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约述评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孙晋虎, 李梦
    2019, 35(5): 415-41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5.001
    摘要 ( 245 )   PDF(874KB) ( 256 )  
    如何提高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愈率、生存率和保持较高的生存质量,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之一。彻底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常会导致严重的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故目前对其常采用以手术为主配合化疗或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方式。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近距离放射治疗对缩小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瘤体和减少复发都有较好的效果。本文对125I粒子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的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治疗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慢性牙周炎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聂然, 周延民
    2019, 35(5): 419-42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5.002
    摘要 ( 388 )   PDF(768KB) ( 324 )  
    慢性牙周炎是由菌斑微生物始发,宿主免疫炎症反应及其他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牙齿支持组织破坏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而阿尔茨海默病是较常见的进行性神经认知障碍。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牙周炎与阿尔茨海默病具有双向相关关系。本文就慢性牙周炎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及其如何参与并促进阿尔茨海默病进展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医药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进展
    郭锦材, 谢辉
    2019, 35(5): 423-42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5.003
    摘要 ( 346 )   PDF(756KB) ( 682 )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主要以药物治疗,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该病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从中医学角度解释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病因机理,然后分天然药物、中成药、方剂三类,总结近年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为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骨特发性髁突吸收的研究进展
    程慧娜, 周青
    2019, 35(5): 427-42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5.004
    摘要 ( 361 )   PDF(746KB) ( 504 )  
    特发性髁突吸收是一种髁突不明原因的吸收导致前牙渐进性开牙合、下颌后缩所致的严重面部畸形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后牙早接触和Ⅱ类错牙合,患者往往因为前牙渐进性开牙合而就诊,就诊时面部形态已经改变,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目前治疗方法及预后争议较大。本文对该疾病发生的可能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髁突特发性吸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骨特发性髁突吸收的认识和争议
    徐凡, 周青
    2019, 35(5): 430-43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5.005
    摘要 ( 283 )   PDF(745KB) ( 363 )  
    特发性髁突吸收(idiopathic condylar resorption,ICR)是原因不明的下颌骨髁突渐进性吸收的疾病。目前国内外对其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ICR现有的认识和争议从定义、病因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肿瘤学研究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TGF-β1表达和临床病理学参数对预后的影响
    陆展翼, 胡勤刚, 陈盛, 杨艳, 丁亮, 泥艳红
    2019, 35(5): 433-43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5.006
    摘要 ( 255 )   PDF(4588KB) ( 355 )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口腔鳞癌肿瘤中心和浸润前沿处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收集104例手术切除的口腔鳞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中心和浸润前沿处TGF-β1的表达。结果: TGF-β1在肿瘤中心和浸润前沿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89.4%,无显著差异(P>0.05)。χ2检验显示肿瘤中心和浸润前沿处TGF-β1高表达与高等级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5 mm、发生神经侵犯或复发显著正相关(均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TGF-β1在肿瘤中心和浸润前沿处高表达与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降低显著相关(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GF-β1在肿瘤中心处高表达与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降低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 TGF-β1在肿瘤中心处高表达可能是口腔鳞癌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OX-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刘艳玲, 赵曦, 余丽, 聂敏海
    2019, 35(5): 439-44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5.007
    摘要 ( 247 )   PDF(1935KB) ( 526 )  
    目的: 探讨SOX-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正常口腔黏膜、口腔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口腔鳞癌组织中SOX-9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SOX-9蛋白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SOX-9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口腔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2/20)、32.1%(9/28)及79.4%(27/34),SOX-9在3种组织依次增加,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SOX-9表达增加,各组表达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1)。SOX-9表达和患者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SOX-9阳性表达与存活时间有关(P<0.05);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SOX-9阳性表达是OSCC患者存活时间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SOX-9在口腔鳞癌中异常高表达,SOX-9 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存活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舌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张馨予, 吴双燕, 吴鸿, 徐竹青, 王云英, 徐晓娜, 李新, 郑建金
    2019, 35(5): 443-44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5.008
    摘要 ( 212 )   PDF(2211KB) ( 274 )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舌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细胞划痕实验检测HUC-MSCs分泌的细胞因子对Cal-2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比较共培养前后Cal-27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共培养前后Cal-27细胞的侵袭、迁移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肿瘤侵袭转移相关蛋白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条件培养基培养的Cal-27细胞的迁移距离短于对照组;共培养后Cal-27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细胞数目减少;侵袭迁移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结论: HUC-MSCs与Cal-27细胞共培养可以抑制Cal-27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龋病牙髓病学研究
    抗变异链球菌卵黄抗体对变异链球菌致龋毒力因子及菌斑生物膜的影响
    周莉莉, 徐燕, 蒋鹏, 徐涵颖, 辛保见, 沈继龙, 程婷
    2019, 35(5): 448-45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5.009
    摘要 ( 292 )   PDF(2509KB) ( 285 )  
    目的: 制备并纯化抗变异链球菌卵黄抗体(抗S.mutans-IgY) ,观察其对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utans)胞外多糖、葡糖基转移酶活性、生物膜形成及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甲醛灭活的S.mutans免疫150日龄白航蛋鸡4次,每次间隔10 d,取鸡蛋用两步硫酸铵沉淀法提取IgY,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免疫后效价变化。蒽酮法测定水不溶性及水溶性胞外多糖;Neson-Somogyi法测定葡萄糖基转移酶活性;二甲氧唑黄[2,3-bis(2-methoxy-4-nitro-5-sulfophenyl)-5-[(phenylamino)carbonyl]-2H-tetrzo lium hydroxide,XTT]还原比色法研究 IgY对生物膜总量的影响;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牙菌斑生物膜中死菌和活菌的构成。结果: 经4次免疫后抗体最高效价为1∶256000,维持40 d;IgY对S.mutans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的能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抑制(P<0.01);药物作用后S.mutans还原糖、酶活力均降低(P<0.01);XTT法结果显示IgY对S.mutans生物膜抑制率为17.02%~74.1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随着药液浓度增加,绿色的活菌、团块结构减少,生物膜厚度明显减小。结论: 一定浓度IgY能够抑制S.mutans的增殖,具有抗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渗透树脂和生物活性玻璃修复早期釉质龋的研究
    代建梅, 李奉华, 邱喜丽, 董新
    2019, 35(5): 453-45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5.010
    摘要 ( 257 )   PDF(1403KB) ( 227 )  
    目的: 研究渗透树脂和生物活性玻璃联合应用对早期釉质龋的修复效果,为治疗早期釉质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将离体人牙样本制成人工龋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并处理4周:A组(渗透树脂组)、B组(6%生物活性玻璃组)、C组(渗透树脂+0.1%氟化钠组)、D组(渗透树脂+6%生物活性玻璃组)和E组(空白对照组)。各组于脱矿前后、处理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表面显微硬度测量。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处理4周后A~D组较脱矿后表面孔隙明显减少,其中D组表面平滑度最好。各组样本处理前后的表面显微硬度差值:D组>C组>A组>B组>E组,除A组与B组外,其余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渗透树脂和生物活性玻璃联合作用可有效修复早期釉质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树脂与牙釉质之间粘接界面电镜观察
    王志平, 赵蒙蒙, 董志恒, 牛月月, 王倩, 王青山
    2019, 35(5): 457-46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5.011
    摘要 ( 204 )   PDF(1445KB) ( 323 )  
    目的: 通过对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树脂与牙釉质之间粘接界面间隙的观测来分析和比较其与牙釉质的密合性。方法: 健康离体第一磨牙30颗,制备Ⅰ类洞型,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A、B和C组,每组10颗。A组分层充填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树脂,B组分层充填卡瑞斯玛复合树脂,C组一次性充填玻璃离子水门汀,3组均经冷热循环老化处理后,流水冲洗下低速金刚砂片纵向片切牙齿和材料充填部位,打磨成薄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充填材料与牙釉质的粘接界面并测量间隙大小。结果: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树脂与牙釉质粘接界面间隙较小,卡瑞斯玛复合树脂与牙釉质粘接界面之间的间隙较大,玻璃离子水门汀与牙釉质之间存在大的裂隙,三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 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树脂与牙釉质之间粘接紧密,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IV感染与非HIV感染患者慢性根尖周炎的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对比
    赵恒越, 何文娟
    2019, 35(5): 461-46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5.012
    摘要 ( 197 )   PDF(3832KB) ( 243 )  
    目的: 比较HIV感染和非HIV感染患者慢性根尖周炎的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差异。方法: 收集48例(24例HIV感染患者和24例非HIV感染患者)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手术切除的慢性根尖周炎病变组织,组织来源于患者牙齿,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前未进行牙髓治疗,用光学显微镜对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分析。免疫表达分为2级:局灶性至弱与中至强。结果: HIV感染组CD3、CD4、CD8、CD68、IFN-g、IL-6、IL-18表达低于非HIV感染组,TNF-α表达高于非HIV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D20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影响患者慢性根尖周炎的炎性因子表达及免疫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病学研究
    抗中间普氏菌卵黄抗体对大鼠妊娠期龈炎疗效的初探
    蒋鹏, 徐燕, 周莉莉, 徐涵颖, 辛保见, 叶兴如, 沈继龙, 程婷
    2019, 35(5): 466-47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5.013
    摘要 ( 246 )   PDF(2105KB) ( 231 )  
    目的: 制备和纯化抗中间普氏菌特异性卵黄免疫球蛋白(IgY),并评价其对实验性妊娠期大鼠牙龈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两步硫酸铵沉淀法获得特异性IgY,将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空白组)、B组(阴性组):造模、C组:(阳性组)造模+替硝唑溶液、D组:(实验组)造模+IgY溶液,通过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体重变化、RT-qPCR,及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特异性IgY的治疗作用。结果: 通过对大鼠实验性妊娠期牙龈炎的治疗GI、PLI(P<0.001)、体重(P<0.05)均得到改善,龈下菌斑治疗前后中间普氏菌的构成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 抗中间普氏菌特异性卵黄抗体可改善大鼠实验性妊娠期的牙龈炎症状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β-隐黄素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炎症因子的影响
    李冬雪, 王国芳, 崔晓宇, 李小红, 轩亚茹, 王守儒
    2019, 35(5): 471-47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5.014
    摘要 ( 247 )   PDF(2332KB) ( 211 )  
    目的: 研究β-隐黄素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牙周炎组(P组)、β-隐黄素干预组(E组),每组10只。采取结扎双侧上颌第二磨牙颈部联合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牙周炎模型。E组同时于相同位点注射β-隐黄素(每只12 μL),每48 h注射1次,共3次。实验第7天采血并立即分离双侧上颌骨,右侧颌骨行组织学分析,血清及左侧分离的牙龈组织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细胞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含量。结果: E组和P组大鼠IL-1β、TNF-α、PGE2水平明显高于N组,且炎症细胞浸润较多,牙槽骨吸收明显。与P组比较,E组中IL-1β、TNF-α、PGE2水平明显降低(P<0.05),炎症细胞浸润较少,牙槽骨吸收减轻。结论: β-隐黄素可能通过降低组织中的炎症因子水平,减少炎症细胞浸润,从而减轻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减少牙槽骨吸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种植学研究
    种植二期手术同期临时冠塑形牙龈的临床观察
    刘晓庆, 周弘
    2019, 35(5): 476-47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5.015
    摘要 ( 290 )   PDF(1733KB) ( 235 )  
    目的: 评估单颗上前牙种植二期手术同期临时冠塑形牙龈的美学评分与患者满意度的相关性。方法: 依纳入标准选取单颗上前牙缺失患者30例,种植二期手术同期临时冠塑形牙龈,3~6个月后永久修复。永久修复1年后用红色美学分值PES及白色美学分值WES进行美学评分;以视觉测量尺VAS测量患者主观满意度;分析PES与WES、VAS与PES和WE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ES平均得分(8.03±0.85),WES平均得分(8.10±0.40),PES值与WES值存在正相关关系(r=0.90,P<0.01);VAS平均得分为(8.68±0.58),VAS值与PES值和WES值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93,P<0.01;r=0.81,P<0.01)。结论: 单颗上前牙二期手术同期临时冠塑形牙龈后再永久修复可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和较高的患者满意度,PES与WES、VAS与PES和WES均存在相关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较大载荷下加载时机对正畸微种植钉骨结合的影响
    丘雨蓓, 郭伟忠, 陈江
    2019, 35(5): 480-48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5.016
    摘要 ( 202 )   PDF(924KB) ( 205 )  
    目的: 探讨在较大载荷情况下,不同加载时机对微种植钉-骨组织界面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将32枚微种植钉植入8只成年雄性Beagle犬下颌骨,分别于植入后即刻、2周、4周及8周后加载350g的力值。加载4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并取材,检测各组微种植钉旋出扭力峰值及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微种植体-骨组织界面的形态。结果: 除即刻加力组有1颗微种植体有轻微松动,植入2周后加力组2枚微种植钉脱落外,其余所有微种植体均没有松动、脱落。植入8周后加载组的旋出扭力峰值大于植入4周后加载组(P=0.03),微种植体-骨组织界面为成熟的骨组织,而植入4周后加载组骨界面可见与旧骨分界明显的新骨。即刻加载组和植入2周后加载组的旋出扭力峰值最低,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微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均存在纤维结缔组织,植入2周后加载组更为明显。结论: 在较大的载荷下,微种植钉植入后即刻加载及植入2周后加载均存在一定的风险,若想要获得更高的稳固性,建议植入4周以后再开始加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外科损伤修复研究
    TGF-β1基因修饰骨髓基质细胞复合Bio-Oss胶原修复犬颌骨缺损的效果
    郭宏亮, 郑纪伟, 王鹏来, 刘宗响, 袁长永, 李敢, 李晓飞, 耿晓庆
    2019, 35(5): 483-48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5.017
    摘要 ( 216 )   PDF(1102KB) ( 203 )  
    目的: 观察TGF-β1基因修饰骨髓基质细胞(BMSC)复合Bio-Oss胶原修复Beagle犬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Beagle犬18条,随机分为3组:种植体+犬BMSC+凝胶+Bio-Oss胶原材料(对照组);种植体+0.5 μg/L TGF-β1基因转染犬BMSC+凝胶+Bio-Oss胶原材料(实验组A);种植体+10μg/L TGF-β1基因转染犬BMSC+凝胶+Bio-Oss胶原材料组(实验组B)。术后24周取材,组织观察缺损区恢复情况。RT-PCR检测细胞中OC、BSP及COL-Ⅰ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OC、BSP及COL-Ⅰ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A骨连续性及成熟度优于实验组B。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A三种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中3种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Western Blot结果中实验组A的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和实验组B相比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较对照组略有增加,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的TGF-β1基因可较好地促进BMSC向成骨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干细胞与口腔生物学研究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在诱导多能干细胞成釉分化中的作用研究
    刘治, 秦青, 高鹏, 孙聪, 张乐琪
    2019, 35(5): 488-49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5.018
    摘要 ( 194 )   PDF(2118KB) ( 190 )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2, BMPR-Ⅱ)在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iPS)成釉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灭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滋养层培养iPS,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 blot检测成釉细胞无血清条件培养液(ameloblast serum-free conditioned medium,ASF-CM)或对照培养基培养iPS细胞14 d后,其BMPR-Ⅱ表达情况;采用BMPR-Ⅱ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或其阴性对照预处理iPS,再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计数检测ASF-CM或对照培养基对iPS表达多种成釉标志蛋白的影响。结果: 经ASF-CM处理的iPS中BMPR-Ⅱ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ASF-CM培养组iPS中成釉蛋白、釉质素及细胞角蛋白-14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BMPR-Ⅱ siRNA预处理可显著逆转ASF-CM促iPS成釉分化的作用(P<0.05)。结论: BMPR-Ⅱ信号转导在ASF-CM诱导的iPS成釉分化过程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诱导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向腺泡样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
    于阳, 徐文品, 焦琨, 刘冬蕊, 邢如霄, 叶佳朋, 张伟
    2019, 35(5): 493-49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5.019
    摘要 ( 186 )   PDF(2004KB) ( 293 )  
    目的: 研究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在下颌下腺细胞submandubular gland cells,SMGCs)裂解液模拟的微环境下能否转化为具有分泌功能的腺泡样细胞。方法: 提取,培养大鼠的ADSCs并鉴定,用下颌下腺细胞裂解液诱导其分化,观察其形态变化以及是否表达SMGCs的α-Amylase抗体及上皮细胞来源的Cytokeratin-8抗体,并用淀粉酶检测试剂盒检测诱导不同时间细胞上清液内淀粉酶的含量,分析转化效率。结果: 自大鼠脂肪组织提取的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证实其为脂肪来源干细胞,经下颌下腺细胞裂解液诱导后,α-Amylase抗体及Cytokeratin-8抗体表达阳性,而对照组为阴性,证实其成功转化为腺泡样细胞,随着时间增加细胞上清液内淀粉酶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其诱导效率随着时间增长而逐渐增高。结论: 脂肪来源干细胞可以转化为具有分泌,α-Amylase功能的腺泡样细胞,随着时间增长其转化效率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桥蛋白对巨噬细胞极化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冯丽华, 王敏, 夏海斌, 黄开耀
    2019, 35(5): 497-50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5.020
    摘要 ( 332 )   PDF(3531KB) ( 302 )  
    目的: 探究外源性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体外对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或M2型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RAW264.7细胞,进行以下分组实验:(1)OPN浓度梯度实验:设定对照组,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OPN(0.1、0.5、1.0 mg/L);(2)M1型极化实验:设定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 组、OPN组、LPS+OPN组;(3)M2型极化实验:设定对照组、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 组、OPN组、IL-4+OPN组。培养24 h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 分析M1型基因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M2型基因CD206、精氨酸酶-1(arginase-1, Arg-1)、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 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NOS、Arg-1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iNOS、CD206的表达。结果: qRT-PCR显示,与对照组比较,OPN组的M1型基因iNOS、TNF-α、IL-1β及M2型基因CD206、Arg-1、IL-10的 mRNA表达均上调(P<0.05),并呈浓度依赖关系;LPS+OPN组的M1型基因表达上调最高,IL-4+OPN组的M2型基因表达上调最高(P<0.05);Western blot、免疫荧光与qRT-PCR结果一致。结论: OPN作为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可能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或M2型极化,并与极化诱导剂LPS和IL-4具有潜在的协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雌激素作用下罗格列酮对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胡英英, 哈珊珊, 朱宁静, 宋亚玲, 汪昌宁
    2019, 35(5): 502-50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5.021
    摘要 ( 205 )   PDF(1344KB) ( 218 )  
    目的: 研究雌激素作用下,罗格列酮对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破骨细胞诱导液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诱导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加入罗格列酮和/或雌激素诱导5 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数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破骨相关基因和转录因子的表达;噻唑蓝(methyl thiazol tetrazolium,MTT)检测罗格列酮和/或雌激素对细胞活性影响。结果: RANKL诱导破骨细胞形成,且在罗格列酮或雌激素刺激下,破骨细胞数量增加,破骨相关基因和转录因子表达增高(P<0.05);但在雌激素作用下罗格列酮抑制破骨细胞形成,破骨相关基因及转录因子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雌激素作用下罗格列酮可能通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6,TRAF6)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细胞质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 cytoplasmic 1,NFATc1)抑制破骨细胞形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