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6年, 第32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6-07-26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研究论著
    临床研究论著
    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研究论著
    纯钛超声微弧氧化-壳聚糖/海藻酸钠自组装种植体的动物实验研究
    刘苗, 赵雯, 李德超, 李慕勤, 王晗
    2016, 32(7): 667-67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01
    摘要 ( 347 )   PDF(1523KB) ( 328 )  
    目的: 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technique)在纯钛(TA2)微弧氧化表面制备壳聚糖(CS)/海藻酸钠(ALG)复合涂层,研究对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双侧下颌骨种植模型,分别植入A、B、C组,TA2-MAO为A组,TA2-MAO-NAOH-CS为B组,TA2-MAO-NAOH-CS-ALG为C组。术后分别于2、4、6周取材,采用锥形束CT(cone beam,CBCT)和种植体骨扭出力测试的方法,观察种植体植入后骨结合的情况。选扭出6周的种植体做扫描电镜(SEM), 观察种植体涂层表面形貌。结果: CBCT观察:在2、4、6周,C组骨缺损区的愈合情况明显优于A、B组,B组骨缺损区的愈合情况稍好于A组,在6周时,观察到C组骨愈合良好,种植体骨界面无明显阴影区域,骨密度与正常骨密度一致。种植体骨扭出力测试中观察:在第2周时,A、B、C组的扭出力差异不明显,第4周时,B、C组扭力值高于A组,第6周时,C组的扭出力明显大于A、B组。在6周时,扫描电镜可以观察到c组对骨结合有促进作用。结论: TA2-MAO-NAOH-CS涂层和TA2-MAO-NAOH-CS-ALG涂层对骨结合都有促进作用,而TA2-MAO-NAOH-CS-ALG复合涂层对骨结合效果更好,双侧建立动物模型的方法可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基因番茄可食用防龋疫苗免疫BALB/c小鼠的实验研究
    关薇薇, 顾瑜, 管晓燕, 吴家媛, 白国辉, 田源, 陈筑, 杨德琴, 刘建国
    2016, 32(7): 672-67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02
    摘要 ( 240 )   PDF(806KB) ( 373 )  
    目的: 观察含PAcA/CTB的转基因番茄可食用防龋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性。方法: 将18只6~8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周分别灌胃含有PAcA/CTB嵌合蛋白的转基因番茄果汁(实验组)、非转基因番茄果汁(阴性对照组)、灭活全菌疫苗(阳性对照组)。于首次免疫前和免疫后第1、2、3、4周采集血液、唾液样品。ELISA检测其血清和唾液样本中的抗变异链球菌PAcA的IgG、IgA抗体效价。结果: 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血液和唾液中特异性抗体从免疫后1周开始升高,初始免疫后第4周达高峰,分别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免疫后第2、3、4周阳性对照组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基因番茄所表达的外源目的蛋白具有抗原性,能够诱导BALB/c小鼠产生免疫应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回形(cortex-like)”微弧氧化膜钛种植体成骨的Micro-CT分析
    周宏志, 李亚达, 刘唤, 刘琳, 王伟强, 马国武, 齐民
    2016, 32(7): 676-68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03
    摘要 ( 283 )   PDF(1494KB) ( 986 )  
    目的: 利用Micro-CT评价“大脑皮质”(cortex-like)形貌的二氧化钛膜层在初始稳定性和继发稳定性阶段的骨-种植体结合的能力。方法: 实验组MAO(cortex-like)为 “大脑皮质”形貌种植体,对照组SLA为具有同等规格的SLA形貌的种植体,共计36颗,通过扫描电镜(SEM)等对材料表面进行表征,随机植入18只新西兰雄性兔的股骨髁部,分别于4周和8周处死取样,所得标本行Micro-CT扫描重建,分析MAO和SLA种植体表面的骨结合状况以及的骨小梁形态学参数。结果: 类“大脑皮质”形貌氧化层由微米级沟槽和纳米级孔洞组成,沟槽相互交通,接触角(6.9±1.14)°,Micro-CT检测可见:随着骨结合时间的延长,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厚度(Tb.Th)、连接密度增加(Conn.Dn)均增加,结构模型指数(SMI)、骨小梁分离度(Tb.Sp)下降,第4周时,BV/TV,SMI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时,BV/TV、Tb.N、Tb.Sp、Conn.Dn值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AO高于SLA组。结论: “大脑皮质”(cortex-like)形貌的二氧化钛、具有双微层结构膜层,能促进种植体的骨结合的提升,是一种良好的种植体改性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io-oss骨粉对人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活性影响的研究
    吴梓齐, 齐鹏鹏, 于士洋, 王红红, 李雨珊, 徐召南, 王景云
    2016, 32(7): 681-68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04
    摘要 ( 307 )   PDF(1098KB) ( 404 )  
    目的: 研究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HPMSCs)与Bio-oss骨粉结合后的增殖分化情况,探讨以人胎盘源干细胞(HPMSCs)作为种子细胞,Bio-oss骨粉作为支架材料联合构建组织工程化生物衍生骨的可能性。方法: 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HPMSCs)并检测其分化能力。将细胞分为单独培养组与复合Bio-oss骨粉培养组。观察细胞与支架材料结合情况并在细胞形态特点、增殖分化能力方面将两组细胞进行比较。结果: 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与Bio-oss骨粉复合培养后,细胞形态、增殖分化能力与对照组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 以人胎盘源干细胞(HPMSCs)为种子细胞、Bio-oss骨粉为支架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衍生骨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X3CL1与CX3CR1参与牙髓炎症及痛觉过敏的实验研究
    张丽丽, 阳司敏, 丛芳, 倪慧珍, 李维佳, 金海威
    2016, 32(7): 685-68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05
    摘要 ( 297 )   PDF(2785KB) ( 522 )  
    目的: 观察大鼠实验性牙髓炎过程三叉神经节中CX3CL1与CX3CR1的动态表达,探讨三叉神经系统参与牙髓炎病理改变的信号调节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牙髓炎动物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三叉神经节中CX3CL1与CX3CR1的表达变化。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X3CL1免疫阳性卫星胶质细胞围绕在神经元周围,形成典型的环状结构,而CX3CR1主要表达在神经元细胞体上。统计学分析显示, CFA致炎后2周,CX3CL1阳性细胞率达到峰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FA致炎后24 h及72 h,CX3CR1阳性细胞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结论: 三叉神经系统通过调节CX3CL1与CX3CR1的表达参与牙髓炎症及痛觉过敏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激光焊接不同间距钴铬合金焊件疲劳强度的研究
    徐敏锐, 潘在兴, 吴松全, 陈枫
    2016, 32(7): 689-69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06
    摘要 ( 198 )   PDF(1275KB) ( 263 )  
    目的: 探讨不同焊接间距对激光焊接钴铬合金试件机械强度和疲劳强度的影响。方法: 将牙科钴铬合金铸件采用激光焊接法分别在0.00 mm、0.25 mm、0.50 mm 3种焊接间距下焊接成哑铃形试件(n=10),以未焊接组作为对照,在材料测试机上进行三点弯曲试验,记录试件的最大压应力值和疲劳强度,并对断口进行显微晶相分析。结果: 各焊接组的最大压应力值和疲劳强度均小于未焊接组(P<0.05),3个焊接组的最大压应力值差别无显著性;在焊接组中0.25 mm组具有最佳的疲劳强(P<0.05),0.00 mm组和0.50 mm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激光焊接焊件之间保留一定间隙有助于提高钴铬合金焊件的疲劳强度,焊接间隙在0.25 mm左右为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4,15-环氧二十碳三烯酸促进颅骨缺损骨再生
    党海霞, 霍欣茹, 张文园, 张琳, 王福
    2016, 32(7): 692-69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07
    摘要 ( 223 )   PDF(2171KB) ( 272 )  
    目的: 建立C57BL/6小鼠颅骨缺损模型,研究14,15-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4,15-epoxyeicosatrienoic acid,14,15-EET)能否促进骨再生,为骨组织再生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 C57BL/6小鼠颅中缝两侧建立直径5 mm的全层颅骨圆形缺损,小鼠右侧(实验侧)缺损处植入14,15-EET预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左侧(对照侧)植入未用14,15-EET处理的BMSCs。术后第3天于实验侧缺损处局部皮下注射含14,15-EET(10 μmol/L)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对照侧缺损处皮下注射等量PBS,隔日注射,持续4周。术后8周将小鼠处死,CBCT放射诊断观测缺损面积大小,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分析新骨形成相关组织结构。结果: 术后8周小鼠实验侧缺损面积比对照侧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侧缺损区新生血管数、新生骨量均较对照侧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侧颅骨缺损区可明显观察到骨质及胶原纤维,而对照侧不明显。结论: 通过局部提高14,15-EET水平可促进新生骨形成,推测可能与14,15-EET改善局部微循环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然衍生脱细胞牛心包复合BMP-2转染的BMSCs引导骨组织再生的体外实验研究
    白明海, 张婷婷, 吴汉江, 赵志河, 何正权, 刘兴玉
    2016, 32(7): 696-69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08
    摘要 ( 307 )   PDF(1007KB) ( 254 )  
    目的: 研究天然衍生脱细胞牛心包复合BMP-2转染BMSCs引导骨组织再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天然衍生脱细胞牛心包体外复合BMP-2转染BMSCs,SEM评估细胞生长与增殖,MTT法检测牛心包对转染细胞的毒性,ELISA 检测BMP-2含量,结晶紫染色法测定BMSCs细胞粘附能力,ALP活性实验检测转染BMSCs成骨性能。结果: SEM发现天然衍生脱细胞牛心包复合BMP-2基因转染的BMSCs后,细胞生长并增殖良好;各组细胞的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天然衍生脱细胞牛心包增强了BMP-2转染BMSCs的细胞粘附能力和成骨细胞转化能力。结论: 天然衍生脱细胞牛心包复合BMP-2基因转染BMSCs后,具有良好的生物和细胞相容性,有望成为一种优良的天然GBR膜材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牙龈素粘附片段Hgp44卵黄抗体对实验性牙周炎的抑制作用
    孟明理, 徐燕, 王晓静, 李增礼, 周乐春, 程婷, 沈继龙, 徐振山, 王荣海
    2016, 32(7): 699-70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09
    摘要 ( 304 )   PDF(1610KB) ( 333 )  
    目的: 观察抗牙龈素粘附片段Hgp44卵黄抗体(抗Hgp44-IgY)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的抑制作用。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A),生理盐水孵育组(B),抗Hgp44-IgY孵育组(C)和西吡氯铵孵育组(D)。采用细线结扎大鼠4颗第一磨牙,分别接种经处理的牙龈卟啉单胞菌,辅以蔗糖饮水。4周后检测大鼠牙龈指数(GI),龈下菌斑的BANA试验。处死大鼠后检测牙槽骨丧失量(ABL),牙龈的HE染色,利用qRT-PCR检测牙龈中IL-10、OPG和RANKL mRNA相对表达水平以及OPG/RANKL比率。结果: C组和D组与B组相比,GI、ABL以及BANA结果均显著降低(P<0.01),牙龈组织中IL-10和OPG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RANKL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OPG/RANKL比率显著增高(P<0.001),C组与D组相比,GI、ABL、BANA、IL-10,OPG mRNA水平和OPG/RANKL比率无统计学意义,OPG mRNA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抗Hgp44-IgY能减少牙槽骨的吸收,减缓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亢兔牙槽骨与全身骨密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张翔, 曲哲, 徐晶, 马岚, 潘小青, 张丹迪
    2016, 32(7): 704-70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10
    摘要 ( 319 )   PDF(997KB) ( 242 )  
    目的: 比较甲亢兔牙槽骨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的改变。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成两组,每组12只(实验组,对照组),每组雌雄各半。实验组每日用左旋甲状腺素50 μg/kg·d-1,生理盐水稀释,腹腔注射,对照组每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8周后进行FT3、FT4、ALP、Ca、P、Mg检测;用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仪对腰椎、下颌骨及双侧股骨远心端进行骨密度(BMD)检测。结果: 在给药8周后,实验组FT3、FT4、ALP、Ca、P、Mg、BMD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兔牙槽骨骨密度低于对照组,腰椎,股骨骨密度低于对照组。结论: 甲亢兔牙槽骨骨密度变化与全身骨密度变化一致,呈骨质疏松状态,低于正常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载辛伐他汀羟基磷灰石中空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其用于盖髓剂的实验研究
    王珂, 赵旭, 李毅, 张雪, 王银晶
    2016, 32(7): 707-71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11
    摘要 ( 201 )   PDF(2393KB) ( 297 )  
    目的: 制备羟基磷灰石中空微球并载辛伐他汀,构成体外药物缓释系统检验其对损伤大鼠牙髓的修复作用。方法: 以谷氨酸(Glu)为有机质,以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Glu组成的“核-壳”式复合物作为模板,制备出中空羟基磷灰石(HHAp)微球。表征产物形貌并载药,计算载药率和包封率,测定药物体外释放情况。雄性大鼠建立上颌第一磨牙直接盖髓模型。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分别覆盖含有10-5 mol/L ,10-7 mol/L和10-9 mol/L 辛伐他汀的载药羟基磷灰石中空微球。第1组右侧上颌第一磨牙用未载药的HHAp微球盖髓,其余不作处理。分别于术后7 d、28 d,每组随机处死5只大鼠取材,HE染色。用图像分析软件INH测定各组标本中修复性牙本质的面积比例,并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Dunnett t检验和配对t检验。结果: 合成的羟基磷灰石为由短针状纳米粒子组成的直径为2~4 μm中空的微球。载药率为21.3%~46.0%,包封率为34.46%~46.02%。药物在载药微球中缓慢释放,释放曲线接近线性。将含有不同浓度辛伐他汀的载药微球盖髓7 d后,对照组穿髓孔下方炎症反应明显,实验组则表现出轻微的炎症反应;盖髓后28 d, 10-7 mol/L SIM组与对照组、10-5 mol/L SIM组及10-9 mol/L SIM组相比形成了较多修复性牙本质(P<0.05)。结论: 利用小分子有机质(Glu)和表面活性剂(SDS)为模板可以合成中空羟基磷灰石微球,且此微球载药率和包封率均较高;药物在其中释放接近线性,达到缓释要求;含有10-7 mol/L SIM的载药微球能够显著促进牙髓损伤后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论著
    涎腺导管癌10例临床分析
    克热木·阿巴司, 陈青立, 凌彬, 刘慧, 林兆全, 龚忠诚
    2016, 32(7): 712-71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12
    摘要 ( 366 )   PDF(1223KB) ( 509 )  
    目的: 分析涎腺导管癌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0月~2014年11月经术后病理确诊且完成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46~89岁,平均(64.7±12.7)岁。8例累及腮腺,2例累及颌下腺。临床表现为腮腺区或颌下区肿物,可伴有近期突然增大,局部神经侵犯症状。影像学发现局部占位性病变,边界多为不清,不均匀强化。1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6例予以放疗,4例未放疗。随访至术后7~97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37.5个月。10人均随访满1年,其中1例复发,1年无病生存率为90%(95%CI:55-100),8人随访满3年,其中3人复发,3年无病生存率为62.5%(95%CI:24-91),7人随访满5年,其中3人复发,5年无病生存率为57.1%(95%CI:18-90)。结论: 涎腺导管癌较罕见,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无明显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结果。该疾病预后较差,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术后需联合放疗。生物靶向治疗有望成为新的辅助治疗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冯雪峰, 黄海涛, 王如
    2016, 32(7): 716-71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13
    摘要 ( 241 )   PDF(800KB) ( 676 )  
    目的: 探讨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口腔癌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量表、就医情况问卷和家庭支持量表对72例口腔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发生率为48.5%;时间最短2 d,最长5年余,中位时间为120 d;就医延迟患者在居住状况、自觉疾病严重程度、焦虑及家庭支持与未延迟患者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现象较为普遍,且居住状况、自觉疾病严重程度、焦虑及家庭支持均为影响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1操作配合模式在牙槽外科的初步建立和应用
    王莉, 黄从发, 任建岗, 蔡育
    2016, 32(7): 720-72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14
    摘要 ( 243 )   PDF(786KB) ( 320 )  
    目的: 探讨4+1操作配合模式在牙槽外科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下颌骨性埋伏阻生智齿拔除患者52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71例,对照组255例;研究组在4手操作的基础上增设巡回人员1名,对照组只有4手操作,无巡回人员;观察比较两组下颌骨性埋伏阻生智齿拔除的手术时间、术后第3天患者手术侧面部肿胀及张口受限程度、术后伤口感染和干槽症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侧面部肿胀度及患者张口受限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干槽症发生率均极低,未见明显区别。结论: 牙槽外科4+1操作配合模式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不良反应,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和亲环素A在人根尖囊肿和根尖肉芽肿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胡淑丽, 王艳青, 董艳, 张红艳
    2016, 32(7): 723-72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15
    摘要 ( 257 )   PDF(2060KB) ( 178 )  
    目的: 检测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和亲环素A(CypA)在根尖肉芽肿和根尖囊肿中的表达,探讨CD147和CyPA在人慢性根尖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经根尖手术切除所获得的根尖肉芽肿35例和根尖囊肿3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收集埋伏阻生智齿拔除术或行牙槽骨修整术凿下的8例健康牙槽骨作为正常对照组。CBCT图像记录病例的病损大小。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样本中CD147和CypA的蛋白表达,分析CD147和Cyp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根尖囊肿组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肉芽肿组(P<0.05)。CD147和CypA 的蛋白表达水平在根尖囊肿和根尖肉芽肿中呈正相关(P<0.05);CD147和CypA 的表达水平均与慢性根尖周炎的病变大小呈正相关(P<0.05)。结论: CD147和CypA可能参与根尖周病损的炎性反应和骨质吸收。CD147-CypA相互作用在人慢性根尖周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了某种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L-27在人慢性根尖周病中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
    李娟, 沈苏倩, 梁泽梓, 林绮蕾, 黄世光
    2016, 32(7): 728-73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16
    摘要 ( 262 )   PDF(4623KB) ( 365 )  
    目的: 观察慢性根尖周病组织中IL-27在免疫细胞上的表达情况,探讨IL-27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60例自愿参与的受试者按根尖周病分类标准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20例,根尖周肉芽肿组20例,根尖周囊肿组20例。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免疫荧光双染色法(double immunofluorescence,DIF),荧光显微镜及共聚焦显微镜下分别观察IL-27-tryptase(肥大细胞标记蛋白)、IL-27-CD14(单核吞噬细胞标记蛋白)、IL-27-CD31(内皮细胞标记蛋白)双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根尖周病组中3种双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囊肿组的IL-27-tryptase双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肉芽肿组(P<0.01);肉芽肿组与囊肿组的IL-27-CD14、IL-27-CD31双阳性细胞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IL-27在人慢性根尖周组织肥大细胞(Mast cells, MCs)、单核吞噬细胞(Mononuclear phagocyte cells, MPs)、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 ECs)等免疫细胞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IL-27-tryptase双阳性细胞可能在慢性根尖周病的致病机制,尤其在根尖周囊肿的纤维组织形成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II型家系DSPP基因突变的检测与分析
    游月华, 杜新雅, 武斌, 谢春
    2016, 32(7): 733-73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17
    摘要 ( 291 )   PDF(1254KB) ( 497 )  
    目的: 对2个汉族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II型家系中的DSPP基因突变进行检测。方法: 对2个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II型( DGI-II) 家系的成员进行全身基本情况及口腔专科检查,拍摄口内照,全景片,以及牙片,采集外周静脉血并抽提基因组DNA,应用PCR及DNA 测序技术,结合序列分析方法,对2个家系共15名家系成员(其中患者10名)的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基因1~5号外显子及其邻近序列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家系A中的患者在DSPP的第2外显子发生错义突变c.50C>T(p.P17L);家系B的患者在DSPP第4外显子发生错义核苷酸改变c.506A>G(p.D169G)。结论: DSPP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两个DGI-II家系发病的分子基础。
    [关键词] 牙本质发育不全II型( DGI-II) 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 基因突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前伸式阻鼾器的改良及对轻中度OSA的临床疗效评价
    徐超, 秦猛, 何健民, 王俊莱, 谢宇平, 康宏, 马薇, 惠培林
    2016, 32(7): 737-74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18
    摘要 ( 246 )   PDF(1126KB) ( 280 )  
    目的: 对临床常用的胶联一体下颌前伸式阻鼾器进行改良,评价其对轻、中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确诊为轻、中度OSA(5<AHI<30)的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佩戴改良一体式阻鼾器和软压膜一体式阻鼾器,佩戴前及3月后行个人问卷调查及PSG监测,分别记录患者主观症状及睡眠参数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情况差异。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 实验组18例的AHI下降了50%以上,客观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55%;实验组治疗后N1%显著减少、N2%和N3%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睡眠结构没有明显改善。实验组主观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无睡眠中阻鼾器脱落现象发生。结论: 改良一体式阻鼾器对于轻、中度OSA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在OSA的治疗中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功率Diode激光用于乳牙根管清洁的体外研究
    戴姗姗, 肖刚, 张林, 郭青玉
    2016, 32(7): 742-74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19
    摘要 ( 229 )   PDF(2201KB) ( 279 )  
    目的: 评价不同功率Diode激光(810 nm)对乳牙根管壁玷污层的清除效果。方法: 选取66颗因滞留拔除的乳前牙,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未处理,n=6)、阳性对照组(5.25%次氯酸钠冲洗, n=6)和实验组(Diode激光照射,n=54);实验组按不同激光功率分为0.1 W、0.5 W、1.0 W、1.5 W、2.0 W、2.5 W、3.0 W、3.5 W和4.0 W组(n=6)。将光纤头插入根管至工作长度后照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根管内壁清洁效果。结果: SEM下可见根管上段、中段和下段分别在1.0W、1.5W和2.0W时有明显的清洁效果,优于与之相邻低功率组和阳性对照组(P<0.05),与高于此功率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功率在3.0 W时,根管管壁开始出现牙本质熔融。结论: Diode激光可有效清除乳牙根管玷污层,其有效功率范围为1.0~2.5 W,最佳功率为2.0 W。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性支抗III类颌间牵引体系的临床研究
    艾毅龙, 吴斯媛, 王增全
    2016, 32(7): 746-75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20
    摘要 ( 313 )   PDF(1469KB) ( 372 )  
    目的: 研究骨性支抗Ⅲ类颌间牵引体系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硬组织及颞下颌关节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向患者提供治疗方案后按照患者意愿进入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快速扩弓后在患者双侧颧牙槽嵴植入微型种植钉,种植钉与快速扩弓器紧密结扎形成刚性结构,下颌粘结全牙弓式夹板,进行口内全天Ⅲ类颌间牵引,力值为150 g/侧,对照组快速扩弓后戴用传统前牵引面罩,力值为500g/侧,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9个月。在治疗前后通过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患者硬组织变化情况,CBCT检查分析颞下颌关节情况。结果: 实验组Ⅲ类错牙合均得到改善,侧貌由凹面型变为直面型,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上下前牙轴倾度无明显变化,上颌骨向前生长,A点前移,SNA、ANB增大;SNB无明显变化;下颌角增大下颌骨顺时针旋转。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良好,颞下颌关节前上后内外间隙均未见改变。与对照组相比,上颌骨基本保持平动,上切牙未像对照组出现明显唇倾,但下切牙出现较明显的舌倾。结论: 骨性支抗III类颌间牵引体系可促进鼻--上颌骨复合体生长且未对颞下颌关节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uperBondC&B应用于牙周炎松动牙的临床研究
    李丹, 陈悦, 张江琳, 王浩宇, 罗宁
    2016, 32(7): 751-75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21
    摘要 ( 264 )   PDF(797KB) ( 326 )  
    目的: 观察SuperBond C&B粘结系统对牙周炎松动前牙及后牙作松牙固定后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与结扎丝复合树脂夹板、百强纤维夹板的各自临床特点。方法: 经牙周基础治疗后,松动Ⅱ°~Ⅲ°的前牙(41人,228牙),随机分组,制作 SuperBond(A组)、结扎丝复合树脂(B组)、百强纤维(C组)牙周夹板,分别对3组固定后1月、3月的夹板状况、牙周指数、患者主观感受进行比较。松动I°~Ⅲ°的后牙(6人,10牙)经SuperBond C&B固定后3月的夹板状况。结果: 对松动前牙,固定后1月、3月时A组的夹板粘结断裂率高于B组和C组(P<0.005),3月时A组的牙石指数、牙龈指数低于B与C组(P<0.05),3月时PD、AL、切割功能无显著差异。对于松动后牙,SuperBond固定后1月、3月夹板断裂率较高。结论: SuperBond C&B粘结系统用于固定松动前牙有更为美观、舒适的优势,可用于暂时固定松动后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去氟剂对提高Beyond冷光美白凝胶漂白氟牙症疗效的作用
    张培苗, 王茜, 李峰, 靳利敏, 余炜伟, 田丽萍
    2016, 32(7): 755-75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22
    摘要 ( 314 )   PDF(896KB) ( 372 )  
    目的: 评价去氟剂在Beyond冷光美白凝胶漂白氟斑牙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Beyond冷光美白凝胶结合去氟剂治疗40例氟牙症,美白效果用Vita比色板和美白前后照相比较。结果: 40例患者使用该美白技术后提高6个色阶以上。结论: 去氟剂对Beyond冷光美白凝胶治疗氟牙症的疗效及长期保持效果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酸蚀粘接剂在乳磨牙窝沟封闭中的应用
    李文敏
    2016, 32(7): 757-75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23
    摘要 ( 290 )   PDF(782KB) ( 215 )  
    目的: 分别采用自酸蚀法和磷酸酸蚀法对乳磨牙进行窝沟封闭,观察18个月内窝沟封闭剂保留率和龋病预防情况。方法: 选择75例3~4岁幼儿、共计300颗第二乳磨牙,采用自身半口对照方式,随机选择一侧为实验组,使用3M自酸蚀粘接剂进行酸蚀,另一侧为对照组,使用GLUMA酸蚀凝胶酸蚀,行窝沟封闭术,记录操作时间,术后6、12、18个月复查封闭剂的保留情况和患龋情况。结果: 实验组1颗牙的封闭时间为(103±10) s ,对照组1颗牙的封闭时间为(210±24) s ,差异有显著性(P<0.05)。封闭后6、12、18个月复查,实验组的封闭剂保留率分别为98.67%、97.33%、92.67%,高于对照组的97.33%、96.67%、90% ,患龋率分别是0%、0.67%、2.67%,低于对照组的0.67%、1.33%、4%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自酸蚀粘结剂进行乳磨牙窝沟封闭,可缩短操作时间,降低对患儿依从性的要求,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难治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瘦素(LEP)水平及其与牙周临床指数关系分析
    徐正茂, 刘敏, 田立华
    2016, 32(7): 760-76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24
    摘要 ( 241 )   PDF(1118KB) ( 250 )  
    目的: 探讨难治性牙周炎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以及其与牙周临床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文随机选取健康组、慢性牙周炎组以及难治性牙周炎组患者各40例,记录所有接受检测者的牙周炎临床指标牙周袋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牙周附着水平(AL)以及探诊出血(BOP)的相关变化情况;然后采用高效液相关层析法检测所有接受检查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空腹血糖(FPG)指标变化情况,并且同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瘦素(LEP)表达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难治性牙周炎组中患者的血清中HBALC(10.902±2.129)%、FPG(9.783±2.109) mmoL/L、LEP(1.347±0.658) μg/L的浓度明显高于慢性牙周炎组和健康组HBALC(5.601±0.375)%、(5.142±0.319)%、FPG(5.689±0.712)、(5.432±0.467) mmoL/L、LEP(0.912±0.256)、(0.462±0.119) ng/mL(P<0.05);所有受试者的血清瘦素指标与PD、AL、PLI以及BOP指标值都呈正相关,R值依次分别为0.497、0.534、0.509和0.571(P<0.05)。结论: 难治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瘦素水平会逐渐升高,血清瘦素水平与PD、AL、PLI以及BOP指标呈正相关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整合素连接激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靳勇勇
    2016, 32(7): 764-76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25
    摘要 ( 250 )   PDF(996KB) ( 237 )  
    目的: 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59例SACC患者和42例非肿瘤患者正常涎腺组织,利用qRT-PCR技术检测ILK和MMP-9在SACC组织中表达。结果: SACC组织中ILK mRNA和MMP-9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K和MMP-9在SACC组织中表达均与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实体型和管状型SACC组织中ILK mRNA和MMP-9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筛状型(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ACC组织中ILK mRNA相对表达量与MMP-9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586,P=0.000)。结论: ILK和MMP-9在SACC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共同协同参与了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复合树脂人工老化法影响因素及新进展
    于健, 宋艾阳, 冯丹, 金杰综述, 朱松审校
    2016, 32(7): 768-77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26
    摘要 ( 277 )   PDF(800KB) ( 367 )  
    复合树脂人工老化实验是体外模拟口腔环境,以评价复合树脂耐老化性能的重要研究方法和手段。本文回顾总结复合树脂三大类人工老化法及其影响因素和最新动态。比较不同人工老化方法间优缺点,介绍近年复合树脂人工老化方法新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氧化矿物聚合物的研究现状
    王丹丹, 秦珊, 吴再辉, 郭燕川
    2016, 32(7): 771-77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6.07.027
    摘要 ( 249 )   PDF(848KB) ( 358 )  
    三氧化矿物聚合物(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 MTA)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牙髓病治疗材料,具有无毒性、抗菌性、防渗漏、生物相容性好等诸多优点,现广泛应用于盖髓术、活髓切除术、根管倒充填、穿孔修复、根尖诱导成形术、根尖屏障术等多个方面。自1993年MTA被首次报道后,关于这种材料的各方面得到许多研究。本文就MTA的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