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约述评
    3D打印技术在牙科陶瓷成型领域的研究进展
    麻健丰,林婷婷,黄盛斌
    2019, 35(2): 107-11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2.001
    摘要 ( 513 )   PDF(2572KB) ( 596 )  
    陶瓷材料因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美学性能、生物相容性等特性而在口腔修复领域一直备受青睐。但传统的牙科陶瓷修复体制作工艺较为繁琐,难以满足目前日益发展的牙科市场需求。3D打印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材料成型工艺,可快速制备形状复杂的制品,较传统加工方法和减材制作具有优势。本文通过阐述现阶段3D打印技术在牙科陶瓷成型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对其工艺原理、应用现状及优缺点作一综述;并同时展望3D打印技术在牙科陶瓷成型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牙龈卟啉单胞菌抵抗固有免疫防御的研究进展
    李雨阳,孟维艳
    2019, 35(2): 113-11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2.002
    摘要 ( 365 )   PDF(784KB) ( 265 )  
    牙龈卟啉单胞菌是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其菌体结构和毒力因子可以对牙周组织造成严重的破坏。研究发现,牙龈卟啉单胞菌能逃避固有免疫系统的防御,突破黏膜屏障,抵抗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破坏补体系统,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牙龈卟啉单胞菌导致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及其逃避固有免疫的机制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牙区牙龈生物型研究进展
    闫雪丹,张丽娜,任秀云
    2019, 35(2): 116-11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2.003
    摘要 ( 418 )   PDF(764KB) ( 402 )  
    牙龈生物型是反映患者牙周组织个体化差异的指标之一,前牙区的牙龈生物型常常涉及微笑美学区治疗的预后。近年来临床口腔医师对于前牙区牙龈生物型的研究逐渐增多,不同牙龈生物型患者对于牙周、正畸、修复、种植等多学科治疗过程的效果反馈也不同。本文就其分类、常见临床判定方法以及前牙区生物型的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氟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研究
    刘青,陈文远锋,宋付祥
    2019, 35(2): 119-12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2.004
    摘要 ( 315 )   PDF(768KB) ( 481 )  
    近年来,因氟化石墨烯具有许多杰出性能而备受关注,如良好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较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能够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中的生物传感器、组织工程、生物成像、医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但目前不能有效控制氟化石墨烯中氟化的程度,难以实现大批量生产,以及缺乏充分的体内研究实验,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本文通过对氟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其在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单冠螺丝固位的机械原理与松动原因的研究进展
    周强强,廖红兵
    2019, 35(2): 122-12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2.005
    摘要 ( 298 )   PDF(773KB) ( 327 )  
    在临床种植修复后常出现固位螺丝松动的问题,为此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螺丝预负荷、螺丝材质与形态、植体-基台界面间的密合度及其连接设计、咬合力大小是影响螺丝固位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螺丝固位的机械原理和引起松动原因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外科学研究
    狗肝菜多糖对辐射损伤后大鼠腮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和意义
    覃珊珊,王代友,眭斌,张岩,孙喆
    2019, 35(2): 125-12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2.006
    摘要 ( 233 )   PDF(1163KB) ( 114 )  
    目的: 建立大鼠辐射损伤修复模型,探讨狗肝菜多糖(dicliptera chinensis polysaccharide,DCP)对辐射损伤后大鼠腮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基因的调节及其意义。方法: 成年无特定病原体 (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 )级健康雄性SD大鼠(200~220 g)9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未照射+0.9%氯化钠溶液)、放射组(18 Gy 60Co γ射线照射+0.9%氯化钠溶液)、正常给药组(未照射+200 mg/kg DCP溶液)和放射给药组(18 Gy 60Co γ射线照射+200 mg/kg DCP溶液),每组24只。每周记录体重,监测大鼠的一般情况,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大鼠腮腺组织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 放射组和放射给药组的大鼠体重减轻;HE染色结果显示放射组大鼠腮腺细胞和血管损伤较重,放射给药组大鼠腮腺细胞和血管损伤较轻;FQ-PCR 检测结果显示,放射组大鼠VEGF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其他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放射组大鼠VEGF蛋白表达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 DCP可以减轻腮腺损伤、上调VEGF表达;DCP可能对大鼠腮腺辐射性损伤有修复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NA甲基化转移酶1与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诱导小鼠腭裂的相关性研究
    李勇,张伟,安莉,宋红权,张兴伟,高雨蔚,臧棨光,焦晓辉
    2019, 35(2): 129-13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2.007
    摘要 ( 237 )   PDF(1131KB) ( 147 )  
    目的: 通过检测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在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aradioxin,TCDD)诱导的腭裂小鼠体内的表达,探讨其与腭裂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TCDD通过对腭部中嵴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导致胎鼠腭裂发生。应用TCDD(64 μg/kg)处理胚胎处于第10.5天(E10.5)的C57BL/6J怀孕小鼠建模。分别获取E13.5、E14.5、E15.5和E17.5胎鼠的口腔组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检测胎鼠腭裂组织。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以上各组胎鼠DNMT1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DNMT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TCDD组腭裂发生率为98.25%,对照组无腭裂发生。RT-qPCR结果显示TCDD组DNMT1 mRN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TCDD组DNM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TCDD诱导胎鼠腭裂的形成过程中,DNMT1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鳞癌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2表达及其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
    王玉梅,刘炜炜,陈力
    2019, 35(2): 133-13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2.008
    摘要 ( 255 )   PDF(786KB) ( 128 )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2表达水平及其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2018年在本院进行诊治的77例中晚期口腔鳞癌患者作为病例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术前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分别检测两组血清膜联蛋白A2水平,分析血清膜联蛋白A2在不同放疗敏感性患者中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放疗前血清膜联蛋白A2水平对口腔鳞癌患者放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77例口腔鳞癌患者经放射治疗后,完全缓解29例,部分缓解41例,无效7例,放疗总有效率90.91%;病例组治疗前后血清膜联蛋白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完全缓解组治疗前血清膜联蛋白A2水平显著低于部分缓解组和无效组(P<0.05),部分缓解组治疗前血清膜联蛋白A2水平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完全缓解组和部分缓解组治疗后血清膜联蛋白A2水平显著降低(P<0.05),无效组治疗后血清膜联蛋白A2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膜脂蛋白A2与口腔鳞癌患者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放疗前血清膜联蛋白A2预测口腔鳞癌患者放疗敏感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5,敏感性为71.40 %,特异性为75.70%。结论: 血清膜联蛋白A2与口腔鳞癌患者术前放疗敏感性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患者放疗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对口腔鳞癌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源形成素样蛋白2基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迁移及核因子-κB信号的影响
    李勇伟,邱勋定,顾明,邓旎,谢莉莉
    2019, 35(2): 137-14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2.009
    摘要 ( 240 )   PDF(1752KB) ( 138 )  
    目的: 探讨下调同源形成素样蛋白2(formin-like 2,FMNL2)基因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迁移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的影响。方法: FMNL2的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si-FMNL2组)及阴性对照siRNA(NC组)转染人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pyrro1idinedithiocarbamate,PDTC)作为NF-κB 信号抑制剂,处理48 h,Western blot检测FMNL2、E-钙粘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NF-κB p65和IκBα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 与NC组比较,si-FMNL2组和PDTC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Vimentin、NF-κB p65和IκB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PDTC组比较,PDTC+si-FMNL2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Viment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下调FMNL2基因表达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逆转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从而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源性长寿保障基因2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汪晓龙,曹顺顺,张鹏,舒传继,夏林
    2019, 35(2): 142-14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2.010
    摘要 ( 221 )   PDF(1370KB) ( 143 )  
    目的: 探讨人源性长寿保障基因2(LASS2)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以及沉默人口腔鳞癌CAL-27细胞中LASS2基因表达对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口腔鳞癌患者64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口腔鳞癌和癌旁组织中LASS2基因和蛋白表达,培养CAL-27细胞并分为siRNA-LASS2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LASS2基因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力。结果: 口腔鳞癌组织中LASS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癌旁组织(P<0.05);口腔鳞癌组织中LASS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与TNM分期、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iRNA-LASS2组细胞中LASS2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siRNA-LASS2组1、2、3和4 d时A值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siRNA-LASS2组24 h和48 h时细胞迁移率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siRNA-LASS2组侵袭细胞数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 LASS2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呈低表达,特异性抑制口腔鳞癌细胞中LASS2表达可促进细胞增殖、加速细胞迁移及侵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病学研究
    一种新的牙龈微创美容缝合术应用于前牙牙冠延长术的疗效观察
    张慧慧
    2019, 35(2): 147-150.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2.011
    摘要 ( 342 )   PDF(2310KB) ( 281 )  
    前牙区牙冠延长术后需通过缝线进行龈瓣缝合以关闭手术创面,促进愈合。拆线前前牙区存在缝线与线结暴露而影响美观;并且唇侧缝线暴露也会加重菌斑的滞留,术后感染风险增加。本研究拟提出一种新的牙龈微创美容缝合技术,通过唇侧上皮下结缔组织内缝合及腭侧打结,达到隐藏前牙唇侧缝线,减少术后反应的方法。15例患者通过此缝合方式,术后5 d均达到了良好的甲级愈合,患者美观感受及舒适度提高。[关键词] 美容缝合 牙冠延长术 美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夏枯草黄酮抑制大鼠牙周炎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治疗机制
    李坤阳,李玮,左春然,曹利莎,王守儒,陈栋
    2019, 35(2): 151-15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2.012
    摘要 ( 234 )   PDF(1392KB) ( 264 )  
    目的: 了解夏枯草黄酮治疗大鼠牙周炎过程中所靶向抑制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情况。方法: 取40只无特定病原体(specefic pathogen free,SPF)级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8只/组),依次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夏枯草黄酮组(50、100、200 mg/L),采用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浸渍丝线结扎的方法构建牙周炎模型。连续处理8周,其中模型组与对照组替代药品选用等量生理盐水。利用光镜检查大鼠牙周炎大体标本,采用四级法测量牙龈指数,应用牙周探针探测牙周附着丧失的情况。牙龈组织与血清中HIF-1α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软骨细胞中HIF-1α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结果: 模型组牙周炎症状典型,可见牙龈萎缩,牙周附着严重丧失,根部分叉可见暴露,且多可见累及两侧邻牙。给予夏枯草黄酮治疗后可见牙龈水肿逐步减轻,牙周袋逐步变浅,且牙龈萎缩与牙周附着丧失亦见好转。相比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的大鼠牙龈指数、牙周附着丧失程度及HIF-1α表达量均可见增加(P<0.01)。相比于模型组,夏枯草黄酮组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可见大鼠牙龈指数、牙周附着丧失程度及HIF-1α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P<0.05)。相比于正常对照组中仅少数细胞HIF-1α呈弱阳性表达,模型组HIF-1α(+)细胞明显增加。但夏枯草黄酮各剂量组HIF-1α(+)细胞均见减少,且各剂量组HIF-1α(+)细胞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 夏枯草黄酮或主要通过降低HIF-1α的表达而实现其缓解牙周炎病情的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影像技术研究
    锥形束临床应用现状分析
    闫弘静,李志民,冯婧,宋子琦,王博,张丽,张祖燕
    2019, 35(2): 155-15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2.013
    摘要 ( 274 )   PDF(921KB) ( 204 )  
    目的: 通过对3台不同品牌型号CBCT临床使用情况的分析,为我国自主研发CBCT提供临床上实际需求的机器照射视野大小等技术参数资料。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0月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影像科进行CBCT检查的所有患者,检查设备主要有锐珂CS9300、柯达9500以及普兰梅卡ProMax 3D。统计不同类型CBCT的使用情况、CBCT不同视野及分辨率的使用情况、不同科室对CBCT的使用情况以及疾病诊断目的等。结果: 大视野(17×13)检查占7.5%,中视野(10×10,8×8)检查占89.4%,小视野(5×5)检查占3.1%。种植科检查占47.1%,正畸科检查占29.4%,牙体牙髓科检查占6.4%,颌面外科检查占5.5%,其他科室检查占11.6%。 结论: 本文可以为CBCT国产化提供临床上实际需求情况等参考数据,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CBCT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锥形束CT测量上颌中切牙根径及骨板厚度研究
    朱彦霏,马伟程,耿金欢,刘茜,丁玉梅,李蜀鄂
    2019, 35(2): 159-162.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2.014
    摘要 ( 270 )   PDF(937KB) ( 176 )  
    目的: 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上颌中切牙根径及周围骨厚度等情况,为前牙美学区即刻种植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99例成年患者CBCT影像资料,分别测量上颌中切牙秞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下2 mm处牙根的唇腭径/近远中径和唇腭/近远中侧骨板厚度,观察骨开裂/开窗情况,并对不同性别、年龄组差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女、男性两切牙唇侧骨开窗分别为9、14例,同一牙位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同一牙位,男性唇腭径、近远中径均大于女性(P<0.05),女性唇侧骨板厚度大于男性(P<0.05),30岁以下组唇侧骨板厚度大于31~50岁组及50岁以上组(P<0.05)。结论: CBCT可以精确测量牙根直径,上颌中切牙CEJ下2 mm处近远中径、唇腭径及唇侧骨厚度与性别有关,30岁以下人群唇侧骨板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腭皱法医学同一认定中倾斜图像矫正方法的研究
    贾宇,吉新新,张雄,李冰,上官宏
    2019, 35(2): 163-167.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2.015
    摘要 ( 215 )   PDF(3241KB) ( 275 )  
    目的: 对腭皱法医学同一认定数字化系统中的倾斜图像进行矫正并对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设定腭皱标准图像的判断准则及特征点的选取规则,依据规则选择特征点进行标定并拟合出两条直线,求其方向向量;最后由两方向向量的夹角确定目标图像的旋转角度并进行旋转,以获得角度矫正图像,并对其从不同角度采集的腭皱图像进行仿真测试。结果: 对旋转不同角度的图像进行多次角度矫正后,从视觉效果上来看,矫正结果比较理想,与标准图像的角度差别基本可以忽略,进一步表明了该算法的稳定性。结论: 该算法能够很好的对目标图像进行角度矫正以获得标准图像,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种植学研究
    潜入式种植修复10年回顾性研究
    贺平,冯瑜,李冀寅,吴晓乐,陈小冬
    2019, 35(2): 168-171.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2.016
    摘要 ( 253 )   PDF(1122KB) ( 188 )  
    目的: 通过对潜入式种植修复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估潜入式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和种植体存留率,总结口腔种植中各种骨增量技术的远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08年1月于我院种植科进行潜入式种植修复病例,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893例患者1776枚种植体。对于未来院复诊的患者电话回访或邮寄X线片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467例患者865枚种植体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回访完成调查,占种植体总数的48.70%。根据Wheeler种植体存留率的标准,本组种植体10年存留率为96.65%。结论: 潜入式种植修复10年后临床复查患者整体满意度较高,10年存留率达96.6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入角度对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
    吴也可,赵立星,郜然然
    2019, 35(2): 172-175.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2.017
    摘要 ( 256 )   PDF(1562KB) ( 177 )  
    目的: 研究植入角度对应力加载下植入比格犬下颌骨的钛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48枚微种植体以4种不同角度(30°、50°、70°和90°)植入12只Beagle犬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三前磨牙根间区域,并即刻加载2 N应力,持续8周。采用显微CT和生物力学拉拔测试研究种植体-骨界面骨整合情况。结果: 所有微种植体显微CT检测指标和最大拉拔力值(Fmax)均受不同植入角度影响。在50°和70°组观测到微种植体具有更高显微CT参数和Fmax(P<0.05),而过度倾斜或垂直均可导致稳定性下降(P<0.05)。结论: 相较过度倾斜或垂直,50°~70°的植入角度更有利于微种植体获得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基础研究
    D-组氨酸抑制变异链球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
    全旭,许彤彤,张慧彦,王鹤龄,王春阳,崔云霞,付齐月,孟维艳
    2019, 35(2): 176-179.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2.018
    摘要 ( 258 )   PDF(1581KB) ( 211 )  
    目的: 研究D-组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生长曲线实验评估D-组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细菌活性的影响。通过结晶紫染色实验评估变异链球菌形成生物膜的量;采用胞外多糖实验检测D-组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经扫描电镜观察经D-组氨酸处理后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结构。结果: 经生长曲线实验评估发现D-组氨酸在浓度≥20%时抑制变异链球菌的生物活性且呈浓度依赖性。通过结晶紫染色实验和生物膜胞外多糖实验评估发现,D-组氨酸浓度≥40%时抑制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并影响生物膜胞外多糖的含量。经扫描电镜观察,40%的D-组氨酸即可影响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同时细菌的粘附量有所下降。结论: D-组氨酸具有良好的抑制变异链球生物膜的作用,并影响变异链球菌的细菌活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直丝化舌侧矫治不同微种植体高度内收上前牙的生物力学分析
    刘海燕,荆璇,李冰,HEE-Moon,Kyung,李世锋,武秀萍
    2019, 35(2): 180-184.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2.019
    摘要 ( 242 )   PDF(1495KB) ( 154 )  
    目的: 建立微种植体-直丝化舌侧矫治系统内收上颌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微种植体处于不同植入高度时上前牙的位移趋势及应力变化,为舌侧矫治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生物力学参考。方法: 利用锥形束CT扫描片建立上颌骨、上颌牙列、牙周膜的三维几何模型,分别在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距牙槽嵴顶4 mm、8 mm和12 mm处植入微种植体,建立微种植体-直丝化舌侧矫治内收上颌前牙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同时施加唇侧压低力和舌侧回收力后上前牙的位移及应力变化。结果: 内收前牙的过程中,前牙均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冠舌向倾斜,随着腭侧微种植体高度的增加,前牙冠舌向倾斜移动逐渐减小,中切牙较侧切牙及尖牙的变化最为显著。当微种植体高度为8 mm时,上前牙的牙根及牙周膜应力最小。 结论: 在舌侧矫治中,关闭拔牙间隙阶段选择恰当的腭侧微种植体植入高度同时应用适当的唇侧压低力可有效控制前牙转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口腔医学研究
    儿童牙科畏惧症发生原因调查分析
    刘万颖,戴丽娜
    2019, 35(2): 185-18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2.020
    摘要 ( 354 )   PDF(785KB) ( 207 )  
    目的: 通过对引起儿童牙科畏惧症(children’s dental fear,CDF)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导致CDF发生的原因,以期为预防和治疗CDF提供一定帮助。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2月~2018年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3~12岁患者110例,由患儿家长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调查问卷,并采用Frankl行为分级法评估各调查对象的牙科畏惧程度,调查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 本调查中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率为58.2%,其中高度畏惧发生率为18.2%。经卡方检验,儿童牙科畏惧症组与非畏惧症组患儿在年龄与不良牙科就诊经历2个调查因素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与年龄和是否有不良牙科就诊经历等因素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其他研究
    对2008~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口腔医学领域资助项目及SCI论文产出情况统计分析
    宋芳,张淋坤,张钟方
    2019, 35(2): 189-193.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2.021
    摘要 ( 232 )   PDF(893KB) ( 191 )  
    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为依据,以2008~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口腔医学领域的项目及其产出SCI论文为研究对象,从项目基本情况、学科分类、论文数量、来源出版物、高被引次数基金项目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给出结论,以期为基金项目研究者和管理者提高口腔医学领域论文产出效益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报告
    右上颌第二恒磨牙5根管1例
    赵小娥,李婷婷,廖小竹,张昀,陈智
    2019, 35(2): 194-196.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2.022
    摘要 ( 313 )   PDF(1782KB) ( 286 )  
    上颌第二磨牙根管数量变异大且复杂,极易遗漏,导致治疗失败,若借助根管显微镜和超声等诊疗工具,仔细探查和充分清理根管,配合严密的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可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本文报告右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侧双根管、腭侧双根管的5根管治疗1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体牙本质颗粒应用于牙周炎患牙拔除后即刻种植1例
    李鹏,祝慧聪,潘婷,黄展宏,黄达鸿
    2019, 35(2): 197-198.  DOI: 10.13701/j.cnki.kqyxyj.2019.02.023
    摘要 ( 292 )   PDF(1831KB) ( 219 )  
    目的: 探讨自体牙本质颗粒在牙周炎患牙即刻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例因牙周炎拔除的下颌磨牙行即刻种植,将患牙制备成牙本质颗粒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检测植体初期稳定性,随访1年。结果: 种植体初期稳定性ISQ值为52.7,术后半年X片和临床检查显示种植体达到骨整合,随访1年内种植牙功能良好。结论: 自体牙本质颗粒可以应用于牙周炎患牙即刻种植中骨缺损的充填,但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