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骨缺损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卢嘉蕊, 权晶晶
    口腔医学研究    2021, 37 (9): 783-78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09.003
    摘要776)      PDF (806KB)(1156)   
    骨缺损达到一定范围及距离后,机体自身无法自行修复,即临界骨缺损,需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或骨组织工程进行修复。骨缺损动物模型常被用以评估骨组织工程中骨替代生物材料的再生能力。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常用的动物骨缺损模型和目前可应用的研究方向,并阐述了口腔相关动物骨缺损模型的现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腮腺分泌性癌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王松杰, 赵军方, 彭彦惠, 查治安, 王秋香, 孙强
    口腔医学研究    2021, 37 (11): 1039-104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1.016
    摘要574)      PDF (1040KB)(477)   
    目的: 探讨腮腺分泌性癌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20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经且病理诊断为腮腺分泌性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结果: 研究共纳入10例患者,男5例,女5例;发病年龄2~68岁,其中儿童2例,青少年1例,平均年龄 38.5岁;肿物最大径在2.5~4.8 cm,病变多数累及腮腺浅叶及深叶、质地中等偏硬、边界清晰、活动度差,临床表现为渐进性生长的无痛性肿物。B超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囊实性病变,且囊性为主,未见明显的血流信号(5/7);5例CT显示病变呈浅分叶状,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可见囊性低密度区及结节状影像,边界清晰(5/6);MRI示:圆形或结节状等T1长T2信号,压脂像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囊性成分在T1加权成像和T2加权成像时,显示为高信号,实性成分在T2加权成像时显示低信号(4/4)。 结论: 腮腺分泌性癌为比较罕见的低度恶性唾液腺肿瘤,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为腮腺分泌性癌的术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巨噬细胞影响骨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聂张玲, 包崇云
    口腔医学研究    2021, 37 (11): 966-96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1.002
    摘要572)      PDF (827KB)(430)   
    巨噬细胞在骨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其具体的表现由多个复杂的生物学机制共同调控,巨噬细胞分泌的某些信号分子如抑瘤素M(OSM)、前列腺素E2(PGE2)、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在成骨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另外,巨噬细胞的极化亚型也在成骨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巨噬细胞影响骨形成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智能生物材料在口腔领域中的应用
    何彦瑾, 陈文川
    口腔医学研究    2022, 38 (1): 9-1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1.002
    摘要549)      PDF (813KB)(645)   
    生物医用材料是一类用于修复或替换病损组织和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生物功能性材料。近年来,在材料学、材料制造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协同发展下,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智能生物材料是能感知和响应外部刺激的新一代生物材料。与以往的生物材料相比,它更强调材料与组织之前的相互作用和动态调控。智能生物材料因其良好的组织反应性,在药物靶向递送载体和组织工程支架等口腔医学领域中表现出了优良的性能和疗效。本文就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历程及智能生物材料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推动其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白斑疗效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赵进进, 蔡扬
    口腔医学研究    2022, 38 (4): 304-30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4.002
    摘要488)      PDF (797KB)(397)   
    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指发生于口腔黏膜上以过度角化为主的白色损害,是口腔常见的潜在恶性疾病。现阶段治疗方式多样,其中光动力作为一项新兴、微创的药械连用技术,在治疗口腔白斑方面不仅前景广阔且可行性高。本文对光动力疗法的基本原理、治疗要素及影响白斑疗效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喂养方式与儿童错牙合畸形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董原, 李娜
    口腔医学研究    2022, 38 (7): 601-60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7.003
    摘要474)      PDF (833KB)(418)   
    错牙合畸形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升高。本文通过对近年研究结果的分析,证实母乳喂养有助于减少非营养性吸吮习惯的养成,并推测出生后至少6个月的母乳喂养在减少奶瓶喂养时间的同时也能防止不良吮吸习惯的养成,从而降低儿童错牙合畸形发病风险。但喂养方式与儿童错牙合畸形发病风险的科学依据和发病机制的研究相对匮乏,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龈壁提升术对牙周组织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婧秋, 何舒奇
    口腔医学研究    2023, 39 (4): 295-29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3.04.002
    摘要469)      PDF (1328KB)(364)   
    龈下牙体缺损主要由龋坏或冠折引起,传统修复方法因受到多方面的限制,预后不佳。随着数字化技术、粘接材料的发展及微创修复理念的普及,龈壁提升术(deep margin elevation,DME)作为龈下牙体缺损的微创修复方法,其高效便捷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师的关注。本文从龈壁提升材料、术后边缘完整性及是否侵犯生物学宽度等方面作一综述,介绍DME对牙周组织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
    唐瞻贵, 成雨熹
    口腔医学研究    2022, 38 (8): 705-70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8.001
    摘要449)      PDF (1057KB)(426)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 是一种胶原沉积疾病,其特征是产生疤痕和组织纤维化,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和生活质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球有超过500万OSF患者,恶性转化率为1.5%~15%,因此WHO也将其列入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的范畴。现对OSF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了解该病发病规律及为临床早期防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部扫描仪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杨琪, 刘晓秋
    口腔医学研究    2022, 38 (4): 316-31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4.005
    摘要440)      PDF (798KB)(704)   
    面部扫描仪是一种非接触式、非侵入式、能对面部软组织进行数据测量与三维重构的仪器,在人体测量、刑事侦查、疾病诊断、人类学研究、口腔医学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本文将对面部扫描仪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并对其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特立帕肽在药物性颌骨坏死中的治疗作用
    王甲甲, 王绍义
    口腔医学研究    2022, 38 (8): 718-72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8.004
    摘要430)      PDF (794KB)(179)   
    特立帕肽(Teriparatide, TPTD)是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1~34位的人工合成多肽,具有促进骨合成代谢、免疫调节等作用,临床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常规药物,并逐渐开发用于颌骨相关疾病。其中,大量证据表明TPTD具有治疗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 MRONJ)的效应。本综述介绍TPTD治疗MRONJ的最新进展,研究其在治疗MRONJ的潜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龈表型分型的现状与展望
    杨大国, 任秀云
    口腔医学研究    2022, 38 (1): 20-2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1.005
    摘要430)      PDF (807KB)(404)   
    牙龈表型对口腔治疗的风险评估、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2018年欧洲牙周病联合会与美国牙周病学会的共识性报告,建议采用牙周探针透视法将牙龈表型分为薄厚两型,薄型的牙龈厚度≤1 mm,厚型的牙龈厚度>1 mm。此分型未被证明是最佳的指导临床实践的分型方法,并且定量测量牙周探针可见时的牙龈厚度值与1 mm也有明显差异。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建议将牙龈表型分为3型对临床更具有指导意义,而且三分型也被统计学证实。本文就牙龈表型的分型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龈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汪丹, 孟维艳
    口腔医学研究    2022, 38 (3): 216-21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3.003
    摘要430)      PDF (826KB)(612)   
    牙周炎是一种牙齿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能引起结缔组织和牙槽骨的破坏而导致渐进性附着丧失,最终可能导致牙齿脱落。革兰氏阴性厌氧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是慢性牙周炎的重要致病菌,具有包括脂多糖、菌毛、血细胞凝集素和胞外蛋白酶在内的多种毒力因子,其中牙龈蛋白酶提供的蛋白水解活性占该生物体产生的一般蛋白水解活性的大部分(85%),已被认为是必需的毒力因子。本文就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龈蛋白酶的分类、分泌、致病作用及其抑制剂的研究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4例牙龈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复发防范分析
    柯晓菁, 金讴, 闫福华, 李艳芬, 李厚轩
    口腔医学研究    2022, 38 (5): 429-43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5.009
    摘要410)      PDF (5449KB)(385)   
    目的: 分析牙龈瘤的临床特征,为探讨牙龈瘤的生物学行为和复发防范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8~2019年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门诊和术后病理诊断均为牙龈瘤的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总共纳入234例牙龈瘤患者,好发年龄为21~30岁,男女比例约为1∶2.2,其中31~70岁年龄组中女性多发( P<0.05),30岁以下年龄组的男女比例无统计学差异( P>0.05)。各型分布由多至少依次是纤维性龈瘤121例(51.71%),肉芽肿性龈瘤76例(32.48%),血管性龈瘤36例(15.38%),巨细胞性龈瘤1例(0.43%)。上下颌分布无明显差别( P>0.05),前牙区较后牙区多发( P<0.001)。此外,牙龈瘤好发于唇颊侧(66.67%),最少见于缺牙区(1.28%);瘤体直径0.3~2.2 cm,多数分布于0.6~1.5 cm范围(78.2%);牙周系统治疗后短期复发2例,复发率为0.85%。 结论: 牙龈瘤女性多发,好发年龄为21~30岁,多见于前牙区和唇颊侧,其中纤维性龈瘤占比最多,巨细胞性龈瘤最少。完善的炎症控制和彻底的手术切除能够控制牙龈瘤的复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相磷酸钙陶瓷在口腔种植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沈红裕, 宋珂
    口腔医学研究    2022, 38 (5): 404-40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5.004
    摘要407)      PDF (1420KB)(390)   
    口腔种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牙列缺损的缺失牙修复。决定种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种植体与牙槽骨之间的骨整合。生物陶瓷材料双相磷酸钙(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 BCP)既可作为骨替代材料用于种植体周的骨增量程序,也可作为涂层材料应用于种植体表面,促进骨整合。BCP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稳定性、生物降解性、骨传导性以及骨诱导的潜能,在临床医学中应用广泛。本文就BCP陶瓷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以期为口腔种植中BCP陶瓷的临床应用提供有益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口腔疾病与治疗技术的风险评估
    陈智, 周林芳
    口腔医学研究    2022, 38 (1): 1-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1.001
    摘要407)      PDF (1259KB)(602)   
    风险评估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对口腔疾病和诊疗技术风险进行评估,能够有效地发现口腔疾病的风险因素,处理和控制口腔诊疗活动中的各种风险。本文对口腔疾病和诊疗过程中的常见风险评估系统或风险评估工具进行介绍,并寻找循证医学相关证据,对常见的风险评估系统进行评价。作者呼吁,改善目前的诊疗流程,在口腔诊疗过程中重视发展和推广使用各种风险评估系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深度学习在曲面体层图像中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初步研究
    帕克扎提·色依提, 王铁梅, 徐子能, 白海龙, 丁鹏, 刘澍, 滕跃辉, 冯英连, 王蓉, 单珊, 钟双泽
    口腔医学研究    2021, 37 (9): 845-84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09.016
    摘要397)      PDF (4545KB)(522)   
    目的: 基于深度学习对口腔曲面体层图像分析,开展人工智能在口腔常见疾病辅助诊断系统的研发,挖掘人工智能对曲面体层图像分割及辅助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0张口腔曲面体层片建立数据集(训练集1400张、测试集600张,累计标注82042例)。运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通过算法设计、模型训练和验证,构建口腔常见疾病智能影像诊断模型PanoNet,利用6个子网络模型分别执行不同口腔疾病的分割及识别。 结果: PanoNet在恒牙列识别及龋病、根尖周炎、阻生牙、种植体、牙体修复术后等疾病识别中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85%(kappa>0.81);在牙槽骨吸收分级识别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50%、75.25%、79.00%(kappa=0.44)。 结论: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建立的口腔曲面体层图像诊断模型PanoNet能有效识别上述口腔常见疾病,体现人工智能在曲面体层片上对口腔常见疾病的影像辅助诊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龈疣状黄瘤病例报道1例
    王畅, 曲星源, 刘悦, 张茜, 梁琛, 史册, 王雷, 高东辉
    口腔医学研究    2022, 38 (11): 1096-109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11.019
    摘要378)      PDF (1055KB)(212)   
    口腔疣状黄瘤(oral verruciform xanthoma,OVX)是一种罕见的口腔良性病变。本文的目的是报道我院近期的1例临床病例,并复习文献中报道的口腔疣状黄瘤病例,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畸拔除下切牙患者出现牙龈黑三角的病因研究
    朱萌, 孙玮曼, 王金孟, 李厚轩, 雷浪
    口腔医学研究    2022, 38 (10): 972-97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10.015
    摘要369)      PDF (1010KB)(254)   
    目的: 探讨拔除一颗下颌切牙,正畸治疗后牙龈黑三角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纳入80例拔除1颗下颌切牙的固定矫治患者,根据术后口内正面照中拔除牙邻牙间是否出现黑三角,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黑三角组。利用口内照片、数字化模型、全景片等临床资料,分析患者邻牙接触点位置、牙根角度、邻接点至牙槽嵴顶高度、楔状隙宽度及面积等临床参数。 结果: 拔除一颗下颌切牙后,邻牙间牙龈黑三角的发生率为72.5%,其中轻度发生率为57.5%,中度发生率为15%,无重度黑三角发生。正常组和黑三角组患者在年龄、邻牙接触点位置、牙根角度、邻接点至牙槽嵴顶高度、楔状隙宽度及面积上具有统计学差别。回归分析显示,邻牙牙根角度和邻接点至牙槽嵴顶高度是影响拔除一颗下颌切牙的患者固定矫治后产生黑三角的主要风险因素。 结论: 拔除1颗下颌切牙的患者黑三角的发生率较高,正畸治疗需要控制邻牙牙根平行度,维持牙周组织健康,以减少黑三角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年轻恒牙牙髓再生治疗的研究进展
    热孜亚古丽·阿克木, 杨国斌
    口腔医学研究    2022, 38 (5): 408-41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2.05.005
    摘要368)      PDF (878KB)(604)   
    牙髓再生治疗是指通过完善有效的根管消毒,利用生物学和组织工程技术,尽量保护牙髓干细胞、牙乳头间充质干细胞和牙周韧带干细胞,并在根管内提供良好的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微环境,以促进牙根继续发育的治疗方法。本文对年轻恒牙牙髓再生治疗的发展历程、生物学基础,以及牙髓再生治疗中目前常用的技术——牙髓血运重建技术的适应证、步骤、疗效评价及并发症进行综述,为牙髓再生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治疗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李宁, 孙旭, 张晓, 陈瑞雪
    口腔医学研究    2021, 37 (10): 914-91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21.10.011
    摘要352)      PDF (1028KB)(305)   
    目的:探讨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治疗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治疗的108例智齿冠周炎患者,其中对照组54例患者选用局部冲洗+盲袋内注满碘甘油;54例实验组选用局部涂抹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局部冲洗+盲袋内注满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两组患者持续治疗+观察7 d。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时疼痛程度、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龈指数(GI)、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总显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8.33%, P<0.05)。在治疗过程中Wo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显示实验组35.2%认为有点痛;1.8%认为疼痛严重;0认为疼痛剧烈,人数均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5)。实验组1.8%认为无痛,29.6%认为疼痛明显,人数多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5)。MCHEOPS评分实验组分数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GI、SBI 均降低( P<0.05);且实验组牙周指标降低较明显( P<0.05)。实验组牙龈红肿疼痛、张口受限缓解时间、牙龈出血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治疗智齿冠周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缓解炎症,减轻治疗疼痛,增加患者舒适体验,同时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就诊次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