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约述评
    仿生理念在口腔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麻健丰, 王成
    2022, 38(9): 801-80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9.001
    摘要 ( 247 )   PDF(989KB) ( 550 )  
    仿生技术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建筑工程、产品造型设计等多个热门行业及领域,而在口腔医学领域中刚刚兴起并处在初步探索与发展阶段。本文拟从口腔医学领域各学科研究热点出发,对利用各种自然生理现象所给予的仿生灵感和理念探索解决口腔临床问题的新思路和新策略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微小RNA在口腔白斑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刘佳鑫, 但红霞
    2022, 38(9): 807-81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9.002
    摘要 ( 192 )   PDF(847KB) ( 234 )  
    微小RNA是一种内源性、高度保守的非编码RNA,参与机体多种生物活动,并且和多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近期的研究发现微小RNA具有作为口腔白斑病癌变风险预测的分子标记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力。本文就微小RNA在口腔白斑病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虚拟仿真技术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王振慧, 杨宏业
    2022, 38(9): 811-81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9.003
    摘要 ( 322 )   PDF(1449KB) ( 460 )  
    虚拟仿真技术正在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仿真因其直观、可操作、不受时空限制、安全性等优势,被视为口腔医学教育的一种先进辅助手段。该技术可在临床前教育中提高口腔医学生的精细运动技能、手眼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完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探索了虚拟仿真技术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有效性分析。本文主要综述虚拟仿真技术目前在口腔医学各个学科教育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给口腔医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LRP3在口腔颌面部放射性组织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吴玉琪, 黄桂林
    2022, 38(9): 815-81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9.004
    摘要 ( 190 )   PDF(850KB) ( 266 )  
    放射治疗是治疗头颈部肿瘤常采用的有效措施之一,而放疗常导致诸如颌面部皮肤、颌骨、口腔黏膜等组织损伤而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防治颌面部放射性损伤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已有研究证明NLRP3与放射性损伤疾病有很大的关联,抑制NLRP3的激活可能会有效缓解组织损伤,本文就NLRP3炎症小体结构、激活机制及其放射后在口腔颌面部组织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蛋白吸附性口腔树脂研究进展
    彭松, 张武
    2022, 38(9): 819-82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9.005
    摘要 ( 192 )   PDF(849KB) ( 328 )  
    树脂材料以其优良的美学性能、粘结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治疗之中。然而其相对粗糙和疏水的表面容易吸附唾液蛋白,继而形成菌斑,进一步引起继发龋、牙周炎、义齿性口炎等疾病。近年来,探索具有抗蛋白吸附的树脂材料成为口腔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因此,本文将对其抗吸附机理、材料种类、应用方式等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种植学研究
    模型扫描结合逆向工程技术建立多植体空间位置信息的研究
    毋育伟, 曹佳, 韩飞, 温奥楠, 高梓翔, 李德利, 唐志辉, 钱军, 赵一姣, 王勇
    2022, 38(9): 823-82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9.006
    摘要 ( 149 )   PDF(1469KB) ( 187 )  
    目的: 探讨牙列缺失种植修复患者石膏模型中多植体空间位置信息的建立方法,为比较不同方法获取的植体空间位置信息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6名8个牙列缺失种植固定修复患者,通过开窗夹板式聚醚橡胶制取印模,灌制石膏模型。通过模型扫描仪扫描石膏模型,输出三角网格数据(stereolithography, STL)作为参考模型数据库。探讨在Geomagic Control X软件中,确定单个植体和多颗植体的空间位置信息的可行性。结果: 在Geomagic Control X软件的同一坐标系下,建立了单个和多颗植体的修复基台平面、中心线、中心点,并用这3个参数完成了石膏扫描数据与牙列缺失患者术后CBCT多颗植体的空间位置比较。结论: 在Geomagic Control X软件可以获取多植体的空间位置信息,实现比较植体三维空间的位置偏差和角度偏差,本研究为比较多颗植体空间位置信息比对奠定了一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部位动态导航引导下的口腔种植精度对比研究
    段琳娜, 张志宏, 刘红红, 韩倩, 陈佳, 陈雨妍
    2022, 38(9): 827-83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9.007
    摘要 ( 174 )   PDF(880KB) ( 242 )  
    目的: 通过对比动态导航引导下颌骨不同部位的种植体植入精度,分析种植部位解剖条件和局部骨质等因素对手术偏差的影响。方法: 依照种植位点在牙弓中的位置分为上颌前部、上颌后部、下颌前部、下颌后部4组,分析患者种植体的植入点偏差、角度偏差和末端点偏差。运用SPSS 24. 0软件,采用t检验对上下颌拟种植区以及相同牙弓前后部的3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植入点偏差的指标上,仅上下颌前部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颌牙弓前后部在末端点偏差和植体角度偏差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上下颌在牙弓后部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动态导航引导下牙种植术因颌骨不同部位的解剖条件和骨质状况差异种植精度有所不同,总体上,上颌前部的种植精度高于下颌前部,下颌后部的种植精度高于上颌后部,同颌前部种植精度高于后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入位点及轴向对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即刻负重后微动度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杜军, 邱延菊, 万哲
    2022, 38(9): 831-83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9.008
    摘要 ( 121 )   PDF(1715KB) ( 169 )  
    目的: 基于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并探讨不同分型的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即刻负重后,植入位点及轴向对种植体微动度的影响。方法: 参照1名健康成年人的口腔CBCT影像资料,建立偏唇形、中间型、偏腭型3种分型的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即刻负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不同植入位点(根尖位点、偏腭/唇侧位点)及轴向(牙长轴、牙槽骨长轴);对已建立的模型以100 N的力进行不同角度(0°、30°、45°、60°、90°)的应力加载;应用ANSYS软件分析种植体的位移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12组不同分型的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即刻负重三维有限元模型;偏唇型及偏腭型上颌中切牙行即刻种植即刻负重时,沿牙长轴方向偏腭/唇位点植入种植体更易获得较小的种植体微动度;中间型上颌中切牙行即刻种植即刻负重时,沿牙槽骨长轴方向根尖位点植入种植体更易获得较小的种植体微动度。结论: 不同的位置分型、植入位点及轴向,都会对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即刻负重后种植体微动度产生影响,临床应针对不同的上颌中切牙分型,制定相应的植入位点及轴向的手术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学区单颗种植体临时修复后不同印模方式获取软组织轮廓准确性的对比分析
    贾相斌, 曹潇, 张宇宸, 眭永潮, 周秦
    2022, 38(9): 837-84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9.009
    摘要 ( 164 )   PDF(1716KB) ( 176 )  
    目的: 对美学区单颗种植体临时修复后不同印模方式记录软组织轮廓的准确性进行测量比较,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纳入16位患者,为其制作种植体支持式临时冠并至少佩戴3个月。取终印模时收集数字化印模及传统个性化印模资料,以数字化间接法模型为参考模型(MR),对数字化直接法(DS组)、个性化印模石膏模型(MCI组)与参考模型间龈缘龈乳头高度差异(ΔH)、唇侧牙龈凸度水平向差异(ΔDFM)及穿龈轮廓水平向差异(ΔDEP)进行测量比较。结果: 相比参考模型,DS组龈缘龈乳头高度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4 min时ΔH平均-0.21~-0.39 mm,唇侧牙龈凸度在龈缘根方1 mm处出现轻微塌陷,4 min时(-0.15±0.09) mm、龈缘根方2~3 mm处相对稳定;穿龈轮廓逐渐收缩,且中部及根方区域收缩程度显著大于冠方。MCI组较参考模型的龈缘龈乳头高度降低平均0.06~0.27 mm、与DS0.1相近;唇侧牙龈稍凸出于参考模型表面,平均(0.03~0.09) mm;穿龈轮廓也出现一定程度缩窄,根方区域ΔDEP显著大于冠方及中部,与DS0.1相比MCI在唇侧龈下1 mm及2 mm处ΔDEP更小,其余位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数字化直接法印模记录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轮廓的误差随扫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使用时应尽快完成扫描;个性化印模转移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轮廓时也存在误差,与取下临时冠立即扫描相比,记录龈缘龈乳头位置的准确性相近、穿龈轮廓的误差更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生物力学性能分析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下短种植体对种植体位移、骨组织应力和应变的影响
    段咏华, 梅健, 潘亮, 刘梦石, 郭美玲
    2022, 38(9): 843-84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9.010
    摘要 ( 151 )   PDF(1446KB) ( 159 )  
    目的: 探讨基于生物力学性能分析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下短种植体对种植体位移、骨组织应力和应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试验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65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种植位点骨量将其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0)。研究组轻度骨量不足患者应用短种植体,对照组骨量充足应用常规种植体。比较两组患者5年后两种植体的成功率、存留率、种植体位移、颈部边缘骨吸收量、骨组织应力和应变,统计种植体修复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种植体成功率和存留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随访阶段复查颈部边缘骨吸收量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短种植体模型的种植体最大位移值和骨皮质最大应力值均低于长种植体模型,骨松质最大应力值高于长种植体模型。种植体的最大移位值、骨松质最大应变值及骨皮质最大应力值均会随着牙冠减径比例的增加而减小。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修复牙冠均未出现松动、崩瓷、脱落现象;修复基台、中央螺丝未发生松动、折断;种植体颈部膜未出现红肿、种植体周围未发生骨破坏等并发症。结论: 短种植体与常规种植体疗效相当,但短种植体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上颌后牙区种植手术的困难程度,从生物力学层面来看,牙冠适当减径可促进种植体位移降低、骨组织应力值改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外科学研究
    猪小肠黏膜下层(SIS)可吸收生物膜用于牙槽骨和/或软组织修复重建的临床研究
    巨佳, 刘玉华, 赵继志, 赵吉宏, 李宏卫, 王宝彦, 王虎, 张欢, 冯斌, 胡开进
    2022, 38(9): 848-85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9.011
    摘要 ( 257 )   PDF(1226KB) ( 401 )  
    目的: 评价猪小肠黏膜下层(SIS)可吸收生物膜用于牙槽骨和/或软组织修复重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多中心、非劣效临床试验设计。主要评价指标为术后0 d及180 d术区牙槽嵴最大长度、最大高度和最大宽度的改变。次要观察指标为术区牙槽骨增生和吸收变化,牙槽骨基质边缘线变化,试验用膜是否破损,手术切口愈合,排异反应及填充后症状。通过不良事件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评价SIS可吸收生物膜安全性。结果: 本研究共入组280例,完成272例,脱落8例,脱落率为2.86%。180天影像学有效率FAS(PPS),试验组83.57%(91.34%)、对照组81.43%(92.62%),试验组率-对照组率率差(95%CI),FAS结果为2.14%(-6.75%,11.04%),PPS结果为-1.28%(-8.03%,5.46%),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180 d牙槽骨增生和吸收变化、牙槽骨基质边缘线变化,术后12 d试验用膜破损情况、临床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各访视点排异反应和填充状况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IS可吸收生物膜对于引导牙槽骨和/或软组织修复重建的效果非劣于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性下颌偏突患者BSSRO术后骨折相关因素分析
    曹永庆, 李芳芳, 许勇, 黄臻, 王予江
    2022, 38(9): 854-85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9.012
    摘要 ( 146 )   PDF(1604KB) ( 161 )  
    目的: 探讨骨性下颌偏突患者正颌术后颌骨骨折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BSSRO)的23例骨性下颌偏突患者,回顾患者术后愈合情况,分析下颌偏斜方向、伤口感染及升支内侧骨裂开方式与BSSRO术后颌骨骨折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有3侧下颌骨发生骨折,7侧伤口发生感染,Ⅰ类骨裂开方式32侧,Ⅱ类骨裂开方式14侧,左偏10例,右偏13例,经统计分析发现伤口感染及升支内侧骨裂开方式与BSSRO术后骨折发生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伤口感染与术后骨折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Ⅱ类骨裂开方式较Ⅰ类骨裂开方式更容易发生骨折,而下颌偏斜方向与BSSRO术后颌骨骨折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下颌偏突患者BSSRO术后颌骨骨折与升支内侧骨裂开方式及伤口感染有关,术前应充分剖析颌骨结构,对下颌升支骨裂开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及预防术后伤口感染对术后骨折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种微动力系统在上颌中高位近中阻生智齿拔除中的应用研究
    周蕾, 王传江
    2022, 38(9): 859-86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9.013
    摘要 ( 212 )   PDF(1597KB) ( 278 )  
    目的: 比较高速电动反角手机和超声骨刀配合反角涡轮手机两种方法在上颌中高位近中阻生智齿拔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上颌中高位近中阻生智齿随机分成2组,分别使用高速电动反角手机和超声骨刀配合反角涡轮手机进行拔牙,比较两组间拔牙时间和术后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口角受伤情况,采用SPSS 2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电动反角手机组的手术时间短于超声骨刀及反角涡轮机组,术后肿胀、疼痛、张口受限程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动反角手机拔除上颌近中中高位阻生智齿拔牙效率高,术后反应小,临床上可以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治疗面中部骨折
    历凯玥, 苏世恒, 陶园, 薛浩伟
    2022, 38(9): 863-86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9.014
    摘要 ( 145 )   PDF(1738KB) ( 191 )  
    目的: 评价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面中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28例面中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使用AccuNavi-A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的导航组14例及常规手术的对照组14例分别进行手术,拍摄术前及术后1周内颌面部CT,导入软件测量术前术后标志点坐标,计算对称值并对比分析。结果: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引导下手术复位的精准度高于常规手术方式。结论: 对于面中部骨折的治疗,使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手术比传统手术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化”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黄浩浩, 陈欣
    2022, 38(9): 868-87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9.015
    摘要 ( 163 )   PDF(1426KB) ( 162 )  
    目的: 探讨仅解剖旋髂浅动脉(SCIA)浅支作为血管蒂的"简化"旋髂浅动脉穿支(SCIAP)皮瓣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6例舌癌患者术中制备SCIAP皮瓣时舍弃SCIA深支,仅解剖浅支作为皮瓣的血管蒂,并以之修复病灶切除术后的舌缺损。术后随访3~6月评价修复效果。结果: 6例患者均存在SCIA浅支。切取SCIAP皮瓣的平均面积为41(24~54) cm2,血管蒂平均长度为6.5(6.0~7.5) cm。SCIA浅支平均管径为0.9(0.5~1.2) mm,旋髂浅静脉平均管径为1.6(1.0~2.0) mm。5例SCIAP皮瓣修复成功,术后复查皮瓣形态佳,口腔功能恢复良好。1例因术中血管危象导致SCIAP皮瓣修复失败,术中更改为左前臂皮瓣修复舌缺损,并将SCIAP皮瓣修成全厚皮片修复前臂供区缺损。所有患者髂部术创拉拢缝合,均达成一期愈合,且术创瘢痕隐蔽。结论: “简化”的SCIAP皮瓣制备过程简单,足以胜任一般的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且髂部供区瘢痕隐蔽,并发症少,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病学研究
    牙龈卟啉单胞菌GroE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
    闫锐, 郭凯利, 曹丰弟, 张军, 马哲
    2022, 38(9): 872-87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9.016
    摘要 ( 145 )   PDF(1794KB) ( 156 )  
    目的: 探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的代谢产物GroEL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活性、凋亡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以期为探讨P.g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P.g GroEL(2、4、6、8、10 μg/mL)处理HUVEC 24 h,观察处理前后细胞形态的变化。通过CCK-8法检测HUVEC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凋亡,RT-q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VCAM-1)、E-选择素(E-selectin)的表达。结果: P.g GroEL处理HUVEC 24 h后,显著降低了细胞活力并增加了细胞凋亡率(P<0.05),且随着P.g GroEL浓度的增加,对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和细胞凋亡数量也逐渐增加。P.g GroEL还显著刺激了HUVEC分泌IL-6、IL-8、ICAM-1、VCAM-1、E-selectin(P<0.05)。结论: P.g GroEL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HUVEC活性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P.g GroEL还能引起HUVEC的炎症反应,从而在牙周炎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饥饿环境中活性氧激活人牙周膜细胞自噬的研究
    何海燕, 余京泓, 伍宇婕, 张闵, 徐晓梅
    2022, 38(9): 877-88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9.017
    摘要 ( 131 )   PDF(2249KB) ( 154 )  
    目的: 研究饥饿环境下人牙周膜细胞(hPDLCs)的自噬水平变化,探讨活性氧(ROS)在自噬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hPDLCs,EBSS模拟营养缺乏环境,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的产生评估hPDLCs中的自噬水平;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抑制ROS的生成,DCFH-DA染色检测ROS水平,RT-qPCR、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p62表达情况,探究饥饿环境下自噬激活的调控机制。结果: 经EBSS饥饿培养,hPDLCs自噬激活。NAC通过抑制ROS生成,部分逆转了饥饿的hPDLCs中的自噬水平。结论: ROS作为信号分子介导自噬,饥饿通过诱导ROS生成激活hPDLCs自噬,保护细胞免受营养缺乏的损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种清创方法对模拟维护期治疗的牙周炎患牙根面结构影响的体外研究
    夏娇娇, 张晔, 李厚轩
    2022, 38(9): 882-88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9.018
    摘要 ( 180 )   PDF(1848KB) ( 273 )  
    目的: 评价3种清创方式对牙周炎患牙根面结构的影响,为牙周维护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43颗因重度牙周炎拔除的患牙标记出66个方形的体外研究区域(4 mm×4 mm),分别完成根面刮治后,随机分成超声处理组、手工刮治组和喷砂抛光组,模拟牙周炎维护期阶段进行清创。记录每组治疗前、治疗1、20、50、100次维护后的根面粗糙度Ra值;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1)牙根表面菌斑、牙石残留;(2)划痕、凹槽等损伤情况;(3)牙骨质剥脱、牙本质暴露。结果: 3组均随着清创次数的增加Ra值减小,提示根面逐渐趋于光滑。其中手工组对根面粗糙度的改变最大,在完成1次治疗后,Ra即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喷砂组根面抛光的效果明显,在完成20次治疗时,Ra已趋于稳定。扫描电镜观察手工组根面损伤最严重;超声次之;喷砂组损伤最小,保留根面牙骨质效果最好。结论: 龈下喷砂在根面抛光的同时对根面的损伤最小,超声次之,手工刮治器械损伤最大。在维护治疗阶段清洁菌斑生物膜推荐使用喷砂器械以尽量保存根面组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强度激光联合FM-SRP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TGF-β1、t-AP和PAI-1水平的影响
    姚玲玲, 黄满英, 熊际文
    2022, 38(9): 887-89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9.019
    摘要 ( 137 )   PDF(853KB) ( 224 )  
    目的: 探讨低强度激光联合全口刮治和根面平整(full-mouth 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FM-SRP)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β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AP)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lasminogen activators-1, 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2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本文为前瞻性研究,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FM-SRP治疗,观察组患者行FM-SRP治疗辅以低强度激光。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炎性因子,牙周状态指标,血管内皮功能,龈沟液TGF-β1、t-AP和PAI-1及不良反应等参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 d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牙周附着丧失距离和菌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8、基质金属蛋白酶-7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等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管扩张功能和血管舒张功能等血管内皮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龈沟液转化生长因子β1和t-AP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龈沟液PAI-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低强度激光联合FM-SRP应用于慢性牙周炎疾病的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程度,消除炎症反应,提高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牙周状态指标,可能与降低龈沟液转化生长因子和t-AP、提高PAI-1水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医学史研究
    清代宫廷口腔疾病诊疗研究回顾与前景展望
    张净秋, 朱梦迪, 王艺霏, 王伽伯, 王松灵, 周建
    2022, 38(9): 892-89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9.020
    摘要 ( 204 )   PDF(1311KB) ( 308 )  
    清代宫廷口腔疾病诊疗研究自民国开端,其成果集中在文献和文物的整理与刊布方面。1925年清室善后委员会清点清宫物品并出版《故宫物品点查报告》,从中爬梳资料可考证出:当时宫中口腔疾病诊疗器械多属西方现代口腔诊疗器械,均存放于坤宁门东屋,镶牙用各类义齿则存坤宁宫寿药房等地;熏牙银器被整理存于养心殿中;寿康宫等地亦发现镶牙。二十世纪下半叶始,大量清宫文献被整理,其中不乏口腔疾病资料,亦有多种口腔疾病诊疗文物被公开。目前清宫口腔疾病诊疗研究前景广阔,其可为宫廷医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为中西医学并立的独特医学生态提供极有价值的研究范本,为构思和撰写新的中国口腔医学发展史提供文献史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生病例精粹——牙槽外科系列(9)
    左上前牙区牙瘤伴埋伏阻生牙微创拔除术1例
    苏莉雯, 吴杨
    2022, 38(9): 899-90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9.021
    摘要 ( 280 )   PDF(2665KB) ( 529 )  
    上颌前牙区牙瘤、埋伏多生牙、恒牙阻生同时发生的病例临床少见。本文介绍左侧上颌前牙区混合性牙瘤、埋伏阻生尖牙及多生牙微创拔除术1例,并就其发病情况、治疗原则、手术难度及风险等问题进行简要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