计算OSC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YP27B1表达的差异,并进行分析;在新桥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选取146例OSCC患者作为新桥医院研究队列,将OSC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临床石蜡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YP27B1的表达,按照CYP27B1表达结果的中位值将OSCC患者分为CYP27B1高表达组和CYP27B1低表达组,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CYP27B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TCGA数据库队列与新桥医院队列中CYP27B1在OSCC组织中呈低表达,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YP27B1高表达组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显著高于低表达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YP27B1在OSCC患者癌组织中低表达,可能与OSCC的发生、发展相关,并影响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源性黏液瘤9例
    魏云鹏, 赵苏峰
    2020, 36(10): 934-93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0.011
    摘要 ( 280 )   PDF(2028KB) ( 361 )  
    目的: 探讨牙源性黏液瘤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9年12月经病理明确诊断为黏液瘤的患者9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病理学表现,手术方法及预后。结论: 牙源性黏液瘤临床症状具有非典型性,影像学表现对诊断具有参考意义,但明确诊断还需依据病理检查。手术是目前首选治疗方案,而合适的手术方案应结合患者临床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外科学研究
    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气道的影响
    刘刚, 张良, 李长顺
    2020, 36(10): 938-94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0.012
    摘要 ( 167 )   PDF(1157KB) ( 142 )  
    目的: 通过头颅定位侧位片分析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行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前后上气道变化。方法: 就诊于2016年1月~2019年6月徐州市口腔医院25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男性1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22.15岁。术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术中双侧下颌行矢状劈开行完成后退。术后1周,1月,3月及6个月分别测量上气道矢状向间隙变化,包括鼻咽、软腭、舌根及会厌后区,并评估舌骨位置改变。结果: 术后上气道三处解剖平面(软腭、舌根及会厌后区)均出现矢状向缩小;男性舌骨位置较女性向后下方移位明显。不同性别间之间上气道间隙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骨性Ⅲ错颌畸形患者行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后,上气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缩窄及舌骨下后方移位。下颌骨后退距离过大可能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脉冲钕激光对妊娠期智齿冠周炎的疗效分析及对孕妇牙科焦虑症的影响
    贡天远, 沈亚峰, 张超杰, 热依沙·阿布都克依木, 徐江
    2020, 36(10): 942-94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0.013
    摘要 ( 205 )   PDF(772KB) ( 221 )  
    目的: 分析脉冲Nd:YAG激光辅助治疗妊娠期智齿冠周炎的短期疗效及对孕妇牙科焦虑症(DA)的影响,旨在为妊娠期智齿冠周炎提供新的疗法。方法: 收集2017年9月~2019年5月就诊于齿槽外科的轻度妊娠期智齿冠周炎患者共68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n=34),治疗周期为1周,非激光组组给予常规冠周冲洗术,激光组给予常规冠周冲洗术联合脉冲Nd:YAG激光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NRS)、张口度、牙龈指数(GI)、出血指数(BI)、MDAS评分、总有效率、复发率及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第2~5天激光组张口度、NRS、GI、BI较非激光组均有所改善(P<0.05),第1、7天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次时激光组DA人数较非激光组减少(P<0.01)。1周后激光组总有效率大于非激光组(P<0.05)。6个月后激光组复发率小于非激光组(P<0.05)。68例患者均未见不良妊娠结局。结论: 脉冲Nd:YAG激光辅助治疗轻度妊娠期智齿冠周炎短期疗效显著、安全,且能够缓解孕妇牙科焦虑症,值得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鼠颌下腺脱细胞支架的制备研究
    戴太强, 张琳琳, 安莹, 许方方, 邵小夕, 刘彦普, 刘斌
    2020, 36(10): 948-95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0.014
    摘要 ( 180 )   PDF(4085KB) ( 267 )  
    目的: 探究利用灌注法制备大鼠颌下腺脱细胞支架的可行性,为组织工程涎腺的构建提供支架材料支持。方法: 建立大鼠颌下腺灌注系统,利用脱细胞制剂的组合制备大鼠颌下腺脱细胞支架, 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组织结构;导管及静脉铸型观察管道系统完整性;Masson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及胶原定量检测细胞外基质成分存留情况,DNA定量检测有无DNA残留。结果: 经静脉及导管插管,可以建立大鼠颌下腺的灌注系统,并成功制备大鼠颌下腺脱细胞支架,其基本保持了颌下腺原有的组织结构,并存留有细胞外基质中的Ⅰ、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同时,DNA定量显示,其残留小于50 μg/g冻干脱细胞支架;导管及静脉铸型显示,管道系统基本完整。结论: 利用灌注法首次成功制备大鼠颌下腺脱细胞支架,这将为组织工程涎腺的构建提供更加理想的支架材料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儿童牙科患者术前镇静中的应用
    王丽, 黄丽丽, 彭伟
    2020, 36(10): 953-95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0.015
    摘要 ( 218 )   PDF(839KB) ( 206 )  
    目的: 比较术前右美托咪定滴鼻和咪达唑仑口服对儿童牙科患儿术前的镇静效果以及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儿童牙科治疗的患儿60例, ASAⅠ级,3~6岁,均在全身麻醉下实施口腔修复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咪达唑仑组(MID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右美托咪定2 μg /kg滴鼻和咪达唑仑0.5 mg/kg口服。记录Ramsay镇静评分、与父母分离焦虑评分(Parental Separation Anxiety Scale,PSAS)、麻醉面罩接受评分(Mask Acceptance Scale,MAS)、小儿麻醉术后躁动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 , PAEDS)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患儿的Ramsay镇静评分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在给药前即刻,给药后10 min,20 min,30 min观察记录。结果: MID组“令人满意的”面罩接收率为93.33%;DEX组也为93.3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1.00)。MID组“成功地与父母分离”人数比例为93.33%,DEX组为96.67%,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95)。MID组躁动发生率为20%,DEX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滴鼻和咪达唑仑口服均能为患儿提供满意的镇静效果,与父母分离以及麻醉面罩接受情况,两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右美托咪定组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种植学研究
    “All-on-4”种植即刻固定修复后下颌骨生物学改建模式的影像学研究
    贾胜男, 邸萍, 林野
    2020, 36(10): 957-96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0.016
    摘要 ( 217 )   PDF(1148KB) ( 180 )  
    目的: “All-on-4”种植即刻固定修复后下颌骨生物学改建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影像学研究,并分析生物力学改变。方法: 纳入30例下颌行“All-on-4”种植即刻固定修复并随访1年以上的患者,于修复完成后及每年随访时拍摄曲面体层片。采用二维影像学评价方法,在曲面体层片上依据下颌骨解剖标志点及植入种植体在下颌骨上定位7个测量点,并逐一测量下颌骨的垂直高度,分别代表:M(中线处),ML/MR(同侧近远中种植体之间),L1/R1(磨牙区),L2/R2(磨牙后区),计算下颌不同位置剩余牙槽骨的年吸收率。对患者年龄、性别、下颌骨原始高度、咬合力等可能影响下颌骨改建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L、M、MR处垂直骨高度少量降低[ML:(-0.02±0.33) mm/年;M:(-0.15±0.27) mm/年;MR:(-0.02±0.22) mm/年];L1/R1处垂直骨高度增长[L1:(0.25±0.57) mm/年,R1:(0.21±0.61) mm/年];L2/R2处垂直骨高度少量增长[L2:(0.07±0.58) mm/年,R2:(0.01±0.52) mm/年]。此外,应用相关性分析,对颌牙的咬合力与L1/R1牙槽骨垂直高度变化正相关(P<0.05)。结论: “All-on-4”种植即刻固定修复方式改变了下颌无牙颌剩余牙槽骨吸收改建的过程与模式,颏孔间植入种植体即刻固定修复方式降低了下颌颏孔间剩余牙槽骨的吸收速率,而下颌骨磨牙区有垂直骨高度的增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度牙周炎拔牙后位点保存不同膜覆盖技术的疗效评价
    张荷馨, 李新月
    2020, 36(10): 962-96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0.017
    摘要 ( 266 )   PDF(3710KB) ( 325 )  
    目的: 评价重度牙周炎患牙拔除后应用不同位点保存膜覆盖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重度牙周炎预后无望的患牙共21颗,拔除后行位点保存,即植骨后盖膜,随机分3组:Bio-Gide膜组、PRF膜组、Bio-Gide+PRF双层膜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临床检查,测量颊侧角化龈宽度(ketatinized tissue width,KTW)、邻牙邻面牙龈退缩(gingival recession,GR),并根据平行投照根尖片测量邻面牙槽骨高度(adjacent bone height,ABH)及拔牙窝深度(socket depth,SD),CBCT测量颊舌向骨宽度(buccal-lingual bone width,BLW)。结果: 术后与术前相比,3组的GR、ABH均稳定无明显变化(P>0.05),SD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仅有PRF膜组的BLW术后效果不佳(P<0.05);术后3组间比较结果显示:PRF膜组与Bio-Gide+PRF双膜组的KTW明显优于Bio-Gide膜组(P<0.05),而BLW在Bio-Gide+PRF双膜组数值最大,优于Bio-Gide膜组,更优于PRF膜组(P<0.05)。 结论: 重度牙周炎患牙拔除后行位点保存术可有效维持邻面牙槽骨高度,植骨材料覆盖Bio-Gide+PRF双层膜对保持牙槽骨宽度、角化龈宽度更具有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体牙髓病学研究
    兔牙髓干细胞与雪旺细胞体外间接共培养对增殖和兔牙髓干细胞成神经向分化的研究
    张维甲, 潘爽, 李艳萍, 何丽娜, 吴作栋, 牛玉梅
    2020, 36(10): 968-97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0.018
    摘要 ( 212 )   PDF(2626KB) ( 182 )  
    目的: 体外间接共培养兔牙髓干细胞(rabbit dental pulp stems cells,rDPSCs)与兔雪旺细胞(rabbit Schwann cells, rSCs),研究两种细胞对彼此增殖的影响以及rSCs诱导rDPSCs神经向分化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Transwell间接共培养系统构建rSCs/rDPSCs间接共培养体系,采用MTT法检测两种细胞对彼此增殖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olt检测S-100β和NF-H的表达,研究rSCs诱导rDPSCs神经向分化的可能性。结果: 将rDPSCs与rSCs以1∶2比例间接共培养5 d时,rDPSCs能够促进rSCs的增殖(P<0.05),同时rSCs对rDPSCs的增殖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在与rSCs间接共培养7 d与14 d后,rDPSCs形态与神经细胞类似,并表达S-100β和NF-H,并且14 d时两种蛋白表达更高(P<0.01)。结论: 将rDPSCs与rSCs间接共培养,5 d时rDPSCs与rSCs能显著促进彼此的增殖,且rSCs能诱导rDPSCs神经向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牙髓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功能研究
    闫娜, 黄涛, 张中月, 张淑华, 王丽华, 韩国良
    2020, 36(10): 973-97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0.019
    摘要 ( 191 )   PDF(889KB) ( 170 )  
    目的: 探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稀释浓度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处理人牙髓干细胞,通过MTT法检测人牙髓干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人牙髓干细胞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人牙髓干细胞成骨分化标志物表达情况。结果: 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浓度达到50%以上,人牙髓干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强,更多细胞被诱导进入S期,成骨分化标志物ALP、COL-I和RUNX2表达显著上调,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浓度达到80%,OCN表达也显著增加。结论: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具有促进人牙髓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导航引导下微创根尖手术新方法
    夏娟, 张洁丽, 叶芷彤, 江千舟, 杨雪超
    2020, 36(10): 978-98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0.10.020
    摘要 ( 319 )   PDF(4386KB) ( 350 )  
    目的: 研究动态导航引导下精准化、微创化根尖手术新方法。方法: 选取慢性根尖周炎、根尖区暗影久治不愈的患者1例,拍摄开口位CBCT;术前规划手术方案;导航器械识别配准标记;动态导航引导定位下进行去骨术和截根术。结果: 动态导航引导下精准切除患牙根尖3 mm,最大程度减少了对骨组织和软组织的损伤,实现了精准化、微创化治疗。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结论: 动态导航引导下的微创根尖手术可以实现术前模拟,术中可视化、精准化、微创化、简单高效,可以降低根尖手术的技术敏感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