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6年, 第3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4-28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研究论著
    临床研究论著
    病例报告
    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研究论著
    外源性染色剂对树脂水门汀颜色、透明度和表面粗糙度影响的研究
    程少龙,于皓,陈唯然,郑海燕,程辉
    2016, 32(4): 317-32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01
    摘要 ( 275 )   PDF(1182KB) ( 433 )  
    目的:评价外源性染色剂对6种树脂水门汀颜色、透明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每种树脂水门汀试样随机分为4组,分别染色于去离子水、可乐、咖啡和红酒。使用色度计和表面粗糙度仪分别测量各组试样染色前及染色48、96、144、192、240和288 h后的色度值(CIE L*、a*、b*)和表面粗糙度值(Ra),据测得色度值计算色差值(ΔE)和透明度参数(TP),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染色时间、染色液和材料对色差值、透明度参数和表面粗糙度值的影响。结果:随染色时间增加,所有材料出现色差值增加、透明度参数降低,表面粗糙度值没有显著性变化。在咖啡和红酒中染色288 h后所有材料染色均超出临床可接受范围(ΔE>3.3),其中红酒染色最明显(ΔE为7.89~12.25)。RelyX U200具有较好的颜色稳定性和透明度稳定性。结论:外源性染色剂对树脂水门汀颜色和透明度的影响具有材料依赖性。288 h后6种树脂水门汀均出现肉眼可察觉的变色(ΔE>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MP7对三维条件下小鼠iPS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
    徐冉,张宇,邢舰誉,王屹博,丁超,吕嘉伟,伟人悦,史久慧,刘忠华
    2016, 32(4): 322-32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02
    摘要 ( 219 )   PDF(2599KB) ( 197 )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作为体外成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及BMP7对小鼠诱导型多能干细胞(miPSCs)在三维培养条件下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miPSCs经体外培养形成拟胚体(EBs),将消化所得的单细胞于明胶海绵上成骨诱导,7 d后检测其成骨能力及贴附情况。结果:miPSCs可以贴附并沿着明胶纤维伸展;BMP7添加组的钙结节含量及成骨基因表达水平高于未添加组。结论:明胶海绵可以作为miPSCs体外成骨的培养支架;BMP7对三维培养条件下miPSCs的成骨能力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持续或间断应力加载下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的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力学分析
    吴也可,赵立星
    2016, 32(4): 326-33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03
    摘要 ( 245 )   PDF(1613KB) ( 198 )  
    目的:研究持续或间断应力加载对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144枚微种植体植入36只Beagle犬两侧上颌骨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根间区域,持续组(n=12)连续加载应力,间断A组(n=12)和B组(n=12)分别以12和24 h为周期间断加载应力。术后1、3、5、7周处死,作显微CT和力学拉拔测试。结果:3组显微CT指标均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而Fmax在第5周达峰值,第7周略有下降。在所有时间点,持续组的所有指标均低于两个间断组,且间断组A的各项指标均高于间断组B。结论:间断相比持续应力加载更有利于微种植体稳定性的获得,且12 h的加载周期比24 h更能促进骨-微种植体结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dit3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不同时期的表达研究
    余淼,吴燕茹,韩雨亭,滕方君,黄亦青,王家伟
    2016, 32(4): 331-33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04
    摘要 ( 242 )   PDF(2358KB) ( 258 )  
    目的:检测Ddit3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不同时期的表达分布及变化规律,初步揭示Ddit3在小鼠牙胚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取不同胚胎时间点的ICR妊娠小鼠,制备牙胚发育标本,通过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显示Ddit3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发育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分布。结果:Ddit3在牙胚发育的早期主要表达于胞浆中,从钟状期开始,Ddit3不仅在胞浆中有阳性表达,同时也微弱地表达于细胞核中。分布如下: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发育的板状期,Ddit3几乎没有表达。在蕾状期,Ddit3主要表达于釉上皮的细胞质中,在牙外胚间充质细胞中几乎无表达。在帽状期,Ddit3的表达模式基本和蕾状期相同。在钟状期早期,Ddit3在成釉细胞、前成牙本质细胞和牙乳头胞质中呈阳性表达,在部分细胞核中也检测到了Ddit3的表达。钟状期晚期,Ddit3在新形成的硬组织周围的高柱状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和牙乳头细胞的胞浆中有阳性表达,在大多数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和牙乳头细胞的细胞核中也有表达。结论:Ddit3可能会调节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及其硬组织的生物矿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对玻璃离子水门汀抑菌性的影响
    董波,王美玲,谷巍,许秀秀,邱蓉蓉
    2016, 32(4): 335-33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05
    摘要 ( 209 )   PDF(934KB) ( 255 )  
    目的:研究载银纳米二氧化钛(Nano.Ag-TiO2)对玻璃离子水门汀(glass ionomer cement,GIC)抑菌性的影响。方法:向玻璃离子水门汀中添加质量比为0%、1%、2%、3%、4%、5%的载银纳米二氧化钛,通过机械方法搅拌均匀后,调和并快速填入模具中。观察试件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效果和抑菌长效性。结果:随着载银纳米二氧化钛质量分数的增加,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率提高了,其较空白组有显著差异(P<0.05);自然老化组的抑菌率没有明显变化。添加载银纳米二氧化钛为3%组的抑菌率达到90%以上。结论:添加载银纳米二氧化钛的玻璃离子具有良好的抗菌性,且抗菌效果持久稳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冷热循环对粘接剂与种植固定桥粘接力的影响
    邹耿森,樊牮,许志强,郭建斌,吴东,黄文秀,陈江
    2016, 32(4): 338-34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06
    摘要 ( 395 )   PDF(1092KB) ( 322 )  
    目的:研究冷热循环对不同粘接剂与种植体支持的双端固定桥粘接力的影响。方法:3D打印制作种植体支持的钴铬合金双端固定桥共48个,分为复合树脂粘接剂(SAC)组即A组和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 (Luting 2)组即B组,每个粘接剂组又按冷热循环次数分为0次(A1、B1)、2500次(A2、B2)、5000次(A3、B3)、10000次(A4、B4)等4个亚组。将基台固定于替代体上,完成固定桥的粘接后将所有试件浸泡于人工唾液中,37℃恒温水浴24h.A1、B1,A2、B2,A3、B3,A4、B4实验组分别冷热循环0次、2500次、5000次、10000次后进行拉伸试验测试粘接力(N)。结果:冷热循环前后SAC的粘接力均大于Luting 2 (P<0.05);冷热循环2500次后两种粘接剂的粘接力下降不明显(P>0.05);冷热循环5000次、10000次后两种粘接剂的粘接力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本实验条件下,SAC的粘接性能优于Luting 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NF-α对根尖乳头干细胞体外增殖及成牙成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
    于莉,李淑慧,袁萍,赵璐,周春梅,吴佩玲
    2016, 32(4): 343-34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07
    摘要 ( 218 )   PDF(1412KB) ( 230 )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根尖乳头干细胞(SCAP)外增殖及成牙成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结合组织块法获得根尖乳头干细胞,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来源,通过不同浓度的TNF-α进行干预后检测对SCAP增殖,矿化成牙成骨能力的影响。结果:MTT检测显示各浓度组TNF-α均能刺激SCAP的体外增殖,10、50 mg/L的TNF-α实验组可明显促进SCAP增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茜素红染色显示与对照组(0 mg/L TNF-α)相比,实验组(5、10、50 mg/L TNF-α)染色明显变浅,矿化结节形成的较小,对照组形成红色结节范围大且呈深橘色;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CAP胞浆中DSP、BSP均有表达,实验组部分细胞胞浆染色且染色较浅,呈褐色为阳性表达,对照组(0 mg/L TNF-α)细胞胞浆完全着色呈深褐色,为强阳性表达。结论:不同浓度TNF-α对SCAP的生长增殖均有促进作用,TNF-α在不同程度上对SCAP矿化及成牙成骨向分化有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体骨环植骨并同期种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余科,刘文佳,陈河林,扶涛子,王艺桥,王航,谭震
    2016, 32(4): 347-35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08
    摘要 ( 244 )   PDF(1840KB) ( 378 )  
    目的:在Beagle犬下颌骨行自体骨环植骨并同期种植术,通过评估实验前后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改变,为骨环植骨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动物研究依据。方法:选择6只成年健康雄性Beagle犬,拔除双侧下颌第二、第四前磨牙,实验组同期制造拔牙位颊侧骨壁缺损。3月后实验组行自体骨环植骨并同期植入Straumann种植体,对照组常规植入种植体。术后3月,用Osstell动度测量仪测量种植体的稳定性,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种植体周围垂直骨吸收量。结果:术后3月,骨环植骨成功率为94.4%,种植体成活率为100%;实验组种植体的稳定性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别,比种植初期明显提高;骨环平均垂直吸收量为(1.13±0.33) mm,且颊舌侧高于近远中,实验组种植体平均暴露高度为(0.62±0.25) mm。结论:自体骨环植骨并同期种植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解决牙槽骨量不足的方法,效果肯定,垂直骨吸收量可控制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论著
    健康儿童及成人唾液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汪珍珍,王译彬,吴芳,李俊平,周建业,李志强,余占海
    2016, 32(4): 352-35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09
    摘要 ( 301 )   PDF(1264KB) ( 320 )  
    目的: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口腔健康儿童与成人唾液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方法:选择11位受检者(5例口腔健康成人(AJ组),6例口腔健康儿童(CJ组))的唾液样本进行细菌DNA提取,后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11例样本DNA的16S rRNA V4-V5区进行测序,并分析两组唾液样本间菌群多样性。结果:11个样本总获得 474119 条序列,共9223OTUs,归属于26个门,374个属;PcoA检测显示两组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明显差异;T-检验显示两组间差异菌属为:纤毛菌属(Leptotrichia)、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密螺旋体属(Treponema)、孪生球菌属(Gemella)、颗粒链菌属(Granulicatella);其中,卟啉单胞菌属、密螺旋体属、纤毛菌属在AJ组的相对丰度高于CJ组,孪生球菌属、颗粒链菌属在CJ组相对丰度高于AJ组。结论:健康成人与健康儿童口腔唾液微生物群落结构在种类上相似,而在丰度上存在差异,差异提示:健康成人较健康儿童更倾向患牙周病;健康儿童较健康成人更倾向于患龋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能量密度Nd:YAG激光照射对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
    甘婧,刘思颖,姚陈敏,黄翠
    2016, 32(4): 356-36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10
    摘要 ( 265 )   PDF(2543KB) ( 292 )  
    目的:研究不同能量密度下Nd:YAG激光照射对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36颗无龋第三磨牙去除冠方牙釉质,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低能量密度激光照射组(1 W,85 J/cm2)和高能量密度激光照射组(4 W, 350 J/cm2)。每组牙再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分别使用全酸蚀(Single Bond 2)或自酸蚀粘接剂(G-Bond)进行粘接以及树脂修复。进行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表面形貌及粘接界面纳米渗漏情况。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粘接界面树脂突形态及数量。结果:全酸蚀粘接中,低密度激光照射对粘接强度无影响,高密度激光照射后粘接强度相比对照组降低(P<0.05);自酸蚀粘接中,低密度激光照射后粘接强度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激光照射对粘接强度无影响。低密度激光照射不增加粘接界面纳米渗漏,高密度激光照射后样本纳米渗漏相比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低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后使用全酸蚀粘接系统粘接效果较好;高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后使用自酸蚀粘接系统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整合素α6对模拟微重力下人牙髓干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
    杨典凇,潘爽,何丽娜,李艳萍,张琳,牛玉梅
    2016, 32(4): 361-36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11
    摘要 ( 230 )   PDF(1498KB) ( 214 )  
    目的:探究整合素α6对模拟微重力下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 hDPSCs)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以PLGA支架为载体,将采用酶消化法培养的hDPSCs接种在PLGA支架上,分普通重力组和模拟微重力组培养72 h,Western blot检测整合素α6(Integrin α6)、整合素αv(Integrin αv)、整合素β1(Integrin β1)、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磷酸化粘着斑激酶(phospho-FAK)的达;si-RNA转染hDPSCs,抑制整合素α6表达,DAPI荧光染色检测转染后hDPSCs在PLGA支架上的粘附数量,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hDPSCs中整合素β1、FAK、phospho-FAK的表达。结果:模拟微重力下, 整合素α6、phospho-FAK蛋白水平上调(P<0.05),整合素αv、整合素β1和FAK的蛋白水平未见显著性差异;si-RNA转染的hDPSCs粘附能力、phospho-FAK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整合素β1和FAK的蛋白水平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模拟微重力下,hDPSCs在PLGA支架上粘附能力增强可能与整合素α6及其下游信号分子FAK的表达水平上调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喀什市3~5岁维吾尔族儿童婴幼儿龋相关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张婉婷,李艳,阿依努尔·阿不都热衣木,赵今
    2016, 32(4): 365-36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12
    摘要 ( 272 )   PDF(889KB) ( 199 )  
    目的:应用主成分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喀什市3~5岁维吾尔族儿童口腔龋病与白色念珠菌检出情况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喀什市397名3~5岁维吾尔族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口腔检查及采集牙菌斑,通过分离纯化培养及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色念珠菌检出情况。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家长对儿童的喂养方式、饮食习惯等。对白色念珠菌的检出情况,是否长期使用奶瓶、是否经常吃零食等20个婴幼儿龋病相关危险因素,采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进行主成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数目有7 个,分别为:细菌因素、喂养/饮食习惯和家族史因子、宿主因素作用因子、口腔卫生习惯作用因子、社会经济背景作用因子、牙周状况作用因子、使用牙线、和性别因子,对总方差的累积贡献率为70.027%。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牙周状况和性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因子均与婴幼儿龋病密切相关。结论:喀什市儿童龋病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宿主自身因素、饮食习惯等因素外,白色念珠菌的检出也与龋病密切相关。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可以消除原始变量间的信息重叠,精简数据,客观、合理、综合地评价婴幼儿龋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当地儿童龋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部上皮样血管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郑晓丹,金旭斌,郑丽端,程波,戴琳
    2016, 32(4): 370-37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13
    摘要 ( 240 )   PDF(2354KB) ( 274 )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预后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例口腔颌面部上皮样血管瘤病史、临床资料;大体检查、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全部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免疫结构,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中,男女各3例。肿瘤分别位于耳周(4例)及腭部(2例);都表现为表浅单发性肿块,1例有创伤史。组织学表现为增生的毛细血管和小血管, 血管内皮细胞呈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改变;病变内见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所有病例血管内皮细胞Vimentin、CD31、CD34阳性, SMA显示血管周围完整的肌外周细胞层,S-100、PanCK染色血管内皮细胞阴性。手术治疗后1例复发,均无转移。结论:上皮样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血管病变,可能与局部创伤有关。手术局部完全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式,若切除不彻底容易复发。准确的术前和术中诊断对手术完整切除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酸作为螯合剂去除根管玷污层的效力及其对牙本质化学组成的影响
    王天丰,曹茜茜,撒悦,蒋滔
    2016, 32(4): 374-37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14
    摘要 ( 330 )   PDF(2866KB) ( 431 )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评价植酸(IP6)作为根管螯合剂去除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的牙本质表面玷污层的效力,探究其对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的牙本质化学组成的影响。方法:24个完整无龋正畸牙取得牙本质样本随机分成4组。A组:2 mL去离子水(pH7.4)处理5 min;B组:2 mL 5%NaClO溶液(pH12)处理5 min;C组:2 mL 5%NaClO溶液处理5 min后,2 mL 17% EDTA溶液(pH7.5)处理1 min;D组:2 mL 5% NaClO溶液处理5 min后,2 mL 1% IP6溶液(pH1.3)处理1 min。SEM观察样本表面玷污层去除情况,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ATR-IR)测量样本红外光谱,得到处理前后的M:M(matrix:mineral)和C:M(carbonate:mineral)。以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差异。结果:SEM显示处理后A组仍有大量玷污层剩余,B组玷污层去除效果不明显,C组玷污层基本完全去除,D组玷污去除效果更加明显。ATR-IR结果经统计分析后发现,A组M:M处理前后无显著差异(P=0.744),B、C、D组均显著下降(P<0.01);处理后B、C、D组明显低于A组(P<0.01),而该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四组C:M处理后均略低于处理前(P<0.01)。结论:植酸能够有效地去除经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后的牙本质表面的玷污层,并且其与EDTA对牙本质本身化学组成的影响无显著差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及牙龈组织中Dickkopf-l水平
    金晶,吴凯悦,许春姣,池毓坦,孙晓娟,袁海波,邱喜丽,王宏峰,李冬梅
    2016, 32(4): 379-38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15
    摘要 ( 228 )   PDF(1340KB) ( 272 )  
    目的:检测Dkk1(Dickkopf-l)在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龈沟液及牙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DKK1在CP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CP患者30例为试验组,另外选择牙周健康者1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GCF中Dkk1的质量浓度。结果:CP组GCF中Dkk1质量浓度(8.86±4.07) 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5.5±2.05) μg/L(P<0.05)。轻(5.17±1.49) μg/L、中(8.32±1.25) μg/L、重(13.07±1.80) μg/L度CP组的DKK1浓度呈递增趋势(P<0.05),轻度CP组与对照组之间DKK1浓度无明显差异。CP组GCF中Dkk1浓度与牙周袋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呈正相关(r=0.769、0.802,P<0.05)。(2)CP组、牙龈炎组及对照组牙龈组织Dkk1平均光密度分别为(13.40±2.83)×10-2、(7.95±4.52)×10-2、(5.31±1.40)×10-2,CP组显著高于牙龈炎组、对照组(P<0.05);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kk1参与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临床5种常用光固化灯光学性能的研究
    林晓丽,于皓,林泓磊,郑明,程辉
    2016, 32(4): 383-38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16
    摘要 ( 278 )   PDF(1647KB) ( 637 )  
    目的:研究5种口腔LED光固化灯的光学性能,为临床选择合适的光固化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全新的不同型号口腔LED光固化灯5台(SLC-VIIIB (杭州四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DemiPlus (Kerr), Elipar S10 (3M ESPE), Elipar (3M ESPE), VALO (Ultradent)),用辐照度光谱仪对LED光固化灯分别进行波形、波峰光强值及光强变化的测量,使用Bwsped4软件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SPSS 18.0软件对光强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台口腔LED光固化灯波形最大吸收峰波长值接近,均趋近于460 nm,不同型号的LED光固化灯的光强变化趋势各有特点,但都比较稳定。通过比较,相对光强大小排序如下:VALO>Elipar>Elipar S10>SLC-VIIIB>DemiPlus。结论:初步认为在测试的5台LED光固化灯中,VALO的光学性能最为优秀,吸收光谱范围广,时间短,功率高,效率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牙术后全身与局部用药对PCT、CRP的影响及治疗效果研究
    王怡丹,欧洪波,李婷燕,李帮辉,何吉琼
    2016, 32(4): 388-39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17
    摘要 ( 233 )   PDF(776KB) ( 233 )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牙术后全身与局部抗感染对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治疗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1月120例行口腔种植牙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组与局部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全身组给予奥硝唑治疗,局部组在制备好的种植窝洞内及切口部位给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 d抽取静脉血检测PCT、CRP水平,并比较两组术后疼痛及疗效差异。结果:局部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全身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组疼痛发生率41.7%比例明显低于全身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牙行局部抗感染治疗疗效及止痛效果明显好于全身治疗患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醚醚酮复合种植体受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周立伟,陈向深,乔永刚,张美超,魏世成
    2016, 32(4): 391-39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18
    摘要 ( 264 )   PDF(1617KB) ( 349 )  
    目的: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醚醚酮(Nano-hydroxyapatite/Polyetheretherketone ,n-HA/PEEK)仿生种植材料受力时种植体及其周围骨组织的应力特征,为该种植材料的临床运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根据CT扫描数据及种植体产品数据建立包括牙槽骨、种植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在150N垂直加载条件下n-HA/PEEK和钛种植体周围骨皮质及骨松质的应力分布。结果:两种材料应力分布规律:紧邻种植体颈部的骨皮质应力最大远离处逐渐减小,皮质骨内两种材料的表面最大应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负重时钛金属种植体其表面应力波动变化范围增大,容易形成应力集中。同骨组织具有相似弹性模量的n-HA/PEEK材料表面应力分布更均匀。结论:n-HA/PEEK材料更有利于将种植体所受载荷以应力的形式传递到周围骨组织中去,有利于保持骨结合面的长期稳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周围炎龈下牙龈卟啉单胞菌影响
    孙福财,余方友,李贤
    2016, 32(4): 395-39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19
    摘要 ( 251 )   PDF(1150KB) ( 245 )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周围炎龈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5例微螺钉支抗治疗后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共20种植体,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微螺钉支抗治疗的患者14例,共20种植体,经证实无种植体周围炎,为对照组。记录两组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探诊指数(PD)及龈沟出血指数(SBI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g。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观察组PLI、PD和SB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1、3周后观察组PLI、PD和SBI显著降低,治疗6周后有上升趋势,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6周,观察组Pg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3周后观察组Pg检出率显著降低并与对照组接近,治疗6周后有上升趋势;Pg检出率与临床指标PLI、PD和SBI成正相关性(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周围炎,可明显改善种植体周围炎临床症状,其对Pg具有较强的抗菌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隐形矫治器对患者龈沟液中AST和ALP水平的影响
    初可嘉,王海慧,郑之峻,李棋,管晓燕,刘建国
    2016, 32(4): 399-40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20
    摘要 ( 322 )   PDF(771KB) ( 302 )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正畸患者龈沟液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6~35岁正畸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实验组采用隐形矫治器,对照组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检测各组患者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和探诊深度(PD);收集患者龈沟液,检测AST、ALP水平。结果:矫治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牙周指数、AST、AL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期内,隐形矫治器较固定矫治器更有利于维护患者牙周健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对牙本质成像及其厚度定量测量的研究
    席巧玲,李俊,李冬冬,陈振宇,丁江峰
    2016, 32(4): 402-40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21
    摘要 ( 232 )   PDF(1145KB) ( 437 )  
    目的: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对牙本质的成像及量化测定能力。方法:磨除20颗下颌中切牙舌侧釉质,显微CT扫描并构建牙齿三维数字模型,标记每颗牙齿舌侧面牙本质最薄处为a点并测量该位点牙本质厚度,OCT扫描相同位点处,获取牙本质OCT影像,并测量对应牙本质厚度。测量结果采用Student’s t检验及相关回归分析。结果:同一位点牙本质厚度OCT测量值显著大于显微CT测量值(P=0.004),但两者间呈显著正相关联(R2=0.9877,P<0.05)。结论:OCT可以用来对髓腔表面牙本质厚度进行无创定量测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冲牙器改善成人固定正畸患者牙周健康效果评价
    徐瑛,吕锦
    2016, 32(4): 405-40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22
    摘要 ( 225 )   PDF(775KB) ( 392 )  
    目的:探讨冲牙器作为机械性控制菌斑的辅助措施改善成人固定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效果。方法:50名22~28岁的固定正畸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试验组使用雅玺V6电动冲牙器加正畸牙刷,对照组仅使用正畸牙刷。分别在固定矫治器戴入前,戴入3个月后检查Ramfjoid指数牙的牙周指数,包括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结果:矫治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牙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第3个月, 试验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冲牙器能够有效抑制牙面菌斑形成,可作为成人固定正畸中预防和控制牙周疾病的辅助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制作和粘接方法对铸造金属桩核固位性影响的研究
    陈济芬,丁宏
    2016, 32(4): 408-41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23
    摘要 ( 304 )   PDF(791KB) ( 365 )  
    目的:探索铸造金属桩核制作方法、粘接方法和粘接剂种类对其固位的影响。方法:选择80颗完整的新鲜无龋坏下颌单根管双尖牙,在釉牙骨质界上2 mm处去除临床牙冠,行根管治疗,根管预备和铸造桩核制作及粘接。根据制作方法将80个样本分为两大组(直接法和间接法),每组40个。每组又根据粘接方法(使用螺旋输送器和未使用)和粘接剂(玻璃离子水门汀和磷酸锌水门汀)不同下分4小组,每组10个样本。将样本置于23 ℃室温生理盐水中存放24 h后放置于万能力学测试机上,以0.5mm/min的速度进行拉力试验直到失败,从而得出固位力大小。结果:本实验中影响固位力的最明显因素为粘接方法,使用了螺旋输送器组的固位力明显高于未使用螺旋输送器组(P<0.05);不同制作方法对固位力无明显影响(P>0.05),使用磷酸锌粘接剂组固位力高于使用玻璃离子粘接剂组。然而制作方法,粘接方法和粘接剂种类间是有密切的交互作用的(P<0.05)。结论:制作方法并不影响铸造桩核的固位力,磷酸锌粘接剂性能优于玻璃离子粘接剂,粘接方法对固位力有显著的影响,建议在粘接过程中使用螺旋输送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时期口腔种植修复患者血清CRP与尿脱氧吡啶啉含量变化与相关性
    张岩,杨丽丽,张志勇,徐杰
    2016, 32(4): 412-41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24
    摘要 ( 215 )   PDF(947KB) ( 260 )  
    目的:测定不同时期(术前1 d、术后1月、术后半年)口腔种植修复患者血清CRP与尿脱氧吡啶啉含量,探讨其含量变化规律及上述两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接受单颗人工种植牙修复的患者86例,并符合本实验纳入标准。将上述患者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血清CRP及尿DPd的检测,所得数据设定为A1组、A2组、A3组。结果:术后1月血清CRP较术前1 d所测得的血清CRP有明显升高,术后半年所测得血清CRP则呈现回落趋势(P<0.05),3组总体均数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术后1月血清CRP数据与另外两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半年血清CRP数据虽高于术前1 d组数据,但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术前1 d、术后1月和术后半年尿DPd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后两者均高于术前1 d尿DPd,其中以术后1月组数据最高(P<0.05),3组总体均数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术日术前组数据与术后1月和术后半年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尿DPd数据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不同时期检测到的血清CRP和尿DPd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呈正相关。结论:在口腔种植修复过程中,牙槽骨吸收改建的活跃期,血清CRP与尿DPd含量会出现升高,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血清CRP与尿DPd可以初步探讨作为反映牙槽骨吸收改建的检测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CBCT检查发现儿童多颗下颌切牙双根管2例
    李思逸,吴礼安
    2016, 32(4): 416-41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25
    摘要 ( 223 )   PDF(1296KB) ( 293 )  
    下颌切牙萌出早于上颌,易受外力撞击而发生牙外伤。下颌切牙多为单根单管型,本文报道2例儿童牙外伤后应用CBCT检查分别发现4颗和2颗下颌切牙存在根管变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益生菌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的研究进展
    赵琛,华红,闫志敏
    2016, 32(4): 418-42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26
    摘要 ( 365 )   PDF(784KB) ( 897 )  
    近年来益生菌作为一种新的健康维护概念,对人类口腔健康的促进作用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益生菌资源对龋病、牙周病、口腔念珠菌病、口臭及口腔癌等多种口腔疾病的防治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牙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梁鑫综述,王萍审校
    2016, 32(4): 421-42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4.027
    摘要 ( 337 )   PDF(791KB) ( 353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s)及其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ers,FGFRs) 在组织、器官中发生发育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FGFs和FGFRs在牙齿生长发育期间分别在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在上皮-间充质相互作用过程中FGFs/FGFRs信号的作用。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牙齿发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